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在【問問丁丁】這一檔全新的欄目中,丁丁老師將會選擇性地回答來自粉絲的各種提問,今天的內容見下:
Fred:何時才能算把英語學通了?
親愛的Fred你好,我是丁丁老師,我曾7次以為自己把英語學通了。
第1次,我13歲,在家客廳看電視。電視上正在播放昆汀塔倫蒂諾的電影《殺死比爾》,電影只有中文字幕,而沒有英文字幕。我漫不經心地看著,被電影裡的光怪陸離所吸引。直到突然某一刻我發現。咦,我竟然能聽出電影中演員說的英文單詞!有好幾句話,被我完整地聽出了每一個單詞!緊接著,我試著不去看中文字幕,而去聽辨臺詞中的英文。我發現相當一部分英文我都能聽出來!我太開心了!那一刻,我發現英文不只存在於教科書裡,同時也存在於電影裡。
我以為自己學通了英文。
第2次,我15歲,在電腦上隨意瀏覽。我偶然發現了一個叫做維基百科的英文網站。當時沒有圍牆,我在維基百科裡輸入任何我感興趣的話題,都會跳出來一個詳細的英文詞條頁面。頁面裡的許多文字,標為藍色,同時有一條下劃線,這告訴我,它是一個連結。點進這個連結,我又可以看到一個嶄新的詞條頁面。我經常把一整個下午和一整個晚上的時間,都花在維基百科上隨意瀏覽。從一個連結,到下一個連結,從一個詞條,到下一個詞條。無限延伸,廢寢忘食。我太開心了!那一刻,我發現英文不只存在於電影裡,同時也存在於網際網路上。
我以為自己學通了英文。
第3次,我16歲,我有了新浪微博。我發現一位叫做谷大白話的博主,發了一個奇怪的視頻。這個視頻裡,一位西裝革履、白髮蒼蒼的美國老人,竟然明目張胆地調侃美國總統,而且節目裡的觀眾還時不時爆發出哄堂大笑!這是我從來不敢想像的,怎麼可以有人調侃總統呢?這也太大逆不道了吧!通過谷大白話精心編譯的字幕,我順利地get到了每一個笑點,並且知道了這位老人的名字——囧司徒。我迷上了囧司徒,於是把谷大白話的所有視頻全部看完了。看完之後還不過癮,我到網絡上去搜,搜到了好多種囧司徒的「生肉」,也就是無字幕的節目視頻。雖然我聽不懂,但是我硬看、瞎猜,大概能猜到意思。我每天看,每天看,堅持了一整個月。我突然驚喜地發現,我能聽懂了!我的耳朵在大量浸泡之下,竟然摸清了英語口語連讀、失爆、擊穿的規律,基本上能無字幕聽懂80%囧司徒說的話。我就像瞬間打開了任督二脈,欣喜若狂。那一刻,我發現我不僅能讀懂英文,還能聽懂英文。
我以為自己學通了英文。
第4次,我18歲,上了大學,念了英語專業。我第1次有了外教。這位外教是一位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州的美女,叫做Lynn。她五官精緻,金髮碧眼,身材小巧,長得特別像搖滾歌星艾薇兒。年輕的Lynn和她的丈夫一起,在我的大學擔任外教。每周只有兩節口語課,那是我盼著的日子。每到口語課上,Lynn提出一個問題。別的學生都面面相覷,一臉蒙圈,而我卻可以聽懂!於是每節口語課,一半以上的時間,都是我和Lynn在進行1對1對話。別的同學對我報以白眼,認為我獨霸外交,侵佔課堂。但我特別開心,我發現我不僅可以聽懂英文,我還可以用英文交流。
我以為自己學通了英文。
第5次,我19歲,去校廣播臺英文部播英文節目。因為熱愛囧司徒,我特別希望自己能夠用英文播脫口秀、講段子。但是真的進了錄音室,我崩潰了。真的要做一檔無稿錄播的英文節目,我才發現我說出的英文支離破碎,充滿了大量的語法錯誤,根本沒有辦法拿出去播!每次錄一集20分鐘的英文節目,我都必須花一個小時,其中40分鐘都是錯誤!每次發現自己的英文有錯,我都要停三秒鐘,把剛才那句話從頭再完整地說一遍,以保證節目剪輯之後的效果。這樣的一集節目,一秒鐘一秒鐘地去剪輯,保證所有的錯誤都被剪掉,要花掉我整整三個小時。直到我腰酸背痛,眼睛生疼,才算大功告成。就這樣,我每周錄一期節目,一個學期以後,我終於做到了可以流利地說英文。一集20分鐘的英文節目,我只需要錄20分鐘,基本不需要剪輯!我太開心了!那一刻,我發現我不僅能用英文交流,還能流利地即興說出大段英文。
我以為自己學通了英文。
第6次,我21歲。為了參加英語演講比賽,我在英語系接受了長達半年的專業訓練。每周,我都要去系主任的辦公室,做英文即興演講的練習。每次拿到話題,我只有短短的10分鐘準備我的英文即興演講。開始,我根本說不滿三分鐘。幾句話之後,我就無話可說。準備時間我也特別緊張,基本無法有效利用。為了練習,我在校園裡走路的時候,都會自己跟自己演講,不斷引來路人的側目。後來,我發現一本書特別不錯,就是韋曉亮的GRE寫作論據大全,裡面分門別類地整理了各種話題的論據,其中不乏哲學、政治學、經濟學的經典理論,而且都是用英文介紹的。這對於演講比賽簡直就是完美!我每天翻閱這本書,熟讀、熟記裡面的論據,再把我在英文脫口秀中學到的幽默感融入進去,我的演講就變得特別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最終,我從校選賽突圍,成功晉級浙江省賽,又在浙江省賽,一舉拿到了省冠軍,被教務處邀請,在校長面前做了報告。最後我去全國總決賽比賽,遇到了全國各地包括港澳臺的選手。我在得了支氣管炎的情況下,連續8天比賽,比了4輪,最終拿到了全國亞軍,至今是浙江省最好的成績。當時,我的系主任老淚縱橫,我們半年的努力沒有白費!我打敗了清華北大的選手,並且現場得到了中國外文局的實習offer,還有一位澳門理工大學的教授,是總決賽的評委之一,專門找到我,給我一張名片,告訴我:以後來澳門,可以找他。當時現場有人民日報和CCTV的記者,據說都對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太開心了!那一刻,我發現我不僅能流利地即興說出大段英文,還可以在中國頂尖的英語演講比賽上拔得頭籌。
我以為自己學通了英文。
第7次,我22歲,我被推薦免試進入上海外國語大學攻讀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口譯學方向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我第1次進了同傳箱,並且接受了系統的口譯訓練。並且在導師的推薦下,翻譯了許多學術內參,擔任了許多會議的專業口譯。在上海灘,我幫助外國的頂尖專家進行翻譯。我太開心了!那一刻,我發現我不僅可以在中國頂尖的英語演講比賽上拔得頭籌,還可以在學術交流的場合,提供專業的語言服務。
我以為自己學通了英文。
現在,我28歲,我在北京開了一家小公司,合伙人是哈佛本科的加拿大人,公司員工一半是老外。平時的工作交流,也往往需要中文和英文大量切換使用。而我已經不再認為我學通了英文。我意識到自己的英文,不管如何精進,永遠達不到所謂「通了」的地步。就像我的母語是漢語,我在中國土生土長,但我也並不認為我已經把漢語「學通了」。
語言是人類文明的基石,本身就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和不斷自我更新的生命力。任何一個個體,在龐雜的語言面前,只能說是無以復加的渺小。如果要靠幻想有朝一日把某一門語言學通,你才有動力去學習這門語言,那麼恐怕你的努力全部都會付諸東流,你的目標就像夸父追逐的太陽,永遠在遙遠的地平線以外。
如果有人告訴你,他把英語學通了。這個人不是狂妄,就是營私。
我不覺得英語可以學通,但是我覺得,學習英語的路上,會有許多階段性的獎賞,就像我上面介紹的7次獎賞。但是如果你把這些獎賞,當作是「學通」的標誌,因此就放棄了進一步的追逐。
那麼這種「通」,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如果你也想向丁丁老師提問,麻煩掃下面的二維碼添加丁丁老師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