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八百壯士》戲裡戲外

2021-02-06 二湘的十一維空間


圖片來自網絡

一九七六年,《八百壯士》讓我贏得了第二十二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



《八百壯士》戲裡戲外


一九七六年臺灣的電影公司籌拍《八百壯士》,戲裡有個角色是抗戰時中國女童軍楊惠敏在日軍的炮火下,衝過英租界,拼命遊過蘇州河,將國旗獻給死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

許多女明星都想爭取楊惠敏這個角色,導演的要求是女主角一定要會遊水,於是我天天練遊泳,有一天導演到泳池來看我,當場就決定由我飾演。


記得開鏡那天,許多當年的女童軍穿著童軍制服到現場,年齡大約都在六十左右,楊惠敏精神奕奕地走到我面前,她很懷疑這麼瘦小的我能不能勝任勇敢的女童軍(五呎六的我當時還不到一百磅)。她用她那又粗又大的食指一邊大力戳我那滿是排骨的胸膛一邊說:「你要硬起來!知不知道!你要硬起來好好地演。」我被戳得倒退兩步,心想,她真不愧是女中豪傑。

一場遊過蘇州河的戲就分別在很多場地拍攝,然後把在河裡、水溝裡和水底攝影棚裡拍攝的戲剪接起來才能完成。當時我才二十出頭,年紀小膽子大,導演叫我從橋底往河裡跳,我撲通一聲就往下跳,反倒是導演捏了一把冷汗。電影製片場有一條阻塞多年的大水溝,臭氣衝天,平常也不注意有這麼一條溝,那天去片場,場務拿著一條長竹竿很高興地告訴我:「一會要拍你從這兒遊上岸,我把水溝都清理乾淨了,你放心。」我沒怎麼多想就下了水溝(其實想也沒用,片場導演最大,他說什麼都得照做),還好沒怎麼NG,上了岸我說剛才好像看到蛇。化妝師和工作人員抿著嘴笑說他們也看到,只是不敢講,怕說了我不肯下去。我心有餘悸地往回看:「啊呀!有條大便!」場務裝腔作勢地說:「沒有啦!那是香蕉!」

最後是在水底攝影遊泳池拍,那天寒流來了,氣溫在六至八攝氏度,所有人都穿著厚大衣,講話嘴裡冒白氣兒。導演說那天一定要拍,因為第二天就要放水了,我穿著卡其布的童軍服,脖子綁上了綠領巾,背著書包就跳進那冰冷的遊泳池。拍了一會兒,我趴在池邊等拍下一個鏡頭,整張臉給凍得都縮了,副導演見我可憐,叫我上去,給了我一口酒,要我到火邊烤一烤。沒想到酒加上一冷一熱的反差,令我即刻全身發抖的倒在地上,仿佛要窒息似的,我突然大叫起來,叫得驚天動地。只記得一大堆人一邊吆喝一邊把我抬到辦公室,我還是不停地抖,身上的溼衣服也沒法脫,一陣忙亂中,隱約見到一支好大的針筒往我身上扎。等我醒來的時候,媽媽和哥哥都在我身邊。

圖片來自網絡


一九七六年,《八百壯士》讓我贏得了第二十二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一九八五年應導演謝晉的邀請,到上海商討拍攝白先勇小説《謫仙記》的事。那是我第一次踏上中國大陸的土地,感覺非常震動。謝導演租了一條小木船,帶我遊蘇州河、遙望四行倉庫。蘇州河原來不是很寛廣,四行倉庫已成頹垣斷壁,我想像著當年八百壯士英勇奮戰的慘烈狀況和楊惠敏背著書包勇敢地遊過蘇州河的情景。《八百壯士》電影裡,楊惠敏獻給團長謝晉元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在四行倉庫樓頂升起,壯士們和楊惠敏望著冉冉上升的國旗,熱淚盈眶地舉手敬禮。真實的死守四行倉庫戰役,發生在一九三七年十月。半個世紀之後,遠遠的一點紅在那一座土灰色的磚牆樓頂上更顯得鮮明,那是飄蕩的五星旗!我淚眼模糊了,彷彿看到青天白日滿地紅和紅底金黃五顆星重疊在一起。

本文收錄在《窗裡窗外》,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我到上海欣賞賴聲川的舞臺劇《曾經如是》,臨走前去了一趟四行倉庫,看見孩子們在倉庫前的廣場上嬉戲,大人們在旁漫步陪伴,他們穿著各種顏色的服裝,在灰色高牆前更顯奪目。我抬頭望向高牆頂端,上面布滿了碗口大的凹洞,非常觸目驚心,不像槍眼,倒像炮孔,我問朋友是不是當年留下的痕跡,他們不很確定。這天倉庫裡面不開放,我們沒能進去參觀。沒想到,謝晉元團長的兒子謝繼民聽朋友説我去了四行倉庫,提議下次親自陪我進入倉庫參觀並解說給我聽。 看了龍應臺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才知道八百壯士撤出四行倉庫時只有三百五十八人,這些人一出來就被英軍下令繳械且關進收容所,過著受英軍監禁、日軍包圍的日子,四年後日軍入侵租界,孤軍成為俘虜,分送各地集中營,為日本的侵略戰爭做苦役後勤。而《八百壯士》結束的畫面卻是,英勇的壯士們在《中國一定強》的雄壯歌聲中,眼神堅定地踏步邁出四行倉庫。現實的世界有時比電影演的更殘酷,比戲劇更戲劇。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林青霞,最早是在《大眾電影》雜誌上看到林青霞的照片,有一張是她十幾歲的照片,瘦瘦的,穿著無袖的衣服,站在一棵綠色藤蔓的背後微笑,天真裡透著一股無以言說的韻致,心想這個人怎麼可以這麼美。後來就是看了她好多電影,《新龍門客棧》還是在信陽陸軍學院軍訓的時候看的,她一出場,那麼嫵媚的眼神,還有最後一幕那張美麗的臉慢慢沒入漠漠黃沙,無與倫比的美,怎麼也忘不了。
後來就看到了她的文字,那時候我還沒有開始寫作,只是覺得好,文字裡有一種味道,一如她的相貌。尤其記得她寫鄧麗君那篇,文字好極,結尾現在還記得:「世人都以為她去了天國,唯獨我知道她還在人間。」 前兩天,看到一個朋友轉載她這篇《八百壯士》戲裡戲外,心想如果11維能發她的文章多好,遂通過一位敬重的老師問起,沒想到林青霞一聽是11維空間的公號很快就答應了,還說要改寫一下最後幾段。於是有了她授權的這篇文章。這樣的機緣巧合,真是難得,心裡高興也頗為感概。  ----二湘

~the end~

林青霞:著名華語電影女演員,拍過一百部戲,出過兩本書《窗裡窗外》和《雲去雲來》。1976年以《八百壯士》楊惠敏的角色贏得第22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1990年獲得臺灣笫27屆電影金馬獎影后頭銜。2018年獲得第20屆義大利烏甸尼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相關焦點

  • 林青霞撰文:《八百壯士》戲裡戲外
    》已經上映,可資比較的是臺灣版的《八百壯士》。一九七五年臺灣的電影公司籌拍《八百壯士》,戲裡有個角色是抗戰時中國女童軍楊惠敏在日軍的炮火下,衝過英租界,拼命遊過蘇州河,將國旗獻給死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
  • 戲裡戲外都是算計——《八佰》
    戲裡戲外都是算計——《八佰》1938年應雲衛導演、陽翰笙編劇的《八百壯士》,1975年由臺灣出品,柯俊雄、林青霞、張艾嘉、秦漢主演的《八百壯士》。其中秦漢是飛將軍孫元良的第五個兒子。《八百壯士》將楊慧敏送國旗情節升華了一下,這才有了女學生泅渡蘇州河。當年選擇秦漢林青霞這樣的俊男靚女做主角,也是為了吸引觀眾好感。
  • 八百壯士一臺戲
    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的事跡,不過是1937年中國抗日大戰略底下的一臺戲?這是後世史學家嘗試還原歷史的新詮釋。這場戰役,其實不是持續三個月的淞滬會戰的終結戰,甚至不是最慘烈的,卻是唯一名垂青史的。
  • 《八佰》不如《八百壯士》的,只是缺一個「俠女」徐楓
    《八佰》中的女演員裡,戲份最多的是遊過蘇州河去送旗的楊惠敏的扮演者唐藝昕。但和《八百壯士》相比,真正在結尾弱的只是《八佰》裡缺少一個徐楓。》,《八百壯士》在結尾幾乎是團圓的場面,謝晉元率部衝橋成功後,騎上高頭大馬,揮舞著大刀向前前進。
  • 《八百壯士》幕後情史
    這和 1975 年,對岸在老蔣去世,國際關係變動的環境下,在「處變不驚,莊敬自強」的提法下,拍出的那版《八百壯士》頗有幾分背景相似。在電影背後,1975 年版時 21 歲的林青霞,22 歲的張艾嘉,25 歲的「俠女」徐楓和「八百壯士」有淵源的秦漢,讓舒淇被迫假戲真做,讓古龍患上肝病的柯俊雄;《八佰》的製片人梁靜和她的前任馬伊琍;甚至 1939 年戰地版《八百壯士》的
  • 新電影《八佰》與老電影《八百壯士》
    該片取材自1937年抗日戰爭期間,史稱「八百壯士」的國民黨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在團長謝晉元率領下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頑強阻擊日軍的故事。電影因種種原因一再推遲上映,今年八月終於上映。
  • 看完《八佰》之後,再回顧75年林青霞版的《八百壯士》感觸太深
    早就在1975年由由丁善璽執導,陳鴻烈,柯俊雄,林青霞,張艾嘉等主演的《八百壯士》與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八佰》是同一故事。,以及場地環境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所給人展現出來的感覺卻是一點也不比《八佰》差多少,在當時所擁有的條件以及科技情況下可見《八百壯士》這部電影的用心程度。
  • 去看電影《八佰》前,不妨先看一遍《八百壯士》,林青霞主演
    所以有些網友將《八佰》撤檔定義為一次商業炒作,也不是沒有道理。為何有些網友會有這樣的觀點呢?也很簡單,因為一部電影,一部臺灣省1975年上映的電影,柯俊雄林青霞徐楓等人主演的《八百壯士》。》裡有飾演孫元良的老戲骨楊群,也有飾演謝晉元的柯俊雄,還有年輕的林青霞、張艾嘉和秦漢。
  • 去看電影《八佰》前,不妨先看一遍《八百壯士》,林青霞主演
    所以有些網友將《八佰》撤檔定義為一次商業炒作,也不是沒有道理。為何有些網友會有這樣的觀點呢?也很簡單,因為一部電影,一部臺灣省1975年上映的電影,柯俊雄林青霞徐楓等人主演的《八百壯士》。二、《八佰》使用演員的思路和《八百壯士》相似臺灣省的《八百壯士》在當年算是一部大片,導演在片中啟用了很多實力派演員,也加入了一些新鮮的面孔(小鮮肉)。《八百壯士》裡有飾演孫元良的老戲骨楊群,也有飾演謝晉元的柯俊雄,還有年輕的林青霞、張艾嘉和秦漢。
  • 《八佰》票房破30億元,原片翻拍自林青霞早期影片《八百壯士》
    影片故事來源於1937年的淞滬會戰時期,當時史稱「八百壯士」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敵軍,其實這個營只有四百來人,為壯聲勢對外號稱八百人。,由丁善璽導演,柯俊雄、林青霞、張艾嘉、秦漢等主演的戰爭電影《八百壯士》。
  • 【八佰VS八百壯士】簡單聊聊《八佰》這部電影
    、魏晨、李晨、白恩、餘皚磊、俞灝明、鄭愷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 在電影史上,迄今為止以「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為題材的影片,一共有三部:《八百壯士》(1938年版),《八百壯士》(丁善璽執導,1975年版臺灣拍攝),和《八佰》(管虎作品,8月21日上映)。 由於筆者幾經查找,沒有找到《八百壯士》(1938年版)的片源,沒有看過最早的老版影片,就不對老電影作評論了。
  • 「八佰VS八百壯士」簡單聊聊《八佰》這部電影
    《八百壯士》是丁善璽執導的劇情影片,於1975年上映,柯俊雄、林青霞等主演。其講述了國民黨八八師五二四團團長謝晉元率領四八○ 青年軍官死守四行倉庫的故事。在電影史上,迄今為止以「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為題材的影片,一共有三部:《八百壯士》(1938年版),《八百壯士》(丁善璽執導,1975年版臺灣拍攝),和《八佰》(管虎作品,8月21日上映)。由於筆者幾經查找,沒有找到《八百壯士》(1938年版)的片源,沒有看過最早的老版影片,就不對老電影作評論了。
  • 《八佰》時隔一年再定檔,戲裡戲外都悲壯
    戲外的悲壯作為最受期待的電影之一,《八佰》宣布定檔對於觀眾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對於電影行業來說也是一劑良藥。雖然現在電影院復工,但票房依舊不理想,在這個時候選擇上映,《八佰》有點救市的意味存在,戲外顯得多麼的悲壯,在這樣嚴峻,電影同行都在張望的時候鋌而走險,是救市卻也是自救,若是不搏一把,虧損的更加嚴重。
  • 《八佰》救市還是自救?時隔一年再定檔,戲裡戲外都悲壯
    戲外的悲壯作為最受期待的電影之一,《八佰》宣布定檔對於觀眾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對於電影行業來說也是一劑良藥。雖然現在電影院復工,但票房依舊不理想,在這個時候選擇上映,《八佰》有點救市的意味存在,戲外顯得多麼的悲壯,在這樣嚴峻,電影同行都在張望的時候鋌而走險,是救市卻也是自救,若是不搏一把,虧損的更加嚴重。
  • 《八佰》高燃之戰即將打響,全員硬漢戲裡戲外流血流汗
    歷經幾日的鏖戰,眾人皆蓬頭垢面、形色枯槁,面對危機局勢展露出各色神情,或面目凝重或惶恐不安,「八百壯士」孤軍奮戰的艱難處境不禁讓人為之揪心。電影《八佰》取材自1937年淞滬會戰最血性的一戰,謝晉元奉命率領四百餘士兵,駐守四行倉庫,為壯大聲勢,謊稱倉庫內有八百餘人,後稱之為「八百壯士」。
  • 臺版《八百壯士》太扯,謝晉元遺孤,評《八佰》有瑕疵
    《八佰》上映5天交出10億票房的成績單之後,口碑有褒有貶。謝晉元次子謝繼民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給予了《八佰》這部電影肯定的同時,也進行了一些點評,比較中肯。通過謝繼民講述的一些歷史,才知道臺版的《八百壯士》太扯了。
  • 八佰壯士奔北坡-1975年《八百壯士》影評
    不過,這個八百壯士的故事可絕對不是第一次在銀幕中被呈現了。1937年八百壯士事件的轉年,歷時兩個月的短暫拍攝,1938年的《八百壯士》便在武漢首映,獲得極佳的反響,激勵了人民抗日的熱情。而在1975年,中國臺灣地區又拍攝了同名電影《八百壯士》,更詳細地描述了國民黨八十八軍五二四團駐守四行倉庫堅守四個晝夜的故事。
  • 45年前《八百壯士》上映,歌聲「中國一定強」響徹臺灣街頭
    臺胞對《八佰》反響如此巨大,一方面是因為電影本身表現,另一方面,也因為臺灣早在45年前就拍過相同題材的電影——《八百壯士》。 1975年的《八百壯士》由柯俊雄(飾 謝晉元)、林青霞(飾 楊慧敏)、秦漢、張艾嘉等人主演。 據說,當年《八百壯士》在臺灣上映,引起巨大轟動,其主題曲歌詞「中國一定強」響徹整個臺灣街頭。 有年輕的臺胞打電話向父母求證,父母證實了這個說法的真實性。
  • 臺灣的「主旋律」電影時代,他們是怎麼拍「八佰壯士」的?
    早在1938年,第一版《八百壯士》就已在內地問世,曾在抗戰大後方上映,廣受歡迎之後,也在香港、緬甸、菲律賓等地造成轟動,更安排於法國和瑞士舉行的「反侵略大會」上公映並獲好評。後來,香港也拍攝了一部黑白粵語片《八百壯士》。 但直至1975年,才由臺灣當局推出首部彩色大銀幕版的《八百壯士》。
  • 闡史官|八百壯士最後結局:軟禁四年被充苦力
    管虎的《八佰》幾經波折終於要在21日上映了。影片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一個孤軍營「八百狀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在管虎之前,這個題材曾在1975年在臺灣被搬上熒幕,由林青霞扮演英勇送國旗的女童軍楊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