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沈老師做客Aputure愛圖仕光影實驗室的乾貨內容,關於紀錄片布光,前方高能,請自帶小板凳前排就坐。更多乾貨內容請持續關注影像麥客和 Aputure愛圖仕。
光影實驗室從單燈、多燈的人像布光技巧,再到產品、故事短片的布光都有做分享。對於愛粉們之前提到的「紀錄片創作」,對於攝影布光目的、紀錄片布光特點、特殊環境下的布光處理等等問題,今天給大家拎一拎!
這一期「光影實驗室」我們特地請來了國內知名電影攝影師 沈喬老師,在剛剛結束了一個歷時近2年的紀錄片項目後,來跟大家分享紀錄片的布光技巧。
沈喬,電影攝影師、CNSC(中國影視攝影師學會)外聯主任,任教於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央美院等高校研究機構。
沈老師擔綱攝影指導的作品曾獲得金雞獎、華表獎等國內外電影節獎項。代表作:《曼陀羅》《無限印度》《天時·盤錦》等。
實操要建立在理論的基礎上。這一期我們將著力於理論,用作品案例給大家展示解析紀錄片布光要點。
完整乾貨戳視頻
在展開講紀錄片布光之前,當然先得最基礎的攝影布光目的擼起,掌握基礎後面用光才能拎清主次。而攝影布光目又分為幾個層次你知道嗎!不虛,沈老師這就告訴你~
01·保證畫面基本照度
神說要有光... 如果你連一盞能保證基本照度的主燈都沒有,你真只能當個看不見的客人。
02·塑造人物
在影視作品中的打光過程中,燈光基本上對著拍攝主題或者演員,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三個基準光就體現出至關重要的核心作用。
準確表現事物本身的特徵的主光、能直接體現事物質感的輔光,這些光線有什麼作用呢?
答曰:給予主體方向,讓觀眾更直觀理解空間中演員的動向。
03·烘託氣氛
除了成功的人物,一部成熟的影視作品離不開好的氛圍。《銀翼殺手》的賽博朋克感、黑色荒誕的《天使愛美麗》、奇幻優雅的《布達佩斯大飯店》都用獨樹一幟的氛圍留下深刻熒幕印象。
怎麼才能在片場或其他特殊拍攝場景,快速穩定調出混合色調?沈老師「經驗Talk」時間到~
環境色溫通常有兩種,5600k代表的是外景中間的高色溫,3200K代表內景中間的低色溫。而當色溫設置到兩者之間4300K的時候,則出現令人欣喜的影調混合 aka Color Magic Time。
可能很多人會問「4300K」是什麼概念?通常,這種混合效果既有著高色溫環境光的冷調,又有低色溫的一點暖調,糅合成的光感既和諧又富有衝擊力。
04·意境表達
不管創作者是對現實生活的模仿、超越還是戲謔,沈老師認為「對於任何藝術創作來說,只要談到「意境」就是一個很「高層次」的境界了。」
沈老師認為「只要能和觀眾的情感達成某種默契,便能稱為意境。」從本質上理解,前面所有的打磨,塑造,烘託都只為這最後一步升華作鋪墊。
01·真實性
說到紀錄片,真實性是最老生常談早被問爛的問題,那到底什麼是真實?又該如何定義真實?是如老話所說眼見即為實?還是?
對這個問題沈老師的個人理解是:「真實性在藝術裡面表現的基準,應該是你的所見所感。而非絕對意義的真實。」
02·真實感是為創作本身服務的
有時,為了獲得光線的縱深層次,我們不會過分在意光源的邏輯性,追求所謂的絕對真實;也就是說我們的光線方向並不一定要跟畫面中所設光源一致。
相反,應將注意力更多放在保證主光主體,再想盡辦法修飾其他光線。只有製造出亮暗分明的節奏感,才能襯託出每場戲的戲劇目標。
「所見即所感」才是真實感在藝術表現中的基準。
沈老師在節目中直言,紀錄片最難處理的夜景外景的補光,因為常有戲劇性的情節發生,而這些細節對整部片子氛圍塑造極其關鍵。
夜景中我們無法完全掌握人物的行動線,這時緊急補燈就尤為重要。同時,補燈也要兼顧塑造人物、提供動線,表現質感等前文提到的基礎功能。
現代城市對夜景拍攝主要來自兩個影響,首先是複雜的光源,其次色溫不均衡。因此需要根據人物所處場景氛圍,不斷對三個基準色溫作出對應調整。
沈老師常用應急布光方法,將其中一隻LED燈保持5600K的色溫,再通過燈光紙把它調整為3200K色溫,用夾具將兩燈合二為一,即可快速得到三種色溫。
每到一個新場景,首先需考慮的是燈光設計思路。想要營造什麼樣的氛圍,都是你該優先考量的。這一部分的圖示會「皮」一些...
比如下景為了突出歷經歲月滄桑的艱辛感,沈老師的布光方案選擇更能體現人物面部細節的側光和側逆光。
01·將主人公劃分區域
A:船工1+船工2+漁船修造廠牌匾;
B:船工3+船工4+船工5+一帆風順LOGO+漁船船體。
丨劃分區域:主體分為AB兩個主光區域
02·層次排布
A區近前景,B區則為中後景。
丨綠箭A區、藍箭B區
03·光線造型設計
為了突出燈光整體搭配思路側光+側逆光,A、B區先分別設光再同步協調。
丨A區以散射側主光為主
左下方放置一盞帶角度的柔化主光,照亮前景和畫面的視覺中心,即左起船工1、2位置。
B區:逆光結合側逆光,將燈光設置分為三種。
第一種:側主光
丨從畫面左邊打進柔光光源
第二種:側逆光
丨從畫面右方打入有方向性的硬光
第三種:正逆光
丨正逆光處理一般隱藏在頭後
用廣角鏡頭塑造環境時可將小型的點光源直接藏在人物身後。
丨頭部正後方可擋住藏燈
藏置頭部後方的LED補光燈可形成強戲劇性的正逆光。
04·多人物布光還需注意之處
多人物布光要注意控制燈光亮度,漫射光源除了能營造想要的正逆光效果外,有時還會受到來自左右輻射範圍其他設置燈光的影響。
丨注意左1船工左臉
受到右側船工身後正逆光影響,左側船工左臉出現側逆光效。
丨注意左1船工左臉
左1船工左臉同樣受到右側正逆光影響,形成側逆光。
實例布光裡對AB兩組分別採取不同的主光處理方式,這就涉及到前文提到的「藝術真實性」。
丨注意窗戶進光方向
不過從沈老師解析中可知,燈光設計應跟隨創造者內心的真實感受,而非拘泥於現場的物理條件。窗戶進光與場內人物的主光設計其實可以有不同方向。
丨注意後方窗戶、前方高光
如上圖所示,窗戶進光與場內人物的主光設計其實可有不同方向,無需刻意迴避,某種程度上亦能與場設燈光形成真實、自然的氛圍與默契。
本文由影像麥客轉載
市場合作請聯繫電話/微信:18515121013
內容轉載請聯繫電話/微信:1851512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