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對患病的兒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國際影星施瓦辛格這樣稱讚她——秦怡:偉大的母親
詩人泰羅有句名言:「誰在我跌倒的時候將我扶起?誰對我講美麗的故事?誰給我創痛的地方一個吻?——我的母親!」秦怡就是這樣一位母親。
秦怡與丈夫金焰、兒子金捷
在秦怡的小皮夾中有一張兒子金捷3歲時的照片,照片上的金捷十分可愛:一張特別善良憨厚的胖乎乎的小臉,耳朵有一點點招風,眉宇間有些許不易察覺的淡淡的憂愁,甚至還有點深沉。後來秦怡才覺得,這或許是兒子發病的原因。金捷從小性格內向,父病母忙,家中老人愛他、關心他,那更多的是在飲食起居方面。他小小心靈中有著許多豐富而零亂的思緒,卻無人了解和幫助排解。
自金捷16歲發病後,秦怡一直把這張照片放在小皮夾中,帶在身邊,經常拿出來看看。如今照片已經發黃變舊,秦怡也很長時間不去翻它,因為「小弟」快成為「老頭」了。
83歲的秦怡是一祖母級的人物,理當兒孫繞膝,盡享天倫之樂,可56歲的兒子至今還像個孩子,穿衣吃飯,打針餵藥,洗頭洗澡,樣樣要秦怡動手操勞,她無法擺脫一個做母親的責任。
無論是友人探訪還是記者到家裡採訪,話談到一半,秦怡會突然說聲「對不起」,然後發出如下的呼喊:
「小弟,該吃藥了,今天天熱,吃的時候倒點涼水,當心別弄翻了!」
「小弟,早上吃粽子,吃得慢一點,糯米的東西不容易消化!」
80餘歲的母親關照近60歲的兒子,殷殷切切,一片憐愛之情。
有時,則是金捷進來打斷談話,秦怡同樣會抱歉地向客人說聲「對不起」,然後等著兒子說話。
「媽媽,今天天熱,等會兒你幫我洗澡。」
「媽媽,晚上出去吃飯,穿這件衣服好嗎?」
小弟身高1.81米,體格魁梧,臉盤、身架像年輕時的金焰,說話的神態口吻,是一個孩子對母親的依賴。
此情此景,凡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者,無不感慨系之。
上世紀60年代中期金捷開始發病,至今整整40年。40年中所包含的全是瑣碎的、日常的和煩惱的事;是理不清、做不完和說不盡的事;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想做也得做,不想做也得做的事,可秦怡從無怨言,只要能讓兒子健康地活著,她什麼事都願意幹。
秦怡這樣,是因為金捷是一個無法治癒的精神病患者。
1965年5月,讀初三、準備考高中的金捷突然發病,送到醫院檢查,醫生診斷是精神分裂症,潛伏期已經很長,無可挽救了。
金捷住進了精神病院,吃了兩個月的藥,症狀有所緩解,秦怡讓他回到家裡繼續吃藥,最後效果不好。
金捷從醫院回家剛一星期,秦怡就不得不丟下兒子到市郊川沙縣參加「四清」。「四清」結束回到上海,她被查出患了腸癌,立即住院手術。腫瘤切除剛出院,文化大革命就開始了。從此秦怡厄運不斷,抄家、陪鬥、隔離、審查與下「五七」幹校,前後歷時五六年。最困難的時候,母親去世,金焰也下了幹校,家中整個兒亂了套。金捷無人照顧,藥吃吃停停,病好好壞壞,秦怡的願望徹底破產了。
1978年,金捷的病再次轉型,從憂鬱型轉向狂躁,一發作會手舞足蹈,到1979年便開始動手打人了。
1980年和1981年,金捷間歇性的狂躁發作越加頻繁,打人的事經常發生。
1981年國慶節快到了,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金捷的病情基本穩定,醫院同意節日期間可以回家過節。
「媽媽,我好了,你讓我出院吧,出去後再不要進來了,我保證今後不會再打人了。」秦怡看看兒子,心裡酸酸的。
1981年底,金捷出院了,秦怡越發精心照料。奇蹟真的發生了,從那時到現在,20多年過去了,金捷的病情一直穩定,再沒有發作過。
現在,兒子每天要吃3種藥,一種治療精神分裂症,一種治療糖尿病,再一種是補鈣和養腎保健藥,一天三頓,不能停也不能亂,秦怡記得清清楚楚,到時就提醒督察兒子服用。
經年累月的相依相伴,金捷養成了什麼都依賴媽媽的習慣。秦怡不在,他心神不寧。秦怡回來了,他馬上迎上去說:「媽媽,你回來了。」說完再回到自己的房間。
秦怡熟練地為兒子測血糖
生病的時間長了,50歲以後,金捷的注意力越來越不能集中,看書看報最多看一行,看電視只能看一二分鐘。偶然間,秦怡發現兒子愛在紙上亂塗亂畫,「他會不會對畫畫感興趣?」秦怡忽發奇想,試著請一位畫家上門教畫,讓兒子有事可做,生活過得充實一些。
金捷學畫的興趣越來越濃,稍有閒暇,他提著水桶,秦怡幫助背著畫夾,母子倆一起到公園寫生。金捷畫好一幅作品,秦怡認真欣賞品評,一幅一幅保管收藏好。
2002年5月的一天晚上,上海波特曼大酒店舉辦慈善拍賣活動,秦怡帶著金捷一起參加,同時帶著金捷畫的一幅水彩畫《衡山公園》。最後,中國特奧會慈善大使、國際影星施瓦辛格先生以2.5萬美元獲得此畫。
隨後,記者採訪了施瓦辛格先生,當有人問他為什麼願意出這麼高的價格買《衡山公園》這幅畫時,他動情地說:「秦怡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秦怡的老朋友吳祖光先生生前曾對秦怡說過一段話:「我非常佩服你的勇敢精神,身上傷痕累累,而你依舊美麗,風採襲人,還是保持著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真不愧是一位好母親。」
從某種意義說,秦怡的後半生是為兒子活著。因此,施瓦辛格說得一點不錯:秦怡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金捷畫作:我愛我的媽媽
2007年3月,59歲的金捷因糖尿病並發肺炎,搶救無效離開了人世。這令秦怡悲痛萬分,整天茶飯不思,一想起兒子就流淚。
一個偶然的機會,秦怡了解到,山東濰坊孤兒院一個22歲男孩因患骨髓癌生命垂危,他在彌留之際,決定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獻出來,把好心人捐給他治病的錢,留給其他需要的孩子。這件事使秦怡陷入了沉思:「兒子生病後一直和我生活在一起,由我保護他,照顧他,可還有許多患病的孩子生活非常艱難,需要幫助,我何不去愛這些孩子?」
很快,秦怡振作起來,參與到「『特奧·母愛』關愛殘障兒童」等一系列公益宣活動中。一些親友知道後勸她:「您已經85歲了,四處奔波身體會受不了的!」秦怡心裡清楚,大家都是為自己好,微微一笑回答:「殘障孩子也是祖國下一代的一部分,為他們做點事情,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願!」
2008年5月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秦怡第一時間捐出20萬元為災區孩子重建學校。很多人敬佩不已,著名影評人程青松感慨地說:「對一個老藝術家來說,20萬是個非常大的數字,因為在她們年輕時,演員的報酬並不高。」
秦怡對青少年的關愛,除了物質上的奉獻,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啟迪和幫助,凡是對孩子成長有意義的事,她都積極去做。
2007年夏,上海電影製片廠要投拍電影《我堅強的小船》。影片講述的是一個隨農民工父母在城市生活的小男孩,想參加市裡的青少年船模比賽,父母沒錢給他買船模,他便自己動手,克服種種困難,用撿來的垃圾自製環保船模,最終不但如願參加比賽,還獲了獎項的故事。片中小主人公的奶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導演彭小蓮想到了秦怡。可劇組成員頗為擔心:「秦怡老師自1993年後因身體原因就沒再接拍過戲,她現在已85歲高齡,能答應嗎?」當彭小蓮懷著忐忑的心情找到秦怡說明來意後,秦怡竟爽快地同意出演。她說:「我喜歡孩子,他們是國家的未來,我願意為他們拍電影!」
影片開機時正值酷暑季節,耄耋之年的秦怡,經常要在40℃左右、沒有空調的老居民樓中拍戲,但她從不計較,總是一絲不苟地演好自己的每一場戲。最出乎劇組人員意料的是,當時秦怡已患直腸癌,為了不影響拍攝,她嚴格控制進食和飲水,常常空著肚子候場,等自己的戲拍完了再吃飯喝水。如此忘我的精神和敬業態度,令大家十分敬佩。彭小蓮說:「秦怡老師是在用生命為孩子們拍戲!」秦怡的精神激勵著劇組每一位演職員,最終大家齊心協力拍出了一部精品,一舉奪得了第4屆好萊塢AOF國際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
2012年春節後,著名導演江平要拍一部反映棄嬰命運的公益電影《三個未婚媽媽》。當江平找到秦怡,希望她能出演一個角色時,秦怡當即對江平說:「棄嬰是一個被很多人忽視的社會問題,我的經歷使我最能理解孩子沒了父母該多痛苦,這部戲我接了!」就這樣,90歲的秦怡再登銀幕。
像這樣關心下一代的事情,秦怡還做過很多,全國少兒故事王展演活動中有她的身影,她與孩子們親密接觸,為他們鼓勁加油;大型革命史詩電視劇《掩不住的陽光》公映時,她親臨現場寄語少年兒童……
秦怡不求回報、無私奉獻的精神,受到人們的敬佩,也得到社會的認可。她先後獲得「中國十大女傑」、「中國非凡女人」等多項榮譽稱號。如今已91歲的秦怡依然如紅燭般燃燒著自己,為關心下一代做著貢獻,播撒著大愛!
摘自《跨越世紀的美麗:秦怡傳》、《偉大的母親秦怡:大愛灑向下一代》
點擊下面閱讀原文訪問 紅色邊疆荒友家園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