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生產車間,總能看到這樣一個身影:身穿整潔的工作服,頭戴工作帽,在石磨機的「轟隆」聲中彎腰捧起一把正在研磨的全麥麵粉,在掌心精心捻搓……這是劉玉城和他的「寶貝」近距離接觸的時刻,也是他最開心、踏實的時刻。
劉玉城是黃驊市地升食品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與糧食打交道二十餘年,進入糧食加工業也已6個年頭。他始終堅持以本地旱鹼麥為原料,採用傳統石磨工藝生產營養健康、品質優良的全麥麵粉,企業也因此被選為河北軍糧的生產基地。劉玉城以德養商、熱心公益,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軍糧哥」。
追夢路上喜結「糧」緣
「小時候,農忙時節大人們都去地裡幹活,我也常隨他們走進田間地頭,看到過麥子成熟、玉米結果……」劉玉城作為土生土長的黃驊市常郭鎮李子札村人,從小就和土地、糧食結了緣。
上世紀90年代,李子札的村辦企業發展得正紅火,劉玉城初中畢業便進了村辦的鋼管廠,成了一名技術工。在工廠上班的日子裡,每天按部就班,沒幹出什麼名堂,可他也不甘平庸。他一直有一個夢想,想像爺爺一樣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事業。劉玉城說,爺爺去世早,他對爺爺的了解來自於父親和奶奶的講述中。「爺爺當年在哈爾濱開醬菜園,在當地是很出名的。」說起爺爺,劉玉城總是很自豪,也在心裡埋下做點事業的想法。
帶領劉玉城與「糧」結緣的是他的舅舅。當時,舅舅在做糧食貿易,劉玉城也跟著幹了起來。二人勤勞肯幹、誠信經營,沒過幾年,生意越做越大。由於做糧食買賣常能見到成堆的小麥、玉米,劉玉城的腦子裡有了新的想法,要是擺上幾臺磨,加工成麵粉,豈不是更好?這樣,到了2014年,在走訪了河南、河北多地後,劉玉城創建了黃驊地升食品有限公司,正式進入糧食加工行業。
劉玉城的生產車間規模不算大,但產品品質過硬。從糧食買賣到糧食加工,劉玉城與「糧」結緣,有了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一路前行。
「黑饅頭」成了「香餑餑」
劉玉城的公司生產的並不是普通的麵粉,而是藏著「小時候的味道」的全麥麵粉。「小時候在農村的時候,村裡磨坊磨出來的麵粉做成的饅頭、麵條特別香,現在那個味道很難吃得到了,我得把回憶裡的味道找回來!」劉玉城決心滿滿地說。
一般麵粉是小麥除掉麩皮後用機械加工出來的白色麵粉,而劉玉城的全麥粉是整粒小麥直接用石磨低溫、低速研磨,這樣能夠保留小麥的全部營養。因為全麥麵粉含有麩皮,也沒有任何添加劑,用這樣的麵粉蒸出來的饅頭有一個特點,整體看上去發「黑」,這也成了當初產品拓展銷路過程中的難題。
為了將他們的健康麵粉推出去,劉玉城曾特意找了家當地小有名氣的饅頭房,用全麥粉蒸了一批饅頭。「我們以1塊錢一個的價錢往外賣,沒人買。不能眼瞅著饅頭壞掉,最後只能往外白送。可就是白送,人家有的還不要呢!」說起當時的窘境,劉玉城苦笑著。眼看著麵粉沒有市場,有人勸他,你價格那麼高賣不出去,為什麼不降低一下品質呢?可劉玉城堅守初心,要堅持做他的健康粉。
2015年底劉玉城迎來了事業的轉機,他有機會將企業生產的全麥粉做成的小饅頭、小窩頭等成品送到石家莊河北軍糧的工作人員手中,工作人員掰開饅頭就說了一句:「這才是小時候的那股麥香味。」劉玉城生產的全麥麵粉憑藉過硬的品質徵服了河北軍糧,劉玉城也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2016年3月,河北軍糧的考察團隊來到黃驊,對劉玉城的小麥種植基地、企業生產管理、產品的檢測數據等一一進行了嚴格的考察。到2016年11月1日,拿到授權書,正式成為軍糧大家庭的一員。地升食品有限公司成為了河北軍糧生產基地,也是黃驊駐軍的軍供站。後來,公司又與解放軍杭州療養院、杭州二醫院、湘雅醫院達成合作。
熱心公益把「黃驊味道」分享給更多的人
「我做公益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把好東西分享出去,把健康帶給更多的人。」劉玉城以實際行動感恩社會、回饋社會,加盟黃驊愛心聯盟成員單位,多次開展慰問老榮軍、人民子弟兵等公益活動。
每逢「八一」建軍節,劉玉城都會給人民子弟兵送健康。他還走進光榮院,為黃驊抗戰老兵們送去健康麵粉、軍糧油等食品。「老英雄們為祖國的獨立、民族的解放付出了很多,值得我們每個人敬佩。我就是想讓他們品嘗一下帶有咱黃驊味道的健康食品,盡我的一份心意。」劉玉城如是說。今年,他又帶著他的健康產品來到黃驊市消防大隊,走訪慰問奮戰在一線的消防員。
如此關注軍隊,還因他心中藏著一個軍營夢,「年輕時想當兵,最後也沒當成,一直覺得很遺憾。」劉玉城說,現在從事軍糧行業,也算是換一種途徑實現了夢想。
如今,公司有2017畝種植基地,10畝晾曬及倉儲基地,可實現年產麵粉1500噸。劉玉城的事業越幹越大,卻仍然堅持用傳統石磨全麥粉,堅持做公益,將健康與獨特的黃驊味道分享給更多的人。
來源:燕趙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