紅薯產業推動脫貧新速度

2021-01-14 瀟湘晨報數字報

    五級代表助力脫貧攻堅

    本報長沙訊「我們這裡很適合種植紅薯,現在把紅薯集中打包加工成紅薯澱粉,到時候又能賣個好價錢。」易紅科來到木龍灣村,指導村民精細化加工紅薯時說。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這是長沙市第十五屆人大代表易紅科始終縈繞在心頭上的一句承諾。作為寧鄉市科鴻蔬菜種植合作社理事長、寧鄉市巷子口鎮一名土生土長的農民,在擔任對口幫扶鎮湘西龍山紅巖溪鎮的農業產業發展顧問期間,決定產業扶貧要先從支部建設抓起。

    木龍灣村位於紅巖溪鎮西北部,屬於國家級貧困村,過去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農業生產和外出務工,人均收入低下。「村裡的貧困戶種植一畝玉米一年到頭才600塊錢。農業產業發展異常艱難。」

    培訓中將紅薯的種植技術到田間地頭進行示範性操作,讓貧困戶更容易接受。到了紅薯收穫季節,在村支委的支持下,購買小型加工設備並採取分散性加工,指導貧困戶實施精細化加工,加工成的紅薯澱粉在本地銷售。2019年木龍灣村80畝的紅薯苗,貧困戶總收益30多萬元,貧困戶每戶種植紅薯兩畝,平均收入為4230元,其中有20戶達到了9000元。     記者張沁

相關焦點

  • 紅薯俏農戶笑 喜豐收促脫貧
    日前,走進蕉嶺縣長潭鎮神崗村扶貧紅薯種植基地,紅薯藤蔓青紫、長勢喜人,「扶貧紅薯」喜獲豐收。脫貧戶張麗萍正忙得不亦樂乎,除蔓、翻土、撿拾、攏堆,滿地的紅薯個個顏色鮮亮,體態飽滿,呈現出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
  • 小紅薯「變身」脫貧大產業
    他所在的王白廟村位居沈丘縣城西南部,距離縣城20多公裡,是個1500多口人的小村子,擁有1500餘畝肥沃的黑土地,適合種植小麥、大豆、花生,尤其更適合種植塊狀類的紅薯。然而,當初家鄉的老少爺們卻為種紅薯產量不高,售價低,銷售難,種一季等半年,賺錢不多,難以脫貧增收致富而犯愁。為了幫助家鄉農民和貧困戶提高種植紅薯經濟效益,靠種紅薯增收致富。
  • 「小」紅薯成就「大」產業——江西會昌縣曉龍鄉舉辦首屆紅薯文化節
    12月30日,江西會昌縣曉龍鄉以「消費扶貧促進農民增收、一村一品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在曉龍鄉文化廣場、新農貿市場等地點舉辦了會昌縣產業和消費扶貧暨曉龍鄉首屆紅薯文化節。通過線上線下同步銷售,推介了「薯曉龍」紅薯幹品牌,擴大了「薯曉龍」影響力。開幕式現場曉龍鄉種植紅薯具有悠久的歷史,紅薯產業是曉龍的農業主導產業。曉龍鄉的氣候、土壤、降雨量特別適宜紅薯生長,所產紅薯甘甜可口、品質優良、富含多種礦物質、微量元素。
  • 沅陵:紅薯產業助力貧困戶增收致富
    工作人員在擺放剛剛生產的紅薯粉。工作人員在晾曬紅薯粉。工作人員在晾曬紅薯粉。工作人員在晾曬紅薯粉。工作人員在整理晾乾的紅薯粉。紅網時刻12月21日訊(通訊員 瞿宏紅)12月19日,筆者來到湖南省沅陵縣大合坪鄉七甲溪村沅陵縣康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看到廠裡一片繁忙,工作人員正在生產和晾曬紅薯粉絲。沅陵縣大合坪鄉境內以紫色砂頁巖和黃土為主,適合種植紅薯。歷年來,當地農民一直有種植紅薯的傳統。
  • 脫貧攻堅|河北邱縣:「紅薯夫婦」的大生意
    近日,在邱縣宣傳文化中心廣場慶祝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農特文化產品展示區,一對「紅薯夫婦」正在通過手機網上直播帶貨。在他們有聲有色的講解下,當地特產「蜂蜜紅薯」在線上線下都引發了人們的興趣,不一會兒就收到了十幾個訂單。
  • 省纖檢局推動涼山繭絲產業發展 助力脫貧攻堅
    近日,涼山州綜合檢驗檢測中心向省纖檢局贈送「推動繭絲產業發展,助力涼山脫貧攻堅」錦旗,表達對省纖檢侷促進涼山繭絲產業發展的謝意。在贈送錦旗的座談會上,省纖檢局副局長(主持工作)趙斌在聽取涼山州綜合檢驗檢測中心改革發展情況及業務發展規劃的工作匯報後指出,支持涼山繭絲產業發展,積極協調繭絲公檢實驗室落戶涼山是省市場監管局支持涼山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舉措,省纖檢局將積極落實省市場監管局工作部署,繼續在儀器設備處置、人員技術培訓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促進涼山繭絲公檢能力提升,助力涼山繭絲產業高質量發展
  • 三江村集體示範基地、雲端上的紅薯加工廠正式投產
    「好細啊,還帶花紋的」在歸美村老鄉們興奮的讚嘆中,三江縣歸美村圳美紅薯加工廠第一批紅薯粉條從機器中漏絲成型,標誌著由國家移民管理局深圳邊檢總站與三江縣縣委組織部共同建設的圳美紅薯加工廠正式投產。11月18日,歸美村圳美紅薯加工廠投產儀式在歸美村歸樂文化廣場舉行,這也是深圳邊檢總站建成的第16個產業幫扶項目。
  • 決勝脫貧攻堅 推動鄉村振興 ——專訪甘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長 迭部...
    ,著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培育壯大文化旅遊產業,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努力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甘南。脫貧攻堅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和新奮鬥的起點。從今天起,本臺推出大型訪談類欄目「回眸與展望——一把手談扶貧」,重點邀請全州各縣市黨政一把手談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的好經驗、好做法,謀劃「十四五」規劃和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思路和舉措。
  • 紅薯文化館助力產業上臺階
    本報訊(記者黃紅立通訊員葛高遠張淵博)12月24日,伊川縣嶺上硒薯文化館揭牌儀式在洛陽鴉嶺鎮薯鄉薯業科創園舉行,省市紅薯研究專家、當地數十戶紅薯種植大戶實地到文化館體驗和感受「硒薯文化。」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脫貧一線黨旗紅——看永新如何推動基層黨建...
    「脫貧攻堅越到最後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該縣推動基層黨建和脫貧攻堅深度融合,讓黨旗在一線飄揚,讓黨徽在一線閃耀,幫扶「自我造血」,讓越來越多困難群眾「站起來」「走得遠」。下好脫貧「一盤棋」擂響脫貧攻堅戰鼓以來,該縣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創新工作方法,壓實工作責任,完善工作機制,增強黨員幹部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 大石橋周家鎮:興特色產業 走脫貧新路
    大石橋周家鎮:興特色產業 走脫貧新路 中新網·遼寧
  • 以招商促脫貧 以產業促發展——貴州省投資促進局助脫貧攻堅主戰場...
    貴州省投資促進局通過以產業鏈招商抓手,強化協同合作招商、聚焦特色產業招商的舉措,成為產業大招商助力脫貧攻堅的「關鍵一招」,更成為鞏固脫貧成果精準有效的「貴州戰法」,推動中國脫貧攻堅主戰場的「貴州蝶變」。重心下沉!
  • 武隆平橋鎮:桑園套種紅薯 村民增產又增收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8日16時48分訊(通訊員 袁華)「桑園套種紅薯,是利用桑樹主作物的行間種植紅薯,繼7月桑園後在行間種植紅薯,11月後桑樹開始落葉,紅薯塊莖繼續生長,12月冬伐桑園翻耕收穫紅薯,桑園一年由一茬(桑葉)變為二茬(桑葉和紅薯),增加單位面積收穫作物,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 甘肅發展特色產業推動脫貧攻堅銜接鄉村振興報導之四 樹立「甘味...
    (資料圖)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張子恆  近年來,甘肅在脫貧攻堅實踐中,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動農業結構調整,蹚出一條特色產業良繁、生產、加工、銷售全產業鏈集群化發展的路子。  特色產品有了新名片  農業產業對自然環境有著極強的依賴性,甘肅全省土地總面積42.58萬平方公裡,其中耕地面積8058萬畝,天然草地面積2.13億畝。多樣的地形地貌,使得甘肅農業自然隔離條件好,病蟲害相對較少,發展現代農業潛力巨大。
  • 桂林市大力發展羅漢果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11月14日,第五屆桂林永福羅漢果節暨羅漢果健康產業發展論壇在廣西桂林羅漢果小鎮舉行。本次論壇由桂林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和永福縣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旨在傳承永福縣羅漢果傳統節日,並推動羅漢果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 集思廣路謀發展 發展產業促脫貧
    到任後,李高康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目標,因地制宜制定相關發展計劃,找準「窮根子」、開對「藥方子」,因勢利導,多輪驅動,大力支持和引導貧困戶發展產業。同時,結合種養技術專業技能培訓,進一步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實現扶貧方式由「救濟式」向「參與式」、「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幫助貧困群眾拔窮根、快致富。
  • 【脫貧攻堅】舒強:圍繞「引領人、培養人、引導人、激勵人」,推動脫貧攻堅工作邁上新臺階
    【脫貧攻堅】舒強:圍繞「引領人、培養人、引導人、激勵人」,推動脫貧攻堅工作邁上新臺階「舒書記,好樣的!老百姓對你評價非常高,說你駐村後當陽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剛剛進行完2019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的考核組組長、市農委副主任詹仁明,副組長、市扶貧辦綜合處處長孫元忠向重慶郵電大學派駐城口縣蓼子鄉當陽村第一書記舒強豎起了大拇指。
  • 推動脫貧攻堅提質增效
    十九大之後,黨中央又把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這些年來,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決定性進展,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新篇章。今後兩年脫貧攻堅任務仍然艱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這就要求我們推動扶貧工作提質增效,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並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的扶貧減貧工作開展有益探索。
  • 紅薯變「金薯」,他把沒人看得起的紅薯做成一個千萬級的產業!
    在臺南,卻有這麼一個人,把這個最不起眼的行當,做成了一個價值數千萬元的連鎖產業。老人談起紅薯,總不免想起從前吃到怕的紅薯拌飯。紅薯的生命力強,而且具有豐富的營養,在物資缺乏的年代,它能填飽人們的肚子,更是窮苦人賴以維生的作物,可說是一種最貼近老百姓生活的食物。
  • 河北打造高素質農民隊伍:新時代 新模式 新農人
    創新培育模式,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激發脫貧致富內生動力金秋時節,在廣宗縣馮家寨村的田地裡,拖拉機來回穿梭,忙個不停,一個個紅薯從土裡被翻出來,幾十個村民緊隨其後,撿拾紅薯。最近幾年,每到這個時節,這樣的豐收場面都會在這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