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隱翅蟲泛濫的季節了!
小夥伴們有沒有感到怕怕的?
面對這種不能隨便拍死的生物,
反正小編已經是累覺不愛~
據洋口地區網友爆料:
近期該網友所在公司多名員工誤以為蚊子叮咬,在拍死蟲子之中,皮膚便開始腫脹、潰爛。經過醫生檢查得知,被人拍死的蟲子其實是隱翅蟲。
(網友供圖)
(網友供圖)
隱翅蟲來襲,朋友圈請注意!
在夏秋季節,各種小蟲也漸漸甦醒活躍起來。網上有許多熱傳的隱翅蟲警示,內容大多相同,隱翅蟲的圖片下面寫著:「全球發出警示,請轉出去!隱翅蟲,在你身上時絕對不要打,它身上有毒液,接觸皮膚,就死定了!跟你的孩子、朋友講,萬一身上有這種蟲子,用嘴巴輕輕吹走就好,絕對不要用手打!」
真有傳言說的這麼嚴重嗎?
很顯然不是的!
來,科普一下:
隱翅蟲(rove beetle)又被稱為「影子蟲」、「青腰蟲」,是鞘翅目隱翅蟲科甲蟲的通稱。鞘翅極短,因該科大多數種類其後翅藏匿於前翅之下而不易察覺而得名。
隱翅蟲喜好棲息在水田、草地及樹林中,有趨光習性,常在晚上飛入有燈火的地方,食腐敗的植物與腐爛的動物。隱翅蟲並不會螫人,隱翅蟲皮膚炎的發生乃因接觸到隱翅蟲的體液,含有的刺激性物質「隱翅蟲素」,接觸10~15秒就反應,會感到劇烈灼痛,造成皮膚的起泡及潰爛,是為隱翅蟲皮膚炎。
央視也曾經專門報導過隱翅蟲——
為何這麼多隱翅蟲?
毒隱翅蟲成蟲喜在潮溼、多草的地方孳生。如淡水湖邊、沼澤、水溝、池塘、河流漫灘、雜草叢以及水稻、小麥、油菜、蘿蔔、菸草、棉花等作物田中,並具有明顯的向光性 (特別是對螢光)和向高性。一般易在乾燥、高溫的季節侵襲人群。
遇到隱翅蟲,該怎麼辦?
隱翅蟲體液具強酸性
可致皮膚潰瘍壞死
遭隱翅蟲叮咬可塗肥皂水或牙膏
醫生表示,隱翅蟲有很強的酸性病毒,遇到了要輕輕吹走或用扇子拂開,千萬不要用手去拍打,因為蟲子也有應急措施的,你一打他,他會分泌大量的酸性毒素,這樣就會引起皮膚紅腫,甚至起水泡。水泡破了之後會隆起,原來有水泡的地方凹陷,多呈點條狀、點或點片狀為主。
隱翅蟲皮炎是由隱翅蟲引起的皮膚炎症,所含起皰物質不是斑蝥素,但有相同的作用,蟲體受壓時即可放出。在夏季夜晚飛出,喜歡在燈光附近飛行。
可在人的皮膚上爬行,當蟲體接觸皮膚時有爬行感,病人自覺或不自覺地拍打擠壓隱翅蟲,經2~4小時後皮膚上出現成片的條索狀紅斑腫脹,並有灼熱疼痛感,約12小時後紅斑處出現水皰或膿皰,並有鮮紅色糜爛,嚴重患者可發生表淺性壞死。1~2周以後乾燥脫痂而愈,留有色素沉著。
醫生提醒,市民一旦被隱翅蟲叮咬,最好先用肥皂水反覆衝洗傷口,或者用牙膏塗抹,因為這兩種物品都是鹼性,可以中和強酸。傷口也可以塗抹酒精或紫藥水,以防止進一步感染。若疼痛劇烈,還應第一時間趕到醫院進行處理。
近期隱翅蟲較多,
請轉給身邊的朋友們!
▍本文由栟茶古鎮公眾平臺整理髮布
▍編輯:安安(來源:綜合網絡)
▍微信聯繫:新聞爆料 nttylz 業務合作 ntm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