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白馬蹄,炸肉火燒...北京人最愛的17種燒餅,全吃過算我「酥」!

2021-02-16 老北京城

北京人愛吃燒餅,它是餐桌上的主角。吃銅鍋涮肉、炙子烤肉、羊雜湯...可不能少了它。拿剛出爐的芝麻燒餅加上豬頭肉、醬牛肉、醬羊肉、肘子肉,光是聽聽就讓人垂涎三尺,夾薄脆、夾焦圈兒一樣好吃。

在北京,大可以分為燒餅和火燒兩大類

至於怎麼區分這「哥倆」,您只要記住:帶芝麻的叫燒餅,不帶芝麻的叫火燒

  燒 餅  

燒餅包括:芝麻醬燒餅、馬蹄燒餅,吊爐燒餅等等。

  火燒  

而這火燒則有:糖火燒,螺絲轉兒、油酥火燒等等。

不過,隨著生活的發展,一些燒餅已經「絕跡」,不太好找到了...

缸爐燒餅

缸爐燒餅是用火爐燒缸製作的,吃起來也是香、酥、脆。原因是它利用了「缸」的光滑、耐火和厚度。在火候上更是講究,因缸裡呈凹形,涼或熱燒餅都要滑下來。四面的缸爐燒餅多為長方形,裡面層多,外面芝麻多,上有花簷,大小和現在的芝麻燒餅差不多。


燜爐燒餅

油和面,圓形的燜爐燒餅,個兒的大小與核桃相近,特點是十個連在一起,吃時掰開。

燜爐燒餅的餡料也是相當之多,有脂油(豬油)蔥花的、乾菜的、豆沙的、棗泥的、桂花白糖的、山楂白糖的等等。您可以說它是主食,也可以說它是糕點。

在過去,就數「致美齋」與東安市場「五芳齋」製作的燜爐燒餅最好吃,除了這兩地兒,前門外鮮魚口小橋路南的「魁宜齋」在南城一帶也小有名氣。

馬蹄燒餅

馬蹄燒餅又稱驢蹄燒餅,與一般燒餅不同。烤好時出爐,色澤黃中透紅,圓面兒稍鼓,活脫一隻馬蹄,特點是外焦裡香,鹹甜相間。

白馬蹄兒、紅馬蹄兒

馬蹄燒餅分紅、白兩種。紅馬蹄用紅糖色糖水沾芝麻,帶甜味;白馬蹄不用紅糖水,用白清水沾芝麻,因而色白,它皮薄心空,適於夾焦圈兒和薄脆、排叉食用。

早些年,鼓樓前還有出售白馬蹄兒的店,每逢出爐時,人滿為患。

馬蹄火燒

馬蹄火燒的做法與馬蹄燒餅基本相同,但個兒稍大,內不放椒鹽,外不刷紅糖水,烤完後底、蓋兩片一樣厚,特點也是外焦裡香。

卷酥餅

與芝麻醬燒餅味同形異。製法是將半發麵擀成大片,抹勻麻醬,撒椒鹽捲成長卷,然後橫切成長約三寸、寬約二寸的長方塊,烙烤而成。

蟹殼黃燒餅

因燒餅形似螃蟹背殼,色如蟹黃,於是得名蟹殼黃。剛出爐時特別酥軟,但一旦放涼,就不太好嚼了。圓形的蟹殼黃燒餅味鹹,長圓形者有餡(紅糖餡、豆沙餡、乾菜餡)。烙制時用烤爐,爐高約三尺,圓形(以一小缸圍以木板製成),爐頂有洞口,燒餅烙熟後用火鉗夾出。

吊爐燒餅

吊爐燒餅多為回民鋪所制,用吊爐將餅坯烘烤,吊爐形如覆鍋以鐵板為底,用鐵鏈吊起,以木棍移動,爐內燃碎煤渣。這種燒餅歷史悠久,清代楊米人所著《都門竹枝詞》中有「涼果炸糕既耳多,吊爐燒餅艾窩窩」之句。其特點是兩層厚皮,無瓤,這是為了夾肉或夾油餜而食。由於製作費工,逐漸為芝麻醬燒餅所代替。

推薦店鋪:麻記尚品羊湯、蠍子李

假吊爐燒餅

假吊爐燒餅的形狀和味道都和吊爐燒餅沒兩樣,但在製作時用餅鐺烙代替了吊爐。

糖火燒

香甜味厚,綿軟不粘的糖火燒,因其製作時用缸作成爐子,將燒餅生坯直接貼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

店鋪:大順齋、老回回小吃、徐記燒餅鋪

油酥燒餅

油酥燒餅色澤金黃,薄層重疊,內外焦脆,香酥可口。內無麻醬,餅面有芝麻,油大層多,味稍鹹或為糖餡。

油酥火燒

外焦內軟的油酥火燒,還可根據食客的喜好灌入雞蛋,稱油酥雞蛋火燒。它的大致做法是將和好的面(不發酵)擀成薄餅,抹上香油等佐料,捲起,用手拍扁,成圓形,放在鏊子上烙至半熟,再放入爐內烤焦。

推薦店鋪:香妃烤雞、徐記燒餅鋪


澄沙燒餅

澄沙燒餅色澤黃白,酥香可口,松沙甜潤也是咱北京的特色,又因為它的製作工藝,烙熟後裂口露餡,別名「蛤饃吞蜜」。

芝麻醬燒餅

這是咱北京人最常吃的一種燒餅了。

餅面上粘滿芝麻,餅瓤抹麻醬、撒椒鹽後卷折,故而多層。先在鐺上烙近半熟,再放入爐膛中烤之,出爐後外焦裡嫩,酥軟可口。味微鹹。

推薦店鋪:馬記燒餅、劉記燒餅店

螺絲轉兒

螺絲轉兒的外皮是一根根極細的面絲,一碰即酥。

螺絲轉兒的首創人叫孫德山,他曾是清末宮廷「御膳房」的點心師傅。清亡,他由宮裡出來,自己在地安門外經營早點鋪,把做焦圈小螺絲轉兒的手藝,全教給徒弟鄔殿元了。

薦店鋪:徐記燒餅鋪

要說咱北京可不止這些燒餅,您再接著往下瞅的:

炸肉火燒

炸肉火燒是咱北京特色傳統小吃,但現已難尋。

一說到炸肉火燒,就不得不提一下這道名叫「一品燒餅」的宮廷小吃了,它是當年皇帝賜給當朝一品官員的點心,而這炸肉火燒則是一品燒餅的民間清真版本。由於是清真,製作時改用素油,皮坯也從水面改用半發酵麵團,而餡料則是牛肉和黃醬的搭配。下鍋炸制後,外酥內軟,汁多味美,黃醬濃鬱,牛肉餡非常滑嫩。



滷煮火燒

地道的北京人沒幾個不好吃滷煮火燒的,而且在每個人的心裡也都有一家自己喜歡的滷煮店~

滷煮火燒起源於北京城南的南橫街。據說光緒年間因為用五花肉煮製的蘇造肉價格昂貴,所以人們就用豬頭肉和豬下水代替,經過民間烹飪高手的傳播,久而久之,造就了滷煮火燒。

滷煮火燒是將火燒和燉好的豬腸和豬肺放在一起煮,輔之以炸豆腐片、滷汁,加蒜汁、醬豆腐汁、香菜等輔料,使火燒透而不黏,肉爛而不糟。

褡褳火燒

愛吃褡褳火燒的瓷,集合了~

相傳,褡褳火燒由順義人氏姚春宣夫妻在1876年創製。製作時,用面片裝入餡,兩面折上,另兩面不封口,放入平鍋中油煎至金黃色後,起鍋上桌,趁熱食用。因其長條型,有時對摺,類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褳,便有了褡褳火燒這樣的名字。

看到這兒,您就說咱北京的燒餅多不多吧?

老一輩兒講:吃燒餅時一手橫捏著,一手託著。有芝麻一面朝外,體現北京人對事物的敬重,做人也要有裡有面,有內有外,吃也如是如此。

對了,今兒晚上您家吃什麼啊?是不是該換換頓兒了?下班買幾個燒餅去啊?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部分文字參考網絡資料

轉載請註明!

合作聯繫微信號:lsy4833406

相關焦點

  • 【金迪美味】全揚州最好吃的燒餅和火燒,還不趕快收藏~
    東關街的燒餅店,除了黃橋燒餅,就是這家靳氏燒餅,門口總是排著長長的隊。老闆姓靳,安徽人,在揚州做燒餅已經有十幾年了。他家的燒餅有甜味和椒鹽兩種味道,有普通和加酥,加酥的貴5毛錢。他家的椒鹽加酥燒餅是一絕,最受吃貨們推崇。
  • 濱州惠民馬蹄燒餅登上大型紀錄片《風味人間》
    在最新一期的大型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三集《滾滾紅塵》 中,介紹了山東惠民名吃——馬蹄燒餅。總導演陳曉卿全心投入,帶領中國最優秀的紀錄片製作團隊,歷時四年,挖掘深度與廣度兼具的創作題材,為觀眾呈現全新的視聽盛宴。相關連結——馬蹄火燒是魯北各種麵食中的一種,流傳於惠民一帶,手藝人也說不清它有多少年歷史了,但老惠民人都是吃著這個味兒長大的。所以叫馬蹄火燒,是因為這種燒餅形狀像馬蹄,吃起來嘎嘣帶響,活像噠噠前行的馬蹄。
  • 燒餅與火燒
    燒餅、火燒,北京人都吃過燒餅跟火燒
  • 濰坊美食:鼓燒餅、酥燒餅和肉燒餅
    酥燒餅故名思義,香脆可口,和鼓燒餅差不多大,即能當飯又可以當零食。肉燒餅和肉火燒差不多大,軟軟的,因為比肉火燒多了芝麻,口感上更香醇。 濰坊燒餅種類齊全,一般主要分為三大類:鼓燒餅、酥燒餅和肉燒餅。前兩種無餡,一面有芝麻,另一面貼在燒餅爐壁上,下面有爐火,等熟的時候,用兩把特製的鏟子,一把用來鏟下,讓它與爐壁脫落,另一把託著它,防止掉進爐火裡。肉燒餅裡面裹著肉餡,和肉火燒差不多大,不同的是,肉燒餅有芝麻,肉火燒沒芝麻,當然也有燒餅店包韭菜燒餅、芹菜燒餅之類的。
  • [天涯蹤影] 遊香港吃故鄉的插酥燒餅
    現在,已從「燒餅」、「脆燒餅」、「插酥燒餅」等大路貨品種發展到蔥油、肉鬆、雞丁、香腸、白糖、桔餅、桂花、細沙等十多個不同餡心的精美燒餅。      插酥燒餅、油條、豆漿也是江北揚州、泰州地區普通人家常用的早餐。港澳遊有一天是自由活動,吃飯自費。於是我就帶上了江北地區挑夫們的古老而方便的快餐——插酥燒餅。
  • 吃燒餅就吃芝麻小燒餅,口感很酥,小孩子都很喜歡吃的小燒餅!
    吃燒餅就吃芝麻小燒餅,口感很酥,小孩子都很喜歡吃的小燒餅!
  • 燒餅控有福啦!這些酥到家的燒餅店,天天都是人人人從從從眾眾眾!
    不論是成誠酥、小鄭酥、小王酥.抑或是蔥油、芝麻、桂花糖.南京的燒餅,每一樣都好吃的不像話,今天點點就給大家盤點南京好吃的燒餅店,看看你最愛的是哪一個?小鄭酥的鴨油酥,是南京最出名也是最正宗之一。數年前,朱丙山在南京鄭和公園附近開了個酥燒餅店,因場地小,最初只賣蔥油及黑芝麻兩種燒餅。後來,規模變大,漸漸推出了鮮肉、蘿蔔絲、肉鬆、豆沙餅等新品種。
  • 這一口北京小吃,讓人又愛又恨!
    吃過的人都這麼說:▶北京司機:有時候我也饞,不拉客人偷偷休息倆小時去吃麵茶!▶土著炸醬:要是公司附近有護國寺小吃,就不愁沒吃的了。終於到了測評員們都很期待的天興居炒肝,南方人沒吃過很好奇,北京人炸醬早就摩拳擦掌準備大幹幾回合。
  • 稻香村88種點心,吃過50種絕對老北京!
    悠悠百年的中華老字號品種多樣,老少皆宜,一定有一款是你的最愛。酸酸甜甜的山楂鍋盔,一點都不膩,配上外面酥酥軟軟的外殼,簡直讓人慾罷不能。這款接受度很高,大多人都喜歡吃。 小時候的最愛,酥香的雞蛋卷帶著蔥花的鹹香
  • 在山東,除了煎餅,還有一種飯叫「火燒」!
    濰坊人都喜歡吃肉火燒,家裡的老人一般在鏊子(比烙煎餅的鏊子厚一些)上烙火燒給孩子吃。鏊子下面直接添柴火,不一會兒,鏊子上的肉火燒就會往外滋滋冒油,濃濃的肉香飄出,剛烙出來的味道最香!萊蕪燒餅——喝羊湯必備,濟南人最愛凡在濟南住上一年兩年的人,沒有不知道萊蕪燒餅的。幾乎所有小羊湯館都供應萊蕪燒餅,掛爐燒餅外焦裡嫩。
  • 在家做千層酥火燒,層層起酥,太好吃了,技巧都在這,先收藏了
    大家好,我是阿雅小廚,我們這的火燒,又叫燒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好多早點攤都賣火燒夾肉,油酥火燒,又香又酥,咬一口直掉渣,看著就特別有食慾,很多人都說自己做的油酥火燒不酥,也沒有層次,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啊油酥火燒的家常做法。
  • 今天北京牛街發生了大事兒,全北京的吃貨都瘋了!
    每年這個時候全北京的老百姓都會直奔牛街,因為這裡除了有清真寺,是回民聚集區以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這裡有最地道,最講究的北京美食!洪記小吃店的炸糕很好吃,還有炸牛肉粒、雞肉粒也是我的最愛,元宵不錯,年糕坨、糖火燒,連帶素丸子,如果在二樓吃炒菜很安靜的,首推醋溜木須,蔥爆羊肉也不錯。
  • 吃來吃去,還是這肉最好吃,比牛肉還香,多種吃法真解饞
    吃來吃去,還是這肉最好吃,比牛肉還香,多種吃法真解饞都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這話是再真不過的真理呀,驢肉實在是太香了,能將驢肉與龍肉相媲美,也足夠說明驢肉是獨一無二的美味,不管吃過多少肉,我都覺得不如驢肉好吃,醬出的驢肉看起來與牛肉看著很像,但相比於驢肉的香,牛肉還真是拍馬不及。
  • 周村燒餅、酥鍋、豆腐箱,沒有人能在淄博減肥!
    周村燒餅周村是清代中國北方的一個重要商埠,號稱「齊魯重鎮」,有「天下之貨聚焉」、「金周村」、「旱碼頭」之美譽。誕生於100年前的周村大酥燒餅,雖歷經時代變遷卻經久不衰,其傳統手工技藝用料簡單,只需麵粉、芝麻仁、食糖或食鹽即可,卻以「薄、酥、香、脆」四大特點譽滿天下。
  • 北京最火爆【等位餐廳+排隊小吃】全攻略!
    七個大包廂全用划拳口令名稱命名,一心敬、哥倆好、三星照、四季財、五魁首、六高升、七個巧,有意思的是,每個服務員都會划拳,這種氛圍下,每個人都想喝兩杯。最麻辣鮮香的三樣菜便是幹燒鱔段、口福泥鰍和原味水煮美蛙,肉質細嫩,鹹辣鮮香。可以說是愛重慶菜、愛吃辣的吃貨必吃之地。
  • 2020網紅零食盤點!吃過3種不算啥,全吃過的算你洋氣!
    2020網紅零食盤點!吃過3種不算啥,全吃過的算你洋氣!現在的這個社會也是一個網絡特別發達的社會,很多人的衣食住行也都是會參考一些網紅的推薦的,尤其是在吃一些美食的時候,更少不了購買一些網紅美食,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網紅美食賣的真的是特別的火爆的,不過有一些網紅美食也只是火了一段時間,但是還是有一些是經久不衰的。
  • 河南餅夾菜「六大門派」,最長有千年歷史,全吃過算你牛
    在河南沒有一個餅夾不了的東西,無論是大肉、雞蛋、涼粉、涼菜、羊肉,在河南,都能被各種燒餅、火燒、又或者是白吉饃所包容。02郭氏三兄弟白吉饃在老鄭州人的腦海裡印象最深的,肯定是郭氏三兄弟白吉饃,畢竟這家店已經開二三十年了,是好幾代人共同的回憶。
  • 2020版北京稻香村合集,挨個嘗一遍!
    (圖片來自:北京稻香村) 精品鳳梨酥 這是我見過最可愛的鳳梨酥了! (圖片來自:北京稻香村) 但說實話,我吃著和過去沒什麼區別, 也沒準是我當時太餓了
  • 走街串巷3天,尋找周口最接地氣的美食傳說——燒餅
    「二中火燒」今年已經是第27個年頭兒,90後這一批二中學子深有體會,三年前還上過我們的《隱世小館》專訪。以前的小三輪漸漸變成了二中門口的小店,成為無數學子美好的回憶。很多吃貨慕名而來,排著隊都想吃上一口熱騰騰的火燒。火燒+豆腐串+滷蛋+烤腸被取名「全家福」,加上店內的雞湯米線成了最佳搭檔。簡單的燒餅成了咱周口最滋養孩子的食物。
  • 做燒餅別用水,這做法,皮酥裡軟,噴香,空口能吃撐,比麵包都香
    做燒餅別用水,這做法,皮酥裡軟,噴香,空口能吃撐,比麵包都香特別愛吃燒餅,只是在我這,想吃了就自己做,而不是去買,因為買的實在沒有自己做得香,已經好幾年了都沒買過燒餅吃了,尤其是冬天,做燒餅的時候更多,兩三個外酥裡軟的香酥燒餅,配上一碗羊雜湯或酸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