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君入甕

2021-03-05 每日成語故事



【成語】:請君入甕

【拼音】:qǐng jūn rù wèng

【解釋】:甕:一種陶製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別人的辦法來整治他自己。

【出處】:《資治通鑑·唐紀·則天皇后天授二年》:「興曰:『此甚易爾!取大甕,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甕,火圍如興法,因起謂興曰:『有內狀推兄,請兄入此甕。』興惶恐叩頭伏罪。」

【近義詞】:以牙還牙 誘敵深入

【反義詞】:與人為善

【例句】:警察叔叔運用了請君入甕之計,將犯罪團夥一網打盡。

【成語故事】:

   唐朝武則天為女皇帝時,任用來俊臣等一批酷吏,專辦謀反案件。來俊臣等酷吏造了許多刑具,使犯人忍受不住酷刑,只得招認。有時來俊臣使用」餓刑」,一連幾天不給犯人吃一點東西。犯人餓得發慌,把衣服、棉絮扯碎了咽下去,但到最後,還是不得不招供。

   來俊臣還叫人做了十種重枷,名稱就十分嚇人,如「喘不得」、「失魂膽」等等;審訊時,將十種重枷擺在犯人面前,犯人見了魂飛魄散,往往還未動刑就屈招了。來俊臣搞刑訊逼供得到武則天的重賞,有些官吏見了眼紅,也就競相效法,出現了一大批如丘神勧、周興這樣的酷吏和告密者,以致許多大臣上朝時都與家中人告另說:「不知道此一去還能不能再見面。」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武則天發現丘神勳企圖謀反,下令將他處死。後來有人舉報說說周興和丘神勳通共謀造反,武則天就叫來俊臣去審問周興。來俊臣先沒有抓捕周興,而是叫人請周興來吃酒,周興不知是圈套,欣然赴席。酒吃到一半,來俊臣何周興:「我這裡有些犯人,用盡了刑,還不招認,不知周兄有什麼辦法?」

   周興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很容易!只需取一隻大甕,四面燒起炭火,叫犯人站立甕中,還有什麼不招認的?」來俊臣聽了,便吩咐手下人抬來一隻大甕,四面燒起了炭火。周興自己曾用這辦法多次逼供犯人,知道沒人熬得住這個的痛苦。

   周興酒興正濃,來俊臣卻站起來對他說:「皇上有令,叫我審訊周兄謀反的事,請兄入甕吧!」聽了這話,周興大吃一驚,撲通跪倒在地,連忙磕頭認罪。

      

   周興認了罪,武則天念他過去幫自己逼供犯人有功,沒有下令處死,只判了流放罪;在流放途中,周興被仇人刺殺。

   來俊臣害死人命無數,弄得天怒人怨,後來他竟搞到武則天親族頭上,終於被武則天處決。死後,仇家爭著割他的肉,掏他的心,頃刻間把他踏成了肉泥。

相關焦點

  • 請君入甕詳解
    請君入甕喻指以其人之法,還治其人之身。該成語由寓言故事演化而來,故事的兩位主人公分別是周興、來俊臣,兩人都是臭名昭著的酷吏,同時也是職場老狐狸。請君入甕有一次,有人告發周興謀反,武則天派來俊臣徹查此事,於是就有了請君入甕的故事(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智慧文史」微信公眾號)。結局當然是周興招供謀殺忠臣的事實,武則天將周興流放嶺南。最後,周興在去嶺南的路上被仇家暗殺。
  • 【看臺絮語】貼紙解禁與「請君入甕」
    武則天時「請君入甕」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甕,作為一種陶器,外表看雍容大度似鼎,待在裡邊四處碰壁被火烤卻相當難受。大到「理念臺獨」,小到貼紙風波,何嘗不是在構築一個聚攏島內少數民意、考驗島內多數民心的大甕?說白了,這種蠢蠢欲動的解禁更像是一種挑唆,一個「請君入甕」故事的當代版。後果就是,讓出境的臺灣民眾可能陷入被遣返的處境,讓貼紙的「護照」變成一種效力不被認可的廢紙。
  • 「劍來」崔瀺齊靜春請君入甕局勢分析
    前半段請君入甕,齊靜春暫時退場,崔瀺則以自降棋力的手段引蠻荒天下出手,配合藏身齊瀆的齊靜春,成功打亂了周密的節奏,但是,還不夠。封姨想不明白,崔瀺與齊靜春這對師兄弟,為什麼在算計到如此深遠,執行並無疏漏的情況下依舊放任周密飛升。
  • 被網絡佔卜請君入甕,收割的不止是智商稅
    現實反覆佐證,佔卜算命之類純屬迷信,非但從來不遂人願,多半時候還有可能成為騙子請君入甕騙財騙色的騙術,甚而引發無妄之災和不測悲劇。悲催的是,信息化、高科技在為人們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為網絡迷信騙局準備了「馬夾」。
  • 成語故事:請君入甕
    成語「請君入甕」由此而來,比喻用某人的方法整治他自己。——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 請君入甕,一出循環播放的大戲
    來俊臣笑道:「來某奉陛下聖旨審查於你,請君入甕吧!」周興自作自受,只好招認罪行,最終在流放嶺南之路上為仇家所殺。周興慣用此招整治別人,不意自己這個始作俑者,也栽在這招之下,也許是天意。來俊臣拿下周興,去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做到了侍御史兼散朝大夫,可謂意氣風發,全然未起兔死狐悲之念。來俊臣不但業務水平拔尖,其理論水平也是無人能出其右。
  • 『說成語講歷史』請君入甕,武曌空碑
    請君入甕,武曌空碑作者&播講| 石巖磊
  • 請君入甕的主人翁是誰呢?
    來俊臣聽完,馬上吩咐手下人抬來一個大籠,四周架上炭火,眼看把大甕燒得燙熱,來俊臣站起來對周興拱拱手,說:「皇上讓我來審訊老兄,請君入甕吧。」周興愣了愣神,如夢初醒,慌忙低頭認罪。
  • 學者:知道請君入甕嗎
    在當代就已經出現了,從那句「請君入甕」 這個發生在唐朝的故事中就可以看出來,大甕在唐朝就已經出現。至於課本上寫的大缸,很可能就是在原文翻譯成白話文的時候把大甕譯成大缸了。所以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還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只不過砸的是一種與大缸差不多的器具,但不管砸的是什麼,都體現了司馬光的聰明和沉著冷靜的品質。
  • 酷吏的領軍人物被一個新來的扳倒了,還創造了一個成語,請君入甕
    酷吏的領軍人物被一個前來的給扳倒了,還創造了一個成語,請君入甕在武曌想要成為女皇之前可以說是做了大量的事情,其中讓那個時代的人提起都會害怕的就是酷吏,在當年的時候酷吏不知道做了多少的冤假錯案,讓整個朝廷都十分的恐慌,他們都害怕有一天酷吏會走到自己的面前,他們因為想要在這個時代活下來
  • 武則天酷吏時代,最恐怖的不是「請君入甕」,而是這種酷刑
    一句「請君入甕」,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讓來俊臣和周興成了名,在新舊《唐書·酷吏傳》中,二人分列第一位和第二位。其實,還有一位名叫索元禮的酷吏,雖然他排在第五位,但他卻是來俊臣和周興的榜樣兼師傅。「火甕」的確是一種恐怖酷刑,但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當屬索元禮研發的「鐵籠」。索元禮是胡人,大概是今哈薩克斯坦或烏茲別克斯坦人,早先在唐朝宮廷任職。
  • 請君入甕
  • 解析三國(連載二一八):裝醉奪三寨,引蛇出洞,請君入甕
    其用意不過是為了麻痺張郃,引蛇出洞,請君入甕而已。劉備這才恍然大悟,他轉念一想又說道:雖然如此,可三弟畢竟是好酒之人;要是萬一把握不住分寸的話,不就弄巧成拙了嗎?隨即,他派魏延將酒送往軍前;名為送酒,實為助戰。在諸葛亮的安排下,魏延這一趟送酒之行,可謂是十分高調;送酒的每輛大車上,都插著一面黃旗;上寫著六個大字:軍前公用美酒!
  • 一日一成語 |請君入甕
  • 《紳士刑警2》請君入甕的紳士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