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們最近在看,各種辣條的圖片,各種小籠包的圖片,各種任性的圖片的時候,知道偶在幹啥嘛?
偶在盯著一塊塊黑黑的屏幕仔細得看,希望從黑屏幕裡看出白色的光,和大家一起暢享黑裡透白的感覺。我有病嘛?
欲知我有沒有病,先來聽偶說說事情的來龍去脈吧。
首先,我看到了幾張黑裡透白的照片
最近,在大家最喜歡上上的網際網路裡遊泳,看到好多TV的用戶曬出自己電視純黑色背景的圖片,那一個個看上去真的是黑裡透白,冒著白光啊。
後來了解到這種情況叫做漏光,是幾乎所有顯示設備都會有的,是的,不管屏幕大小,不管品牌大小,不管產地出處。
關於漏光的定義和標準
漏光是指屏幕液晶跟框架吻合不緊密導致燈管光直接透射出來的現象,液晶顯示器漏光是常見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液晶顯示器基本上無法避免漏光的發生,只不過程度的問題。 既然是無法避免的現象,那麼消費者如何判斷自己屏幕漏光是嚴重還是輕微呢?對此,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標準:國家行業標準SJ-T11343(2006)《數位電視液晶顯示器通用規範》中對於漏光標準要求:≤4cd/m2,但這個標準是06年的,後國家的相關管控單位,於13年要求調整至≤2cd/m2,但一直未發出明確的文件出來。
實際上,關於漏光,不同企業還有自己的比國家標準更為嚴格的企業標準,產品在出廠檢驗的時候如果未滿足企業標準,是不會到達最終消費者的。
為此,小編特意上網搜了一些企業的標準,不過只找到了創維的。 創維的企業標準Q/SCWB 2053 -2013《彩色電視機電性能指標要求及測量方法》中,對於漏光的要求比國家的高出4倍,是要求≤1cd/m2,但目前實際管控是結合主觀的,基本管控在≤0.5-0.7cd/m2。
漏光現象哪家強,為你親測來揭秘
於是,有人問我,如何判斷自己家的電視漏光是否嚴重。科學方法肯定是有的,行業內有相關的漏光檢測儀器,但是普通用戶家裡肯定沒有。所以普通用戶只能在家裡根據肉眼判斷了。在黑暗環境下,打開電視,在電視上播放一張黑色的圖片,然後肉眼判斷,四個角落出現明顯的白塊,那就證明漏光比較嚴重啦。
另一個問題又來了,漏光現象哪家強?小編於是親自測試了幾臺設備確切的說,在黑色的屋子裡盯了好幾臺設備,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漏光現象各個品牌基本都控制在國家標準之內,正常觀看無法察覺漏光,但是,在照相機的眼中,你會看到很嚴重的漏光。
有下圖為證:
是的,這是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你現在看到的這張圖片中,可以明顯得看到,手機相機拍出來的效果會明顯把漏光情況放大,也就是說,實際上上面這張圖裡肉眼看到的漏光情況要弱很多,經過兩次相機拍照,就,就,放大成這樣了。 我的總結是啥?
——屏幕漏光哪家強,相機眼中最瘋狂?
這樣的總結太膚淺了,難道專門寫這麼一篇帖子就是為了黑新世紀最偉大的發明,最受妹子們喜歡的相機?才不是呢,偶希望通過這篇文章提醒用戶,判斷漏光是否嚴重,請以肉眼為準,相機並不可信。聽了相機的,和某某廠商協調半天,最後相關行業機構一檢測,發現在標準範圍之內,豈不是白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