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故事》:婚姻不再是頭等大事,但愛和獨立的自我永遠是

2020-08-28 乘夢

《婚姻故事》獲得了多項電影大獎,備受好評,目前在豆瓣的評分高達8.6。

這部電影講述了,戲劇導演查理和演員妮可夫妻兩個人漸行漸遠,最終以離婚收場的故事,揭露出婚姻最真實、最扎心的一面,溫暖又殘酷。

妮可是最先提出離婚的,她感覺到自己在婚姻裡很渺小,查理總是敷衍和忽視她,甚至連她的電話號碼也記不住,更沒把她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尊重。

但最想離開的妮可,卻也是最溫柔、為婚姻付出最多的人。她很愛查理,但這種愛裡藏著太多的遷就和退讓,讓她逐漸失去自我,如果她再不離開,她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她無法在這段關係裡找到愛與自我的平衡。

1. 我們想要找的那個伴侶,其實是我們最想成為的人

妮可說:「我之所以愛查理,查理毫無畏懼,他從來不會因為別人的看法或任何挫折,放棄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他非常愛整潔,節能意識強,他不常照鏡子……他很少有挫敗感,而我經常有這種感覺。在喜戲劇公司裡,他施展魔咒,讓所有人感覺有歸宿感,哪怕實習生也是如此,他能記住所有的圈內笑話。他井井有條,考慮周全,總是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不像我總是說不清楚……」


這段話是妮可在接受婚姻調解時,按照調解員的要求,寫出的查理的優點。從這段話裡,我們可以看出查理具備的很多優點,妮可都想要擁有,但可惜的是,她跟查理恰恰相反。

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她會經常有挫敗感,她不像查理那麼愛整潔,喜歡亂丟襪子和衣物……

她不喜歡這樣的自己,或許正因為如此,才嫁給了跟她性格互補的查理。她以為「近朱則赤」,走近想要成為的那種人的身邊,便可以變得像對方一樣優秀強大。

但查理自我感覺太良好了,有點自戀和強勢,相比之下,妮可就顯得更加弱小了。

就像寫對方優點這件小事,妮可很客觀地寫出了查理的優點,但調解員讓她念出來的時候,她說,她一點也不喜歡自己寫的東西。她沒辦法悅納自己,也不夠自信,總是在否定自己。

而查理卻很肯定地說,他喜歡自己寫的東西。可以看出來,查理是極度自信的,甚至有點自大。他總是喜歡評判妮可的演技,即便兩個人在鬧離婚,他依然要對妮可的表演發表自己的看法。

妮可知道,如果查理不說出來,就會睡不著。所以,她依舊在遷就查理。但轉過身,她就難過得哭了,哭得很壓抑。

她需要的是一個可以鼓勵、支持和引領她的丈夫。當初,她或許以為查理可以做到這些,但她最終發現,強大而優秀的查理,帶給她的是打擊和忽視。她在這段親密關係裡,沒辦法變得更好,而是自我感覺越來越糟糕。

我想,這才是妮可離婚的真正的原因。當初嫁給查理,是想成為理想的自我;而今離開查理,是想找到獨立而真實的自我。

2. 無論是結合還是分手,都是對童年自我的修復和治癒

妮可對查理一見鍾情,當時已經準備跟另一個男人結婚的她,在遇見查理以後,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跟隨查理。

對於一見鍾情的緣分,武志紅的《為何家會傷人》這本書裡,有這樣的解釋:我們常說「這是前世修來的緣分」,緣分的確是在過去修下的,但過去不是前世,而是我們的童年,主要是在父母的關係中修下的。

婚戀關係,其實是對親子關係的複製,有的複製幸福,有的複製痛苦。

然而,我們心裡都埋藏著一個夢想:重複童年的幸福,修正童年的不幸。問題是,無論我們選中的是怎樣一個理想父母,那只是我們的投射。

妮可有一個早早過世且性取向與眾不同的父親,有一個令人窒息的強勢的母親。對於妮可來說,她想找的伴侶是不僅是理想的自我,還是「理想父親」的原型。

而查理是一個善於製造家庭氛圍的人,無論在什麼場合,他都有能力讓其他人找到歸宿感。對於擁有那樣原生家庭的妮可來說,查理就是她的「理想父親」。

然而,在婚姻關係裡,查理並沒有像一個「理想父親」那樣,對妮可足夠重視和關注,給予妮可支持和照顧。一直以來,他甚至沒有注意到妮可的頭髮是什麼樣子的,直到離婚了才突然發現,妮可頭髮的顏色和造型。然後,他還是習慣性地對妮可評頭論足,他說妮可應該留長髮。

其實,無論是妮可還是查理,都有不幸的童年。妮可不希望成為父母那樣的人,查理也一樣不喜歡愛酗酒和有暴力行為的父母。他們視彼此為自己的「理想父母」。

但他們看到的對方,只是他們自己的投射,卻不是對方最真實的樣子。

在電影裡,妮可和查理爆發了一場極其激烈的爭吵,而讓他們情緒失控的正是,他們指責對方像自己的父母,觸痛了他們童年留下的最深的傷痛。

但這場爭吵過後,查理讓步了,不再爭奪兒子的撫養權。離婚讓他明白,他再親密的人也是另外一個人,是和他一樣重要、一樣獨立的人。

而妮可在離婚的過程中,已經慢慢地找到了自己,最後也活出了她真實而自信的樣子。

3.結語

在這部電影的最後,查理在看望兒子的時候,意外看到了妮可當初不願意念出來的那段文字,是在調解員的要求下寫的查理的優點。在那段話的最後,妮可說:

「我永遠不會停止愛你,儘管已經沒有意義。」

其實,它意義重大,擁有完整而獨立的自我後,才愛得更加自由,才認識到愛的本質,學會不再把對方當做愛的工具和自我的投射,而是僅僅愛他這個人本身。

劉若英在《我敢在你懷裡孤獨》這本書裡說:「因為保有你,我感覺幸福,同時保有自己,所以能安心自由。」

結婚主要意義不是讓我們找到一個能黏一輩子的伴侶,而是讓我們真正明白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伴侶是另外一個和自己一樣獨立、一樣重要的人。並且,我們還深深地懂得,兩個人可以親密無間地相處,也可以各自保持獨立和自由。

所以,婚姻不再是頭等大事,但愛和獨立的自我永遠是。

相關焦點

  • 真實改編《永不妥協》:婚姻不是枷鎖,女性別在婚姻中迷失自我
    婚姻不應該成為女性的枷鎖,女性也不應該在這道枷鎖下迷失了自我,被婚姻壓制了自己的個性能力,更應該在婚姻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女生為什麼要在婚姻中找到方向1.有利於培養女性婚姻獨立性獨立的女人最美麗。在婚姻裡,找到方向的女人,是有獨立性的女人。正所謂獨立,就是在婚姻中擁有一定選擇權,不會受公婆,丈夫,孩子的"擺布"。
  • 《婚姻故事》:愛在離婚訴訟時
    在新的時代裡,愈發不能滿足女性渴望解放自我、實現自我的強烈需求。 結婚以後,妮可覺得自己變成了查理的附屬品,逐漸失去了真實獨立的自己。控訴3:「家裡的大事、小事、蠢事都由他說了算,我只是搬進了他的公寓,連家裡的沙發、家具品味都是他的,我連自己是什麼品味都不知道了,因為沒人要用我的品味。只要接受就好,只要做個賢妻良母就好。」
  • 《羅斯夫婦的戰爭》《婚姻的故事》:為何完美婚姻會破裂?
    婚姻對於女性意味著什麼?對於傳統的觀念來說,婚姻是女性的依靠,是傳統當中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但是為什麼有時候看起來傳統美好的婚姻依然是不能維持?電影《羅斯夫婦的戰爭》和《婚姻的故事》,講的是兩個離婚家庭的故事。這兩部電影講述了兩個彼此相愛的人,因為愛而結婚,但是最後卻不得不離婚。電影中她們的婚姻既沒有第三者,也沒有情感消失,但妻子們卻堅決離婚。
  • 情感解析《朱莉與茱莉亞》:在婚姻裡,保持「自我獨立」的重要性
    通過本文,你將收穫到:1、 三種關於婚姻"自我獨立"的觀點2、 "自我獨立"重要性。一、三種關於婚姻"自我獨立"的觀點1、 婚姻中的"自我獨立"是沒必要的這幾年來,不少人認為,婚姻中論"自我獨立"是沒必要的,是羞恥的,是對婚姻不負責任的。
  • 《婚姻故事》揭示了一個怎樣的婚姻事實?
    《婚姻故事》揭示了一個怎樣的婚姻事實?《婚姻故事》講述的是一個離婚故事。戲劇導演查理和女演員妮可兩人同在查理的劇團工作,兩人既是同行又是同事還是夫妻。查理和妮可結婚十年,育有一個八歲的兒子亨利,雖談不上大富大貴,但也算得上生活安穩。十年平淡的婚姻生活,就好比「溫水煮青蛙」,雙方習慣了彼此的氣息,在爭吵和好,再爭吵再和好的循環中逐漸變得麻木。
  • 豆瓣8.6高分《婚姻故事》:揭示婚姻的真諦,愛與自己,皆不可棄
    在這樣的家庭權力的爭奪中,很多女性容易失去自我,成為家庭的附屬品,沒有自我,沒有地位。最後導致兩人真正決定離婚是那精彩的10分鐘爭吵,這也是全劇的高潮點,也讓女主徹底死心,男主永遠不會改掉高高在上的態度。
  • 豆瓣8.6高分《婚姻故事》:揭示婚姻的真諦,愛與自己,皆不可棄
    ,到各奔西東好的電影從開頭就已經知道,《婚姻故事》很容易勾起那些結過婚、離過婚人士的共鳴,這部電影感覺就是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故事,這麼熟悉而又真實。身邊的朋友,十有八九都持有不婚和晚婚的態度,從現代人婚戀觀可折射出,婚姻越來越不是年輕人的必需品,也不願意在感情中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去維繫一段穩定的關係。愛自己、愛自由比穩定婚姻更重要。從妮可的離婚來看,其實也是隱忍了10年,才走到離婚這一步。
  • 《婚姻故事》:那些沒人告訴我們的婚姻真相
    就如同它的片名《婚姻故事》一樣,全部圍繞男女主的婚姻展開。但這不是一個兩情相悅開展幸福生活的故事,也沒有穿插任何錯綜複雜的狗血情節。那時的查理才華橫溢,是圈內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妮可滿懷崇拜與愛慕,只一眼就掉進愛河裡,然後搬進查理的公寓,像所有俗套劇情一樣結婚生子,開啟她以為的婚姻生活。
  • 郭碧婷將生三胎,和婆婆交易過程曝光:豪門婚姻只是一樁生意?
    除少數活動外,她幾乎都在家靜養,不再露面。而且在物質上,向家對兒媳一直都是大手筆— —郭碧婷和向佐的訂婚鑽戒,5.03克拉,顏色和淨度都是頂級,估值千萬。重視,就是愛。或許是看多了獨立女性的論調,很多人把生孩子和受壓迫劃等號,認為真正的獨立就是拒絕生育,擺脫家庭。所以他們會說,乖乖聽話生娃的郭碧婷是失敗者。說她的婚姻是一場生意,向家出錢,郭碧婷出身體,骯髒至極。
  • 《婚姻故事》:婚後失去自我的女人,該如何找回自己?
    在電影《婚姻故事》裡,女主妮可和男主查理由曾經的相愛走到最終的離婚,離婚後他們才肯為彼此做出改變,為婚姻做出妥協,才知自己其實依然愛著對方。只是,這種以離婚為代價的幡然醒悟太遲了,說出口的惡毒話覆水難收,背叛過的感情回不去當初。
  • 《婚姻故事》:「他沒有把我當成獨立於他以外的東西」 | 47條關於婚姻的忠告
    Nichole眼中的Charlie是這樣:毫無畏懼,不怕挫折,愛整潔,也做得好家務,看電影時愛哭,能夠冷靜地幫助Nichole走出情緒化的時刻,衣品好,與人相處自然而又融洽,白手起家獨立打拼,永遠目的明確。但鏡頭切換,兩人描述出的恩愛夫妻形象,只是按照調解師要求寫下的婚姻生活回憶,下一秒Nichole就摔門而去。美好回憶仍然歷歷在目,但婚姻生活無法只靠舊日的感情繼續維持下去。
  • 《婚姻故事》婚姻故事
    在影片描述的關係裡,Nicole是弱勢的一方,也許因為她「在見到Charlie兩分鐘以後就愛上了他」;也許因為(如Charlie吵架時說的)當時她更想結婚,而Charlie並不那麼想結婚;也許因為她是女人,而社會對女人(特別是親密關係裡的女人,也就是妻子和母親)的要求總比對男人高得多——(如女律師所說)父親只要能陪孩子玩玩就值得稱道,而母親的任何小瑕疵都是不可饒恕的;丈夫會做飯燙衣服值得妻子寫在「我愛你的
  • 《婚姻故事》:愛情不代表天長地久,追求自我價值才是最好的自由
    隨著視點的延伸,無論是導演編劇還是觀眾,都已經不再執迷於表現看似完美的愛情,而是將敘事延伸進愛情背後看似平淡、實則意味雋永的生活。就比如《婚姻生活》。名字很普通,似乎沒有吸引人繼續觀看的興趣,但榮獲六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的它,在豆瓣評分也高達8.6分,足以說明它的不普通。這個故事沒有宏大的敘事背景和場面,沒有盪氣迴腸的動人愛情,有的只是一段走到盡頭的婚姻。
  • 39歲阿嬌宣布終身不再嫁人:女人越獨立,婚姻也越自由
    婚姻,對於女性來說,也正是一個自我修煉的新開始,當你學會永遠信賴和支持自己,你就可以更從容面對婚姻中的任何問題,也會因為婚姻收穫一個更飽滿的人生!聽到這個消息,心疼之餘,又多了一絲欣慰,她終於走出了對美好婚姻的期待,開始望向自己。阿嬌是一個很缺愛的女孩子,因為父母感情不和她是跟著自己爺爺長大的,她渴望一個溫暖的家庭,她渴望有人真心的愛她,也更期待幸福的婚姻。
  • 《婚姻故事》單身故事
    不出所料,當婚姻故事裡司機在酒吧裡不請自來唱起Being Aive,我又莫名其妙生出一種莫名其妙的感同身受,明明這片子的主題在短期或長期內都跟我沒有一毛錢關係,但我就是感同身受,說不清為什麼,就是很奇妙。
  • 豆瓣8.6《婚姻故事》:最好的婚姻關係,是讓對方成為更好的自己
    就在觀眾被細節吸引,以為是兩位主角在回憶婚姻中的溫情故事的時候,導演卻把鏡頭一轉,將觀眾拉回到了現實,原來兩位在進行離婚前的婚姻調解。故事從信的內容為切入點,最後以查理和兒子一起讀妮可開始未讀出的信結尾,整個電影既揭露出了導致他們婚姻生活走向終點的原因,也為他們在離婚案件因愛生恨的撕扯中注入了一抹溫情的色彩。
  • 奧斯卡電影《婚姻故事》:三個關於婚姻的追問
    斯嘉麗·詹森和亞當·德賴弗主演的《婚姻故事》,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提名,雖然最後惜敗給韓國電影《寄生蟲》,但《婚姻故事》豆瓣評分達到8.6,被戲稱為「美國版婚姻勸退指南」,同樣是非常優秀的電影。女方傾訴了很多自己的願望,男方永遠敷衍,認為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是要通過提出願望刷存在感。
  • 《亂世佳人》:透過斯嘉麗的愛情悲劇,思考自我成長和婚姻的意義
    電影根據著名小說《飄》改編而成,在很大程度上忠實於原著,作者瑪格麗特·米切在美國南北戰爭的大背景下,塑造了一個關於愛情和女性自我成長的故事,影片上映後深受觀眾好評,豆瓣評分高達9.3,並在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等在內的十個獎項。
  • 蘿拉·鄧恩神級演技擊倒評委《婚姻故事》橫掃頒獎季後奧斯卡再摘金
    此次摘下奧斯卡,為頒獎季完美收官,頒獎當天恰逢蘿拉·鄧恩的生日,她表示,此次摘得奧斯卡是她最好的生日禮物,在頒獎臺上,蘿拉·鄧恩感謝了《婚姻故事》的所有同仁,憑藉這個關於愛和家庭的故事,她也由衷地感謝了自己的父母和孩子,「我生命中愛情故事的結晶,我的孩子們,我的寶貝和靈感來源,有人說,你永遠都不會遇到你的英雄,但我說,如果你非常幸運的話,你的英雄會以父母的身份來到你的身邊,我想把這個獎盃獻給我的英雄
  • 《婚姻故事》:婚姻裡最恐怖的是「理所當然」
    值得一提的是,《婚姻故事》作為開幕影片昨日在愛奇藝進行限量線上展映。網上對這部電影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婚姻故事》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每個人在婚姻裡的樣子;也有人說,它溫暖又令人心碎;還有人說,它是婚姻勸退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