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火未滅,人面變異
少時看《胭脂扣》,會怨十二少負心寡性,而現在再看《胭脂扣》會覺得誰都怪不得,要怪就怪愛把有情的人分兩端,抑或廟堂阡陌,抑或山巔洋底,抑或陰陽永隔,抑或,近在咫尺……
如花和十二少,一個奪命嬌娃,一個偷心聖手,一樣都陷溺在取捨的「後遺症」裡足足半個世紀,可關錦鵬、李碧華和我們一幹觀眾都曾無意中放大了女性的執著和韌性。張國榮說之所以接演十二少這個冷眼看去不那麼討喜的角色,正是因為他亦觀照到了特定的時代下,男性與女性殊途同歸的脆弱與無助,所以他曾講過,十二少是他最喜歡的一個角色,甚至勝過了《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
關錦鵬認為《阮玲玉》是有大格局的,而《胭脂扣》則只是小品,可這齣小品其實一點兒都不「小」,有嚼頭得很,姥姥不知小和尚們是否能在小中見到「大」,但至少,先容姥姥把《胭脂扣》派生出的歌裡曲外的往事,先絮叨一遍給你聽。
《胭脂扣》的故事算來還要真是從泰迪羅賓說起,泰迪羅賓60年代中期曾經與後來唱片界的大佬鄭東漢、關維麟、關偉(後兩位亦是泰迪羅賓胞弟)等人組過樂隊,在影視行業諸如麗的、無線、邵氏都混了個風生水起。
▲ Teddy Robin & The Playboys被稱為「香港披頭四」,泰迪羅賓穩坐C位,站在他身後的就是鄭中基的老豆鄭東漢,鄭東漢的左邊就是關楚耀的老豆關維麟,可以說,沒有這支樂隊,就沒有後來的寶麗金。
但由於70年代樂隊風潮已過,意興闌珊的泰迪羅賓選擇在1974年移民去加拿大生活,這一走就是五年。五年後回到香港,泰迪羅賓想要在電影圈捲土重來,可苦於沒人投錢。
這時候,他的老同學、做服裝和牆紙生意的梁李少霞拉了泰迪羅賓一把,為他投了一家珠城電影公司。此舉算是雙贏,泰迪羅賓在電影圈重振威風,而梁太則搖身一變,成了電影圈內的「金主媽媽」和著名監製。
▲ 難得一見的「六美圖」,從右至左,梁李少霞、張曼玉、張艾嘉、施南生、林青霞、餘安安。話說梁太有段頗出名的陳年緋聞,對方是高大帥氣的影帝級人物,有學有餘力的小和尚聽過這段兒麼?
而關錦鵬在得到梁太賞識之前,都是給許鞍華、譚家明這樣的大導當副手的,因為梁太一句話,關錦鵬才掛得帥印,獨挑大梁,接連拍了《女人心》和《地下情》。
對的,《地下情》就是我們說過好幾次的,「發燒老母」蔡琴與「小鮮肉」梁朝偉出演的那一部。這兩部片子統統是梁太做的監製。
▲ 坊間有傳區丁平和毛舜筠的大媒人是哥哥張國榮,但其實,倆人的大媒正是梁太啊。你看,毛舜筠婚禮上新郎新娘還沒來敬酒,「大媒」梁太和「大舅」哥哥就來打頭陣啦!
緊接著,梁太又將關錦鵬介紹給了成龍的威禾電影公司,威禾召關錦鵬去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彼時成龍的經理人是大名鼎鼎的Willie陳自強,陳自強當時不知從哪看到了李碧華的一部作品,喜歡得不得了,請關錦鵬來,就是想請他將這部作品改編成電影,讓自家的成龍與哥哥張國榮飾演「雙男主」。
這部作品,哈哈,就是《霸王別姬》。
▲ 呃,怎麼說呢,謝謝成龍老師不演之恩唄……PS,後面他還有戲,很精彩。
當時的成龍在功夫喜劇的路線上已做到了頂,想尋求突破,卻苦於沒有方向,只能原地踏步。陳自強問他,敢不敢來把大的,演同性戀情?
可是呢,成龍作為硬漢榜樣,包袱可不小,思來想去,也是不敢染指「霸王」,哥哥更是表示「沒興趣」,陳自強一番籌劃卻也只能作罷,哪知後來版權輾轉到徐楓那裡,終成一代經典,這是後話。
▲ 男人能美到什麼程度,看程蝶衣就知道了~
按照關錦鵬自己的說法,當時即便給他拍《霸王別姬》,自己也未必撐得起來,倒是《胭脂扣》得心應手得多。
只是,《胭脂扣》最初也並不是留給關錦鵬導的,此前因多方力量各有立場,劇本改了七八稿還是不行,氣得唐基明導演罷導,這才輪到了關錦鵬補位。
關錦鵬一琢磨,劇本這個問題還是要請高人,於是搬來了邱剛健。有《地下情》和《投奔怒海》的金像獎做底,一向難搞的「文妖」李碧華也需給邱老師幾分薄面,這樣一來,劇本的問題就算是解決了。
雙方糾結最猛烈的一個點很有趣——到底第一幕應該是女鬼報館登啟示,還是半世紀前如花與十二少相識?李碧華堅持前者,但關錦鵬說,我要拍的不是鬼片,而是愛情電影,最後李碧華非常不開心地投了降,可此片後三十幾年,便也與關錦鵬再無來往。
所以在我小和尚心裡,《胭脂扣》是更像鬼片,還是更像愛情電影呢?
▲ 「初見」那場戲裡幾個反打鏡頭太精彩,看阿梅這眼神,有鉤子一般。
接下來要煩心的,就是卡司啦,唐基明的原班卡司其實很厲害,梅豔芳的如花,鄭少秋的十二少,劉德華的袁永定,鍾楚紅的凌楚娟。
可是,劇作這邊廂的戰線實在拉得夠長,華仔與紅姑片約在身雙雙離組,鄭少秋倒是還想繼續演,但趕上肥姐沈殿霞懷孕,折騰得很辛苦,秋倌也就分身乏術了。
▲ 當年的秋倌與肥姐一家,欣宜小妹妹還是襁褓嬰孩。
我估計有小和尚想問了,為啥只剩阿梅一個跟《胭脂扣》死磕?一方面,阿梅很喜歡和珍惜如花這個角色,不願放棄;另一方面,梅姐就是嘉禾的籤約藝人,嘉禾老闆何冠昌是梅姐的乾爹。
關錦鵬起初是覺得阿梅不夠美豔的,「如花」在原著裡是倚紅樓的紅牌阿姑,不說是個花國總統,也絕對是睥睨萬紫千紅的存在,但阿梅偏偏不是千嬌百媚的類型,所以關錦鵬決定轉而放大如花的豔俗與韌度,這樣與阿梅擅長的路數則十分相近了。
▲ 有人說,黃仲標拍出了最美的梅豔芳,但是鮑德熹說自己嫉妒死了,要讓他來拍說不定更美。
阿梅其人,與「如花」有著一些頗類似的經歷,如花成為紅牌阿姑之前是「塘西琵琶仔」,也就是在秦樓楚館彈琴唱曲小歌女,而阿梅自小便在歌廳駐唱補貼家用,也被不懂事的同學喊做「小歌女」。「
二人」相隔半世紀,世情已然不同,可辛酸卻是依舊。
從小唱到大,阿梅對時代曲、國語流行曲和粵曲都門兒清,十幾歲時就已是在港澳巡迴演唱過的「老藝術家」了。
想當年,「新秀大賽」的全體評審全都對19歲的阿梅能有這樣颱風而激賞不已,殊不知,她的歌齡,或許已長過了評委席上的某些」腕兒「。
▲ 就像阿梅的參賽曲裡唱得那樣:「在一瞬間改變我一生……」
這樣經歷的女孩註定「早熟」得很,阿梅身上有江湖氣,有舊時伶人的品格,一生就重個義字,別人問她借錢,她從不想著要回來,路見不平也必是「拔刀相助」。
書裡的如花自然是沒有阿梅這樣灑脫啦,但兩個人的一生都嘗試在男權語境下儘量顯得「體面」,而論及感情上的不得意與不欲人知的空洞寂寞,那麼兩者其實是緊密接通的——阿梅這一生,碰到的「十二少」還少麼?
鮑德熹曾說,梅豔芳可以演anything,這話略顯誇張,但也道出了阿梅演戲時與角色極強的契合度。
你看,「如花」這個角色,是枯等半世紀的女鬼,也是風月場上的花魁,阿梅在表情與肢體做足了女鬼的陰森與遲滯,也絲毫沒忘記妓女的妖嬌與騷情,實在想不出當年市面上所有「適齡」的美人兒們,還有誰能比她更適合「如花」。
▲ 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如花」是,而且也只能是梅豔芳!
回頭來說「十二少」。
嘉禾幾番活動,終於萬梓良和朱寶意火線加盟,同意飾演男女配角,可「十二少」的人選依然懸而未決。
關錦鵬曾考慮過嘉禾的演員韋白,可是又覺得韋白過了三十了,說是浪蕩公子哥兒稍顯老態,忒牽強。後來,關錦鵬一下子想到了剛拍過一部民國題材熱播劇的吳啟華,也算是清俊小生,扮上自有一段民國時期的風流神採。如果不是梅豔芳找關錦鵬談了一次心,那麼十二少已是吳啟華囊中之物了。
▲ 關錦鵬內心其實是認可吳啟華的。錯失「十二少」之後,吳啟華終於在《阮玲玉》等到了張達民,這亦算是關導的「補償」。
梅豔芳找關錦鵬談了點兒啥呢?看過《胭脂扣》原著的小和尚一定都知道,其實原作是袁永定的第一視角講述,真正的男一號是袁永定,但是經過邱剛健改完,「十二少」的戲份噌噌往上漲,幾乎與袁永定分庭抗禮了。
所以阿梅建議是否能夠用分量更重一點兒的男演員,或者說,本身與「十二少」更貼近一些的男演員呢?
▲ 萬梓良的袁永定。飾演她女友的是神仙姐姐朱寶意,與哥哥在《英雄本色》裡演過情侶的。
阿梅自然是心裡早有了請哥哥來演「十二少」的譜。
哥哥的家庭雖然沒有好友陳百強那樣壕氣十足,但亦出身商賈之家,父親是給馬龍·白蘭度、威廉·荷頓裁剪過衣的「洋服大王」。
作為家裡最小的孩子,哥哥一方面頗受寵愛,物質與精神生活都豐富,另一方面卻也與父母十分疏離,充滿孤獨,所以「少爺氣」是哥哥與生俱來的氣質。開始做藝人之後,他在《儂本多情》等作品中類似角色的演繹也是可圈可點,頗受歡迎。
哥哥紅得早,阿梅坦言沒出道的時候看電視劇就已被哥哥美貌吸引,後來阿梅真的與哥哥成了同事,可每每見哥哥一副冷冰冰的少爺做派就完全不敢接近了,直到同場演出多了彼此才熱絡起來。
後來倆人又有在電影《緣分》裡成功的合作,哥哥與阿梅則成了全港人民喜聞樂見的一對好拍檔。
阿梅參加新秀比賽那一年,哥哥隨黎小田從麗的電視過檔到了TVB,因為與TVB的骨血關係,哥哥的唱片約自然籤在華星,電影約則給了邵氏。
然而從1985年開始,哥哥的電影約就已經在新藝城手上了,兩年後更是再度續約。為了歌影良性互動,亦為了追隨出走的陳淑芬,有情有義的哥哥決定把唱片約也籤給新藝城與寶麗金聯手打造的唱片公司「新藝寶」,哪怕六叔邵逸夫親自挽留都未能留住哥哥。由此,哥哥完成了全面向新藝城系統的遷徙。
《胭脂扣》籌拍的時候,哥哥續籤新藝城、轉籤新藝寶基本已成定局。那年代影壇與「道上」勢力盤根錯節,各個公司之間很難做到「互通有無」。尤其新藝城是根本不許自家藝人外借的,更別說是給宿敵嘉禾了。
碰上這麼個檔口,張國榮再合適,梅豔芳再心儀,關錦鵬要怎麼張口把張國榮借過來呢?阿梅說,這個你甭管了,姐姐自有妙計!
阿梅先是遊說哥哥,說這個角色有多適合咱倆演,哥哥一看劇本,果真十分動心,隨後梅姐又跑到乾爹何冠昌那裡,說這個角色還非張國榮莫屬了,乾爹開個綠燈唄,我們來個資源置換,哥哥過來拍一部,我也過新藝城還他們一部不就行了?
何冠昌點頭後,哥哥與新藝城高層談「借調」也便有了底氣。這樣,阿梅演了《開心勿語》,而哥哥也如願演到了《胭脂扣》,皆大歡喜。
▲ 阿梅說自己是何冠昌夫婦的「兒子」,何冠昌還給阿梅取了個名字叫「何加男」,而羅美薇亦是何冠昌的義女,因此阿梅和天王嫂的關係也是槓槓滴!
但是由於哥哥彼時還有《倩女幽魂》在身,所以,關錦鵬則只能先拍阿梅和萬梓良這邊的現代戲,等哥哥空下來才可以開拍民國戲。
哥哥最初拿到的《胭脂扣》劇本,「十二少」只有三頁紙的戲,可等到一試裝,哥哥以一襲風度翩翩的長衫那麼一亮相,頃刻迷倒了劇組眾人,連他自己也臭屁地說:「這角色不就是為我度身訂造的麼?」
▲ 後來剪輯師剪這場戲的時候,哥哥碰巧從後面過,看著屏幕中的自己都不禁說:「我好帥啊!」
本就是哥哥迷妹的李碧華更是因為哥哥的加盟瞬間激動到不能自持,她給哥哥瘋狂加戲再加戲,以至於最後哥哥的戲拍了二十多天才結束。
到了後期剪輯的時候,關錦鵬為了凸顯十二少與如花愛戀之深,把「報業男孩」袁永定和如花的曖昧情結也全部刪去了,張國榮的「十二少」至此成了名副其實的「男一號」!
拍攝的過程其實很順利,但也有一些小插曲挺逗,比如,阿梅向來愛遲到,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有兩次,阿梅則是頭天晚上大宿醉,暈茫茫導致第二天大遲到,甚至無法拍攝了,真是「醉過知酒濃」。
你看,這麼愛遲到的她,在人生這檔子事兒面前,居然早退了……
▲ 片場正在上妝的阿梅,拍攝這張照片的人正是當時的執行美術葉錦添。
哥哥呢,面對阿梅遲到,也不惱,慢悠悠和劇組說,以後阿梅到現場開始化妝再告訴我就來得及。
有一場戲,十二少舞獅鳴炮送如花「對聯」,如花遙遙望見十二少笑著坐在窗口。其實,畫面上哥哥的兩條腿是假腿,因為哥哥有些恐高,不敢坐上去。你看,內心的疾患有多恐怖,一個恐高的人都會選擇在高樓之上縱身一躍……
最好笑的是,十二少有「煙霞癖」,平日全靠福壽膏麻醉自我,大有毀滅傾向的如花呢,乾脆就跟著一起嗨,片子裡有幾處十二少緊緊摟著如花吞雲吐霧的鏡頭,阿梅「有料」與否,張生自是認為是「知根知底」的啦。
結果沒幾個月,阿梅發了《烈焰紅唇》,嚯,硬照真叫一個洶湧澎湃,驚得張生戲說阿梅「幾日不見,直逼利智」,誰知這無心快語竟上了「舊浪熱搜」。阿梅卻根本不以為意,告訴大夥別猜了,沒手術,衣服設計的好而已,自己也在努力運動,就是為了不讓這些臭男人小看了自己……塔皇到底是塔皇!
另外,姥姥想請小和尚注意三個女人,飾演十二少媽媽陳母的是粵劇名旦譚倩紅,阿梅那一場「登門」的對手戲裡,陳母表面笑臉盈盈,實則暗箭誅心,將個要臉面、護孩子的「宅鬥高手」詮釋得分毫不差。
原來,譚倩紅接《胭脂扣》是因為她女兒是哥哥的大粉絲,床頭掛滿了哥哥的海報,後來,這女孩還特意跑到片場來探哥哥的班,開心得不得了。
飾演十二少的妻子程淑賢的則是剛跟關錦鵬合作了《地下情》的溫碧霞,溫美人那時還不甚性感,在電影裡也幾乎沒臺詞,卻滿臉的膠原蛋白,青澀可愛。
最後一段戲,十二少當群演趴活的片場裡吊著威亞飛來飛去的女演員就是如今大家都熟悉的影后惠英紅,只是惠姐姐在戲裡的造型「似女俠又似女鬼」,實在驚悚到不大好辨認了。
然而關錦鵬最大的「磨難」還在後面,因為「威禾」是成龍的公司,所以他理所應當地成為了《胭脂扣》的監製,最後審片也是他來做主。結果,成龍審片的時候居然睡!著!了!
當然啦,龍馬精神的房大哥肯定不能說是自己文藝細胞不夠或者昨夜縱情過度了,只能說這片子拍得不給力啊,不吸引人——鬼片你連個咻咻咻的法術,啪啪啪的爆炸都沒有,搞什麼搞啊,補拍!重剪!
▲ 這叫什麼,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牛嚼牡丹,屠戶繡花吧?為房氏電影美學鼓個掌。
官大一品壓死人,關錦鵬看到成龍已經叫人重剪的時候,簡直氣到變形,抓起電話就撥給陳自強,邊哭邊說成龍要是動一個鏡頭,他乾脆連導演的名字都不要掛啦!
好在,這部電影彼時已送了金馬獎,千鈞一髮之際,金馬公布提名名單,《胭脂扣》提了六項,這樣成龍蠢蠢欲動的小剪刀才沒有落下去。也因為金馬的原因,《胭脂扣》在87年年尾率先在臺灣上檔,反倒是香港壓到了88年的1月份。
最終,《胭脂扣》在金馬是六提三中,在金像更邪乎一些,十提七中。
▲ 結果你猜怎麼著,拿獎的時候人家成龍大搖大擺的去了,倒是難為了哥哥,兩票錯失影帝還陪著笑那麼開心。
因為《胭脂扣》關錦鵬一下子躋身到大導行列,梅豔芳也包攬了金馬、金像,臺灣的金龍以及亞太影展四個影后,屬於她的鼎盛時代全面到來。
但每次有記者提問《胭脂扣》的問題,阿梅一定會感謝哥哥前來仗義救場,說成績全靠哥哥成就,亦為哥哥錯失獎項而惋惜。阿梅實在是有心人。
應該說,以關錦鵬當年的資歷,在威禾是沒有辦法自己去選擇配樂和歌曲的,公司能派黎小田這樣的大腕過來,他已經覺得是很大造化了。
其實,關錦鵬本想請黎小田寫一首對唱歌作為插曲,就讓哥哥和阿梅兩個人來唱的,一定效果非常好,但由於哥哥已經過檔新藝寶,的確沒有辦法再唱華星的作品了,所以,這部電影為大家留下的經典歌曲則只剩下梅豔芳的那首《胭脂扣》了。
▲ TVB為《胭脂扣》是拍過MV的,現在看來高糊,但當年已經算素質很高的作品了。
說黎小田是梅豔芳的伯樂,是一點沒有錯的。原來,當年的「新秀大賽」也和當今不少的電視比賽一樣,為保證選手質量,主辦方會先去搜羅坊間高手,而梅豔芳正是黎小田從華都舞廳搜羅來的「秘密武器」。
本已靠唱歌廳就衣食豐足的阿梅並沒有上電視鬥法的打算,經過黎小田百般勸說,這才同意試一試,條件是帶著姐姐梅愛芳一起去。
姐姐唱《小城故事》,妹妹唱《風的季節》,「門派」可說是一清二楚了。
籤約華星之後,黎小田一直是阿梅的製作人,阿梅出道前期的東洋歌路線都是黎小田打造,許多好歌都是黎小田親自選來的。
但是另一方面,阿梅與黎小田的審美又有不同,阿梅在外形與歌路上都主張百變,而反觀黎小田則一向主張簡即是美,《胭脂扣》就是這樣一首「簡單的歌」,但小和尚要知道,越是簡單的歌,越是難唱,阿梅靜靜唱來,卻有字字椎心泣血的張力,這就是好歌手的能耐!
▲ 小田與哥哥、阿梅,在去往埃德蒙頓演出的冰天雪地中合影。
為《胭脂扣》填詞的鄧景生,正職是成龍威禾這邊的編劇,並不是詞壇常客。原本《胭脂扣》的填詞是李碧華自己寫的,據說措辭是很漂亮的。
但是作家跨界寫詞有一點很要命,就是他們極少考慮歌手唱著是否順溜,以及與整個曲作是否搭配,李碧華的詞就到了讓黎小田想改都改不了的程度,最終只能棄用,李女士因為這個事兒發了好大的火了。
▲ 因為《胭脂扣》小爆發一下的黎小田也於88年底在紅磡開了自己的作品音樂會,哥哥與阿梅穿情侶裝出席並獻唱。
《胭脂扣》收錄在梅豔芳1987年的唱片《烈焰紅唇》裡,也就是說,歌早於電影面世,在1987年度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上,阿梅就獻唱了這首歌,沒想到電影一火,《胭脂扣》又成了1988年度的十大勁歌金曲,於是,在88年的頒獎禮上,阿梅再次演唱了《胭脂扣》,足可見這首歌的魅力和後勁兒有多大。
▲ 看不夠的《烈焰紅唇》封面與兩次勁歌金曲live版《胭脂扣》。
而阿梅自己的事業走向,也受這首歌、這部戲的影響頗深。
比如在此之前,阿梅是很少以旗袍造型示人的,但自此之後不僅在《何日君再來》《川島芳子》《半生緣》等電影中穿上旗袍,而且幾乎場場live concert也必唱《胭脂扣》。
又因《胭脂扣》獲得高度認可,阿梅轉年放膽做了一張大30年代玩復古風的《夢裡共醉》專輯,反響仍是不俗。
▲ 《夢裡共醉》裡的名伶造型,與《何日君再來》裡的歌女造型,阿梅真是萬種風情。
《胭脂扣》在臺灣的熱映,也讓華星和阿梅有了再推國語專輯的念頭,於是第二張國語唱片《百變梅豔芳之烈焰紅唇》應運而生,唱片A1的位置便是國語版的《胭脂扣》!
為《胭脂扣》填國語詞,並擔綱整張專輯製作人的是臺灣著名音樂人丁曉雯。你也許不知道她的模樣,但是你一定聽過她的作品,張學友的《祝福》、小虎隊的《青蘋果樂園》,陳曉東《風一樣的男子》以及林憶蓮的《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都是她的作品。
▲ 《百變梅豔芳之烈焰紅唇》封面,以及多年後上電臺節目聊這張唱片的丁曉雯。
1988年,丁曉雯還是臺灣滾石的一個製作助理,有一天,李宗盛冷冰冰丟給她一句話:「去香港做梅豔芳」,丁曉雯愣了——我根本沒有獨立做過唱片,拿大天后練手合適麼?
之前姥姥講過,丁曉雯年輕的時候模仿蔡琴,結果被蔡媽大上時尚課,但是丁曉雯顯然時尚追求不咋高,依然像個假小子,不太懂捯飭自己,臨去香港之前,親朋好友紛紛表示警告,帶最好的衣服去,你要做的,是香港最時髦的女藝人……
▲ 80年代的丁曉雯,請搶答:有小和尚知道旁邊的男孩是誰麼?
丁曉雯作為「新手」,又有滾石做派,難免會逐字細摳,她與阿梅兩個人對「合格」的理解是有出入的。於是,丁曉雯就總讓阿梅重來,阿梅就問啦,哪裡出問題了,丁曉雯就總是以「國語不標準」為藉口。
時間長了,阿梅也識破丁曉雯的「伎倆」,想出了破解之道,丁曉雯就乾脆發揮「臺妹」本色,跟阿梅撒嬌:「Anita,你再唱一遍好不好嘛?」別說,還真的好使,阿梅就真乖乖再唱一遍,沒有任何怨言。
▲ 別被「百變」的架勢嚇到,其實阿梅是個很溫暖的女人。
因為這「第一次」的經歷,使得丁曉雯樹立起了做製作人的信心,然而她一直都說,如果當時遇到的不是梅豔芳,或許也就沒有今天這個丁曉雯了。所以我們真的不要吝嗇給他人一點點的善意,有時它有著你想不到的力量。
但從市場的角度來說,這張唱片在臺灣的銷量並不優秀,因為臺灣歌壇當時的口味與港圈大相逕庭,最hit的還是情歌。可這張專輯從包裝到音樂的傾向還是跳舞歌,最終也只有《胭脂扣》一首算是借著電影紅了。後來小蟲做阿梅的案子之前特意找丁曉雯取經,丁曉雯就仨字:抒情歌!這才有了《親密愛人》……
▲ 左邊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親密愛人》封面,右邊是小蟲和梅豔芳的合影,小蟲說:My dearest Anita,you are forever in my heart……
《胭脂扣》後來翻唱者眾多,張敬軒、陳奕迅、張偉文、楊宗緯,甚至還有差點兒演了十二少的鄭少秋……咦怎麼都是男的?因為男歌手都有diva心,劃掉,重寫,因為男歌手唱來,或許還有性別差異造成的一點審美空間,梅豔芳竟沒給女歌手們留下一點翻盤的餘地,因為只有她才是「真·如花」啊!
要說最入耳的男聲版本莫過於「真·十二少」張國榮的版本,對啦,就是哥哥在1988年演唱會的上演繹的那版。演唱會距離電影上映不過半年時間,哥哥就趕緊買了版權翻唱,可見對這首歌有多愛。你想,那時候哪來的修音軟體,可聽聽人家的音準、氣息和聲音表情,真的足以讓今天一眾號稱會唱歌的小哥哥們羞愧而死。
▲ 哥哥當時為了唱這首《胭脂扣》特意穿上了馬褂,還將煙榻搬上了臺大過戲癮,被去看演唱會的李碧華贊為「真是荒淫無道」。
演唱會上為了引出《胭脂扣》,哥哥還秀了一曲南音《客途秋恨》,細心的小和尚會知道,這便是電影開篇如花與十二少初見的時候唱的那一出了,電影裡的阿梅雖然用的是配音,但是這段南音,卻實打實是阿梅自己唱的。
《客途秋恨》是南音中最著名的唱段,據說已經有二百年歷史,而在二三十年代的香港,正是在塘西銷魂窟裡最為流行。曲中所唱的故事,亦是風月遺恨。說是風流繆公子與青樓女麥姑娘相愛,可繆公子卻遲遲不為麥姑娘贖身,最後麥姑娘魂歸離恨天,繆公子苟活空牽念。
因此,《胭脂扣》的結局,原來早在一開篇,就已經「洩底」了。
▲ 提起《客途秋恨》小和尚可能完全不耳熟,但是把唱詞寫出來,你讀一下,管保瞬間串戲:「涼風有信,秋月無邊……」
《胭脂扣》是如花與十二少實體的信物,但是《客途秋恨》是二人精神上的信物。
兩情正濃時唱得是《客途秋恨》,情路受挫時唱得是《客途秋恨》,最後如花終於找到十二少,張嘴就唱「你睇斜陽照住個對雙飛燕」——還是《客途秋恨》。
▲ 只不過如今再把「雙飛燕」字樣和張國榮連在一起,姥姥最先想起的已經是「真心人」了,哎呀,黃霑害人不淺……
除了《客途秋恨》,片中出現的粵劇唱段還有《薛丁山三氣樊梨花》《胡不歸》以及《梁祝》這些痴男怨女的戲碼,皆與劇情實現了嚴絲合縫的匹配。
只可惜,如花與十二少既沒有薛丁山和樊梨花那樣結成連理的喜氣,也沒有萍生和顰娘那樣再續前緣的運氣,更別說像梁山伯和祝英臺那樣慟徹古今的名氣。
▲ 猶記得如花獨自跑去劇院看戲,看得滿眼是淚的模樣,那場演的是山伯臨終,作為一個愛情中的理想主義者,她是多希望自己的十二少能像梁山伯一樣,為她去死啊!
其實,李碧華的原著裡對於戲劇的著墨並不多,但裡面卻寫到了一首流行歌曲,是鍾鎮濤為自己83年主演的電影《表錯7日情》演唱的主題曲《一段情》,歌詞裡「痛苦中一刻慰藉,勝過那誓盟字句」顯然是李碧華圍繞原作裡「如花袁永定CP」選的,所以這首歌亦可看做是《胭脂扣》裡的遺落的BGM。
有趣的是,《表錯7日情》裡演鍾鎮濤女朋友的,哈哈,正是阿梅。
▲ 這部電影讓葉童封了影后,與阿B一船好戲也性感,可惜阿梅的角色還蠻醬油的。
《胭脂扣》上映的同一月,香港的另一樁盛景是鍾鎮濤與章小蕙結婚,現實中的鮮花著錦與銀幕上的風流雲散一樣牽動著人們的視線心弦。
鍾章最後的結局大夥都知道,姥姥覺得,鍾鎮濤與章小蕙也好,前面提到的鄭少秋與沈殿霞也罷,其實都是現實裡異化了的如花與十二少,來自迥異世界的兩個人,最終也大都向著不同的世界飛去,死死留在一處的,又何嘗不是每日計算著得到的幸福是否抵得過付出的代價?你不要怪愛情不堪一擊,只是這世界上比愛霸道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 說個小秘聞,鍾章婚禮上,鄧麗君在剛上第一道菜時就走了,別人問她為啥,她說,好悶啊,別人結婚也不關我的事!想想看,她又何嘗不是「如花」?
理論上來說,友情貌似是比愛情堅強一些的了,你看阿梅與哥哥多年老友,一直都要好。
只是《胭脂扣》以後,如果不算公益片《煙飛煙滅》的話,兩個人合作的大電影也僅有《金枝玉葉2》了,銀幕交集實在少到讓人不甘心。
拍《金枝玉葉2》的時候,許鞍華有天跑過來化妝間找阿梅,想請她出演《半生緣》裡的顧曼璐,阿梅沒等說話,哥哥就在一旁大叫:「那誰演沈世鈞?祝鴻才呢?」結果許導告訴他,都安排出去了——黎明和葛優。
姥姥猜,哥哥心裡肯定也是想演的吧?好片子,好導演,又有好朋友,只是,90年代中期往後,又有哪個文藝片導演開得起這兩位芳華絕代的巨星一起駕臨的價碼呢?
▲ 湊齊這倆人有多難呢?比如這一場《芳華絕代》,阿梅為了發碟,花幾十萬買版權,可兩人的公司是宿敵,依舊不放行,最終還是哥哥出面調停的。這是倆人最後一次舞臺合作,也是哥哥最後一次公開演出,當時他的病已經非常嚴重了……
哥哥是先走的,劉天蘭說,她得知哥哥走的消息後,她最擔心的就是阿梅,跟梁家輝去阿梅家裡一看,果然整個人已經哭到崩潰了。
不想,阿梅在幾個月後也離開了,阿梅走的那天晚上,關錦鵬是最後一個走進她病房的朋友,劉德華帶他進去,告訴他,千萬別哭,她看了會難過。
▲ 阿梅的最後一次唱《胭脂扣》,文首的版本就是這一段……
不同於哥哥的突然「揮別」,阿梅是慢慢「轉身」。這兩個「句點」,一個圓滿了如詩如夢的演藝人生,一個有始有終演繹著那座城曾經的精神,兩個都是那麼沉重,卻也都那麼高不可攀!
因為《胭脂扣》,關錦鵬與阿梅走得特別近,因此他後續也曾給阿梅策划過幾部戲,其中最讓關錦鵬遺憾的,是《阮玲玉》。
▲ 張曼玉的《阮玲玉》,也好美。前兩年姥姥在某寶相中一款枕套,看圖片和這個旗袍的圖案很像,結果買回來大傻眼——不是阮玲玉風,是李玲玉風……
關錦鵬在為《阮玲玉》做research的時候曾經驚訝於阮玲玉的遺體照那麼像梅豔芳,他還就真的把這張照片帶去給阿梅看了。百無禁忌的阿梅看了之後非但不覺恐怖,反而拉著關錦鵬要聽阮玲玉的故事。
關錦鵬最初設定的劇本就是阮玲玉和梅豔芳兩代影后的對話,並已經向媒體放風阿梅出演了,可惜阿梅最終因為種種原因,還是與關錦鵬在長談之後,辭演了《阮玲玉》,成全了張曼玉。
▲ 張曼玉因《阮玲玉》影后之路再進一步,阿梅也和關錦鵬說過,自己非常之羨慕,但卻不是嫉妒,因為是朋友拿獎了。
阿梅和關錦鵬也並未因此交惡,反而因為《阮玲玉》心貼得更近了——演藝圈面對事業衝突依然能夠彼此尊重的朋友並不多。
Maggie姐姐當然是很厲害,電影最終也很成功,可是阿梅的缺席依然讓關錦鵬覺得遺憾。他幾次表示過Maggie美中不足是肢體差那麼點兒意思,可你知道,王家衛曾說過,張曼玉已是那代女港星裡最強肢體表現力的擁有者了。
姥姥想,或許可堪一戰的,也只有梅豔芳了。
▲ 這姐倆,當年一起當個頒獎嘉賓還要尬段戲,看看現在頒獎多無趣。
到拍《胭脂扣》的時候,關錦鵬與哥哥正好相識五年。五年時間,哥哥成了影視歌最紅的小生,可依然不講排場,自戀得惹人憐愛,對朋友是掏心掏肺。
後來,關錦鵬要拍《藍宇》,哥哥聞風,趕緊約關錦鵬喝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總之就是別拍——審查嚴格,內地市場現在前景又這麼好,真上了黑名單,那不是封了自己的去路麼?關錦鵬雖然深知哥哥是真的為了自己好,但就是鐵了心要拍,那天的見面有些不歡而散的意味。
沒多久,哥哥給關錦鵬打電話,說你既然那麼勇敢,我也就支持你了,我最近有一首歌,送你當主題曲好了!可當時關錦鵬已經選定原作裡提到的那首《你怎麼捨得我難過》了,就謝絕了哥哥的美意。
後來,哥哥看了《藍宇》告訴關錦鵬自己特別喜歡,還在劉燁、胡軍來港宣傳的時候親自到場助陣。那一首關錦鵬謝絕的主題歌,據關自己說,就是《我》……
▲ 圖是哥哥被拍到帶唐唐去參加胡軍的生日趴,送了胡軍一個驢家錢包。之前胡軍聊起哥哥就說「Leslie可真好」,隨手就把自己用的拍立得相機送他了,胡軍又說沒相紙,哥哥一個電話讓助理送來十盒……
所以,時至今日,總有人會跟關錦鵬提出不如重拍《胭脂扣》,關錦鵬則會回應:「那你找一個梅豔芳、一個張國榮給我吧!」這話聽來像感慨,也像慪氣,黃金時代再也沒有了,兩個老友也沒有了,怎麼就都沒有了呢?
李碧華因《胭脂扣》與關錦鵬交惡,寫字的人嘛,總是目下無塵的!而哥哥與阿梅,卻長久以來被李碧華視為朋友。95年的時候,李碧華想做電影《小明星》,將30年代唱粵曲的歌女小明星的一生搬上銀幕,邀阿梅與哥哥出演,可惜最終未能拍攝。
▲ 小明星與她事業上的「伯樂」、亦是生活中的愛侶王心帆。
小明星一生悲苦,生逢亂世,情路坎坷,最終在演唱的時候吐血而逝。在她走後整整50年,王心帆亦辭世……故事是不是耳熟?
哥哥看了劇本說:「別拍了,阿梅命苦,應該多演開心的戲,你就不怕一語成讖嗎?」聯想起後來阿梅說的那句:「我不避忌,我的心願是死在舞臺上」,還真的是令人無盡唏噓。
▲ 哦,小明星早年有一首粵曲就叫做《胭脂扣》,而且小明星為情所困時也曾嘗試吞煙膏自盡,所以,不知李碧華當初寫《胭脂扣》是否也糅合了她的故事……
數月前,姥姥曾採訪過Gary曹格,其間印象最深的部分就是他談老歌。「你能想像麼,直到現在我都還反覆聽張國榮、梅豔芳?」這倒不像是個「洋派技術流」該有的喜好,更有趣的是,他還把這些老歌列成list推薦給愛唱歌的兒子Joe。
「Vocal技術學一學也就懂啦,可中國歌講究韻味,這太高深了,得學一輩子,誰能比他們那時候的藝人更厲害?」
▲ 一樣是葉錦添當年拍的片場照,他給這張取名《鏡子》,說是「鏡中有花,鏡中有影」……
姥姥本對曹生無感,但時至今日,有他這分見地的人,還真不多!也難怪,在小生比心嘟嘴即可稱為作品,小花穿衣吃飯就能霸佔熱搜的今天,還需要什麼張國榮、梅豔芳?
我們的生活比過去多了許多的歡樂與憂愁,但表達卻喪失了更多的深淺、層次和餘味。蒼白扁平如同餐紙,來得正巧,去了卻也不心疼。
▲ 所以,在無數個來生,如花與十二少,還會繼續相愛與相害麼?
21世紀的10年代,眼看要過去了,我們離80年代、90年代又遠了一大步,看不太真切了,可哪怕去聖已走,寶變為石,姥姥相信,依然會有一些人固執地守住一點點黃金年代的光亮,就像是名妓如花,時時都要戴著她那「胭脂扣」……
本文配圖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姥姥
敬請各位小和尚如果喜歡點個「在看」
催更或嘮嗑請移步微博@聆舊宮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