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亞論壇--舞臺布光造型基礎

2021-02-15 全亞貿易

一、演出空間構成特點

建築,雕塑,繪畫是把時間,空間在平面或立體中保持相對永恆的藝術。演出藝術作為綜合時間和空間藝術需要一個維持觀演關係的空間——劇場或演出場所。舞臺美術家在超越時空的演出中共同構成具有聲、光、色、形等多維因素的視覺和聽覺的創意空間,並隨著時間,以及情節、場景的轉換而延續發展。不論是戲劇情節的轉折還是戲曲歌舞的表演,與此同時,演出燈光在觀眾視覺中或以不知不覺的方式進行光的明暗效果變化、形體空間的變化或以燈光設備本身具備的功能造成各種視覺表現效果。以塑造形象、渲染色彩、變化節奏等方式參懷演出並形成有視覺語彙的特舞臺演出空間氣氛,從而影響觀眾的情緒變化,構成情景、演員、觀眾相互影響的與舞臺演出內容吻合的特定空間。

1、演出空間

1)舞臺根據演出場景的特點以及劇場演播室等演出環境中發現可以利用客觀條件進行燈光設計。

2)劇場、演播廳等演出空間的狀況*空間環境:調查了解劇場,測量繪製或索取演出環境空間的平面圖、剖面圖資料,劇場臺口的高度、寬度、舞臺深度的數據和比例尺單位。*設備狀況:吊杆的數量長度、排列間距、順序編號、平面位置等。*用電負荷:主幹線額定負載容量、支線迴路的額定負載容量等。

2、研讀劇本及創意構思劇本是進行燈光設備,創作構想的依據,其中可以了掘與創作相關的表現空間加以提煉加工。

1)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特點、情節變化、矛盾衝突、設想所需的環境。

2)對時代、時間、季節、場景環境、光源方向以及色彩等方面的描述進行設想和定位。

3)確定與相適應的演出表現方法和表現手段。思考用何種燈具可以創造與劇情相吻合的舞臺視覺效果。

4)劇本提示的場景、舞臺裝置。

3、時間與空間轉換的表現

1)天候:日出日落、黃昏至夜晚、夜晚至黎明、季節變化、月夜星空、地點與地域的變化等。

2)地域空間、心理空間、場景空間、虛擬空間、局部和整體空間的轉換等。

4、從平面到立體的空間造形構想對於每個形體表面視覺效果的製作加工和組合以及前景空間、中景空間、後景空間的平面構圖表現應用。上、中、下部空間的裡面組織安排以及實現的方法預測。例如:逆光位置的設定:水平方向、垂直角度、位置高度、燈具數量等。

5、局部與整體的畫面構圖控制燈光和色彩和照明區域。以面積大小、形狀、數量來表現舞臺視覺畫面的構圖。

6、表現形式選擇根據創作的整體風格確定恰當的表現表式。過到現在 將來 連想 幻覺 夢境 回憶 憧憬 感覺 印象 抽象與寫實等。

7、在有限空間中表現無限空間在演出中存在著千差萬別的巨大的空間效果變化。現實空間與虛擬空間的表現:特定的舞臺空間與特殊的舞臺表現形式話外音:對白:獨白等。對實際的空間環境進行改造和拓展,或進行誇大或進行縮小的描繪。對劇中人物角色心理空間的描寫和表現。

8、燈光變化的方式

1)以情節變化是空間變化的契機。

2)以臺詞確定的燈光變化契機。

3)以動作確定的燈光變化契機。

4)以音樂或音響效果確定的燈光變化契機。

5)以時間確定的燈光變化契機。

9、不同風格流派的空間處理古典、浪漫、自然、現實、象徵、立體、未來、構成、表現、超現實與音樂、音響效果相關的時空轉換:曲調、旋律、節奏。

二、空間表現手段

1、對燈光器材設備的特點性能的調研*泛光燈:天地排燈、腳光燈、頂排泛光燈等。*聚光燈:凸透鏡聚燈、柔光聚光燈。*無透鏡聚光燈:回光燈、PAR燈及封閉燈泡。包括:平行、集光型、柔光型、散光型等。*成像聚光燈:造形燈以及成像插片、飯獾啤?幻燈效果燈具:水波紋幻燈、跑雲幻燈、PANI幻燈及其它效果燈具等。*電腦燈:燈體旋轉形式、鏡面運動形式、集換色、成像造形、運動變化為一體的照明燈具。*特殊投映燈具:效果器材、換色器、煙霧器、數字電腦投映設備等。*操作控制系統:可控矽調光器及調光操作臺各部分功能。*彩色燈光濾色片:各種濾色,色溫,減光,反光片,柔光片等。*演示雷射:以各色低功率雷射發生裝置在計算機控制下完成對畫面的掃描。*輔助效果器材:煙霧發生器及排風、送風裝置。下雪發生裝置、肥皂泡發生裝置、二氧化碳煙霧、液氮、炒煙、紙花炮、乾冰等。

2、燈光與被照明物體材料材質特點的研究運用表現材質——反射 漫反射 透光 半透 不透 軟硬柔 吸收反射規律。材料——紡織材料——棉布 綢緞 絲絨 麻布紗布。金屬材料——金 銀 銅 鐵 鋁合金 不鏽鋼。自然材料——木 石 土 磚 植物合成材料——尼龍 塑料 發泡材料 PVC 板材。煙霧材料——乙二醇煙霧 油性滯留型煙霧 乾冰低層煙霧 炒煙 液氮表現效果——正投、反投、平面、立體、浮雕、肌理、點、線、面、層次、透空、光暈剪影、半剪影等。表現特點——網狀、繩狀、條屏、柱石、紗幕、條屏、框架、燈箱等。

3、布光造型的研究及基本概念:感受與表現

布光基礎——靜態人物布光的研究布光四要素

1)主光:以主題和視點需要確定主光方向,主光強於其它光,使用聚光燈等硬光照明。

2)輔助光:是對主光的輔助和補充,起修飾作用。以軟光燈照明模擬自然環境的反射光。

3)逆光:在主光基礎上加光。可強於主光,也可低於主光而強於輔助光,起裝飾造型作用。

4)光比:型體對各方受光的明暗比例。可根據創作需求作光比調整,從而獲得理想的效果。布光角度研究:90/120/180/270度等。

4、體驗觀察生活

a觀察自然環境的變化—日光、月光、晴天、陰天、雨天、雪天、環境影響

b觀察生活—光與人物情景—日光:順光、逆光、側光、半側等效果表現

c、應用—確定主題內容的布光練習:人物畫面的布光練習。相關因素—明暗 強弱 色彩 色調 光影 光質 媒體 運動 語彙視覺效果—空間區域 變化節奏 時空轉換 表現形式 環境處理 設計組合舞臺布光—小劇場 大劇場 伸出式舞臺 三面舞臺 四面舞臺布光 劇場投光實驗

5、劇場布光實驗:包括劇場照明設備、投射位置、照明效果、視覺印象

TEST—1 泛光排燈:舞臺整體均勻的照明,畫景幕的照明,效果分散而勻稱。

TEST—2 腳光地排:模擬自然地面反射光,近距離描寫演員,但天幕亂影較多。

TEST—3 泛光排燈與腳光地排:演區,天幕得到均勻照明,清描淡寫,立體感不足。

TEST—4 天排燈:均勻渲染天幕的上關部及色彩變化。

TEST—5 地排燈:天幕下部的明暗色彩變化:日出日落時的剪影效果描寫等。

TEST—6 天地排燈:上下部同一色光時,可獲均勻背景照明。可表現晝夜朝幕等場景。

TEST—7 泛光排燈、腳光、天地排光:消除了雜影,高調淡化效果,人物的主次關係不分明。

TEST—8 泛排燈:自舞臺上方投射,被投形象表現突出,色光效果更為豔麗。

TEST—9 泛光排燈、腳光、天地排、頂排燈:觀眾視線更為集中,人物造型光不足。

TEST—10 舞臺流動燈:可增強人物景物的立體感,但臺面常出現影子。

TEST—11 面光照明:自觀眾席上方約450角投向舞臺,模擬自然光效果。

TEST—12 耳光照明:自舞臺前兩側投出,增強演員的立體感效果。

TEST—13 泛光排燈+腳光+天地排+面光+耳光:在獲得充足的亮度時要注意色調關係。

TEST—14 泛光排燈、腳光、天地排、頂排、流動、面光、耳光:通常採用較多的照明方式。比較周全的方位的投光,根據演出實際需要,通過調光手段,從而獲得理想的立體空間效果。

TEST—15 追光:通常設置於觀眾席後方或所需位置時局部空間照明,如人物半、全身。

TEST—16 地排、頂排、面光、流動、追光等:通過調光處理表現立體感獲得有創意的環境氛圍。

TEST—17 天地排藍色、頂排白光、及淺藍、流動白光:天地排藍色光造成整體色調,頂排藍光鋪滿舞臺,其中三臺聚光燈分別強調三個局部人物造型,一臺流動燈強調圓球形後景。

TEST—18 地排燈綠色、藍色、頂排燈白和藍色、流動燈淺紫色:天幕由下向上形成藍色到深藍色過渡,頂排燈藍色鋪滿臺面,頂排單燈白色壓光後投向人物,兩側流動淺紫光補充舞臺中部,形成冷色調的柔和的對比色氛圍。

TEST—19 聚光腳光淺紫淺藍兩臺、頂排光白光淺藍、流動燈深藍色:用聚光腳光有意將人物光影投映在天幕背景上,頂排燈藍光鋪滿舞臺,頂光單燈強調中心形象,加之流動燈深藍光,表現出夢幻般的衝擊效果氣氛。

TEST—20 地排燈紅色、頂排單燈白光、兩側流動燈橙色和黃色、面光淺橙色、重點加強流動淺黃:地排燈造成紅色過度背景,頂排白光作重點強調,面光投出柔和橙光的舞臺,加強流動燈使立體感空間感更為凸出。(TEST 1—20 注釋文字出自松下電工《STAGE & ENTERAINMENT LIGHTING》。

6、體育場、館,人文景觀等臨時舞臺布光

a、光源特性:——可見光 自然光源 人工光源

b、五要素:——1)主光2)輔助光3)輪廓光4)背景光(環境氣氛)5)修飾光(光比反差)

c、視覺感受:——眼睛的視覺直觀效果;感光膠片效果;電視屏幕效果

d、演出燈光的造型元素

1)光源*日光:時間與色溫的變化及造型規律—從黎明日出到日落黃昏的過程。*燈光:(泡形,管形)鎢絲燈,白熾燈,碘鎢燈,鏑燈,閃光燈,氙燈,螢光燈,滷鎢燈,金屬滷化物燈,雷射(鈉燈,汞燈)等。在演出燈光設計中重要的是選擇那種燈具表現舞臺空間效果,燈具光源、功率、燈種、鏡頭以及型號的不同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供演出選擇。

2)光強*視覺感受的明暗效果—利用眼睛的生理特點進行設計,眼睛從明視覺進入暗視覺狀態需要時間大約為15~30分鐘,而從暗視覺進入明視覺狀態所需時間則比較短。因此演出燈光場景設計可以根據劇本內容情節,有意區分各個場景的明暗強度。了解實際亮度與對比亮度的客觀存在,是把握舞臺空間畫面的重要因素燈具種類及功率不同發光強度不同。所造成的效果也不同,根據演出空間的尺度距燈具種類及功率不同發光強度不同。所造成的效果也不同。

3)光質*各種燈具的投光特點;均勻度,光束角,柔硬度,光學性能。柔光紙、減光紗、反光板的應用效果。

4)光比*同一視覺空間畫面中的明暗對比。*視覺感受的明暗效果—利用眼睛的生理特點進行設計,眼睛從明視覺進入暗視覺狀態需要時間大約為15~30分鐘,而從暗視覺進入明視覺狀態所需時間則比較短。因此演出燈光場景設計可以根據劇本內容情節,有意區分各個場景的明暗強度。*注重整體;強調局部。舞臺整體越亮演員越暗在同一空間畫面中明暗與色彩面積大小的對比可產生不同的視覺變化。*人物造型主光與輔助光的明暗與色彩對比:以演出的視覺欣賞需要設定。2:1、5:1、10:1、30:1、50:1、100:1不等。*主要人物光與非主要人物光的對比:同一環境中要根據空間層次和表現意圖區別主次關係,以2:1、3:1、5:1不等。*人物光與環境光的對比:以2:1、5:1、10:1不等。*前景、中景、後景的光比:以2:1~10:1不等。*演出中場景與場景空間畫面的明暗和色彩對比:利用劇情發展的時間變化;季節變化;場景變化:明暗變化;色彩變化的對比。

5)光區*燈光投射到舞臺或演出空間內的區域分布以及光區內外區別。*以舞臺表演區前中後,左中右的劃分為根據所設計的照明區域。*演出情節發展所需的局部或整體被照明區域。*表演區照明以及景區照明。

6)光位燈光投射方位:指在三維空間中燈具所處的具體位置。其中包括,面光,耳光,臺口柱光,腳光,臺口頂光,頂排聚光,頂排泛光,天排光,地排光,側橋光,流動光,側光,(吊籠臺架)追光等。*情節發展所需的方向表現:逆光光影,日出日落,天明天亮等。*演出光區所需的特定燈位設計。例如:單燈照明;多燈照明。燈光投射方向:側面光效果:1/2(明暗效果)來自側橋光,流動光,側光,頂側光;半側面光效果:3/4耳光,臺口柱光,相應方向頂光;正面光效果:面光,頂排光,追光。

7)光色*色溫及演色指數:色溫調整。*加色法,減色法,光色與物色相加的規律,光色的吸收和反射規律。*濾色片及種類:上海偉康、常熟春花、日本LEE ROSCO濾色片和色溫片。*色度圖研究:實際顏色與對比顏色。*心理情感色彩對人的影響。*色彩對比:原色對比,間色對比,色溫對比,明暗對比。

8)光影*投影造型:光源投影,光斑效果,關透明光影,正面反面投影。*成像幻燈投映:幻燈,造型燈,電腦燈,追光,數字投映設備,電影機投映等。*造型影物表面粗糙或平滑程度。*人物的剪影、關剪影效果與媒體作用。*半透反投、低角度正透和反投,逆光、側逆光效果。側光光影效果。*媒體:煙霧、水霧。9)光的運動*舞臺演出時空中光色的轉換和延續過程以及燈光變化。*演出空間中所使用的動態燈具及照明效果。*Cue—Q程序編排變化的時間,節奏,數量等。


e光的的造型功能

(1)照明:——無光則無形體,以控制光的明暗作為手段呈現形體。

(2)塑造形象:——描繪人物角色的性格特點,表現不同景物的空間效果。

(3)光比調整——追求良好的視覺效果;實際效果對比;視覺效果對比。

(4)時空環境氣氛:——表現歸定情境所需的時空氛圍。

(5)表現主題內容:——與之相關的燈光色彩等視覺語彙。

(6)溝通觀演關係:——促成演員與觀眾之間的情感交流。

(7)照度(直射光):——促成演員與觀眾之間的情感交流。*照度:物體表面在單位面積上所獲得的光通量。被均勻照射的物體,當1平方米麵積上所得到的光通量是1流明時,其表面的照度是1勒克司;因此以1國際燭光的點光源為中心,以1米為半徑,在球面上所產生的照度就叫做1勒克司。以字母Lux或Lu表示。*照射強度被光源的功率和設計以及投射面間的距離所決定。光源發光強度越高,照度越高;距離越近,照度越高。*被照射物體表面的照度值高低還與投射光角度有關,布光越趨向垂直,照度越高。*照度的平方反比定律:光源不變,垂直照射面的照度與它到光源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例如:如果將泛光燈向後移動原距離的2倍,光照面積增加4倍,照度值只有原來的1/4;如果向後移動3倍,照度值減弱9倍。相反如果向前移動原距離的1半照度值增加4倍。通常在演出應用中重點測量光源的垂直照度。*度與垂直照度:舞臺水平照度的高低決定舞臺臺面的亮度;垂直照度的高低決定。

(8)亮度:亮度表示物體表面發光的強度值。不論這一表面是自己發光還是反射光線,或是透射光線,只要從它表面上「發出」光來看,就可以稱它為發光的表面。在單位面積上的發光強度既是該物體表面的亮度。在同一發光面,方向不同亮度值不同。亮度的測量一般在垂直於視線的方向進行,發光面在單位面積中發光的強度叫做亮度。如光強不變,發光面投影面積越小,則亮度越高,發光面投影面積越大,則亮度越低。亮度單位是尼特(nt)。1尼特=1坎德拉/1平方米。其次,物體的反射度越高,亮度越高。同一光照下,白色與黑色的被照物體反射率不同,反射和吸收光線能力不同,其表面亮度不同。另外,亮度中還存在著實際亮度概念與視覺亮度概念。視覺亮度所指的是視覺感官上的亮度,在低照度條件下力求使觀看演出的觀眾感受到舒適的視覺亮度,即利用人們的視覺生理特點,造成高於實際的物理亮度的效果。水平照度與垂直照度:舞臺水平照度的高低決定舞臺臺面的亮度;垂直照度的高低決定觀眾所看到的人物和場景視覺效果的明亮程度。通常在演出應用中重點測量被照物體的反射光亮度。

(9)色溫:色溫是以「完全輻射體」的溫度來表示實際光源的光譜成分,它是以「凱.爾文」標度的絕對零度(-273℃)為基準,以K(或K)為符號。隨著溫度的提高,輻射黑體顏色發生變化,先從暗紅轉為黃,最後轉變為蘭白色。「完全輻射體」在不同的溫度輻射出的光譜成分,會產生一系列的輻射光色變化。隨著溫度的變化「完全輻射體」所發射出來的波長和光譜光色相一致時,就是此時「完全輻射體」的色溫。色溫是把光源的光色以物理的客觀數字概念來表示,不是指光色的溫度。光源色溫越低,光色越偏向暖色的視覺效果。光源色溫越高,光色越偏向冷色的視覺效果。例如:鎢絲燈隨著電壓和升高,燈絲溫度隨之提高,其燈絲的光源色溫也由紅變白。電壓下降1V光源色溫則大約下降8K。


(10)演色性:是指光源照射物體時呈現色彩的視覺效果質量高低的評價。這種評價的數值是以基準光下所看到的色彩指數為依據的,物體在全色光譜的照射下所反映的色彩最真實。日光是演色性最好的等比例的全色光源,舞臺及影視照明光源除發光效率要求要高,而且要求光源顯色性能好,被照射物體的顏色失真少。例如:1kw~2kw滷鎢舞臺照明燈的演色指數可以達到100的評價,而水銀燈的演色指數隻達到50的評價。*直射光:或叫做直接照明光。*反射光:光線經過反射面所獲得的亮度。*漫射光:或叫做間接照明光。*透射光:光通過不同的透光材料所獲得的亮度。


想了解更多舞臺特效可以聯繫我們——廣州市全亞貿易有限公司

歡迎你通過以下方式關注我們:

1、官網:http://www.chinaquanya.com/home.asp

2、聯繫電話:020-84601808

3、新浪微博:@廣州市全亞貿易有限公司

4、通過微信掃描以下二維碼添加:

相關焦點

  • 全亞論壇--鏡框式舞臺面光燈位選擇的研討
    關於這方面的設計要求,在我國劇場建築規範和有關文章中有所論述。  面光是設置在舞臺鏡框外觀眾廳上部,由性能良好的長焦聚光燈組向舞臺內投射的光位。它的主要照明任務是照明演員在舞臺前區的表演,但也要兼顧面光上的追光以及面光替代臺口頂光向後區布光的需要,因此面光的投射儘可能地向舞臺深度發展。
  • 影室人像布光基礎
    當然,想得到一張好的人像照片,不能只靠布光。但是如果布光不成功,你將無法得到那種你想要的能傳之後世的經典作品。人像布光有兩種選擇,可攜式(即使用直流電源如乾電池、蓄電池的)和使用交流電的。前者的優點是靈活機動,不受地點制約,但照射面積和回電速度不如後者。老式的測光(閃光燈到主體距離)方法。
  • 不同的舞臺形式,布光區別於哪裡?
    舞臺被分為各個表演區,在每個表演區我們在45度/135度/225度/315度處設立聚光燈,高度為35度至55度左右,以便四周的觀眾都看清演員的表演,均有面光,又不使眩光射入觀眾的眼睛。每個表演區由四個燈組成基本光線,在某一方面觀眾看的面光,對對面觀眾來說成了逆光,這種布光最好是用成像燈,有光欄可控制光斑,防止光線投入觀眾眼中,影響觀眾觀看表演。
  • 認識6種基礎人像布光
    而對於最典型的室內人像攝影來說,恰當的燈光設定與布光,正是拍攝的關鍵所在。以下是來自攝影師 Darlene Hildebrandt 的分享,為我們展示了6種最基本的布光。在學習布光之前,先要知道什麼是眼神光,如下圖︰
  • 攝影基礎知識,七種簡單的人像布光知識
    今天在學習人像布光的方法時無意中看到了外國攝影師Daniel Inskeep和Rachel Gulotta的人像布光教程,這個教程詳細的介紹了七個非常基礎的人像布光方法,我覺得對大家拍人像非常有幫助,所以就把教程弄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 舞檯燈光基礎知識(舞蹈編導必備)
    (舞蹈資訊)訓練教材◆立刻閱讀◆立刻分享 舞檯燈光也叫「舞臺照明」,簡稱「燈光」。舞臺美術造型手段之一。
  • 洪卓立新歌打榜全亞音樂榜 錄VCR祝福頒獎盛典
    近日,洪卓立更是為將在8月15日廣州舉辦的全亞音樂榜2015年度頒獎盛典發出了祝福VCR,讓網友們紛紛猜測他在本次全亞音樂榜中能否斬獲較好的成績出席這次頒獎盛典。  全亞音樂榜由星匯傳媒與全國多家電視臺和電臺聯合主辦,是亞洲首個以MV為主的多媒體聯播榜單。全亞音樂榜2015年度頒獎盛典屆時將有近50組亞洲各國藝人齊聚現場,預計將在20個電視、網絡媒體平臺進行錄播和同步直播。
  • 大師級人像布光技巧!
    很多人就是將固定好的光布置在那裡,然後引導被攝者看向相機,咔嚓一聲就結束了拍攝,其實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並不是真的完全理解和能運用燈光照明的基礎知識。真正理解用光意味著就像運用光圈和快門的關係那樣熟記於心,利用它們去創造,去實現想法,了解了這些燈光的基礎知識,就可以運用在任何場景裡。
  • 大師級人像布光技巧!
    很多人就是將固定好的光布置在那裡,然後引導被攝者看向相機,咔嚓一聲就結束了拍攝,其實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並不是真的完全理解和能運用燈光照明的基礎知識。真正理解用光意味著就像運用光圈和快門的關係那樣熟記於心,利用它們去創造,去實現想法,了解了這些燈光的基礎知識,就可以運用在任何場景裡。
  • 影視作品特寫鏡頭的布光技法
    《這個殺手不太冷》同理,也可以通過改變攝影機角度來調整人物面部的光影造型。有經驗的你女演員通常會拒絕攝影機仰拍她們,因為這樣會突出她們的顎骨和下巴。用長焦鏡頭(50~100mm)拍攝人臉可以避免鼻子部分的過度變形。
  • 「街頭布光」技巧,電影專業留學作品集中重要的布光技巧
    在短片拍攝的時候,一些外景是必不可少的,對於一些街道的拍攝,有時候因為光線的照射,還需要進行布光拍攝,對於街道布光方法,榮思分享一些技巧給你。「到街頭拍電影」的風氣,是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義大利興起的,之後攝影師們紛紛摒棄影棚,扛著攝影機走到當時破敗的街頭,直面生活本真面貌。
  • 故事電影布光的基本法
    故事電影布光包含一切電影布光的要素。好影像具備「側光」、「明暗」、「立體感」三要素。
  • 沈喬做客光影:歷時近2年的紀錄片,我這樣布光
    光影實驗室從單燈、多燈的人像布光技巧,再到產品、故事短片的布光都有做分享。對於愛粉們之前提到的「紀錄片創作」,對於攝影布光目的、紀錄片布光特點、特殊環境下的布光處理等等問題,今天給大家拎一拎!實操要建立在理論的基礎上。這一期我們將著力於理論,用作品案例給大家展示解析紀錄片布光要點。 完整乾貨戳視頻 在展開講紀錄片布光之前,當然先得最基礎的攝影布光目的擼起,掌握基礎後面用光才能拎清主次。而攝影布光目又分為幾個層次你知道嗎!
  • 舞檯燈光技術——舞臺色彩光
    燈光設計使用色光配合演出,營造舞臺氣氛,這是複雜的藝術創作過程。這個過程體現著設計者的藝術修養和技術經驗,不同內容、形式的表演有著不同的燈光設計,幾乎沒有固定的方法與技巧。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舞檯燈光技術中使用舞臺色彩光的幾種方法和技巧。
  • 科普 布光菜鳥必看,影棚室內布光器材大解析
    但對於在影棚裡混飯吃的棚拍攝影師攝影師來講,自己擺弄各式各樣布光燈具和器材的功夫可能要遠超於自己按快門的時間。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他們影棚中的布光器材都有一些什麼樣的作用。柔光箱是攝影棚裡最多也是最常見的攝影布光器材,就連一般小店裡拍證件照的地方都會有幾個柔光箱來充充門面。所以要說如果哪個攝影棚裡連柔光箱都沒有,那簡直是不可想像。
  • 舞臺設計學習:鏡框式舞檯燈位圖解
    這種布光將使演員的面孔顯得幾乎完全是平的,而演員也趨向於與背景緊緊地合併在一起而不能突現出來。就其自身而言,這是一個不重要的布光角度。但是,儘管如此,正面光也是有用的。例如,一個演員有眼睛深陷的面孔,若從45度布光,看起來就可能不舒服。若謹慎地採用一個較低的投光角投以正面光,就能彌補過於強烈的陰影。
  • 虛擬演播室燈光設計之布光思路
    在昨天的文章中,鄭州昱陽電子和大家分析了虛擬演播室布光注意事項,今天再和大家分析一下虛擬演播室燈光設計的布光思路,有別於傳統的實景演播室,因為虛擬演播室有摳像藍箱的存在,所以布光的時候要先前景布光,後藍箱布光。為什麼呢?
  • 用陶罐練習靜物拍攝和布光
    右圖的布光頂視圖
  • 攝影師教你拍攝人像如何布光
    單燈布光是布光中的基礎,是化繁至簡的結果,也是由淺入深的起步。複雜的多燈布光也是將單燈布光的使用合併在一起,所以熟練掌握單燈布光很有必要。 倫勃朗光 倫勃朗光可以說是影棚布光學習的第一站,倫勃朗光是根據荷蘭著名畫家倫勃朗在其肖像畫作中的布光而得名。 典型的倫勃朗光由一支燈完成。拍攝時,燈光從被攝者正面的前側方45°的位置打來,照亮被攝者四分之三的面頰部分,另四分之一部分則處於陰影中。
  • 電視新聞節目外景拍攝布光技巧
    專題片拍攝布光,類似於影視劇的布光形式,確定畫面風格之後,根據鏡頭語言的需要,給人物、環境或物品進行布光。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視頻業的快速發展,網絡視頻無論是畫面質量,還是內容創新,都大有趕超傳統媒體的趨勢。電視新聞如果還是保持傳統的記者配攝像、單機拍攝的模式,很有可能無法保持行業內的領先。因此,將節目內容深度化、節目畫面精細化是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