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編劇王小槍:一人寫戲八人搶功,戲外的故事才是真狗血!

2021-02-16 麻辣魚

一部《讀心》讓觀眾再次讀出了某些編劇「憋屈」已久的心聲。

 

「編劇還是要轉導演,否則連單屏署名都保不住了。這八個把我擠到一邊,形成圍剿之勢的責編老師,我一個都沒有見過。」隨著《讀心》熱播,該劇編劇王小槍的一則朋友圈,就編劇署名權問題在網上再掀波瀾。

 

事實上,王小槍從事編劇工作以來,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狀況,但這讓他不能忍。「在編劇的權益中,首當其衝就是署名權。」王小槍表示,業內雖然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編劇單屏署名卻是約定俗成的。作為一劇之本的重要創作者,他希望每一位編劇都能得到應有的和足夠的尊重。


▲王小槍 知名作家、編劇

早些時候,有媒體提出了「去編劇化」這樣的概念,其主要表現為剝奪或淡化編劇的署名權、肆意修改劇本和壓低稿酬三種現象。其中,剝奪或淡化編劇的署名權與肆意修改劇本尤為明顯。

據王小槍介紹,編劇地位的改變是有階段性變化的,「五六十年代以及之前的電影海報,編劇署名一定是最醒目的,演員是最小的;八九十年代,雖然有變化,但編劇署名依舊如此,而近幾年,電影海報上就不體現編劇了,全是導演或者原著作者」,「雖然電視劇相對好一些,海報上會出現編劇的名字,但是因為各種原因,重視程度還是不夠。」

 

這種「不被重視」主要體現在,作品在宣傳播出時,重點突出導演和演員,編劇的名字即便出現,也多處在極易被人忽略的位置。而對編劇署名權的侵犯,其實是對編劇權益最直接的侵犯。

 

以王小槍這次因《讀心》在朋友圈發聲為例,該劇是他編劇生涯中迄今唯一一部改編劇,由於原作講述的是女主角作為離婚律師參與的具體案例,沒有主線,所以王小槍添加了大量能夠表現出女主角情感困境的故事情節,以形成劇本主線。

 

與此同時,為了豐富案例的社會性,並考慮到創作的可行性,他與導演每天都到東城區人民法院的民事法庭旁聽,觀察各類離婚官司當事人的狀態。

「《讀心》裡面90%劇情基本都是新編的。」王小槍表示,自己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的創作,最終卻被幾位從未打過交道的責編「形成圍剿之勢」,以意味著地位相當的同屏署名形式出現,感到意外自然難免。

 

據悉,就在王小槍發聲當天,《讀心》製片方已與他取得聯繫,雙方在單屏署名的問題上達成了一致,對方表示會對未播出的部分進行修改,在二輪、三輪播出時,也會整體上進行單屏處理。

 

對於編劇來說,「署名權是人身權利」,而在王小槍看來,「編劇只要為劇集做出一定貢獻,就應該享有署名權」,當然 「編劇可以選擇要求或放棄署名權。」

 

「去編劇化」更體現在對劇本的肆意修改,從製片到導演、甚至到演員,似乎都可以對劇本「指手畫腳」,經過幾番修改,劇本或已面目全非。而由於大多數時候,編劇是不參與到拍攝環節的,所以他們可能直到作品播出,才知道自己的劇本被動了「手術」。

去年一季度播出的諜戰劇《面具》,是王小槍編劇的作品,至今仍保持著豆瓣8.0的較高評分。快節奏,邏輯在線,尊重觀眾智商,在諜戰劇逐漸被偶像化、懸浮化的當下,《面具》對於傳統諜戰的回歸,讓人眼前一亮。

 

對於《面具》的創作,王小槍按照30天的縱橫軸寫了一個30集的劇本,情節環環相扣,人物邏輯完整,但導演和責編在未同他商議的情況下,將劇本進行了修改。在王小槍看來,這種修改打斷了原本的邏輯線,導致劇本大打折扣,這讓他感到不滿和遺憾,也是他在彼時接受採訪時為什麼會流露出「自己當導演」的念頭。

 

現在回想起來,他笑稱這個想法中玩笑的成分更大一些,因為自己「還沒有具備很多導演需要具備的能力」,比如導演需要和很多人打交道,「而我在這方面就很不擅長,所以目前還是專心當編劇」。


無論「當導演」是否是一句玩笑話,未來是否會落到實處,王小槍始終很在意作品的完整性體現。這與他一直以來的創作理念是一脈相承,就像他一直以來都堅持一個人創作,「這能保證故事的完整性,以及我的表達的完整性」。

 

而當麻辣魚問到對於近幾年出現的「明星編劇」有何看法時,他依舊從這方面來考慮,「編劇就是因為長期不被人關注,默默無聞,所以有時候權利會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對待,有影響力一定是好事,它在編劇自身獲得權益和完整性表達這塊一定是有幫助的。如果一個編劇有足夠的話語權,肯定沒有外行過來改他的劇本,這是最好的獲益之一。」

 

從醫科大學畢業,成為擁有執業醫生資格證的醫生,到做記者,成為媒體人,再到如今成為職業作家、職業編劇,王小槍無數次說過,興趣和對文字的熱愛,是他轉行並在這條路上堅持了十餘年的動力。

 

熟悉他作品的人都知道,懸疑、諜戰是他擅長並且偏好的題材,即便是像《讀心》這樣一部都市情感題材,王小槍也在其中創新性地加入了懸疑、推理元素。比如,作為一名離婚律師,女主角姚瑤不僅要善於同各種人打交道,還要懂得察言觀色,邏輯推理。她將一套「基本演繹法」熟記於心,可以從當事人的衣著打扮、行為舉止,分析推理出其心理狀態,對自己是否有所隱瞞等等。

 

▲《讀心》劇照

在劇情展開上,王小槍認為,懸疑化和懸念化,是近幾年來國內外劇集裡一個很行之有效的趨勢。他也深諳懸念對於觀眾的吸引力,再加上出於創新的考慮,他不想只是單純地羅列一些案件,於是加入了一些涉案劇裡面的反轉等元素。比如,「用一些倒敘、插敘、懸念性的方法改變一下敘事方式,一上來讓觀眾產生疑問,每一個單元,都是女主角破案的過程,觀眾也會被帶進劇情中,就會想知道到底為什麼要離婚,真相是什麼。」

 

而在另外一部他擔任編劇的都市醫療題材《小大夫》中,王小槍則植入了許多諜戰劇的元素。比如,某個病人原來可能得過肺結核,但是他因為各種原因掩飾隱瞞,所以醫生就像一個特工一樣,要獲得一些情報,實際上就是病人的症狀或者他的病史。「寫普通的醫療戲沒多大意思,有這種元素,可能會更好看一些。」

 

在王小槍看來,現實題材的劇特別不好寫,因為「它離現實觀眾太近了,你稍微的一個細節不注意,觀眾就能挑出錯來。」所以,他傾向於快節奏,更注重邏輯性,尤其是在現實主義題材中,但快節奏不等於狗血。

至於什麼是狗血?王小槍認為,什麼事都極致了就是狗血。「舉例來說,你把所有衝突的東西都放在一起,第一集就要出現跳樓或者車禍,就是咱們所謂極致的那些東西,我覺得這個就是灑狗血。」

 

「快節奏是現在的主流,狗血也是一個審美問題。」於是乎,分寸感就顯得頗為重要,「分寸感加上個人審美,決定了如何去選擇和編織情節。如果戲劇張力足夠的話,兩個人坐在這兒互相不說話,一樣可以驚心動魄,不一定非要追求極致化的畫面。」

作為職業編劇,王小槍在劇本創作上一直在求新求變,而身為作家,他也在不斷拓寬自己的創作領域。

目前正在火星小說連載的最新力作《我是誰》(點擊閱讀原文即可閱讀小說)中,王小槍融合了懸疑、刑偵、推理以及科幻等多種類型元素,故事以美劇敘事結構展開,講述了落魄青年羅西北遇到平行時空裡的自己之後,展開的一系列撲朔迷離、不斷反轉的事件,最後他通過燒腦的推理,揭開了背後的驚天大秘密,故事情節環環相扣,讓人慾罷不能。

據悉,《我是誰》此前還入圍了2019年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年度IP30強。小說雖然還在連載,影視版權卻已受到了多家一線平臺、影視公司的關注,它能否成為王小槍繼《面具》之後的又一爆款,我們拭目以待。

《大宋少年志》×伊崢×王飛×閆肅

《無主之城》×戴瑩×李亞平×徐速×許齡月×代旭

《長安十二時辰》×梁超×王鶴潤

《動物管理局》×毛妮×常洪松×金哲勇

《如果可以這樣愛》×張靜丨《地久天長》×劉璇

《新白娘子傳奇》×戴瑩丨《倩女幽魂》×劉朝暉

黃曉明×《烈火英雄》丨楊曉培×《全職高手》

蜀客×《春花秋月》丨俞白眉×《銀河補習班》

曹盾×《長安十二時辰》丨束煥×《鼠膽英雄》

戴瑩×《破冰行動》丨王小帥×《地久天長》

姚曉峰×《帶著爸爸去留學》丨莊文強×《無雙》

李少紅×《媽閣是座城》丨李歡×《東宮》

郭帆×《流浪地球》丨寧浩×《瘋狂的外星人》

 

侯鴻亮丨樊路遠丨宋歌丨劉瑞芳丨吳妍妍

王  倦丨董  璇丨吳俊餘丨代  旭丨劉奕君

相關焦點

  • 《半糖》戲外更精彩:幾位編劇為搶功互撕,掛名編劇藉此抬高身價
    但就在大家以為這個故事已經離我們遠去的時候,戲外的故事竟比戲內還精彩。說他和他的團隊只寫了兩集的內容,卻在劇播出期間冒領跟他無關的功勞,而他們則成為了幫編劇寫劇本的人。劉十八還稱,王文通是一個完全不喜愛蜜糖,毀壞角色,毫無責任心的「總編劇」。
  • 編劇王小槍:面具是唯一的真實
    2000年,憑著在醫療行業養成的犀利與洞察,也帶著對寫作始終不曾磨滅的嚮往,王小槍轉行去新浪網做了高級編輯,繼而是盛大文學的高管……從事傳媒工作的幾年異常繁忙,每天上百個電話是家常便飯。 哪怕在吃飯洗澡上廁所,只要有熱點新聞發生,就立刻開始寫稿。除正職工作外,王小槍還是多個專欄的籤約作家,大量的寫作終於滿足了他的嚮往,也帶來了新的追求。
  • 對話編劇王小槍:《面具》下的中年群像(1582期)
    以祖峰、侯勇、杜志國、丁勇岱領銜的「老戲骨F4」更是持續刷屏,不少觀眾欣喜表示,「好久沒看到過這麼獨特的諜戰劇了,主演配角演技都很棒,敵我難辨……實在太吸引人。」王小槍則在近日的採訪中,講述了《面具》背後的故事。
  • 編劇王小槍:諜戰劇《面具》,其實是一場中年危機 | 文化咖對話
    這與《面具》的原著作者和編劇王小槍,精心安排了1948年剛剛解放的哈爾濱作為故事背景不無關係。鍋包肉、奮鬥小學、道外的街道、俄式老建築……對於許多冰城觀眾來說,《面具》中出現的大量哈爾濱元素一定讓人倍感親切。
  • 《追擊者》熱播,老司機王小槍寫諜戰劇有三重心得
    2007年開始寫劇本,從醫院一名醫學影像的醫生到媒體人,從業餘寫手到職業編劇。王小槍僅用「愛好」一詞,輕描淡寫地略過了近十年堅持中的辛酸過往。李安在不久前的上海電影節上說道:「人最重要的是面對自己,故事是一個假象。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怎麼交給觀眾看。」王小槍也一直相信這一點。
  • 專訪編劇宋方金:一場戲只有一個正確寫法|深鮮企劃·編劇方法論
    以前收視率不造假,很多人喜歡設置這種狗血橋段。比如某些導演喜歡設計下跪,假設下屬給上司下跪可以提升收視率一個點,那麼兒子給爸爸下跪是三個點,爸爸給兒子下跪是五個點。」著名編劇宋方金當著名編劇宋方金講到以前的影視創作時,他並不認同上述的做法。但是,一直到現在,很多劇集還是設置衝突點和埋梗來吸引觀眾的眼球,比如:壁咚、搞CP等等。
  • 對話王小槍|《面具》的劇本用了一個30集的「縱橫軸」
    王小槍:不是。丁戰國後面還要再翻牌,他是一個漢奸,他不是國民黨的人。故事背景是1947年的冬天,在這個時間段,漢奸這個群體是惶惶不可終日的。 我舉一個騰達飛的例子,騰達飛這個人物原型實際上是周佛海,當然人不是原型,是照著這樣級別的人物去寫的。
  • 戲裡戲外都是算計——《八佰》
    戲裡戲外都是算計——《八佰》戰鬥打響後,數十萬國軍圍殲不了幾千人駐滬日軍。日本援軍趕來後,從國軍背後登陸。國軍腹背受敵,倉皇逃竄。日軍大部隊追擊國軍,一路殺到南京,後面的一場大屠殺讓人都不願意繼續寫下去……日軍留下少量部隊打掃戰場,其中一隻參與了四行倉庫保衛戰。
  • 王小槍:有一種加強劇本的方法叫拖稿|國劇少壯派(7)
    八個單元,八名編劇,王小槍是其中之一。熟悉他的人頗為驚喜,從雜文集《瘋狂醫院》、長篇小說《心機重重》《完全神仙手冊》開始,他就以嬉笑怒罵的方式,創作了一部部天馬行空的「瘋狂」之作。不熟悉他的人也多少聽過他的作品,從年代劇《人是鐵飯是鋼》、生活劇《媳婦是怎樣煉成的》《讀心》,到諜戰劇《密使》《追擊者》《面具》,王小槍的劇作筆法愈加成熟。他不是「專精派」。
  • 搓澡女發大財,韓劇頂樓收視得靠她,申恩慶狗血人生不分戲內戲外
    金順玉編劇除了善於突出戲劇狗血程度外,還有一個秘密武器。可以非常妥帖地把這個很激烈,很帶感的狗血劇情演出來的人,無疑就是和編劇連續合作兩次的申恩慶。申恩慶成名已很久,久到現在的觀眾都已經記不得她的成名作是《我的老婆是大佬》。
  • 林青霞:《八百壯士》戲裡戲外
    《八百壯士》戲裡戲外一九七六年臺灣的電影公司籌拍《八百壯士》,戲裡有個角色是抗戰時中國女童軍楊惠敏在日軍的炮火下,衝過英租界,拼命遊過蘇州河,將國旗獻給死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我被戳得倒退兩步,心想,她真不愧是女中豪傑。一場遊過蘇州河的戲就分別在很多場地拍攝,然後把在河裡、水溝裡和水底攝影棚裡拍攝的戲剪接起來才能完成。當時我才二十出頭,年紀小膽子大,導演叫我從橋底往河裡跳,我撲通一聲就往下跳,反倒是導演捏了一把冷汗。
  • 《香蜜沉沉燼如霜》——戲裡戲外都是戲
    其實如果把精力主要放在主角成長和內心戲以及豐滿人物性格、增加故事完整性上就是拉長個20集也不會讓觀眾反感。錯就錯在,從20集往後,主角忽然換人了的感覺。 網絡上有大神把副線人物感情戲都剪掉,只看靈修夫婦兩人的戲份,全劇完整剪輯,故事流暢完整竟然19集就交待完了,可見這水注的是有多失敗。
  • 這部狗血韓劇《皇后的品格》真香!
    如果說《宮》是披著宮廷戲外衣的純愛劇,那麼《皇后的品格》就是披著純愛劇外衣的宮鬥劇。這部韓劇裡所有壞人仿佛都把「我想幹壞事」寫在了臉上,放在我國宮鬥劇中可能活不過半集。故事一開始就是傻白甜女主和禁慾系皇帝命運般的相遇。為了入宮參加皇宮為親民舉辦的宴會,女主寫了幾百封信才如願以償。
  • 戲裡他寫出了人間正道,戲外他實名抵制於正、郭敬明抄襲|專訪《巡迴檢察組》編劇餘飛
    戲外,他忙著錄《吃瓜大會》,並參與發布了「抵制於正、郭敬明等劣跡藝人上綜藝」的編劇聯名信。文丨坎波斯編輯丨雷伊斯 《巡迴檢察組》的劇本寫到絕境時,餘飛半夜掛著錄音筆,沿著小區旁一條荒廢的小河,一路走,一直走到一片墳地。
  • 陳凱歌電影《風月》的戲外故事
    因為《風月》整個故事單薄做作,神經質的人物和邏輯讓人看得莫名其妙。但據說後來有人寫匿名信給各大報社和徐楓,說她為了拍片跟陳凱歌有染,一時間流言蜚語滿天飛,陳紅因此兩部戲都丟了。「陳凱歌有時很固執,在故事題材的選擇上非常奇怪,當初他並不喜歡《霸王別姬》的劇本,認為這是個很通俗化的故事,結果我花200多個小時來說服他,當時他連張國榮是誰都不知道,考慮了一年半的陳凱歌才最終接拍。當時我們之間的合作非常默契,我不在乎影片拍出來以後賣不賣錢,他也能聽取我的意見。」
  • 鄭秀文VS梁詠琪,八個女人八臺戲
    講真,每次看到sammi參賽這段,我還是能笑出聲來。但是當音樂一起,鄭秀文獻出那穩到極點的音色,滑著極成熟的臺步,大家一瞬間都會明白——這就是未來的天后。事實上,這單新聞發生時,撞正她的一部新電影要上,《八個女人一臺戲》正是她和關錦鵬導演事隔十三年之後的再次合作。
  • 把觀眾當傻子,《我怕來不及》編劇為狗血劇情詭辯,收視卻是第一
    文\娛鋪子把觀眾當傻子,《我怕來不及》編劇為狗血劇情詭辯,收視卻是第一▲《我怕來不及》收視率穩居第一《我怕來不及》正在央視八套熱播,自開播後收視率扶搖直上,目前穩坐央視及各大衛視晚間黃金檔頭把交椅。▲《我怕來不及》編劇孟婕發表文章《我怕來不及》編劇孟婕也在社交平臺上發表了名為「《我怕來不及》寫在開播之後」的文章,她表示從2012年開始搜集素材至今,此前編寫《娘親舅大》沒有說完的話,終於能在《我怕來不及》中繼續娓娓道來。儘管《我怕來不及》和《娘親舅大》是同一題材,對於她而言,人間大義親情就像是創作路上永不枯萎的靈感之泉。
  • 戲裡他寫出人間正道,戲外他實名抵制於正、郭敬明抄襲|專訪餘飛
    戲外,他忙著錄《吃瓜大會》,並參與發布了「抵制於正、郭敬明等劣跡藝人上綜藝」的編劇聯名信。戲裡,由他編劇的電視劇《巡迴檢察組》正在熱映。戲裡戲外,餘飛其實都想探討同一件事:到底什麼是公理正義?我們又該如何去追求正義?
  • 看了韓國編劇大神們的故事,你還覺得韓劇狗血嗎?
    都說韓劇狗血,劇情太過浪漫,不夠現實,容易誤導觀眾。但是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看了韓國幾位編劇大神的人生故事,也許你就不覺得韓劇劇情狗血了。金恩淑:現實版灰姑娘提起韓國電視劇編劇,多次締造收視率神話的金恩淑首當其衝。
  • 劇本是怎麼寫動作戲的?
    我猜可能要分情況,假如是對劇情有特別意義的動作戲,編劇的描寫設計和拍攝中的動作指導的設計會不會有衝突?怎麼分工呢?不過,這是否意味著編劇白寫了?也不是。最後成片裡的動作設計雖然和這劇本裡的描寫大不一樣,但是對戰的發展、雙方的心態還是保留了原貌的——這就是最初這些動作描寫的最大用途。總的來說,編劇寫動作戲寫得越簡約,其實越是替自己省工夫。這當然是討論《臥虎藏龍》這種文武緊密結合的戲時用的標準——武戲是給文戲鋪路的,所以武戲要多點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