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蹤影] 遊香港吃故鄉的插酥燒餅

2021-03-02 大耳郎

遊香港吃故鄉的插酥燒餅

江北川

      插酥燒餅,遠近聞名,已有多年的歷史。但是,插酥燒餅究意是誰發明創造的?現在已經沒有人能說得清了。 

      其實,早在明代,泰州米市就是江淮一帶重要的糧食集散地,插酥燒餅則是江北地區挑夫們的古老而方便的快餐了。據《隨園食單》載:燒餅是「用松子仁、胡桃仁敲碎,加冰糖屑、脂油和面炙之。」那太考究了,不是挑夫們所享用得起的。泰州的「黃橋燒餅」就吸取了古代燒餅精緻的製作方法,保持了香甜兩面黃,外撒芝麻內插酥的傳統做法。現在,已從「燒餅」、「脆燒餅」、「插酥燒餅」等大路貨品種發展到蔥油、肉鬆、雞丁、香腸、白糖、桔餅、桂花、細沙等十多個不同餡心的精美燒餅。

      插酥燒餅、油條、豆漿也是江北揚州、泰州地區普通人家常用的早餐。港澳遊有一天是自由活動,吃飯自費。於是我就帶上了江北地區挑夫們的古老而方便的快餐——插酥燒餅。

   

      2004年7月21日港澳遊,接機的林女士,祖藉福建的臺灣人,與我同齡,看上去卻比我年輕得多,皮膚白晰而光滑,顯然是美容院的常客。但是,她的手指關節的紋路很粗很深了,這是任何美容也無法奏效的地方。林女士禮貌周全,骨子裡卻不大瞧得起內地的遊客。她說:「你們大陸上隨地吐痰、扔果皮、廢紙也罰款,只罰5元。在香港,隨地吐痰、亂扔果皮、廢紙,罰款是5000港幣!絕……」

      不知誰問了句:「真罰5000塊?」

      林女士笑道:「你們別把香港的法律當兒戲,是真罰5000塊!到時罰了別怪我沒告訴你們。」

      「我身上沒帶這麼多錢?能拿我怎麼辦?」

      「這問題只有大陸的人才問得出來!」她停頓了一下,又笑道:「你沒錢,警察可以捉你,讓你家匯錢來。如果你家裡不匯錢,那就讓你做工代罰。」

      這就是我們在香港回歸7周年之際,乘旅遊大巴赴酒店途中的情景,印象至深!

      林女士的語言是尖刻了些,但是在後來幾天的遊覽中逐漸感到她所說的不失為真話。香港的馬路上的確非常乾淨,沒有人隨地吐痰、亂扔垃圾。

      當晚,登太平山頂賞夜香港舉世聞名的萬家燈火。山頂上有一約二、三十米長的地段,竟是宣傳「XX大法」的,我很驚訝!導遊笑道:「這是符合基本法的,也就限止在這一段區域內,若將這些宣傳品移出這一區域就是違法了。呵呵!言論自由嘛!」

      

      香港的黃大仙廟非常有名,黃大仙廟原名嗇色園,是香港香火最旺的廟宇之一。廟始建於1921年,設計色彩豐富、建築雄偉、金碧輝煌,黃大仙廟佔地18000多平方米,除主殿大雄寶殿外、祠旁還設有小園林、三聖堂、從心苑,以及供善信們購買香火及平安符等的小攤位。廟內的九龍壁仿照北京故宮九龍壁而建,更加增添了黃大仙廟的中國傳統特色。

      廟內的《赤松子自述》記載,黃大仙原名黃初平,約公元328年出生於浙江省金華縣蘭谿市。十五歲得遇仙翁始學道,在赤松山石室中潛心修煉,40年不食人間煙火,終於得道。他得道後,雲遊四海,懲惡除奸,行醫施藥。因為他隱居於赤松山,故又稱赤松仙子。

      導遊說:黃大仙廟的籤很靈驗的,真的!去年大年初一,董建華到黃大仙廟燒頭炷香,行禮如儀後,求了一籤,求得的竟是下下籤!當時,董建華臉都白了。電視實況轉播,全香港的市民都看見的噢!果然,春天「沙氏病毒」流行,死了許多人吶!

      其實,黃大仙廟的出名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廟方有一座醫院,是慈濟醫院,是給看不起病的窮人看病的醫院。哦!資本主義社會怎會有如此救助窮人的醫院呢?令我們生在紅旗下、吃過糠、下過鄉的老知青百思不得其解!是我的理解出了問題?還是教科書出了問題?我苦苦思索,最終覺得我與書總有一方是錯了,但願是我錯了。我錯,只是一個升鬥小民的錯,無關大局。若教科書錯了,讀此書者非我升鬥小民一人耶,書錯則誤人多矣!

      也許是導遊香港人優越感強別有用心地鼓吹吧?於是,我帶著疑問與導遊進行了一番探討。

      「這醫院給窮人看病真不要錢?」

      「是呀,免費的。」

      「看病不要錢,藥呢?」

      「對!也不要錢。但只限給窮人看病呀。」 

      「哦!香港的普通工薪階層看病呢?」

      「去公立醫院啦!若有錢就去私立醫院看醫生啦。」

      「哦!普通工薪階層會來這兒免費看病嗎?」

      「呵呵!這個問題只有你們大陸的人才問得出來呀。」她又建議我去醫院那邊看看。

      我在那看到介紹嗇色園的一份材料:嗇色園一直秉承仙師寶訓「普濟勸善」,貫徹儒、釋、道三教同尊,積極發展推及善業。嗇色園自一九二四年起開設中藥局,贈醫送藥,至今已有八十多年,受惠人數多不勝數。其後,嗇色園更順應社會發展,陸續開設西醫診所、牙科診所及物理治療中心,為有需要的人士服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人要老有所依,嗇色園於一九七九年開設第一所護理安老院,至今,服務耆老及護老者的單位已達十七家,受惠者數何止萬計。

      

       嗇色園深知興教辦學對推動香港民生發展的重要性,「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嗇色園在一九六九年成立可立中學,為發展育英才的善業奠下基石。目前,嗇色園轄下已有一所同時開辦中學及小學的「一條龍」學校、四所中學、四所小學、六所幼兒園,以及一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我聯想到許多地方國營企業的下崗職工,他們的勞保、醫保呢?特別是「老三屆」 這一代人,到邊疆去,到農村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我們響應號召去了!火紅青春歲月燃盡熱血,如今都已是年過半百「奔六」、「奔七」的老人了,再也沒有氣力謀生了,到了最需要祖國政府的時候了,該領退休金怡養天年了,住房、勞保、醫保一切還沒有著落,老是老了,可如何養老?

      遊香港第四天自由活動,用餐是自費。我與三兩同事去了聞名遐邇的「三聯書店」,三間門面,就在立交橋的邊上,不是我目光注意搜尋,幾乎錯過了這大名鼎鼎的三聯書店。書店內圖書非常豐富,許多外國文學譯本、臺灣版香港版的書堆滿了書架,全部敞架銷售。怕帶不回內地,我只選購了幾本香港出版的書與2004年7月號的「香港文學」 。香港出版的書印刷質量精美,價格也不菲,一本書少則三、四十元,多則百餘元,的確體現了物有所值。

      吃中飯的時間到了,我們四人去了酒店邊上的一排檔,只點了最經濟實惠的「叉燒飯」,一份要28元。說實話,憑我食量起碼三份才算吃飽。但是,考慮到28元一份,也不是我吃不起這三份,我權當減肥,只吃了一份。排檔的女服務員是南京人,一聽我們揚州口音,她笑道:「你們揚州的?來旅遊的。我老家是南京的。」

      「哦!老鄉吶!」

      「是呀,是老鄉呵!」

      「我原在南京長江大橋下建材市場做建材生意的。」

      「做建材生意的也是個老闆了,你怎麼來打這份工呢?」

      「唉!怎麼說呢?老公來了,遇上金融風暴,老公炒房生意一落千丈,我不能再坐家裡了,打這工也不重,呵呵!」

      她的心態還是不錯的,國人離鄉背井、吃苦耐勞的精神有著光榮的傳統,也是舉世聞名的!

      晚餐,我再也不去吃那28元一份叉燒飯。在酒店房間內泡了一杯茶,從包內拿出僅剩的兩隻插酥燒餅,插酥燒餅是用酵面加油酥、精鹽製作而成,一面刷上飴糖,撒滿精選的白芝麻,燒餅貼在滾燙的缸爐裡經文火烘烤,俗諺云:鍋不熱,餅不靠。燒餅出爐,色呈蟹殼紅,不焦不糊不生。烘烤得酥脆焦黃,香噴噴,非常可口。擦酥燒餅外面脆,裡面酥鬆,油潤不膩。其形狀有圓形、長方形、橢圓形。

      來港澳的前一天,在江都我共做了6隻。插酥燒餅0.5元一隻,28元可做56隻黃澄澄、香噴噴交鹽插酥燒餅啊!21日中午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我吃了兩隻;今早又吃了兩隻。

      在香港吃故鄉的插酥燒餅,還真別有一番風味。如再夾上三、五片揚州「四美」的醬生薑則更佳!

      2007.12.3

作者簡歷:

       徐潤群,筆名江北川,1953年12月20日生於江蘇江都樊川鎮。16歲拜周公士陽為師學方、圓木手藝。17歲(1969年)插隊至東匯公社雙豐大隊葉豐,21-23歲挾方、圓木手藝浪跡於皖南、浙北城鄉。27歲招工進江都化肥廠、磷肥廠、第二水泥廠工作。曾長期從事質量技術監督工作,2009年退休。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揚州市作家協會員、江都區詩詞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詩詞、散文、小品、小說散見於報刊雜誌。編導的小品《鬥酒》獲江蘇省質監系統(2001年)文藝匯演二等獎。詩詞出過《瓠子集》、散文合集出過《七弦二集》、《七弦三集》,2010年江都作家叢書小說《故裡人物》由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微信掃一掃,或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可關注大耳郎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濰坊美食:鼓燒餅、酥燒餅和肉燒餅
    (文字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燒餅在濰坊有著悠久的歷史。濰坊燒餅有三大類:鼓燒餅、酥燒餅和肉燒餅。這三種燒餅上都撒有好多芝麻,吃起來特別香。鼓燒餅無餡,和油條是絕配。酥燒餅故名思義,香脆可口,和鼓燒餅差不多大,即能當飯又可以當零食。肉燒餅和肉火燒差不多大,軟軟的,因為比肉火燒多了芝麻,口感上更香醇。
  • 吃燒餅就吃芝麻小燒餅,口感很酥,小孩子都很喜歡吃的小燒餅!
    吃燒餅就吃芝麻小燒餅,口感很酥,小孩子都很喜歡吃的小燒餅!
  • 燒餅控有福啦!這些酥到家的燒餅店,天天都是人人人從從從眾眾眾!
    不論是成誠酥、小鄭酥、小王酥.抑或是蔥油、芝麻、桂花糖.南京的燒餅,每一樣都好吃的不像話,今天點點就給大家盤點南京好吃的燒餅店,看看你最愛的是哪一個?contents▼成誠酥燒餅朱記小鄭酥燒餅清真小王酥燒餅俞家巷小燒餅救駕燒餅人均:9元地址:水西門大街127號
  • 鄉味|芝麻燒餅
    每一個離開故鄉的人,都不會忘記芝麻燒餅。比起也叫「燒餅」的攤餅、蒸餅,它是炭火烘出的真正「燒」餅。
  • 做燒餅別用水,這做法,皮酥裡軟,噴香,空口能吃撐,比麵包都香
    做燒餅別用水,這做法,皮酥裡軟,噴香,空口能吃撐,比麵包都香特別愛吃燒餅,只是在我這,想吃了就自己做,而不是去買,因為買的實在沒有自己做得香,已經好幾年了都沒買過燒餅吃了,尤其是冬天,做燒餅的時候更多,兩三個外酥裡軟的香酥燒餅,配上一碗羊雜湯或酸辣湯
  • 吃不夠的淄川肉燒餅
    ,淄川人以前出門走親戚也愛帶肉燒餅,淄川人對肉燒餅有一種特別的」摯愛「,近日,《肉燒餅製作技藝》被列入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了,淄川人是不是格外自豪甚至可」炫耀「:和(hong)你(en)說,俺淄川人早晨吃那肉燒餅,都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額!
  • 超級簡單的燒餅做法,5分鐘就能學會,燒餅酥得掉渣,又香又脆,特好吃!
    點擊上方藍字「指間味集」關注我們小時候,最想吃的就是酥得掉渣的燒餅,吃燒餅就是一種奢望,常常看著燒餅攤饞得咽口水
  • 黃橋燒餅記
    黃橋燒餅源於何時雖無文字記載,但民間流傳一個小故事多少有些參考價值。說是清朝道光年間,如皋縣的一位知縣路過黃橋,吃了一回黃橋燒餅後齒頰留香,念念不忘。如、黃二地相距60餘裡,總不能專程來吃呀,這位縣太爺竟不怕別人說他搞特殊,隔三差五地派快馬到黃橋購買,以飽口福。
  • 紅、白馬蹄,炸肉火燒...北京人最愛的17種燒餅,全吃過算我「酥」!
    缸爐燒餅缸爐燒餅是用火爐燒缸製作的,吃起來也是香、酥、脆。原因是它利用了「缸」的光滑、耐火和厚度。澄沙燒餅色澤黃白,酥香可口,松沙甜潤也是咱北京的特色,又因為它的製作工藝,烙熟後裂口露餡,別名「蛤饃吞蜜」。
  • 鮮肉酥燒餅,外皮層多又酥脆,內餡鹹鮮又香醇,咬一口就酥掉渣
    導語:在家自製鹹燒餅,外皮層多又酥脆,內餡鹹鮮又香醇,咬一口酥掉渣我家人都比較喜歡吃鹹食,所以我家的點心也一般多是做成鹹的,只為讓家人可以更好享受美味,鮮肉酥燒餅便是我常會做的一種,內餡鹹鮮又香醇,層多又酥脆,咬一口就掉渣的鹹燒餅,每次出爐後總能得到家人的一致好評
  • 零基礎,一學就會的酥到掉渣的紅糖芝麻燒餅
    紅糖饅頭可能大家都吃過,紅糖燒餅你吃過嗎?今天給大家分享這款美食:紅糖芝麻燒餅紅糖芝麻燒餅,香酥可口,泡杯蜜桃烏龍,一口氣可以吃上三塊。香噴噴的紅糖芝麻餅出爐啦,特別酥,掉渣渣的那種酥。喜歡吃鹹口的可以把紅糖餡改成香蔥,當然你也可以放白糖,椒鹽,玫瑰花醬,肉鬆什麼的,按自己的喜歡放餡就可以啦。
  • 浙江縉雲燒餅中的薄脆餅,色澤金黃餅皮酥脆,吃了還想再吃
    日子久了,自然而然地思念江南故鄉的風味小吃,因此八月份一回浙江老家,就迫不及待地尋找家鄉的美食。輪流著品嘗義烏佛堂千張面,東河肉餅,糖洋等等。然而,因為義烏舊城拆遷,隱藏在舊城小巷子裡的浙江縉雲燒餅不見蹤影,日思夜想縉雲燒餅中的極品——薄脆餅。市內尋找不到,那就驅車半小時到達義烏佛堂老街找一找。老街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濃厚,幾經改造舊貌換新顏。
  • 王家酥燒餅:一爐燒餅三百年 兩手酥香八方客
    傳說被慈禧封為「百官楷模」、任過兩廣巡撫的清代廉吏馬丕瑤進京趕考時,曾攜帶一個月都不發黴、不變味的王家酥燒餅當乾糧。馬丕瑤科舉考試交卷後,手捧著從老家帶來的酥燒餅吃。主考官看見後十分好奇:「這孩子在吃什麼東西?用手捂得嚴嚴的。」近前一問,才知是一種他從來沒有見過的酥脆掉渣的燒餅。於是,主考官向馬丕瑤要了幾個獻給慈禧。慈禧品嘗後甚是喜悅,連聲稱讚。從那時起,王家酥燒餅名聲大振。
  • 酥到掉渣的燒餅,平底鍋就能做,每次一斤面,鹹香酥脆,出鍋必光
    說起燒餅,我最愛吃的就是麻醬燒餅,在離家不遠有家燒餅鋪子,他家的麻醬燒餅最受歡迎,排隊是常有的景象。前段時間剛復工,他家的燒餅鋪門口就排起了長龍,憋了一個多月,想吃燒餅的人可真不少。我時常在他家買燒餅,若是碰巧遇上沒多少顧客就順便買幾個帶回家,若是排隊的顧客太多,我就回家自己做著吃。麻醬燒餅是以麵粉和芝麻醬製作而成,麵粉為餅,芝麻醬為餡料。芝麻醬有很好的健腦功效,同時含鐵量比菠菜多3倍,其鈣含量僅次於蝦皮,經常食用對骨骼和牙齒的發育都有益處。同時具有抗衰老、防癌抗癌、美容護膚等功效。
  • 胡金銓:故鄉是香港
    離開了香港,時時想念她。我現在流浪在美國,有人問我故鄉是什麼地方,我不由自主地說:「就算香港吧!」就是再鹹,也得湊合著吃了。其實跑堂的說的那套話,全是他自己編的。他真能把這件事報告掌柜的嗎?那不變成挑撥是非了嗎? 還是想當年在北京,你要到綢緞莊買布料,無論是哪一家,夥計態度和氣得叫你發慌。譬如你一進去,大夥計幫你看貨,小夥計奉茶敬煙,左挑右揀,折騰一個多鐘頭,最後你找不到合意的,扭頭就走。
  • 南京燒餅不完全地圖
    甜燒餅一樣酥,裡面的甜餡很溫熱,很軟黏,像是在在燒餅裡鑿了個孔,灌進去的白砂糖漿,愛甜口的人吃一個都不夠。燒餅外酥裡嫩,一口下去的酥脆感十分有節奏的在耳邊迴響,還酥的掉渣。吃餅的方式也有多重選擇,一半蘸著辣油吃,一半泡在粉絲湯裡吃,一個餅不同吃法不同口感,十分絕美。
  • 5分鐘做一鍋油酥燒餅,電餅鐺就行,皮酥內軟,1頓3個不解饞
    皮酥內軟,1頓吃3個都不解饞。關鍵是麵點師的做法很特別,我在外面沒見過呢。8、所有的面劑子全部做好,在燒餅坯的表面刷上蛋液,建議用鵪鶉蛋最好,1個雞蛋太多,打開吃不完容易浪費。12、2分鐘後翻個面,再烙1分鐘,兩面烙至金黃,用鏟子向下壓燒餅很有彈性,就烙好了,出鍋趁熱吃。5分鐘做一鍋油酥燒餅,電餅鐺就行,皮酥內軟,1頓3個不解饞。
  • 帶你吃吃吃——梁山武大郎燒餅
    一個悲情人物,他賣的燒餅卻成了名吃,並且一火就是一千多年,到現在也是餘溫不減。在梁山街頭,時常便會在看到穿著古裝,插著「武大郎燒餅」小旗的小販沿街叫賣,還有一些店鋪打著嫡系傳人、老字號的招牌,僱上幾個小矮人在各大景點兜售武大郎燒餅,美其名曰是武大郎親傳。更有甚者竟然推出了「潘金蓮鹹菜」,把武大郎僅有的一點家底都公之於眾了。
  • 中華『燒餅』哪家強?井陘缸爐燒餅能排第幾?
    兗州大燒餅,圓圓的,形體大如盤,蠻有山東人的豪氣,一看就有一種坦蕩、真誠、落落大方的感覺。大燒餅是外圈厚、內芯薄,中間抹糖漿粘芝麻。烤制起來,薄的內芯酥了,厚的外圈正好熟了。內芯吃起來香甜酥脆,外圈吃起來鬆軟可口,脆軟相同,相得益彰,脆的更脆,軟的更軟,真好吃也。
  • 恩平燒餅的製作
    恩平燒餅有黃糖燒餅和白糖燒餅兩種,主要原料是糯米粉、糖、凍肉及芝麻等。上世紀50年代以前,恩平以產黃糖燒餅為主,因為黃糖價格便宜,而白糖售價較高。隨著經濟的發展,土製黃糖漸少,製作燒餅也大都採用白糖。近年來,恩平的燒餅又有了變化,逐漸演變為鹹和甜兩種,年輕人喜歡吃甜的,老年人喜歡吃鹹的。以其製作精巧、風味獨特而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