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5日凌晨,英國《自然》雜誌公開一篇論文宣布天文學家發現有類地行星繞比鄰星運行,距太陽系僅4光年多一點。「超級地球」格裡澤581g,2010年發現,位於20光年外;「宜居三兄弟」繞恆星格裡澤667C運行,2013年公布,22光年外;「2.0版地球」克卜勒-452b,2015年宣布發現,1400光年外。
25日凌晨,英國《自然》雜誌公開一篇論文宣布天文學家發現有類地行星繞比鄰星運行,距太陽系僅4光年多一點。它被命名為比鄰星b(Proxima b),質量約為地球的1.3倍,位於宜居帶,表面溫度理論上允許液態水存在。該發現通過嚴格的同行評議審查,被稱為過去30年天文探索的巔峰之作。
新探索目標出現
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由三顆恆星組成,編號分別為A星、B星和C星,其中半人馬座阿爾法星C又名比鄰星,正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
比鄰星本身是一顆紅矮星,算是我們「隔壁鄰居」,因此成為人類研究最深入的低質量恆星之一。自本月中旬起,外媒頻有傳言稱科學家已在比鄰星發現類地行星,但在論文公開前一直未被證實。
英國倫敦瑪麗王后大學團隊分析了歐洲南方天文臺兩架望遠鏡在2000年至2014年間收集到的都卜勒測量數據,以及2016年1月至3月之間收集到的一系列觀測信息。這些數據顯示受到潛在軌道行星的引力作用下主星的微小擾動,最終印證確有一顆質量與地球相當的溫暖行星正圍繞比鄰星運行,周期為11.2天,距比鄰星約750萬公裡,相當於日地距離的5%。
這樣的軌道周期,意味著比鄰星b處於其恆星的宜居帶內,表面溫度可使水保持液態。
評估其是否可支持生命,要從維持大氣層和保持液態水兩方面來看,因此還需進一步確認該星大氣層特徵。而比鄰星b受的X射線通量要遠高於地球,它是否能像地球一樣擁有保護性磁場,現階段未可知。但無疑,這顆星會成為未來幾十年內人類在宇宙搜尋生命證據的首要目標。
「攝星」計劃已鎖定
就在消息公布的第二天,那項1億美元的「突破攝星」計劃就宣布將自己的目標對準比鄰星b。
「攝星」計劃起於2016年4月,由著名科學家霍金與俄羅斯億萬富翁、網際網路投資人米爾納聯合啟動。其設想利用傳統火箭發射母體太空船,將數千個配備太陽帆的「納米飛船」帶往地球高空軌道,高能雷射將在數分鐘內將「納米飛船」加速到20%的光速,驅動其飛向目標。
該計劃公布後引起工程和技術上的廣泛質疑,但項目發起者堅信「納米飛船」可行。
現在,「攝星」任務顧問委員會主席、哈佛大學物理學家勒布表示,比鄰星b的發現,為任務提供了一個再明顯不過的目標。屆時裝備了攝像頭和顏色濾鏡的飛行器將拍攝並分析這顆行星是否帶有綠色和藍色——分別意味著存在生命跡象和海洋,但也可能遍布棕色——暗示其除了巖石外一無所有。
勒布認為,即使比鄰星b不支持生命存活,這個位於不遠處的世界依然是人類天文探索事業中最重要的星球之一。
攝星團隊希望能在20年至30年內發射飛行器,飛越20年後抵達比鄰星b,預計拍攝到照片時應為2060年。由於距離實在遙遠,照片傳回地球需要4年多時間。
4光年外的等待
該發現公開後,外媒稱天文學「美夢成真」時刻來臨。但近年來也頻有類地行星發現的消息,4.22光年外的比鄰星b究竟特殊在哪裡?
「超級地球」格裡澤581g,2010年發現,位於20光年外;「宜居三兄弟」繞恆星格裡澤667C運行,2013年公布,22光年外;「2.0版地球」克卜勒-452b,2015年宣布發現,1400光年外。
這些近年出現的最有望成為未來家園的類地行星們,距我們從幾十到上千光年不等。真空中光速299792458米/秒,這只是個定義上的值。以當前的科學理論,如果提出飛船能以百分之一的光速飛行,還是可被接受的。因此,作為第二地球的候選者,近,幾乎是壓倒一切的勝利,比鄰星b會成為星際航行鎖定之目標。
保守地看,在未來幾百年裡利用機器人前往行星比鄰星b是有可能的。而在我們到來之前,對這顆類地行星的研究會幫助人類更好地了解宇宙,給地球科學和太空探索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何況這顆比鄰星b很等得起。在論文所伴隨的觀點文章中,美國天文學家黑特茲告訴人們,比鄰星的壽命比太陽長几百倍甚至幾千倍,在太陽死亡後的很長時間裡,比鄰星b上如果存在任何生命,仍將不斷演化下去。(記者 張夢然)
責編:海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