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喬做客光影:歷時近2年的紀錄片,我這樣布光

2021-03-03 影像麥客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沈老師做客Aputure愛圖仕光影實驗室的乾貨內容,關於紀錄片布光,前方高能,請自帶小板凳前排就坐。更多乾貨內容請持續關注影像麥客和 Aputure愛圖仕。

光影實驗室從單燈、多燈的人像布光技巧,再到產品、故事短片的布光都有做分享。對於愛粉們之前提到的「紀錄片創作」,對於攝影布光目的、紀錄片布光特點、特殊環境下的布光處理等等問題,今天給大家拎一拎!

這一期「光影實驗室」我們特地請來了國內知名電影攝影師 沈喬老師,在剛剛結束了一個歷時近2年的紀錄片項目後,來跟大家分享紀錄片的布光技巧。

沈喬,電影攝影師、CNSC(中國影視攝影師學會)外聯主任,任教於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央美院等高校研究機構。

沈老師擔綱攝影指導的作品曾獲得金雞獎、華表獎等國內外電影節獎項。代表作:《曼陀羅》《無限印度》《天時·盤錦》等。

實操要建立在理論的基礎上。這一期我們將著力於理論,用作品案例給大家展示解析紀錄片布光要點。

 完整乾貨戳視頻 

在展開講紀錄片布光之前,當然先得最基礎的攝影布光目的擼起,掌握基礎後面用光才能拎清主次。而攝影布光目又分為幾個層次你知道嗎!不虛,沈老師這就告訴你~

01·保證畫面基本照度

神說要有光... 如果你連一盞能保證基本照度的主燈都沒有,你真只能當個看不見的客人

02·塑造人物

在影視作品中的打光過程中,燈光基本上對著拍攝主題或者演員,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三個基準光就體現出至關重要的核心作用。

準確表現事物本身的特徵的主光、能直接體現事物質感的輔光,這些光線有什麼作用呢?

答曰:給予主體方向,讓觀眾更直觀理解空間中演員的動向。

03·烘託氣氛

除了成功的人物,一部成熟的影視作品離不開好的氛圍。《銀翼殺手》的賽博朋克感、黑色荒誕的《天使愛美麗》、奇幻優雅的《布達佩斯大飯店》都用獨樹一幟的氛圍留下深刻熒幕印象。

怎麼才能在片場或其他特殊拍攝場景,快速穩定調出混合色調?沈老師「經驗Talk」時間到~

環境色溫通常有兩種,5600k代表的是外景中間的高色溫,3200K代表內景中間的低色溫。而當色溫設置到兩者之間4300K的時候,則出現令人欣喜的影調混合 aka Color Magic Time


可能很多人會問「4300K」是什麼概念?通常,這種混合效果既有著高色溫環境光的冷調,又有低色溫的一點暖調,糅合成的光感既和諧又富有衝擊力

04·意境表達

不管創作者是對現實生活的模仿、超越還是戲謔,沈老師認為「對於任何藝術創作來說,只要談到「意境」就是一個很「高層次的境界了。」

沈老師認為「只要能和觀眾的情感達成某種默契,便能稱為意境。」從本質上理解,前面所有的打磨,塑造,烘託都只為這最後一步升華作鋪墊。

01·真實性

說到紀錄片,真實性是最老生常談早被問爛的問題,那到底什麼是真實?又該如何定義真實?是如老話所說眼見即為實?還是?

對這個問題沈老師的個人理解是:「真實性在藝術裡面表現的基準,應該是你的所見所感。而非絕對意義的真實。

02·真實感是為創作本身服務的

 

有時,為了獲得光線的縱深層次,我們不會過分在意光源的邏輯性,追求所謂的絕對真實;也就是說我們的光線方向並不一定要跟畫面中所設光源一致。

相反,應將注意力更多放在保證主光主體,再想盡辦法修飾其他光線。只有製造出亮暗分明的節奏感,才能襯託出每場戲的戲劇目標。

所見即所感」才是真實感在藝術表現中的基準。

沈老師在節目中直言,紀錄片最難處理的夜景外景的補光,因為常有戲劇性的情節發生,而這些細節對整部片子氛圍塑造極其關鍵。

夜景中我們無法完全掌握人物的行動線,這時緊急補燈就尤為重要。同時,補燈也要兼顧塑造人物、提供動線,表現質感等前文提到的基礎功能。

現代城市對夜景拍攝主要來自兩個影響,首先是複雜的光源,其次色溫不均衡。因此需要根據人物所處場景氛圍,不斷對三個基準色溫作出對應調整。

沈老師常用應急布光方法,將其中一隻LED燈保持5600K的色溫,再通過燈光紙把它調整為3200K色溫,用夾具將兩燈合二為一,即可快速得到三種色溫。

每到一個新場景,首先需考慮的是燈光設計思路。想要營造什麼樣的氛圍,都是你該優先考量的。這一部分的圖示會「皮」一些...

比如下景為了突出歷經歲月滄桑的艱辛感,沈老師的布光方案選擇更能體現人物面部細節的側光和側逆光

01·將主人公劃分區域

A:船工1+船工2+漁船修造廠牌匾;

B:船工3+船工4+船工5+一帆風順LOGO+漁船船體。

丨劃分區域:主體分為AB兩個主光區域

 

02·層次排布

A區近前景,B區則為中後景。

丨綠箭A區、藍箭B區

03·光線造型設計

為了突出燈光整體搭配思路側光+側逆光,A、B區先分別設光再同步協調。

丨A區以散射側主光為主

左下方放置一盞帶角度的柔化主光,照亮前景和畫面的視覺中心,即左起船工1、2位置。

B區:逆光結合側逆光,將燈光設置分為三種。

第一種:側主光

丨從畫面左邊打進柔光光源

第二種:側逆光

丨從畫面右方打入有方向性的硬光

第三種:正逆光

丨正逆光處理一般隱藏在頭後

用廣角鏡頭塑造環境時可將小型的點光源直接藏在人物身後。

丨頭部正後方可擋住藏燈

藏置頭部後方的LED補光燈可形成強戲劇性的正逆光。

04·多人物布光還需注意之處

多人物布光要注意控制燈光亮度,漫射光源除了能營造想要的正逆光效果外,有時還會受到來自左右輻射範圍其他設置燈光的影響。

丨注意左1船工左臉

受到右側船工身後正逆光影響,左側船工左臉出現側逆光效。

丨注意左1船工左臉

左1船工左臉同樣受到右側正逆光影響,形成側逆光。

實例布光裡對AB兩組分別採取不同的主光處理方式,這就涉及到前文提到的「藝術真實性」。

丨注意窗戶進光方向

不過從沈老師解析中可知,燈光設計應跟隨創造者內心的真實感受,而非拘泥於現場的物理條件。窗戶進光與場內人物的主光設計其實可以有不同方向。


丨注意後方窗戶、前方高光

如上圖所示,窗戶進光與場內人物的主光設計其實可有不同方向,無需刻意迴避,某種程度上亦能與場設燈光形成真實、自然的氛圍與默契。

本文由影像麥客轉載

市場合作請聯繫電話/微信:18515121013

內容轉載請聯繫電話/微信:18515121038

相關焦點

  • 【第七期上期】光影新主張,玩轉人造光.---網紅直播布光案例
    在平時我們見到的網紅直播裡,大多布光應用都比較簡單,為了讓直播的品質更高,我們可以使用幾盞LED燈光進行光影布置,這樣在各種平臺上直播都能擁有良好的效果,為你的個人才藝展示和產品推廣增色。          網絡直播造就了網絡主播這樣的新生的行業代表,主播們通常透過手機或者電腦的攝像頭展示自己各種才藝,對於柔美的面容只靠自然光肯定是不夠的,燈光的作用顯而易見的被展現了出來。
  • 歷時2年拍攝6位文學大家,這部央視紀錄片有點燃
    他率領團隊歷時2年時間,跟隨6位作家,從零下42攝氏度的北極村到海拔4300米的巴郎山,從滔滔黃河到滾滾長江,從綿延千裡的秦嶺到一馬平川的高密,一路尋找他們文學夢想最初升起的地方,這也是中國電視人第一次以影像為載體尋找文學的發生與萌芽。
  • 影視作品特寫鏡頭的布光技法
    這樣做可以突出臉部的顴骨並讓下巴看上去更尖。曾為瑪琳·黛德麗設計面部光效的電影人約瑟夫·馮·斯坦伯格便使用較高的前置光源,在黛德麗的臉部製造了蝴蝶光效。光效設計為女演員較為圓潤的面孔呈現出了修長的視覺效果。
  • 由淺入深 4種濾色片布光
    感覺也是挺對不住大家關注的,所以每次做內容,我都希望能夠提供一些中文網站上看不到的東西。這次給大家分享的是由淺入深的4組濾色片的布光方法。set 1『即使單燈也可以使用的技巧』我之所以說這個光線簡單,是因為即使你只有一個閃光燈,也可以把白平衡調到3200k-4000K,然後主光使用一片1/1 - 1/2 CTO,來平衡冷暖色彩。
  • 電商直播布光要領,打造風格迥異的直播間
    你需要掌握這些電商直播布光要領 01 燈具選擇 布光首先要選擇合適的燈具。球型柔光罩和柔光箱都是比較常見的控光附件,應該怎麼選呢?在傳統的平面攝影中,比較常用的是下圖右邊的柔光箱。
  • 攝影技巧 布光篇 人像拍攝時使用閃光燈和反光傘的布光技巧
    光源移開到4英尺(約1.2米處)  這時,其實反光傘就在充當人像攝影的主光源,光照距離大約2英尺。  為了減小光比,我們不妨將光源移得遠一些,因為離光源越近,光線就越集中。  這樣做的結果是模特正面的光照更加均勻,光位的改變改變了陰影的形狀和大小,不再像倫勃朗布光那樣有明顯的陰暗面,但文中幾個詞如「loop」的意義不十分明確,為免歧誤,保留原文,如果您對此有更準確的理解,請留言,謝謝!)。
  • 攝影基礎知識,七種簡單的人像布光知識
    今天在學習人像布光的方法時無意中看到了外國攝影師Daniel Inskeep和Rachel Gulotta的人像布光教程,這個教程詳細的介紹了七個非常基礎的人像布光方法,我覺得對大家拍人像非常有幫助,所以就把教程弄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 在微距攝影中,透明物體與不透明物體的布光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這次將說到一些微距攝影的布光方式,其中的重點是不同情況下的布光設備,難點是透明物體的不透明物體的布光方式又不相同,就像給一個籃球布光,再給一個玻璃水杯布光又是不一樣的。在微距攝影的過程中,往往會拍攝一些比較小的昆蟲,圖片中這個可愛毛毛蟲大概只有2-3釐米的長度,而圖片中的這個小綠蜘蛛,它的長度都沒有超過1釐米,還能看到它的眼睛還沒有發育全,在拍攝它們的時候,往往需要把鏡頭拉伸到非常非常近的距離,尤其是這隻小跳蛙,當時採用的是二倍老娃的國產鏡頭,才能拍攝出這樣的效果,它的倍率在1倍到2倍之間,再拍攝這種題材的時候,因為拉伸的非常近
  • 棚拍|簡單的布光也能拍出大片
    其實,忽略不同時代的不同的攝影技巧的,這樣的古典效果在實際拍攝中憑藉極佳的布光也能完成。用光越簡單,拍出來的照片往往越精緻。本篇摘編自著名攝影師Damien Lovegrove的棚拍筆記,記述了作者的布光技巧與心得,並穿插了一些對於攝影的一些理解。原文記錄的拍攝過程中,最多時使用了5隻燈,不過大部分時候使用的是一到兩隻燈。
  • 三分鐘人像布光思路,簡單易懂,速收藏!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攝影師Dave Kai Piper的人像攝影布光技巧。©️Dave Kai PiperDave Kai Piper是英國時尚攝影師和人像攝影師,他的作品的重要特點是善於利用光影為作品增添獨特的魅力。他還成立了自己的創意和形象公司,提供人像攝影作品。
  • 歷時5年拍攝 紀錄片《師傅》分享會在金馬劇院舉行
    佛山日報訊 記者馮棟 通訊員陳雪蘭報導:10月11日,紀錄片《師傅》在佛山金馬劇院展映並邀請影片主創進行分享會。該紀錄片由廣州美院副教授譚紅宇耗時5年拍攝而成,還原了曾力、曾鵬兩位石灣陶藝家成長曆程、創作場景和生活狀態,在2016年獲得法國「第十屆國際工藝電影節」文化遺產大獎。
  • 攝影棚人像拍攝的布光技巧與心得
    其實,忽略不同時代的不同的攝影技巧的,這樣的古典效果在實際拍攝中憑藉極佳的布光也能完成。用光越簡單,拍出來的照片往往越精緻。        本篇摘編自Damien Lovegrove的棚拍筆記,記述了作者的布光技巧與心得,並穿插了一些對於攝影的一些理解。原文記錄的拍攝過程中,最多時使用了5隻燈,不過大部分時候使用的是一到兩隻燈。
  • 珠寶攝影系列教程——《珠寶攝影如何布光》
    四、光源大小和被攝物體大小相關:光源小於被攝物體,光照範圍越小,陰影對比越重,光源大於被攝物體,光照範圍越大,陰影對比越弱;只有光源大小與被攝物體相近或者略大於被攝物體才能使得光影均勻。珠寶攝影布光技巧靜物攝影領域珠寶攝影僅僅是一個小的分支,即使在這麼細分的領域依然湧現了許多優秀的攝影師,他們使用不同的方式創作了大量優秀的作品,為繁榮商業社會添磚加瓦。
  • 專業攝影師在影棚內,是如何布光的,其中的流程不複雜你也能學會
    這次說的是在專業的影棚中是如何進行布光的,很多人都知道攝影是什麼了,但是從未見過職業攝影師的工作流程或者布光流程,那麼就來看看吧首先攝影棚不像自然光,攝影師要根據主觀構思和表現需要,運用嫻熟的布光技巧,去營造出各種奇妙的光影效果,但是由於影室布光具有較大的主觀隨意性,從一方面來說,可使攝影師將布光的效果發揮到極致,另一方面可能就對新手來說不太友好
  • 布光乾貨:史上最全眼神光教學(下)
    不過,就算是國家地理拍的動物紀錄片,恐怕也繞不過訪談環節。 既然是必考的科目,那人像訪談到底應該如何布光?幾年前,油管開始流行使用環狀/圓形光源進行布光,因為這種光源即能充當人物主要面光,也可在人物眼中形成環狀的眼神光。
  • 全亞論壇--舞臺布光造型基礎
    煙霧材料——乙二醇煙霧 油性滯留型煙霧 乾冰低層煙霧 炒煙 液氮表現效果——正投、反投、平面、立體、浮雕、肌理、點、線、面、層次、透空、光暈剪影、半剪影等。表現特點——網狀、繩狀、條屏、柱石、紗幕、條屏、框架、燈箱等。
  • 著名紀錄片導演秦川做客《絲路講堂》
    著名紀錄片導演秦川做客《絲路講堂》 每日甘肅網11月6日訊據嘉峪關日報報導(記者張杰)10月30日,著名紀錄片導演、甘肅省文學院專業作家、甘肅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秦川做客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絲路講堂》,向我市百餘位傳統文化愛好者講述
  • 科普 布光菜鳥必看,影棚室內布光器材大解析
    但對於在影棚裡混飯吃的棚拍攝影師攝影師來講,自己擺弄各式各樣布光燈具和器材的功夫可能要遠超於自己按快門的時間。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他們影棚中的布光器材都有一些什麼樣的作用。柔光箱是攝影棚裡最多也是最常見的攝影布光器材,就連一般小店裡拍證件照的地方都會有幾個柔光箱來充充門面。所以要說如果哪個攝影棚裡連柔光箱都沒有,那簡直是不可想像。
  • 電視新聞節目外景拍攝布光技巧
    於是,部分新聞節目轉而尋求變化多樣、現場感豐富的外景拍攝方式,將節目安排在故事發生地,或者更貼近節目主題的場地進行錄製,這樣既節約制景成本,又能展現豐富場景。但相對於演播室錄製來說,不同的錄製地點,現場燈光條件也是錯綜複雜。因此,需要專業的燈光人員對場景進行布光,才能更好地表現畫面場景,突出節目主旨。
  • 在專業的攝影布光中,使用單燈布光的效果,看了你會豁然開朗
    在攝影中布光的重要性應該是放在首位,畢竟是一門有關的光線的藝術,那麼閒話不多說,看看究竟可以在攝影中如何實現單燈布光的吧首先在布光前要明白具體的布光流程,在鬧鐘應該有一個完整的布光流程,才能在實際拍攝中做到不手忙腳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