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落日機最多的中國飛行員,92歲病逝美國,有個妹妹叫王光美!擊落日機最多的王牌飛行員,妹妹嫁給國家主席,他卻去了美國!
1932年,為應對可能全面爆發的中日戰爭,國府在杭州成立了筧橋中央航空學校(其前身為1928年11月成立於南京的中央軍校航空隊),以培養我國第一代空軍人才,被譽為中國空軍的搖籃。
抗日戰爭爆發後,筧橋中央航空學校(以下簡稱「筧橋航校」)遷至雲南昆明巫家壩原雲南航空學校舊址,並改組為空軍軍官學校。抗日戰爭勝利後遷回杭州筧橋,並分別在洛陽和廣州設立分校。1948年冬遷臺。
筧橋中央航空學校(以下簡稱「筧橋航校」)的大門兩側,是一副激人鬥志的對聯:
貪生怕死莫入此門,
升官發財請走別路。
門口還樹立一塊石碑,上面刻著的是航校校訓:
「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
這是一所特殊的學校,入門未談學習事,卻先談論——死!用「同歸於盡」作口號來招生,足以讓諸多的人望而卻步。然而,卻有著這樣的一群年輕人,他們毅然決然地走進了——「未談生先談死」的筧橋航校,參加了犧牲率最高的中國空軍。
這群慷慨赴死的年輕人,大多是含著金勺出生的,有的出身名門望族,有的是歸國華僑,有的剛考上清華,一個個英武瀟灑,前途無量!他們中,有林徽因的三弟林恆,有蔣校長的遠親毛邦初,有中國「兵工之父」俞大維的兒子俞揚和、還有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的幼子張錫祜……其中,就有本文的主人公王光復。
王光復也不是普通人家子弟,他的父親王治昌也是當世名人。王治昌是天津人,早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學專修法律,畢業後東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學改學商科。王治昌回國後,先在天津北洋女子師範大學教書,接著到河南焦作煤礦工作。後來,他從焦作煤礦進入農商部。段祺瑞執政期間,王治昌在農商部從參事直至代理農商總長。
王治昌一生先後娶過三位夫人,共有11個子女。第一位夫人是包辦婚姻,生下長子後不久去世。第二位人姓趙,是王留日時房東的女兒,亦為王治昌生有2子。趙氏去世後,王治昌又與董潔如結婚,董夫人又為王治昌生下3子5女,其中就有黃光復。
黃光復的母親董潔如女士,也是位知識女性,早年畢業於北洋女子師範學校,她青年時期就接受進步思想,追求婦女解放。抗日戰爭爆發後,她積極支持子女奔赴抗日救亡前線,其中,有4個子女先後奔赴延安和晉察冀解放區,王光復則加入了空軍,最後,在抗戰中擊落日軍飛機8架半,成為擊落日軍飛機最多的飛行員,被譽為「抗戰時期中國空軍的王牌」。
1917年11月10日,王光復出生於北平。王光復的中學時代是在北平度過的。那時,日軍已侵佔了我國東三省。日軍的飛機也常常飛臨北平,進行騷擾。王光復所在的志誠中學為了躲避日機,常常停課。王光復心中燃起了怒火:「我總有一天要親自把它們打下來。」
機會終於來了。1936年,筧橋航校在北平招生。原想去大刀隊當兵、到前線殺敵的王光復立即報了名,並被錄取。王光復先是來到南京,進入陸軍軍官學校接受軍事訓練。1937年3月30日,正式進入筧橋航校第9期學習飛行。3個多月後,全面抗戰爆發,剛完成初級飛行訓練的王光復,隨筧橋航校輾轉來到雲南昆明,在新組建的空軍軍官學校繼續完成中高級飛行訓練。
在昆明的空軍軍官學校裡,大多是中國教官,也有少數美國教官,其中就有後來的「飛虎將軍」陳納德。王光復在昆明空軍官校學習了一年多,1939年7月1日第九期畢業,成為空軍第三大隊的一名飛行員。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政府正式對中國進行軍事援助,並幫助中國空軍重建。1943年11月,王光復所在的第三大隊前往印度喀拉蚩接受訓練,於次年4月初回國。此時的中國空軍第三大隊已加入中美空軍混合大隊(就是人們俗稱的「飛虎隊」),王光復從此與美國空軍飛行員並肩戰鬥在中國的天空。
中美空軍混合大隊成立後,大家感覺非常興奮,因為這時對付日軍的政策已經完全改變,放棄過去的守勢,一洗枯守機場的作風,改採主動進取的攻勢,深入敵後,到處追擊日機,使日寇聞風喪膽。
王光復在抗戰中參加的最著名的一次空戰是「荊門空戰」。在這次空戰中,他因擊落日機3架半(與美國飛行員派克森聯合擊落1架)而成為中國空軍在抗戰後期湧現出的最著名的王牌飛行員之一。
1944年10月27日,由隊長瑞德中校帶領16架P-40戰機,從湖北老河口機場起飛直赴漢口。當天的任務是攻擊漢口至蒲圻的日軍鐵路運輸線,在那裡摧毀了一列有15節車廂的火車,由於天氣變壞,雲霧濃密,被逼返航。途經荊門機場,看見一群日本戰鬥機正在掩護轟炸機群降落,居然完全不知道王光復等人已經近在咫尺,他們馬上展開攻擊。
這是一場後來被王光復稱之為「順手牽羊」的空戰。在空戰中,王光復大展神威,一人擊落日軍轟炸機1架、零式戰鬥機2架,並與美軍飛行員派克森聯合擊落日機1架,創造了中國空軍飛行員在抗戰期間的單次空戰中擊落敵機最多的紀錄。
荊門一役,中美空軍聯合擊落敵機20架,取得了「荊門空戰」大捷。我方僅損失飛機2架,機上的兩名飛行員均得以生還。經此一役,日軍飛機再也不敢輕易升空出戰了。
抗戰期間,王光復共執行敵後作戰任務72次,每次飛行時間均在3小時以上,多時加掛油箱達到7個多小時;與敵機在空中遭遇12次,先後擊落敵機8.5架。王光復因戰功卓絕,曾榮獲國民政府頒發的8星星序獎章。
王光復擊落日機8.5架,卻從未被對手擊傷過。他在抗戰期間負的兩次傷,均來自地面的高射炮火。而他的大多數筧橋航校同學,卻沒有他這樣幸運——從建校到抗戰勝利,筧橋航校總共有16期畢業生,1700人沖天參戰,擊落日軍敵機超過1200架,犧牲官兵超過4321人,平均年齡不足23歲。
王光復執飛生涯中最危險的一次,是1945年3月22日的那一次。那一天,在中隊長的王光復帶領趙立品、徐思義和楊昌法等人,每機加掛250磅炸彈,從老河口機場起飛,沿長江向東飛行,負責尋找並打擊日軍的運輸船隊或車隊。飛行了一段時間,王光復的飛機前下方出現一片樹林,他降低飛行高度,準備探個究竟。但臨近樹林上空時,突然從下面射出了子彈,擊中了他駕駛的飛機,他的腿上也中彈了。王光復立即下令所有飛機對準躲藏在樹林中的日軍投彈。
投完彈後,王光復想立即將飛機拉起來。這時,已失血過多的王光復突然感覺一陣眩暈,兩眼一黑,他加大油門一踩,飛機不但沒向上衝,反而失速向下墜落。當飛機已經下降到1000米左右的高空時,他憑藉堅強的意志力和精湛的技術,又將飛機拉起來。王光復認為自己這次可能沒有辦法飛回基地了,就下令戰友不要管他,立即返航。但他的戰友怎麼可能放棄一起出生入死的同胞,不斷地用無線電呼叫他,並引導他往回飛。
在上空盤旋約10分鐘後,王光復逐漸看見眼前的東西。在戰友們的保護下,王光復堅持將飛機飛回老河口基地。王光復因傷勢過重,在被醫護人員採取了初步止血措施後,立即被空軍用1架C-47運輸機送往重慶,住進空軍在歌樂山的醫院。醫生為他開刀,並從身上取出一顆高射機關槍子彈。
當時,著名記者劉毅夫專程到醫院採訪王光復,並在報紙上進行了報導,將他譽為「一滴汽油一滴血」的抗日英雄。
流落海外的王光復抗戰勝利後,中美空軍混合大隊也在1945年9月正式撤銷,美國人拉隊回國了,中方飛行員恢復從前的編制,返回中國空軍原來單位,中美合作抗戰的篇章至此結束。
1945年底,王光復曾隨所在空軍部隊移駐北平,因此有了機會回家,與兄弟姐妹進行短暫的相聚。內戰期間,他考入空軍指揮參謀大學受訓,於1949年隨校遷臺。在臺期間,王光復曾在空軍參謀大學任教官,後調任空軍總部作戰處長。
除了王光復外,他的親人都在大陸。王光復兄弟姐妹一共11人,他排行第五。說起王家兄妹,大家一定不會陌生。比如,王光復的四哥王光傑(後改名王士光)很早就參加了革命,為我黨在華北設立了第一座秘密電臺,是《永不消逝的電波》電影主角原型,曾榮獲「特等功臣」稱號,解放後,王光傑曾任四機部(後來的電子工業部)副部長。
王光復的六哥王光英,曾被總理稱為「紅色資本家」,後來擔任過兩屆的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王光復的大妹王光美,曾名董樸,出生於北京,20世紀40年代初求學並任教於北平輔仁大學。王光美是中國20世紀最具傳奇色彩的中國女性之一,她的一生有很多身份:大家閨秀、北京中學生中有名的「數學三王」之一、中國第一個原子物理的女碩士畢業生,後來參加革命,成為前國家主席的夫人。
臺當局得知他的家人在大陸的情況後,對他進行種種限制。1964年,王光復申請退役,結束了軍旅生涯。1985年,王光復夫婦移居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市。
改革開放後,王光復終於有了機會回國與分別了幾十年的兄弟姐妹們見面。1995年,抗戰勝利50周年時,受到江主席的親切接見。2005年,王光復夫婦又受邀來到北京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王光復先生作為十位抗日老英雄中唯一的海外華人,在人民大會堂接受胡主席親手佩戴紀念勳章。
2008年7月9日,抗日英雄王光復先生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2歲。7月19日上午,王光復的葬禮在達拉斯的安息園墓地舉行。來自臺海兩岸的官員和當地僑胞共同送別這位傳奇飛行員。中國駐休斯頓總領事喬紅出席了王光復的葬禮,她稱讚王光復是名揚四海的中國空軍英雄。中國人民將永遠銘記王光復為抗戰,為中華民族復興事業所作出的貢獻,他的名字和業績將永垂不朽。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