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閱讀日本二戰史,筆者對舊日本軍隊(甚至是現代日本)「看出身和資歷,不看能力」的等級製作風,頗有一番感觸。一位擊落過10架美機的飛行員,戰後找工作被新成立的航空自衛隊拒絕加入,理由居然是「資歷不夠」!
這位飛行員就是幾天前去世的日本海軍空戰王牌——笠井智一,曾被稱為「最後一位在世的『紫電改』飛行員」。
笠井智一在1942年加入日本海軍飛行員預科訓練,當時年僅16歲。1944年初,笠井智一首次參戰。1945年日本投降時,他才19歲而已。
笠井智一雖然是一名典型的少年兵,但卻是真正的百戰餘生。他所屬的日本海軍甲種飛行預科練習生第十期,有350名成為戰鬥機飛行員,80%都在戰爭中喪命。能活到戰後的,不是傷殘就是有真本事。
最能證明笠井智一能力的,就是他參加了日本海軍最後一支王牌飛行部隊——第三四三航空隊,這是一支由日本海軍最後一批王牌飛行員組成的隊伍,戰鬥機全都是新型的「紫電改」。「紫電改」,是二戰後期日本海軍唯一能正面對抗美軍「地獄貓」戰鬥機的機型。
在第三四三航空隊服役期間,笠井智一先後擔當過王牌飛行員菅野直、杉田莊一的僚機,他自己的最終戰績也達到了10架(包括共同擊落)。在菅野直、杉田莊一等人先後戰死的情況下,笠井智一最終活到了日本投降那一天。
由此可見,笠井智一雖然年輕(退役時年僅19歲),但確實是日本戰敗時碩果僅存的一批優秀飛行員。
但是,就是這麼一位難得的飛行人才,在戰後去航空自衛隊找工作時,竟然被拒絕了!因為日本自衛隊當時招飛行員,只要舊軍隊「準士官」(相當於準尉或軍曹長)以上軍銜的。這個標準,無疑是極為欺負人的。因為,笠井智一最後的軍銜僅僅是「上級飛行軍曹」,相當於上士。
因為舊日本軍隊給飛行員的軍銜待遇是極低的。在其他國家,戰鬥機飛行員在訓練學校畢業後往往都是少尉身份,而日本陸海軍的飛行員卻都是士兵身份。軍官和士兵,這個待遇是天差地別的。
不僅是笠井智一,就連名列日本海軍空戰王牌前幾名的杉田莊一,戰死前也只是上級飛行軍曹,死後才被二階追晉為少尉。
還有日本海軍頭號王牌西澤廣義,累計擊落美機87架,戰死前也只是飛行軍曹長,死後才二階追晉中尉。假如西澤廣義不死,那麼這位日本頭號王牌,也就勉強達到日本自衛隊招飛行員的「最低標準」。
日本海軍當時不是沒有軍官飛行員,但必須是江田島軍官學校畢業的,才能在活著時當上少尉、中尉、上尉或大尉飛行員。戰爭後期,日本海軍政策略有鬆動,少數資深士官飛行員有幸晉升少尉,坂井三郎就是其中的幸運者。但總的來說,日本的飛行員軍官是少之又少。
由此可見,舊日本軍隊的等級化制度是非常缺德的,對出身低的人幾乎是歧視一輩子,普通人很難憑藉自身能力翻身。甚至戰後的日本自衛隊依然繼承了這一點,招飛行員都不看本人能力,只看畢業學校出身和資歷是否夠久。
笠井智一作為日本戰鬥機王牌的少數倖存者,戰後再也沒有開飛機的機會。他也曾經去日本民航公司找工作,但必須要花一大筆錢辦駕駛證。可是,貧窮的笠井家裡偏偏沒錢。
類似的「只看出身不看業績」,這種情況在後來的日本似乎也從沒有絕跡。(作者:陶慕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