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帶飯,友鄰日本人很有心得。日語中「弁當」,也就是便當,其實最早出現在我國南宋時期,意為「便利的東西」。
日式便當相對清淡、少油,多適合常溫食用,極為精緻。而中式家庭便當因為食堂文化、快餐文化的替代,反而不那麼討喜。如何更好地平衡溫度、味道、健康營養和菜色顏值,難度不小。今天,我們拿出25條工作帶飯的實用小技巧,助你自食其力,也能吃飽又吃好!是眾多飯盒材質中的性價比之選
常見飯盒有塑料、玻璃、陶瓷、木質、不鏽鋼、鋁製等幾種,其中只有聚丙烯塑料(PP)、耐熱玻璃及陶瓷能夠滿足微波爐加熱的需求。
▲向左滑看 木質、鋁製等、塑料、玻璃飯盒優缺點對比塑料飯盒重量輕,易於攜帶、加熱,種類多、選擇面廣,有分層的設置,是性價比最優之選。但在清潔上會受到挑戰,需及時清洗,儘量避免油分高、色素重的食物(如咖喱、薑黃、甜菜汁、番茄醬等),否則容易出現洗不乾淨、有異味的情況。玻璃、陶瓷飯盒密閉性高、易清洗,其中玻璃的選擇面更廣、也適用於烤箱。但兩者自重都較重,對長時間步行、擠地鐵的上班族來說是個顧慮。除此之外,市面上還有插電使用的自熱便當盒,利用蒸汽或底部聚能來加熱飯菜,可以節約排隊轉飯的時間。價格也相對較高,和購買健身卡一樣,不妨先確認自己帶飯的頻率和周期再下手。燜燒杯適用早起做飯或保溫的情況,梅森杯則可以帶果汁、奶昔、水果、沙拉等冷食。當然了,無論什麼東西,適合自己的才最好。如果1個滿足不了,2個也沒問題,比如將塑料和玻璃兩種飯盒結合,輕的裝飯,容易清洗的帶菜,取長補短也未嘗不可。
02 購買時要關注飯盒的使用說明及規格大小
03 知道什麼食材更適合做便當
中式便當不會立即食用,要考慮到很多因素:頭天晚上做、第二天吃的隔夜問題,食物組合的裝盤問題、二次回溫及微波爐加熱的口感問題等。知道什麼食材更適合做便當,在時間吃緊的情況下才能做到遊刃有餘。
瓜類、茄果類等非葉菜類 VS 葉菜類:
葉菜類蔬菜不建議放過夜,特別是清炒的綠葉菜,加蓋後容易發黃變蔫,更適合當天以蒸或沸水燙的方式來烹飪。相比之下,非葉菜類的瓜類、茄果類、根莖類蔬菜處理起來更簡單,也和現階段的囤菜清單吻合。肉類 VS 魚類、海鮮
海鮮、魚類追求新鮮,不宜隔夜,烹煮時尤為注重火候,二次加熱對口感也有影響,處理、保存、加熱的要求也相對較高,這時候選擇肉類、禽類會省心不少。
適合二次加熱 VS 不適合二次加熱、油炸煎烤類二次加熱的影響不止於魚類海鮮,蔬菜、肉類中也有追求爽脆或軟嫩口感、不適合二次加熱的食材。比如蔬菜中的荷蘭豆等,因為豆類菜一定要炒熟,所以再次加熱容易過頭,還有蒸蛋和豬肝、腰花、百葉等內臟,以及油炸、煎、烤類的菜,都會有口感上的落差。
米飯 VS 麵食、粉、饅頭等
麵條、粉絲易坨發脹,炒麵、意面、炒米粉等回溫容易過幹,饅頭不掌握加熱要領會變得嚼不動……比起麵食米粉,米飯無疑是便當的優選,也可以用粗糧、雜糧來替代。
充分熟透的食物 VS 生拌涼菜、半熟雞蛋等
生拌涼菜、未熟透的雞蛋沒有經過熱加工,保存不當更容易滋生細菌,出於健康方面的考慮,應選擇充分煮熟、徹底加熱的食物。
我們評價一道菜:色、香、味俱全,「色」字打頭說明菜不光味道好,菜色、食慾也很重要,靈活運用多彩的食材進行點綴、搭配,不僅提色,也能增香提味。作為主菜開始規劃便當菜式
如果對「帶飯吃什麼」沒有方向的話,不妨借鑑日本著名食物造型師飯島奈美的意見,她在《明日的便當》一書中分享了讓便當變好吃的法則:加入一道自己喜歡的菜作為主菜,而輔菜從營養和味道來平衡。
如果還有些猶豫不決,不妨在主食+葷菜+素菜+湯/水果或碳水+脂肪+蛋白質+膳食纖維兩個公式上做填空。
並用正確科學的方法保存
每天花大量時間想吃什麼,不如一步到位。少則提前2~3天,多則在周末就計劃和採購下一周的食材。主要食材種類不必太多,保證兩點即可:(1)吃法多樣,打底有2~3種吃法;(2)既是主菜,也是配菜。
食材也不是塞到冰箱就大功告成了,冰箱並非垃圾箱,買了就往裡面放,只有以正確的方法保存,才能有效延長每種食材的賞味期限。▲點擊視頻,了解蔬菜、肉類等9種食材的冰箱保存指南
大大提高效率、縮短時間
上班族帶飯需要更快速高效地完成,不耗費元氣、不佔用休息時間,這時候前置食材的處理、切配、分裝就顯得尤為重要。
肉類按照1~2餐的份量分裝冷凍。也可以提前預處理,切成絲、片、條、塊,去骨(常見於雞腿肉),剁餡、調好肉餡等。特別注意的是,肉類儘量切成小塊,不僅能快速熟透,也便於裝盒。▲圖中為鋁製急凍保鮮盒,常見是分裝後裝入保鮮袋中
如果量比較大的話,最好用記號筆或標籤標註種類和分裝時間。做飯當天上班前取出, 放到深盤裡,送入冷藏室提前化凍,晚上回家就可以直接用了。(點擊了解肉類解凍)
蔬菜短期內的消耗品,如調味的大蒜,可以事先去皮成蒜粒,冷藏保存一周內取用。也可以切末後加少許油,用密封罐保存。相對耐放的青椒、洋蔥也可以切絲、切塊,裝袋冷藏。
量大儲存、或是臨時應急的土豆、西蘭花、胡蘿蔔、豆角等可以切成想要的形狀,水煮汆燙後充分擦乾水分,冷凍保存。主食米飯類似,煮好後冷凍分裝,取用時無需化凍,蒸透即可。▲預估份量、前置切配、及時保鮮、提前化凍
除此之外,市面上也有淨菜、料理包這樣的「開外掛」食材,以及肥牛卷、午餐肉、蛋餃、牛肉丸等半成品,趕時間用一用,也不失為一種偷懶之道。07 買對調味料,下廚更省心
解決了食材問題,也要選對萬用調味料,一樣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09 用對鍋具、小家電,下廚更省力
近段時間電飯煲做蛋糕大熱,前兩年的一顆番茄飯也紅極一時,說明電飯煲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我們懶人料理的需求,除了白米飯,燜飯、煲湯、煲雞、滷牛肉,電飯煲做飯的潛能也逐漸被發掘。預約、保溫功好好利用起來,也能省力不少。▲點擊圖片,選購復工帶飯精選好物
此外,高壓鍋可以節約時間和燃料,烤箱、微波爐、電燉盅能騰出灶臺,多菜並行。使用1~2人份的小鍋具(如雪平鍋)小巧輕便,容易上手。儘量減少鍋碗瓢盆的使用,保持隨用隨衝、物歸原處的習慣,可以縮短洗碗、收拾的時間。不妨跟著感覺走
頭天晚飯之前,先留存第二天的便當。第二天一早做飯,提前一天醃製肉類、切配蔬菜。周末空閒下來,可以為後面一周做好準備。
偶爾廚藝大發或需要下廚解壓、治癒自己,就跟著感覺走,前置處理工作、自製長時間保存的下飯醬、高湯塊等,這樣到了狀態差、想偷懶的時候就坐享其成了。
11 便當菜烹飪小技巧
(2)雖然增加鹽、糖可以延長保鮮期,但隔夜入味及微波爐加熱的水分揮發可能會讓菜變得過鹹;(4)根據飯盒形狀調整成品,如方形飯盒不適合用圓碗蒸蛋、蒸肉餅、煎荷包蛋等,裝盒時會破壞形狀。可以直接用耐熱的飯盒或方盒來蒸,煎蛋也可以借鑑日式玉子燒的做法,攤成方塊狀;(5)儘量做乾爽、少湯汁的菜,防漏防串味。實在想吃的話可以借鑑飯島奈美的做法,加入吸水的乾貨吸收湯汁。日式乾貨通常是柴魚花、海苔等,我們可以用香菇、腐竹、麵筋等來替代;
(6)湯汁較多的菜也可以用大火收汁、勾芡的方法,但芡不宜過厚,否則久放容易懈芡。(進一步了解勾芡技法)12 可以做一道解決的,絕不做第二道
主食+葷菜+素菜的組合只用一道菜解決,那燜飯和炒飯必須都擁有名字,燜飯更簡單,炒料後可以直接移至電飯煲加熱,炒飯則更有鑊氣更快手。燜飯:洋芋燜飯|南瓜飯|鹹肉菜飯|雞肉什錦飯|蘿蔔飯|羊肉手抓飯|炊飯|腊味煲仔飯|
炒飯:揚州炒飯|福建炒飯|瑤柱蛋白炒飯|泰式菠蘿炒飯|日式醬油炒飯|黃鹹蛋黃金炒飯|爆漿蛋包飯|橄欖菜炒飯|
13 中式便當之魂:下飯
日式便當中會有提前一周就做好的常備菜,如果對應到中餐,下飯醬應該有一席之地,因為中國人說一道菜好不好吃,有個獨一無二的衡量標準:是否下飯。況且好吃的下飯醬不管是上班帶飯,還是下了班拌麵條,都萬能又好用。
下飯醬:辣肉醬|豆瓣臊子|兒童肉醬|老北京炸醬|蒜蓉辣椒醬|腐乳蝦醬|牛肉醬|八寶辣醬|
下飯菜也很適合納入中餐便當中。從美食臺過往的拍攝中可以總結出一個下飯菜萬能公式:下飯菜=(肉+鹹菜/醃製菜+配菜)*(全部切碎),料多湯汁少,沒有密封的壓力,吃的時候拿勺子拌飯,絕對過癮。
炒菜、燉菜、蒸菜三分天下
綜合考慮難度、時間、口味和營養,我們選出了炒菜、燉菜、蒸菜來作為中餐便當菜的三種主要烹飪方式。
炒菜: 炒菜是中餐最常用的烹飪方法之一,簡單快速,講究火候。
燉菜:雖說做便當要儘量避免帶湯汁的菜,但葷素共炙一鍋,做1道頂別人的3道的燉菜實在很難抗拒,除了選擇密閉性強的飯盒、單獨一層存放之外,烹飪小技巧的最後兩點我們也提到,運用勾芡等方法可以減少湯湯水水的狀態。
蒸菜:相比炒菜、燉菜,蒸菜更營養、清淡,下廚也無油煙顧慮。蒸的時候覆上保鮮膜,防止水蒸汽滴落影響後面保存,裝盒時也注意瀝掉多餘湯汁。
15 剩菜回爐變新菜
前面介紹到煎、烤、油炸類的菜適合現做現吃,否則口感會變差。但其實只需回爐調個醬汁,油炸類的菜也可以煥發新生。比如炸豬排,改切成條後可以做成糖醋裡脊或滑蛋豬排,炸排骨可以改做為茄汁排骨,炸茄盒、炸藕夾也可以做成澆汁版本。生食、熟食分開,米飯、素菜、葷菜分開
生食水果、蔬菜沙拉等最好單獨裝盒。隔夜便當做到分類冷藏,米飯、素菜、葷菜不合併保存。加熱時間相同的菜可以擺在同一層,加熱時間較短的素菜和時間較長的葷菜分開加熱。▲生熟分開,加熱無負擔、吃得更放心
裝盒、保存方法也不同
便當裝盒、保存時就要特別關注溫度和溼度。溫度30~40℃的環境最利於細菌繁殖,高溫60℃以上、低溫10℃以下,不容易產生細菌。裝盒時應把握溫度,視飯盒的密封性來調整操作:
耐熱、密封性能好的飯盒(如玻璃飯盒)遵循消毒-裝盒-密封-冷藏的流程,先以60℃以上的熱水燙一下飯盒,趁熱裝入飯菜後密封,等溫度降到不燙手時,立刻放入冷藏。
密封性能一般的飯盒(如塑料飯盒)不能過早加蓋,避免水汽凝結產生水分,利於細菌生長。一旦降溫到不燙手,應及時加蓋、冷藏,切莫在室溫中久放。帶飯途中也建議使用保溫袋,到了公司立即放入冷藏。加熱米飯、麵食等可以在表面噴一些水,加蓋熱更均勻、鬆軟。加熱紅燒肉、油炸食品等高油脂的菜容易爆油,也需要加蓋,防噴濺,更衛生。注意閱讀使用指南,了解盒蓋的耐熱程度,轉飯時儘量短於3分鐘,且要打開盒蓋上的橡膠塞散熱,以免超過耐熱度。也可以選購適用微波爐、帶氣孔的塑料碗蓋,使用完畢記得清洗乾淨。帶皮的食材需戳洞或劃刀
便當加熱要充分,不宜半溫半涼,但使用微波爐忌溫度過高、時間過長。一般建議素菜熱2~3分鐘,葷菜熱3分鐘左右。遇到量大、湯多的情況,建議分2~3次,以中高火加熱,中途攪拌一下,保證熱勻。土豆、紅薯、香腸、雞翅等帶皮又不帶湯汁的食材,可以用筷子、刀叉、牙籤等戳洞或劃刀。21 注意保持微波爐的清潔衛生
這個階段帶飯的同事較多,大家熱好飯後,一定要做好基礎清潔,保證微波爐的衛生。22 微波爐熱飯不會導致病毒傳染
微波爐內溫度較高,熱飯不會導致病毒傳染。
微波爐外殼、把手、按鈕多人使用會有潛在風險,建議大家使用後及時洗手,或是用一次性紙巾隔著按,同時經常用酒精擦拭消毒。
用餐時避免交流
挑選通風好的地方用餐,餐前注意洗手。同事間要保持一定距離,避免交流。洗淨後的玻璃、陶瓷飯盒可以放入微波爐中稍轉,起到消毒作用。
25 如何持續、穩定地做出好吃的便當?
— 當然是持續、穩定地關注美食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