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在孩子心中播下愛的種子

2021-01-12 新華社客戶端

「每個人的能力大小不同,一分錢的慈善和一千萬的慈善同樣高貴。」

2012年至今,全國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的中小學校已從130餘所增至16000餘所,其中小學約佔62%,項目覆蓋受益人數近2000萬

文 | 李玉林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徐歐露

慈善美德的培養需要從娃娃抓起。

2011年7月民政部印發《中國慈善事業發展指導綱要(2011—2015年)》,明確要求以學校、社區為主要載體,將慈善文化融入課堂,掛入社區宣傳欄,開展形式多樣的慈善教育宣傳活動。加強慈善學科建設,制訂慈善教育計劃,指導學校在德育課程中培育慈善意識,弘揚慈善行為,並納入學生素質評估中。

3年後,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著力推動慈善文化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弘揚中華民族團結友愛、互助共濟的傳統美德,為慈善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這意味著,慈善文化進校園正式提上國家議程。

此後,在中華慈善總會、教育部等共同努力下,慈善文化進校園項目不斷向縱深推進。從在全國各地中小學推廣《慈善讀本》,到各地創新慈善教育內容和形式,再到慈善精神入腦入心,慈善之心像種子一樣播撒進孩子心田。

把慈善種子撒入校園

而在慈善文化進校園尚未列入國家議程的2011年,由中華慈善總會聯合各地慈善會、教育部門共同實施的全國性慈善文化普及項目——慈善文化進校園已悄然啟動。

該項目以向中小學生贈閱《慈善讀本》為基本載體,試圖通過開展各種文化教育活動弘揚慈善精神,推動我國青少年提升思想品德水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

首批收到《慈善讀本》的130多所學校的11萬師生,是第一次接觸到慈善教育的官方讀本。該讀本沒有政治說教,沒有道理灌輸,更不是好人好事集,而是把慈善文化轉化為一個個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

據悉,《慈善讀本》每冊有6~7個活動單元,每個活動單元有2~4個活動課。小學版重在感染和薰陶,有愛心序曲和愛心歌曲、愛心圖片、愛心故事、愛心童話、愛心劇場、愛心行動等單元。初中版重在感知、了解和體驗,在單元活動中讓學生了解和認識慈善與責任、愛與尊重、助人與分享、愛與力量等富有社會價值的慈善主題。2019年,中華慈善總會還根據社會發展與時代要求,全面修訂兩個版本的《慈善讀本》。

小學版的主編張國生說,根據其從教42年的經驗和認識,思想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讓學生在玩中不知不覺受到薰陶,這樣學生沒有逆反心理,並且慈善教育主要不是向學生傳授慈善知識,而是感染,不需要太多理念、術語。

這樣的教材受到各地學校歡迎。僅2012年下半年,《慈善讀本》的捐贈數量就從2011年11月的1萬冊擴大到100餘萬冊,目前已增至1200萬冊。

有媒體人士評論說,《慈善讀本》在無例可考的情況下,積極探索青少年慈善教育的內容、方法和途徑,且通篇未宣傳捐款,避開誘捐嫌疑,值得稱道。

留慈善之心在孩子心田

慈善文化進校園項目啟動第二年,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著手在全區54所中小學的三年級到九年級推廣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他們圍繞慈善主題,動員師生撰寫讀後感、開展主題班會、組織社會公益活動等,在校園興起慈善文化教育高潮。黃巖區也於2014年榮獲第二屆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獎,並成為浙江省推進慈善文化進校園示範省建設典型,引來眾多學校參觀學習。

為深化這項活動,黃巖區慈善總會和黃巖區教育局聯合研究決定:自2019年開始,在全區中小學校(三至九年級)開展推進慈善文化進校園示範學校建設活動。要求每個學校在鞏固前階段工作基礎上,圍繞慈善文化進校園再次開展「六個一」活動,即召開一次主題班會,出一期板報,獻一份愛心,做一次義工,每人寫一篇讀後感,召開一次讀書心得交流會。各校還要把學好《慈善讀本》列入班級考核評價,以及評價學生思想品德和評選優秀學生幹部、三好生的重要參考。

陝西省各級教育部門將中小學慈善教育作為新時代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要求,納入德育工作考核,還促使學校將《慈善讀本》列入校本教材、納入教學計劃,並實施「六個一」教育活動——全省中小學校學生每月上一節慈善課、舉行一次慈善主題班會、寫一篇慈善故事作文,學校每年組織一次慈善演講大賽、一次慈善徵文評選、一次慈善文藝活動。

更多省份的有關學校、當地教育局、慈善總會等也紛紛制定項目具體規劃,將播撒愛心與提升教育品質和教育教學實效有機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

據中華慈善總會數據,2012年至今,全國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的中小學校已從130餘所增至16000餘所,其中小學約佔62%,項目覆蓋受益人數近2000萬。

業內人士認為,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不僅為孩子成長提供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同時還在他們心靈播下善與愛的種子,是慈善事業的基因工程、種子工程。

讓慈善之花綻放心靈之美

為推動更好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中華慈善總會藉助《慈善》雜誌平臺在全國發起「慈善文化進校園」徵文活動,得到相關學校積極響應。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地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的中小學收到的《慈善讀本》讀後感、慈善文化進校園徵文的文稿大約有120萬份。中華慈善總會、《慈善》雜誌收到稿件6000餘份。

這些文字真實記錄著慈善之花對孩子心靈的滋育。湖北省武漢市大東門小學學生戴夢妍寫道:「在慈善的天平上,衡量的標準不是『薪』,而是『心』」,「每個人的能力大小不同,一分錢的慈善和一千萬的慈善同樣高貴。」同校另一位同學寫道:「慈善離我們並不遠,它並不只屬於大明星、大富翁,也不是大人物的特權,只要心懷善意,你我都是慈善家。」

還有學生在讀後感中號召同學們從身邊小事做起,奉獻愛心,讓世界充滿愛,比如,有人跌倒時把他扶起,有陌生人問路時耐心幫他指路,有老人乞討時給他一句貼心的問候,把廢舊的東西賣掉換些錢捐給貧困山區的孩子……

這些真情實感被收錄進中華慈善總會編的《愛育蓓蕾——〈慈善讀本〉讀後感選編》,2014年在全國公開發行。還有許多真實的感悟被全國各地慈善會及相關學校編輯出版成書籍,數量達近千種。如陝西省商洛市慈善協會編輯出版的《幼苗心語——商洛市〈慈善讀本〉進校園徵文選集》,台州市黃巖區慈善總會編輯出版的《慈善文化進校園徵文精選300篇》等。

看到孩子們的感悟,中華慈善總會副會長劉偉對深入推進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充滿信心。他相信,隨著學校德育教育與慈善教育的緊密結合,相互滲透,這些朵朵含苞待放的慈善之花定會綻放出生機盎然、奼紫嫣紅的心靈之美,託起中華民族絢麗的慈善天空。□

相關焦點

  • 給孩子播下夢想的種子
    出門之後,我的心情還是有些焦慮,走在路上,我心中那些埋怨的話總想衝出口,突然想到前兩天聽田秀英老師說起過,她從來沒有給孩子種下芝麻粒大小的怨恨的種子,雖然她的兒子被燒得傷殘,但她一直給兒子播種的是夢想,是積極的信念。我覺知到,我再也不能總給孩子播種埋怨、焦慮這些不好的種子了。想了想,就問兒子:「寶貝,你長大了想幹什麼呀?」
  • 「寧波日報」一位古稀老人的樸素心願 在孩子心中播下音樂種子
    一位古稀老人的樸素心願在孩子心中播下音樂種子記 者 黃 合通訊員 徐銘懌 周震宵一入深秋,天色暗得更早了電影裡,男主角是個很有音樂天才的孩子,但家徒四壁、窮困潦倒。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以賣糖為生的老音樂家,就想盡辦法跟著學拉小提琴——這也成為他短暫生命中的一縷溫暖和亮色。「音樂可以帶給人感動和希望。不過在我看來,很多地方的音樂氛圍還是不夠,所以想儘自己的一點努力。哪怕有一名路過的小朋友聽到了我的琴聲,在心中播下一顆藝術的種子,我覺得就值了。」
  • 瞭望|多管齊下保障種子安全
    審定多、應用少,屢現「見光死」;模仿多、原創少,颳起「抄襲風」;套包頻發、自研少,侵權「沒商量」……面對「洋種子」威脅,我國種業市場模仿抄襲嚴重、種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當前我國育種創新面臨多重難題,主要在於科研和市場「兩張皮」,亟待打通「評價鏈」「保護鏈」「攻關鏈」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 教會孩子懂得感恩,在心中種下愛的種子
    感染自己的孩子,觸動他們的心靈,孩子便能夠心懷感恩。愛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為此,爸爸媽媽們傾盡所有、不求回報;然而,在父母所給予的無窮無盡的愛下,卻造成不少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體諒他人的想法。要知道,從小學會愛別人,是孩子健康成長、適應社會的必修一課,而這種「愛」的前提就是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 惠濟區實驗小學 疫情下的閱讀之路系列課程——環球瞭望
    在這個特殊時期,怎樣去客觀準確的看待疫情新聞,怎樣在新聞中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怎樣順著這個新聞的勢,對學生進行施教?相信在看了疫情系列閱讀課程——環球瞭望後會給我們一點啟發。河南商報 杜世民 通訊員 崔顯元課程簡介疫情下的閱讀系列課程共有四個系列,分別為「科普小達人」、「環球瞭望」、「文化之旅」以及「與經典同行」,其中「環球瞭望」課程是立足於疫情新聞來開展的,目的在於讓孩子們通過新聞發現真相,初步了解新聞性語言的特點,並嘗試說新聞
  • 「陳情令續寫」醉夢番外5:在少年的心中播下美好的種子(下)
    「陳情令續寫」醉夢番外4:在少年的心中播下美好的種子(中)魏無羨胡亂揉了幾下金凌的發頂,又道,「她們若有惡意,你們的小命還會在嗎?」三人回想方才的情形,那相思藤纏得他們一點力道也使不出,若纏繞的是脖頸,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好啦,你們且在一邊待著,讓我先會會她們。」思追、金凌帶著小師弟退至一旁。
  • 從一套好書開始,給孩子種下自然和美的種子
    如何才能讓現在的孩子多親近自然?當我們拿到這套書——《一粒種子的旅程》,窗外的沙塵漫天,竟然感得它比真實的戶外,更接近自然的美好,更能喚醒心底的溫柔和幸福。 如果你用好了,它能給孩子帶來的,絕不僅僅是自然知識的普及,也不是如何把植物畫得有生命,它可能真的能在孩子心裡種下一顆種子。它會長出什麼?自然的真?生命的美?還是心底的愛?令人充滿期待。
  • 謝謝你,在我心中種下這顆種子
    我看著你,你和我並沒有什麼不同,都是凡人身軀,會痛,會累,會害怕,也會有無盡的眷戀和牽掛,感受過愛,也期盼著愛,像每個人一樣,嚮往著幸福安寧的生活。可面對危險,你仍是第一個站出來,用血肉之軀擋在最前,護著身後的人,守著這片你深愛著的土地。
  • 「李校長」的法治第一課 在孩子們心中種下法律的種子
    「李校長」的法治第一課 在孩子們心中種下法律的種子 2020-09-26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用愛和堅韌,播下一粒種子
    廣袤天地,渺渺眾生,唯有愛和堅韌能鑄就希望,凝聚成生生不息的希望。也只有攜愛與堅韌前行,才能更好地實現個人價值、造福他人。在眾多強企中, 恆信集團 凝聚愛與堅韌傾力前行,為美好人居播下希望的種子。
  • 古詩別再死記硬背,不如在孩子的心田裡播下美麗的種子,靜待花開
    對我來說,好的詩詞的書並不是教會孩子用怎樣的方法,記住詩詞,能夠去應付考試,我希望的是孩子讀懂那字字珠璣裡的情感,那些豁達的,那些遺憾的,那些欲說還休的,那些盡在不言中的……我希望孩子看到的,是那些文字的美。
  • 給「藍天娃」種下愛祖國愛空軍的種子——空軍推進幼兒教育向...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題:給「藍天娃」種下愛祖國愛空軍的種子——空軍推進幼兒教育向「藝術型」與「德育型」並重發展記事張玉清、潘珊菊、周正新「我是『藍天娃』陳宇鵬,我手裡拿的是空軍殲-20戰鬥機模型,這是我們中國最先進的戰鬥機,它有一個很厲害的名字叫『威龍』。
  • 小小樂手把「愛的種子」深植心中
    「藝術不僅是一粒美的種子,也是一粒愛的種子。」鄭妙的老師介紹,妙妙的爺爺曾是部隊裡的老黨員,平常就喜歡聽軍歌,最喜歡聽妙妙演奏《邊防騎兵》。爺爺生病臥床在家期間,她經常吹奏薩克斯給爺爺聽。前年,爺爺住院病危時,她沒有帶薩克斯,就用手模擬彈奏《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給爺爺聽,希望爺爺趕緊好起來。
  • 在孩子們心中 種下航天夢想的種子
    在足球場上的航天科普展上,同學們通過火箭衛星區、探月空間站、太空食品站、月球探秘區、VR體驗區、航天夢想體驗營六個展區,學習了解航天相關知識,通過動靜結合的航天展示和講解,激發同學的民族自豪感和科技創新精神;在會議室分場,來自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長期從事月球、火星與小行星探測器系統及自主技術研究的秦同博士,通過騰訊課堂,給學生們遠程講述關於宇宙天體的科普知識,大家認真聽講,積極互動,收穫良多,在心中種下航天夢想的種子
  • 雨生百穀 人長精神︱心中的種子萌發在春天的穀雨時節裡
    「春雨貴如油」,道出了春雨的珍貴稀少,也道出了農人對播下種子後的殷切希望和對秋后豐收的無限嚮往。暮春季節的綿綿細雨,柔柔的滋潤著大地,深情的呼喚著埋在地下的種子、插在田裡的秧苗,喚醒種子破土而出發芽的力量,催生新插秧苗拔節成長的時機。在農人的眼中,珍貴如油的春雨擔負著承載希望的使命,將辛勤耕耘勞作拋灑的汗水化為現實的饋贈,啟示著不久將迎來豐收的喜悅。
  • 我的種子(周浩林)
    我的種子(周浩林)福建學習平臺幼年時,讀不懂爸爸不在家的原因:「舍小家顧大家,報國以為家。」戴上紅領巾時,我心中的種子發芽了,那就是做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在爸爸的引導下,這十二個字也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成了播在我心中的第一顆愛國的種子。記得那年的國慶,媽媽說要帶我去五一廣場參加升旗儀式,雖然我想趁著放假睡個懶覺,但出於好奇,我還是起了個大早。當儀仗隊踏步而來,在莊嚴的國歌聲中緩緩地將五星紅旗升上旗杆,讓它迎風飄揚在藍天下,我望著四周安靜的觀禮人群,不由得多了一份敬仰之情。也許,從那一刻開始,我的心中就這麼播下了第二顆愛國的種子。
  • 六一兒童節,在孩子們心裡種下愛的種子,圓孩子們小小的夢想
    為孩子們送上新校服一個文具盒、一個書包、一套新校服,對很多孩子來說不算是夢想,但對貧困山區的孩子來說,這就是夢想。雙廊鎮五星完小校長楊澤虞說:「學校共有197名學生,其中有59人來自建檔立卡家庭。我相信這份愛的種子已經種到了他們的心裡,未來一定能開花。」領到新校服後,孩子們愛惜地摩挲著。穿在身上,一個個小臉上樂開了花。五年級學生蘇婭婷說:「今天是個難忘的日子,大家風塵僕僕為我們送來了新校服,我感受到了大家對我們的關心關愛。我一定刻苦學習,用優異的成績回報大家的愛心捐助,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 【撒下好命的種子】洗澡隊
    不過,他們每個人都抱持著一份勇敢的愛而來,這份愛克服了恐懼,讓他們勇於付出。在醫院服務那幾天,他們看到人生百態,一個個人生形態就是一則則生命故事。看到這些活生生的人生形態,使他們的思想、智慧、力量都得到了成長。
  • 發現真善美,從小播下愛的種子!
    座無虛席,場場爆滿,許多家長曾「抱怨」:「清晨四點鐘就被孩子叫醒,吵著來買票,唯恐來遲了買不到票,錯過了看戲的機會。」各大媒體頭條爭相報導!演出結束了,孩子們一個個哭死了淚人,紛紛拉著爸爸媽媽到舞臺上來看「小女孩」,緊緊抱起小女孩,含著眼淚把自己的餅乾、飲料送給「小女孩」充飢……愛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悄悄播種!
  • 瞭望丨深圳為什麼能
    40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深圳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以堅定的政治定力為社會主義探路、為改革開放排雷,成為中國道路「守正創新」的精彩樣本。  正如國外學者評價:深圳「展示了中國如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將一個本土化的、在創立初期飽受爭議的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的試驗田,變成一個中國乃至全球的城市發展樣板」。  深圳為什麼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