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所說:「人的身體只是一個皮囊,唯有精進的修行才能獲得靈魂上的圓滿。」
美人、降妖師、書生、妖、紈絝基本上就構成了《美人皮》的基本元素,皮相是外在,「骨」是一個人內在修養,雖然有愛恨情仇,但是愛仍舊是裡面最為永恆的元素,不管人對妖,還是妖對人。雖然最後的結局都很悽美,只因人妖殊途,不為人世間所容。
《美人皮》於2020年7月17日上映,到十八日晚上八點,已經達到了1948.3萬次播放量,雖然承接的是陳坤、周迅、趙薇出演的《畫皮》,卻沒有《畫皮》那麼恐怖,多了一縷愛情的悽美。
換得了皮,換不了心,模仿的再像,在愛你的人眼裡依然錯漏百出,因為喬俊昱那一縷靈魂的悸動在面對換了皮囊的連城時,得不到熟悉的回應。
《詩經 ·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孟光與東漢學者梁鴻舉案齊眉、李清照與趙明誠琴瑟和鳴,古代有太多的美好感情故事,這對於儒生喬俊昱的薰陶是很明顯的,他也希望有一天他也能碰到一個跟他心靈相通的妻子。
能夠知他、知心、懂他,愛他,夫妻二人之間充滿了默契,相視一笑間,琴瑟和鳴。
而救貓妖,則是儒家「仁」的體現,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就成了儒家珍愛生命的基本態度。救貓妖則是順應自己的本心,舉手之勞,但是妖雖然天生殘忍,但是知恩圖報,也有仇必報,所以在喬俊昱二次相救的情況下,愛意滋生。
儒家講究含蓄,尤其是感情,貓妖賓娘雖然外表為人,但內在仍然是妖。飽受儒家薰陶的喬俊昱,「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儒家思想深刻入心,他希望自己遇到的是一個知書達理、賢良淑德的愛人,而不是貓妖賓娘這種膽大妄為、以身相許的人,哪怕生的再美。
所以雖然畫面很香豔,但是有違本心,但是他就是一介儒生,那識得貓妖的真面目,落荒而逃就成了定局。
人妖殊途,但是愛了就愛了,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一個人願意為自己付出這麼多,坦然接受這份感情就好。
劇中降妖師顧仕傑一家與貓妖一族有著血海深仇,就像喬俊昱說的冤冤相報何時了,愛與仇形成了一個輪迴,裡面的每一個人都痛苦不堪。
降妖師的妹妹在劇中懸花一現,就與賓娘的哥哥跳崖雙雙殉情,兩家有世仇,卻義無反顧的愛了,愛了就是愛了,與皮囊無關,與身份無關。
愛情本就與身份無關,就像紈絝王公子:「只愛美色,貪戀那美麗的皮囊,不想傷害她,何故一定要害我呢。」既然人妖殊途,既然不能同日生,那就同日死,以命殉情,人間無法常伴你左右,那就陰間常伴一生吧!
就像《洛麗塔》中洛麗塔不愛男主,不愛的,終究還是不愛。賓娘與連城互換了皮囊,還是沒能贏得喬俊昱的愛,換的僅僅是皮囊,卻沒有換得本心,愛情心意相通,豈是一張皮囊能夠影響的。
王公子以權勢相逼,讓連城下嫁與他,賓娘提出互換皮囊,讓其與喬俊昱私奔,連城感激,但她忘了愛情是自私的,賓娘想要的還是能夠和喬俊昱雙宿雙飛,哪怕加上連城也可以。
喬俊昱被追來的王公子重傷,降妖師又緊追賓娘不放,哪怕自己即將身死,喬俊昱依然選擇救下賓娘,人要雖然殊途,但人亦有慈悲之心,更何況儒家珍愛生命的思想深入喬俊昱的骨子裡,以恩報怨,才能化解冤冤相報的怪圈。
愛終究化解了恨,賓娘愛喬郎,只是她愛錯了人。對於喬俊昱來說,連城才是那個知他、懂他、愛他、與他琴瑟和鳴的那個人,她懂他的書法,懂他的畫,而這是賓娘達不到的,而那一抹兒心靈的悸動也是賓娘沒有的。
《摸魚兒·雁丘詞》:「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一個「情」字,演繹出多少愛恨情仇,捲起多少風浪。美人,皮相雖美,愛卻在骨不在皮,愛的還是那一抹兒靈魂的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