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影視劇中,有主角就會有配角,有少年就需要老人,他們都是相輔相成的關係,讓劇情更加飽滿,當我們的目光都集中在主角身上的時候,一些配角也在閃閃發光,演技令人不可忽視。
尤其是這幾年,許多老藝人的演技真的是讓我們大飽眼福,還記得《什剎海》中那個深明大義的「格格」嗎?是不是覺得很眼熟,她還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盛明蘭的奶奶,也是《慶餘年》中範閒的奶奶,她真的是一位「大器晚成」的演員。
曹翠芬已經出道46年了,在影視劇中堅持做著綠葉的角色,飾演的都是媽媽和奶奶輩的人。當時出演《知否》的時候,她已經74歲了,她將慈愛和威嚴於一身的盛老太太演活了,瞬間圈粉無數。
《慶餘年》中曹翠芬甚至連個姓名都沒有,寥寥無幾的鏡頭卻讓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範閒離家的時候,她拄著拐杖在屋子裡徘徊,當丫鬟喊了一聲:「少爺」時,範老太太立馬收住腳步,年邁的身體不停地顫抖,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老太太情緒的波動。網友們紛紛表示,像極了自己奶奶送自己離開的樣子,特別的催人淚下,溫暖又揪心。
1944年曹翠芬出生在上海的一個普通家庭,那時候女孩子都嫁人嫁的早,更別談有什麼夢想了,但是曹翠芬卻很堅持,對演戲有著一股痴迷的熱愛。
1960年曹翠芬就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預科班,兩年的時候就轉入本科班,學生時代的她特別優秀,她也曾無數次的幻想,以後站在大舞臺上表演,可是畢業的時候,等到的卻是下鄉通知。
雖然那時候很艱苦,但是曹翠芬依舊沒有放棄自己的表演夢,一邊在田裡幹活,一邊繼續學習表演,有時候還去北京參加紅色話劇的演出。在農村的經歷,也算是對演技的一種饋贈吧!這些經歷讓曹翠芬後來在飾演農村婦女的時候惟妙惟肖。
1973年電影《南徵北戰》開始選角,曹翠芬形象生動的表演讓導演覺得眼前一亮,後來試鏡的幾個人導演都覺得不如她,29歲的曹翠芬終於出道了,別人一出道都是飾演少女的角色,她一出道就是媳婦。
出道十幾年,曹翠芬飾演了很多小角色,這要是換做別人,估計早就放棄了,可是她卻一直堅持著,她在意的並不是能不能紅,而是年少時就紮根在心裡的夢想。那時候曹翠芬還被業內人士稱呼為「配角專業戶」,不過她並沒有因此難過,有戲拍她就很開心了。
1990年是曹翠芬演繹生涯中的一個轉折點,《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副導演找到了她,想要她提供照片,但是曹翠芬知道相貌從來就不是自己的優勢,所以拒絕提供照片,而是直接見面。那天,她和張藝謀聊了很久,張藝謀說她太平常,不像個演員,但還是要曹翠芬提供了以往表演的錄像帶,對方看了之後當即就回應「二姨太就是你了。」
那一年曹翠芬46歲,等來了和張藝謀的合作,她非常珍惜這次機會,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也是花盡了心思,曹翠芬把綿裡藏針的二姨太演活了,即便是和鞏俐、何賽飛搭戲也毫不遜色。
張藝謀的嚴苛是圈內出了名的,但是他卻說:「曹翠芬是個很好的演員,她表演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然流露,沒有表演痕跡。」這是對曹翠芬的一種肯定,我想這也是曹翠芬用心去鑽研角色換來的吧!
將曹翠芬事業推向高峰的是1995年的那部《孤兒淚》,這次曹翠芬獨挑大梁。影片中,曹翠芬飾演一名地道的農村婦女,她收養了一個殘疾的孩子,省吃儉用為孩子治病,這份不求回報的付出和偉大的母愛,感動了所有觀眾。曹翠芬也憑藉此片獲得了第二屆華表獎最佳女主角獎,這一年,她已經53歲。從29歲出道,到53歲摘得影后頭銜,這期間的酸楚也只有她自己知道。
之前聽到中年女演員說「中年女演員無戲可拍,請導演給機會。」是導演真的不給機會嗎?其實不然,是中年女演員一聽是配角的戲、是媽媽的角色,立馬就打了退堂鼓。但是這些對於曹翠芬來說,根本就不是事,角色無大小,她用心對待每一個角色。
曹翠芬已經76歲了,還依舊活躍在大熒幕前,帶給我們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她是演藝圈很值得我們尊敬的老人,這麼多年來,她始終如一,堅持著自己的夢想,所以只要心中有夢想,哪怕起步晚一些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