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 ↑ 輕鬆關注———
有「銀水冶」之稱的安陽縣水冶鎮,從古至今商賈雲集。聲名遠揚的「王家酥燒餅」,就是三百多年前從這裡興盛起來並傳承至今的。
10月29日,記者來到市甜水井街,水冶王家酥燒餅第十八代傳承人王順國正穿著圍裙在鋪子裡忙活著。空氣中瀰漫的油香,熱氣騰騰的燒餅,王順國忙碌的身影,無不訴說著王家酥燒餅一代又一代的傳承故事。
1 手藝傳承三百年 慈禧嘗過連聲贊
「我們家的燒餅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慈禧太后都吃過!」忙碌間,今年57歲的王順國驕傲地告訴記者。早在明末清初,王家先祖在盛行於當地民間一種叫「油卷饃」麵食的基礎上,研製出一種便於攜帶、保存、口感更好的面點,也就是現在的「王家酥燒餅」。傳說被慈禧封為「百官楷模」、任過兩廣巡撫的清代廉吏馬丕瑤進京趕考時,曾攜帶一個月都不發黴、不變味的王家酥燒餅當乾糧。馬丕瑤科舉考試交卷後,手捧著從老家帶來的酥燒餅吃。主考官看見後十分好奇:「這孩子在吃什麼東西?用手捂得嚴嚴的。」近前一問,才知是一種他從來沒有見過的酥脆掉渣的燒餅。於是,主考官向馬丕瑤要了幾個獻給慈禧。慈禧品嘗後甚是喜悅,連聲稱讚。從那時起,王家酥燒餅名聲大振。
經過王家多代人的苦心經營,王家酥燒餅逐漸成為豫北百姓餐桌上的美食,被商賈當作乾糧帶到四面八方。解放前,王家酥燒餅店鋪坐落於商埠名鎮水冶鎮中心,得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王家酥燒餅自然而然走俏水冶。改革開放以來,水冶王家酥燒餅第十八代傳承人王順國接手。因為是家中獨子,為傳承百年的老手藝,王順國17歲便開始和父親學做燒餅,至今已經40年。父親過世後,王順國扛起了傳承家族技藝的重任,並將王家酥燒餅推向了市區,把店鋪遷移至安陽古城中心甜水井街。
多年來,王順國燒餅店前的顧客一直絡繹不絕,既有步履蹣跚的老人,也有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其中不乏許多老顧客。「父親曾經對我說一句話,我一直銘記在心:『做燒餅不僅是一種謀生手段,也是對歷代先輩的一份承諾』。」王順國意味深長地說。
2 小小燒餅不簡單 把它當成大事幹
燒餅攤前,食客們都在用期待的目光看著王順國。只見他在桌上撒了一層乾麵粉,然後將提前備好的麵團分成一個個小麵團,兩手掌把小麵團搓圓,再放在桌上用手掌按扁,順手勾起攤在掌心;右手抓把白糖,塞入扁麵團內;左手掌一收攏,右手虎口一擠捏,包入白糖的麵團已經「天衣無縫」。如此熟練的動作令等候的食客們驚嘆不已。欣賞王順國熟練的手藝,看著從面到餅的生成,既是一種藝術,也是口福之外的享受。
一爐燒餅剛出爐,爐子周圍早已準備好的食客們蜂擁上前。「我家小孩喜歡吃剛出爐的燒餅,於是趕緊排隊來買了。」市民李女士說,她隔幾天就會過來一趟,「我們全家人都愛吃這家燒餅,入口柔脆,鮮香可口。」
北方人愛吃麵食,燒餅更是種類繁多,風格各異。那麼,王家酥燒餅的特點在哪兒?王順國說,他家做的燒餅用料十分考究。選用石磨加工過的精製麵粉。炒酥時,選用精選的芝麻香油和驢油使燒餅酥脆可口、營養豐富。這樣製作出來的燒餅外觀看起來金黃透亮,內部酥軟,入口噴香。
多年來,王順國在保留髮面、炒酥、做餡、擀餅這一系列工序的基礎上,改良了烘烤方式。「原先是用火爐烤制,不太環保。現在使用電烤箱,口感更加酥軟,老少皆宜。一些老年人吃麵包都咬不動,就獨愛這酥燒餅。」王順國說。
對於燒餅,王順國秉承著一份執著的情懷。燒餅雖小,他卻把它當成大事幹,麵粉要選最好,用油要選最佳,從和面到烤制,都親力親為。在王順國多年的努力經營下,水冶王家酥燒餅於2010年被列入安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3 特色技藝代代傳 老舊器具閃光彩
對於未來,王順國心中早有打算,將自己數十年的手藝傳授給女兒和兒子。
今年27歲的王恩玲和25歲的王長林是王順國的女兒和兒子。據王長林介紹,他和姐姐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基本掌握了王家酥燒餅的製作方法。閒著沒事時,他和姐姐也偶爾在店裡幫忙。雖然燒餅利潤低,但看到水冶王家酥燒餅被列為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姐弟倆還是決定要把王家酥燒餅的技藝繼承下來。「年輕人學什麼都快,他倆早就出師了。」談話間,王順國臉上流露出自豪的笑容。
在採訪中,王順國不斷重複著一句話:「把王家酥燒餅做長久,代代相傳。」在王順國的燒餅店鋪裡,至今仍保存著先輩使用過的許多器具。一口刻著花紋的大缸,是盛油與炒好油酥的器物;一個滿是鐵鏽的鏊子,不知烙過多少個燒餅;還有一隻底子已經破損的木水桶,王順國走到哪裡,就把它們帶到哪裡。雖然這些老器具已經「退休」,但它們見證了王家酥燒餅的發展,也折射出豫北地區餐飲文化的樸實。
目前,王順國正在為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忙碌著,還計劃把王家酥燒餅這一久負盛名的中華老字號推向全國。儘管這條路很漫長,但看到這些常來買燒餅的老顧客和滿牆的榮譽,王順國做燒餅就更起勁了,還有什麼比經營一家傳承百年的鋪子更讓他驕傲呢!
連結 王家酥燒餅起源於民間
古時,小麥產量很低,民間摸索出粗糧細做的方法,把雜糧面和驢油經炒酥調配,包在小麥麵粉和成的麵皮中間,蒸或烤製成型,形成蒸包酥團或烤包酥團,這種風味麵食在豫北地區極為流行,後又逐漸變為油酥卷饃餅。安陽水冶始終是中原地區的物資集散地和著名商埠,油酥卷饃餅是餐飲業和百姓常用食品。明末清初,「王家酥饒餅」創始人在糅合油酥卷饃餅製作技藝的基礎上打造出「酥饒餅」新品,店鋪在豫北重鎮水冶開業,經過多代人的苦心經營,至清末民初,「王家酥燒餅」成為聲名遠揚的名優特色品牌之一。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安陽縣新聞官方微信AYXTVXWB
點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點擊右上角,複製連結,發送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