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恩平燒餅誕生於明朝,以風味獨特而馳名遠近。恩平燒餅有黃糖燒餅和白糖燒餅兩種,主要原料是糯米粉、糖、凍肉及芝麻等。上世紀50年代以前,恩平以產黃糖燒餅為主,因為黃糖價格便宜,而白糖售價較高。隨著經濟的發展,土製黃糖漸少,製作燒餅也大都採用白糖。近年來,恩平的燒餅又有了變化,逐漸演變為鹹和甜兩種,年輕人喜歡吃甜的,老年人喜歡吃鹹的。
以其製作精巧、風味獨特而馳名。燒餅具有入口軟滑的特點,夾著燒豬肉吃,更有甘香滋潤之味,酥軟柔嫩,香甜可口,特別剛上鍋燒餅爽口香脆,令人百吃不厭。
製作它的主要原料為糯米粉,有黃糖和白糖兩種,配以冰肉及芝麻;還有一種以豆沙或蓮蓉為餡料,這些材料一定要精細加工。餅坯製成後,置於平底的圓鐵盆中,上下以猛火煎烤。
恩平燒餅,為恩平特產,這個始創人的事跡亦一直流傳到今,歷久不衰。
周村燒餅
周村燒餅是山東省淄博市周村的特產。以傳統工藝精工製作而成,為純手工製品,有「酥、香、薄、脆」四大特點,富有營養,老少皆宜。其外形圓而色黃,正面貼滿芝麻仁,背面酥孔羅列,薄似楊葉,酥脆異常。入口一嚼即碎,香滿口腹,若失手落地,則會皆成碎片,俗稱「瓜拉葉子燒餅」。周村燒餅製作歷史悠久,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幾經工藝改造,如今已是馳名中外,家喻戶曉,深受世界各國消費者的喜愛。
白蛇燒餅
白蛇燒餅是浙江省溫州市的著名特色美食。白蛇燒餅歷史清光緒末年,溫州城區府頭門鐘樓右側,有一家張氏開設的燒餅店。其所制「蔥油重酥燒餅」,每50公斤麵粉加8.5公斤豬油揉成酥面;餡心用鹽漬豬肥膘肉丁、酒浸蝦米、甜醬瓜粒、京冬菜絲、蔥花,拌以麻油。成形後用火炭烘製。出爐的燒餅呈淡黃色,食之酥脆。清光緒末年,溫州城區府頭門鐘樓右側,有一家張氏開設的燒餅店。其所制「蔥油重酥燒餅」,每50公斤麵粉加8.5公斤豬油揉成酥面;餡心用鹽漬豬肥膘肉丁、酒浸蝦米、甜醬瓜粒、京冬菜絲、蔥花,拌以麻油。成形後用火炭烘製。出爐的燒餅呈淡黃色,食之酥脆。女店主是一個寡婦,但因為喜穿白色衣衫,而且做的受人們喜愛,眾以《白蛇傳》中「白娘娘」稱之,所制燒餅亦隨之得名。
典故編輯
恩平燒餅創製者是恩平牛江人,是教入塾的究先生,他祖上積蓄下來的錢用於辦私塾,讓窮孩子私學讀書。後由於辦學經費緊缺致使私塾停辦,見學生均無法再入學讀書,深感內疚,因此他用祖傳制燒餅的家什把自己從父親學到的制餅手藝,和妻子制燒餅出賣,他又大膽創新,用碓仔舂出的米粉特別細嫩,粘與糯三七開,用糖扣米粉製成餅料一定經發酵十天才製成圓形燒餅風味獨特酥軟柔嫩,香甜可口,特別剛上鍋燒餅爽口香脆,連食三四個還想吃,深受歡迎,十分暢銷。後來肇慶知府為發展生產繁榮市場經濟,提出搞餅大比賽,各知縣均推薦名師參賽,比賽之時各路名師都想獨佔鰲頭而使出渾身解數。知府本身出自製餅世家,名師制出之餅要搏得知府讚揚實不容易。當知府開始取恩平燒餅品嘗時,先咬一口,越嚼越有味,連食三個餅才脫口說「通軟滑鮮美,香甜而不膩,好餅!好餅!」他問窮先生「這是什麼餅,」窮先生「恩平燒餅」,眾評審官亦大加讚賞,結果恩平燒餅一舉奪魁。
其實知縣推薦窮先生參賽的意圖是乘機挑選乘龍佳婿。窮先生創製恩平燒餅遠近馳名,窮先生賣恩平燒餅也發達起來成為富公,窮先生賺來的錢重新開辦私塾讓孩子免費入學成為佳話。知縣把選佳婿的心事告訴女兒,女兒認為做燒餅沒出息卻死活不答應。窮先生每逢賣百斤燒餅,就把十斤保存下來,也以此作為成績向知縣匯報,知縣女兒認為窮先生老實可靠,手藝又好。當燒餅積存一百斤就叫窮先生把百斤餅送到他家去,表示答應做她妻子。
從此,恩平男女相仿效,成為男婚女嫁必備的禮餅。人們見面時不問「你女兒出嫁了沒有」,而是說「你女兒領了餅沒有。」這成為恩平風土人情的獨特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