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為何讓觀眾眼前一亮?編劇王小槍這樣說!

2021-02-13 中國藝術報

諜戰劇《面具》海報


日前北京衛視播出的諜戰劇《面具》落下帷幕。播出期間,《面具》35城平均收視1.42、北京地面收視5.73,據北京衛視相關負責人介紹,《面具》在北京衛視歷年暑期檔中堪稱最佳,也是北京衛視2018年上半年播出劇目的收視第一。同時,《面具》還獲得了良好的口碑,為諜戰劇的發展做出了不少創新。為了了解《面具》背後的創作情況,中國藝術報記者採訪了《面具》的編劇王小槍。

《面具》為何讓觀眾眼前一亮?

——訪《面具》編劇王小槍

中國藝術報記者  張成

  《面具》從一些細節上能感受到一種講究的精緻感。王小槍在談到該劇時說,「故事的結構上,《面具》用了一種比較原始或者說比較完整的創作方法,即很多地方前後呼應,比如名字,劇名『面具』對應的兩個男主人公,兩個男主人公的名字分別叫『春秋』 『戰國』,再到劇裡人物的構建都是一組組互為對照的,比如女性角色姚蘭和趙冬梅相呼應,取自『梅蘭竹菊』,還有一正一反的呼應,像高陽和魏一平,包括國共兩黨等等都是有呼應的,在人物關係搭建上比較完整。很多臺詞上,包括情節的鋪墊,包括時間的設置,比如從臘月初一到年三十,都是比較完整的設置。在實際拍攝環節,劇組和演員也遵循了劇本的創作規律,把劇本比較完整地表達出來,還原了出來。」

  這種精緻感並非無根之水,它恰恰呼應了人物的心理。「過年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團圓的節日。劇中的特務面臨的卻是別人都在吃年夜飯,跟家人團聚的時候,他們不得不離開這座城市、離開家人,尤其是李春秋。因為電視劇的時間走向是倒計時式的,一集對應的大概是一天,所以離年三十每近一天,他焦慮和壓力就大一層,這種心理的力量越大,他離開軍統這個組織的心理動力,想和妻兒在一起的願望就欲強烈。」《面具》強化了過去諜戰劇淡化的社會倫理或者家庭倫理的影響,李春秋對家庭特別強烈的向心力,和對敵特組織的反家庭倫理的強烈排斥,導致了他向我方投誠。

電視劇《面具》劇照

  在王小槍看來,「好的戰爭題材作品一定是反戰的」。《面具》就是在這一立意的統攝下展開,讓和平時期的觀眾更容易接受。王小槍認為,間諜這一工作其實是反人性的。「很多史料表明,間諜都是被動地被遴選上的,他們是因為有特殊的才能而被選上,他們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感受到無趣,甚至痛苦。但很多諜戰劇裡的間諜是沒有痛苦的。我們看多了那種戰無不勝、無所畏懼的間諜,但是間諜只要出一次錯,可能就會失去性命。我希望通過這個劇讓大家感覺世界還是沒有戰爭更好。」

電視劇《面具》劇照

  從《潛伏》開始,諜戰劇各種花樣翻新,幾乎窮盡了各種創新的可能性。但是《面具》卻讓普通觀眾眼前一亮,在各種司空見慣的諜戰劇模式下,仍能感受到新意和親切。當年觀看《潛伏》的那些年輕人如今也邁入了中年人的行列,因此,《面具》也是某種程度上的與時俱進。過往諜戰劇的模式也隨著觀眾心理的變化在改進,讓人認同。最關鍵的就是李春秋這個扣人心弦的中年間諜。

電視劇《面具》劇照

電視劇《面具》劇照

  李春秋並非熱血青年,而是一個平靜生活了十年,每天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柴米油鹽的中年人。當他接到離開哈爾濱的任務時,他的第一反應就是能帶老婆孩子一起走嗎?他就是想過正常人的生活,想像個正常人一樣,過普通的日子,維護正常的生活倫理,體驗正常的人之常情,愛妻子、愛孩子、愛朋友,這與當下的中年男人並無二致。王小槍覺得,這也是個人經驗的代入,作為一個中年男人,想的東西和過去是不一樣的。「以前每天就是想著怎麼玩,等到有了孩子,想法就完全不一樣了。 」而中年李春秋,既要戴著「面具」執行任務,又要面對生活中因為工作與妻子產生的隔閡,與孩子相處產生的問題。甚至因為任務要離婚再娶,還要保護家人的安全。李春秋的中年危機能夠讓當代的中年人順利代入,也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換個角度看,家庭在諜戰劇裡的地位和敘事功用也是逐漸變化的,早期諜戰劇裡的間諜的單身漢形象較多,慢慢發展到《潛伏》裡的假戲真做,後來又發展出像《懸崖》這樣的各自有各自的家庭,到了《面具》,已經從形單影隻,發展到了「拖家帶口」的新模式。

電視劇《面具》劇照

  王小槍說,《面具》裡絕大多數角色都是中年人,他們面臨的問題,基本上都是當代中國,當下社會的中年人可能遇到的問題,也是很多人都更能感同身受的原因。 「儘管時代變了,現在的中年人也並非劇中的間諜,但是大家面對的工作壓力和很快的生活節奏是相似的。就這一點來說,中年人之間是有共鳴的,中年危機是大家能相互理解的。家人、家庭是當代中國觀眾都能理解的,中國已經和平了很多年,觀眾可能無法想像真實的戰爭是什麼樣的。但愛、家庭、和平確是大家都有共鳴的,能夠迅速拉近角色和觀眾的距離,這也是世界通行的主流價值觀。」


相關焦點

  • 編劇王小槍:面具是唯一的真實
    馬儷文導演評價他說:文筆字意簡明扼要,相信小王一定是個利索人,而且很利索。那時候的王小槍還是個青年,現在他把自己歸為「中年人」,把《面具》展示的人物心理歸為「中年人的危機」。筆下的面具著名的編劇蘆葦說過,太自我的人是沒辦法成為編劇的。因為你得去喜歡別人,觀察別人的生活,才能寫出觀眾能接受的東西,與其說編劇是有門檻的,倒不如說「編劇」這個職業背後的人是有愛心的,有脆弱的,有感性的,不管TA有什麼特點,一定不是自我的。
  • 對話編劇王小槍:《面具》下的中年群像(1582期)
    面對上半年略顯疲軟的收視市場,《面具》猶如一劑強力針,開播首日便以1.2的高收視登頂全國34城收視榜,且截至發稿前,收視率一路攀升,連續11天均位列榜首。以祖峰、侯勇、杜志國、丁勇岱領銜的「老戲骨F4」更是持續刷屏,不少觀眾欣喜表示,「好久沒看到過這麼獨特的諜戰劇了,主演配角演技都很棒,敵我難辨……實在太吸引人。」王小槍則在近日的採訪中,講述了《面具》背後的故事。
  • 編劇王小槍:諜戰劇《面具》,其實是一場中年危機 | 文化咖對話
    這與《面具》的原著作者和編劇王小槍,精心安排了1948年剛剛解放的哈爾濱作為故事背景不無關係。鍋包肉、奮鬥小學、道外的街道、俄式老建築……對於許多冰城觀眾來說,《面具》中出現的大量哈爾濱元素一定讓人倍感親切。
  • 專訪編劇王小槍:一人寫戲八人搶功,戲外的故事才是真狗血!
    隨著《讀心》熱播,該劇編劇王小槍的一則朋友圈,就編劇署名權問題在網上再掀波瀾。 事實上,王小槍從事編劇工作以來,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狀況,但這讓他不能忍。「在編劇的權益中,首當其衝就是署名權。」王小槍表示,業內雖然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編劇單屏署名卻是約定俗成的。作為一劇之本的重要創作者,他希望每一位編劇都能得到應有的和足夠的尊重。
  • 對話王小槍|《面具》的劇本用了一個30集的「縱橫軸」
    《面具》帶給2018年中國電視劇的驚喜是值得業內思考的,新劇觀察(ID:xinjuguancha)深度訪談了編劇王小槍。他給我的感覺就是特別「文人」。此時,他正在創作一部喜劇,未來他還計劃創作一部現代諜戰劇。
  • 王小槍:有一種加強劇本的方法叫拖稿|國劇少壯派(7)
    剛過春節,王小槍就接到了石康的電話。「石康說手頭有個活兒,電視劇《人是鐵飯是鋼》,導演是他的朋友唐大年,問我有沒有興趣。」沒幾天,他就來到了唐大年家裡,與其商討具體的大綱。當時,除了唐大年和製片人,還有另外幾個編劇。幾經磋商,劇本的走向就定下來了。連同唐大年在內,寫劇本的共有四個編劇,每人負責四分之一。寫的時候充滿激情,定稿的過程也比較順利。
  • 山醫大校友、影視劇著名劇作家王小槍最新力作《小大夫》近日熱播
    該劇編劇是山西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學專業校友王小槍,這是他繼《面具》後創作的又一力作。王小槍的作品以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刻畫細緻入微見長。網易網友認為,《小大夫》非常聰明的運用了一個有趣的敘事手法,打破了傳統三壁鏡框式舞臺中虛構的「牆」,直接跨過屏幕和觀眾對話,而這層次元壁的破開,讓觀眾更能身臨其境的參與到劇情中,「彈幕式互動」、「官方吐槽最致命」等等當下網友最為津津樂道的事情皆在《小大夫》中出現。精彩劇情值得期待。
  • 我校醫學影像學校友、影視劇著名青年劇作家王小槍最新力作《小大夫》近日熱播
    該劇編劇是我校醫學影像學專業校友王小槍,這是他繼《面具》後創作的又一力作。王小槍的作品以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刻畫細緻入微見長。《小大夫》以醫學為劇創背景,語言幽默風趣,情節環環相扣,也有名演員助陣,表現出集故事性、趣味性、生活性相統一的創作風格。
  • 五大看點走進《面具》,好劇「在骨也在皮」
    如今,正在北京衛視熱播、愛奇藝全網獨播的《面具》正是將這樣一群歷史中的「隱秘者」帶到了觀眾面前,他們有超越常人的心智,卻也承受著毫無退路的極限境遇和無法尋獲安寧的痛苦。正如編劇王小槍所言:「全世界只有間諜一個行業,沒有退路,他不能出任何差錯,只要錯一次,就是生命的終止。」
  • 王小槍新書《小大夫》出版,同名電視劇由董子健、張嘉倪、劉敏濤主演
    現代快報訊(記者 鄭文靜)王小槍新書《小大夫》近日由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同名電視劇由董子健、張嘉倪主演,近期將播出。該書是一部都市情感小說,以普通醫生的工作生活為背景,反映了我國當代醫生群體的工作與生活。
  • 《追擊者》熱播,老司機王小槍寫諜戰劇有三重心得
    2007年開始寫劇本,從醫院一名醫學影像的醫生到媒體人,從業餘寫手到職業編劇。王小槍僅用「愛好」一詞,輕描淡寫地略過了近十年堅持中的辛酸過往。李安在不久前的上海電影節上說道:「人最重要的是面對自己,故事是一個假象。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怎麼交給觀眾看。」王小槍也一直相信這一點。
  • 《氣球》為何讓人眼前一亮
    作者: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周星近期,著名導演萬瑪才旦執導的《氣球》上映,讓人眼前一亮。影片表現的是許多人不太了解的藏地生活,但探討的問題、揭示的生活困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對人生矛盾性的微妙把握也比較到位。
  • 諜戰大劇《面具》7.6揭面上線 愛奇藝全網獨播
    需要有良好的謀篇布局,張力十足的懸念,更有令人拍案叫絕的拆招,讓觀眾找到智力衝浪的爽感。早在今年3月,《面具》曾在地方臺播出,豆瓣評分高達8分以上,網友熱議這是一部「大隱於市的良心好劇」,如今在愛奇藝開播,讓更多觀眾對《面具》充滿期待。《面具》以中共在哈爾濱解放初期的反特行動為時代背景。
  • 一人之下:讓人眼前一亮的人物場景,最後一個你絕對想不到
    一人之下有很多技能讓人嘆為觀止,那麼一人之下中哪個人物的讓你眼前一亮呢?1.馮寶寶馮寶寶身為一人之下的女主角,其赤子心態讓人喜愛不已,但讓人感到眼前一亮的應該是馮寶寶在山洞中醒來的那一幕吧,身著華貴旗袍,腳踩高跟鞋,加上精緻的髮型妝容,顛覆了我們對於馮寶寶的認知。
  • 從讓人眼前一亮,到觀眾食之無味,這部料理動畫經歷了什麼
    畢竟在《中華小當家》這部動畫之後,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過一部長篇的美食(料理)動畫了,這給觀眾們的新鮮感可不是一般的強。其次,這部動畫的第一季賣點可不是什麼料理技術,而是所謂的「福利劇情」。稍微了解過這部動畫的觀眾都知道,在這部動畫中,想要判斷某個角色做的料理是否好吃,就要看吃料理的人是否會「爆衣」。
  • 非誠勿擾無人選的「貓臉」女,去掉偽裝後,眾人眼前一亮
    ❤關注我,走在八卦最前沿現在綜藝節目花樣越來越多,同樣也是觀眾最喜愛的一類節目,不過要說最受歡迎的應該還是已經持續播出十年的相親節目「非誠勿擾」了。「貓臉」女真實的名字叫做「李美旋」,出場之後她一直帶著一個貓臉的面具
  • 新電影票房慘澹,他卻讓觀眾眼前一亮,包貝爾依舊"穩定"
    反觀現在,走在喜劇道路上的他,一如既往的&34;,咧嘴大笑出糗,卻不能傳遞給觀眾們快樂的感覺。最近包貝爾主演的電影《我的女友是機器人》上映,口碑和票房再次雙雙跌落,電影的故事幾乎翻拍原版同名電影,然而在影院慘遭滑鐵盧。
  • 大型諜戰劇《對手》今日開機,郭京飛譚卓主演,王小槍又一力作
    大型諜戰劇《對手》今日開機,郭京飛譚卓主演,王小槍又一力作今年,不少懸疑劇、古裝劇爆款頻出,諜戰劇卻不多。,不得不說是實力頂配。 而編劇則是《面具》裡的金牌編劇王小槍,2017年的諜戰劇《面具》集結了祖峰、侯勇、梅婷、丁勇岱等實力演員,口碑炸裂,如今依然維持著8分的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