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佳人》:透過斯嘉麗的愛情悲劇,思考自我成長和婚姻的意義

2021-01-18 子芫伴你成長

「不管怎樣,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

在電影《亂世佳人》中,斯嘉麗的這句話讓人印象深刻,她獨立與不屈的性格在所身處的環境中,顯得是那麼的離經叛道,又是那樣的彌足珍貴。

電影根據著名小說《飄》改編而成,在很大程度上忠實於原著,作者瑪格麗特·米切在美國南北戰爭的大背景下,塑造了一個關於愛情和女性自我成長的故事,影片上映後深受觀眾好評,豆瓣評分高達9.3,並在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等在內的十個獎項。

影片上映於1939年,雖然距今已經80餘年,但在這部經典的作品中,斯嘉麗對待愛情的態度和敢於追求獨立的精神,依然對我們具有啟迪意義,引人深思。

斯嘉麗的三次婚姻都以悲劇收尾,與其說是命運,不如說跟性格有關

斯嘉麗出生於富裕的種植園家庭,從小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受環境和父親的影響,從小斯嘉麗就擁有著桀驁不馴的性格,下面我們分別來看看她的三段婚姻。

第一段:賭氣的婚姻,給自己更多的是束縛

斯嘉麗身邊不缺乏追求者,但她最在意的人,卻是對自己不冷不熱的艾希利。為了吸引他的注意,她趕在艾希利結婚前舉行婚禮,卻被他平靜的態度刺痛。

婚禮剛結束,丈夫漢密爾頓就應徵入伍,戰爭讓斯嘉麗看到親人別離的一幕,也過早體會到丈夫離世給自己帶來的影響,她必須在家穿黑衣守寡,不能參加聚會,讓她倍感孤獨的煎熬。

第二段:利益的婚姻,在愛與傷害中平衡

戰爭的殘酷,也讓斯嘉麗感受到人性惡的一面,飢餓與搶劫無處不在,為了讓家人過上平穩的日子,她果斷選擇跟富有的商人弗蘭克結婚。

這一段婚姻卻讓她備受煎熬,因為弗蘭克曾是她妹妹的未婚夫,在親情與家族的利益面前,她選擇了後者,也承擔了冷酷無情的罵名,在這段同樣無愛的婚姻中,內心的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第三段:較勁的婚姻,強勢心理錯失真愛

直至跟白瑞德在一起後,斯嘉麗才感受到被保護的滋味。但兩人的性格都很強勢,誰也不願意示弱,即便彼此心裡深愛著對方,可說出的言語卻充滿挑釁。

比如斯嘉麗痛失愛子時,一直呼喊著白瑞德的名字,可當丈夫真的來到面前時,兩人又開始因為猜忌而爭吵起來,在他們的較勁中,婚姻也變得越來越脆弱,最終導致白瑞德決然離家而去。

縱觀斯嘉麗的三段婚姻,在她的身上有自私和冷酷的成分,但也有勇敢和堅強的特點,這些都跟斯嘉麗的性格特徵有關。

心理學家弗洛依德提出的人格結構理論,對此可以做出很好的解釋,人格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組成。

其中,「本我」處於人格的最底層,是最本能的非理性慾望,斯嘉麗的第一段婚姻就是如此,它建立在「我想要」的基礎上,完全不顧及對別人的影響。

而「超我」位於人格架構的頂點,立足於道德規範的約束,常常是理性的,猶如斯嘉麗第二次的婚姻,她一直備受良心的煎熬,也深感後悔不該跟他結婚。

「自我」則是一定程度上兩者的結合,是真正顯現的人格,在欲望和道德中相互約束,二者的激勵衝突中,凸顯嘉麗矛盾複雜的多面性格,她可以在白瑞德面前柔情似水,也會在瞬間翻臉扇他耳光,趕他離開。

這樣反覆多變的性格,其實也體現了她渴望得到尊重和愛的情感需求,遺憾的是,這三位男人都沒有真正地滿足她,也造就了斯嘉麗三段愛情的悲劇。

因缺而愛?單相思的感情包含更多的是責任,而非愛情

影片中,斯嘉麗最具矛盾和衝突的情感,來源於她對艾希利的不懈追求與愛。

在得知艾希利要結婚時,斯嘉麗跑去向他表達愛意,甚至在艾希利要重返戰場時,她又撲到他懷裡,請求他給予自己愛的支撐,可以讓她用勇氣生活下去。

艾希利不拒絕她的示愛,也沒有明確表示反對,而且還在擁吻斯嘉麗之後,拜託她照顧自己的妻子,就是這樣不主動、不負責的態度,讓斯嘉麗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在影片中,艾希利的妻子生產時,是斯嘉麗親自接生,並冒著戰火將母子帶回到自己莊園;艾希利從戰場回來,也是斯嘉麗給安排的工作,但他卻在斯嘉麗面臨巨大壓力,選擇了迴避與退縮。

有人可能會問,性格如此軟弱的艾希利,為何會贏得斯嘉麗心底最深的愛戀呢?

這跟艾希利的行為和舉止有關,從小在貴族家庭長大的他,也有一種孤傲的性格,相對於斯嘉麗的叛逆,他更喜歡妻子梅蘭妮那樣寬厚的性格,但他對斯嘉麗的每一次抗拒,都更加激起斯嘉麗不服輸的態度。

心理學家羅伯特·西奧蒂尼將這種現象稱之為「稀缺原則」,意思是對大部分人來說,數量越少、機會越少的東西,重要性越高。

張愛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書中也曾說: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說得就是愛情中的稀缺性,越是得不到的,越是顯得珍貴,稀缺性還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容易讓人忽視對方身上的缺點,而只聚焦在他的優點上。

當太多次求而不得時,就會變成心中的意念,這個時候,愛得已經不是他本人,愛得是自己想像出來的那個他。

這樣的幻覺什麼時候會被打破?只有在經歷重大變故的時候,才能讓自己重審心中的情感,比如在影片中,艾希利的妻子梅蘭妮去世,並在臨終前將丈夫和孩子託付她照顧。

那個時候,她突然意識到,一直以來自己對艾希利更多的是道義上的責任,而不是真正的愛情。

就如列夫·託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所說:「很大程度上,我們不是因為別人對我們好而喜歡他,而是因為我們對別人好。」

在這段虛幻的愛情中,斯嘉麗明顯付出更多,卻又遲遲放不下,她追逐的並不是愛情,而是自己心中的「白月光」,也在不斷追逐中,丟失了自己本可以獲得的真愛。

從電影到生活,斯嘉麗在愛情中的變化,也給我們帶來關於婚姻的幾點思考

《亂世佳人》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除了其細膩的筆觸和真摯的情感,在斯嘉麗的愛情故事背後,還給我們帶來了幾點關於自我成長和婚姻的現實思考。

1、婚姻的前提是愛,無愛的婚姻會帶來「萬箭穿心」

在斯嘉麗的前兩段婚姻中,可以說沒有愛情,這樣的婚姻讓她感到窒息,也時刻想要逃離。

電影《萬箭穿心》中也有相似的婚姻,馬學武和李寶莉的婚姻建立在利益之上,在馬學武心裡,李寶莉只是他可以留在城市的一個跳板,當他有能力可以在城市立足後,立刻就對沒有文化的李寶莉提出離婚。

一個想要逃離,一個不願放手,在萬念俱灰中馬學武跳入江中,而李寶莉的大半輩子也活在後悔和怨責之中。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婚姻一開始兩個人就不能以赤誠相愛,一旦瓦解起來就比什麼都快。」

因此,婚姻還是要以愛情為前提,以雙方的共同守護和付出來為愛情加分,才能讓彼此在婚姻中走得更長遠。

2、信任是婚姻的基石,放下猜忌方能感知幸福

斯嘉麗跟白瑞德明明相愛,為什麼會以分手告終?說到底,還是「猜忌」惹的禍。

白瑞德知道斯嘉麗心中愛著艾希利,隨著自己愛的越深,嫉妒心理也越來越重,甚至將女兒帶到國外,想要引起妻子的重視。而斯嘉麗卻將此解讀為丈夫不夠愛自己,內心的孤傲讓她不願意先低頭,於是兩人在相互猜忌中越走越遠。

這種行為跟心理學上的「自我保護機制」有關,當人們由於某種原因讓自己陷入焦慮狀態時,就會採用自我保護的心理來將問題合理化,以減輕或免除內心的不安和痛苦,讓自己可以更好的生活。

但這種心理最大的弊端就是讓誤會擴大化,所以當跟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時,不妨坦承一些,讓彼此多一點了解,也讓愛變得更加純粹。

3、成熟的愛情,需要相互獨立和承擔責任

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簡愛》書中說:

「愛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勢均力敵、不分伯仲,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偎。」

誠然,成熟的愛情,需要彼此相互獨立,並且能夠主動承擔責任。

在生活中,愛情的種類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激情之愛,另一種是相伴之愛。

激情之愛是熱戀時的難分難捨,而相伴之愛,更多的則是婚姻中的彼此尊重和包容,隨著多巴胺激素分泌的減少,夫妻間更多體現的是相互信任和承擔。

很多夫妻生活一段時間後,會感覺有一種相互依戀的踏實感,其實就是婚姻的穩定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在生活和情感上越來越互相扶持,愛情也更加長久。

結語:

《亂世佳人》除了愛情,更像是一部女性的成長史,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一個獨立女性對愛情和生活的追求,敢於直面問題,也敢於在亂世中捍衛自己的權益,對未來充滿希望。

影片的最後,當白瑞德拎著箱子離開時,斯嘉麗的心都要碎了,可她依然強迫自己要冷靜下來,勸慰自己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這也正是影片傳遞給我們的正能量,不管是愛情還是生活,無論遇到多大的坎坷,真正內心強大的人都敢於面對現實,雖然萬物一直在變,但只要心中有愛,堅定對自己的信念,明天總會越來越美好。

相關焦點

  • 英文版音樂劇《亂世佳人》:盪氣迴腸的愛情傳奇,刻骨銘心的成長史詩
    那種即使犯下無可挽回的錯誤,也絕對不向人生低頭的堅強;近日,英文版音樂劇《亂世佳人》成功地舉辦了首次全球首演,這部集合了全球音樂劇巨星的女性成長大戲。這一版《亂世佳人》的劇情,既保留了原著裡所有精華部分以及能夠觸動觀眾情懷的經典橋段,同時又站在一個現代人的角度上給予了更豐富、更宏觀的思考,埋下了一明一暗兩條敘事線。
  • 《亂世佳人》看愛情:每個優秀的男人都會愛上獨立自強的斯嘉麗
    但艾希禮和梅蘭妮結婚了。斯嘉麗的愛情剛剛破土就這樣被摁死在塵埃裡。固執的她選擇的是不斷追逐、苦苦守護,而這份執著也成為了她半生悲劇的開端。電影《亂世佳人》我愛你,關你什麼事?千怪萬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他空有想法,勇氣不足,情感淡漠,沒有斯嘉麗那樣敢愛敢恨的熱情,朝秦暮楚卻又因循守舊。他懦弱又優柔寡斷。如果非要說他有什麼優點,我覺得是心明如鏡,他特別了解斯嘉麗,所以他能信任的把梅蘭妮託付於她。電影《亂世佳人》得不到心愛的人的重視、為了追逐金錢,斯嘉麗不惜嫁一個又一個不愛的人,而梅蘭妮命定就可以擁有美滿的婚姻。
  • 《亂世佳人》:三段婚姻,三個人生啟示
    於1939年上映的《亂世佳人》,是根據著名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所改編的愛情電影,是一部少有的由名著改編的極為成功的電影。電影一經上映,便在1940年的奧斯卡獎中斬獲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十個獎項,並在1998年美國電影協會評選的20世紀最偉大100部電影中,以第四名的成績取得了驚人的藝術成就。
  • 《亂世佳人》:斯嘉麗,這個世上沒有非你不可的愛情
    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亂世佳人》以及斯嘉麗。當年,《亂世佳人》的斯嘉麗簡直驚為天人。而她坎坷的愛情故事,也讓我無比動容。明明就是拿著一副好牌,怎麼就把她打得稀巴爛呢。我喜歡斯嘉麗這樣的個性,但不想活成她這個樣子。在初戀與真愛之間,她那麼難以選擇嗎?最後,初戀並沒有愛上她;真愛,卻因為哀莫大於心死的離開。
  • 《亂世佳人》:斯嘉麗為什麼得不到艾希禮的愛,卻被白瑞德深愛
    《亂世佳人》改編自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小說《飄》,有好萊塢"第一巨片"之稱。影片獲得了8項奧斯卡大獎,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亂世佳人》的女主斯嘉麗,從此也成為閃耀在熒幕上的最具魅力的女性之一。在影片中,與斯嘉麗瓜葛最深的兩個男人,一個是艾希禮,一個是白瑞德。
  • 《亂世佳人》男主角白瑞德和衛希禮原型是誰?探究下作者愛情經歷
    的確,在之前一篇文章《亂世佳人》郝思嘉和作者米切爾演員費雯麗,三人悲劇命運太相似我們也分析過米切爾和郝思嘉的生活經歷,有很多相似之處。那麼白瑞德和衛希禮的原型又是誰呢,在米切爾的生活中是否有原型?她和他們是否也有特別豐富又難忘的情感糾葛呢?
  • 經典電影《亂世佳人》告訴我們:斯嘉麗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女人
    那個時候,我曾經無數次的想像在十二棵橡樹莊園跳舞的斯嘉麗到底是什麼樣子?直到後來,看到由《飄》翻拍的電影《亂世佳人》,我才明確了心目中斯嘉麗的樣子。亂世佳人劇照艾希禮邀請斯嘉麗來參加他的訂婚舞會。在舞會上,看到艾希禮和梅蘭妮親呢的在一起,斯嘉麗心裡異常難過。
  • 《亂世佳人》:一個女人的史詩
    《亂世佳人》這部融合了歷史、愛情、人性的大電影,1939年在美國上映,喜提了第12屆奧斯卡金像獎。時至今日,在豆瓣電影評分依然高居9.3分,對於整部影片的評價特別高,《亂世佳人》是好萊塢史上最值得驕傲的一部影片,它的魅力貫穿整個21世紀,有好萊塢「第一巨片」之稱。
  • 從《亂世佳人》,看真正的大女主劇對女性成長的積極意義
    《亂世佳人》的原著《飄》,在美國是僅次於聖經的讀物。尤為難得的是,電影的口碑竟然不輸原著。自上映以來,該片經久不衰,連美國總統也引以為傲。那麼,為什麼說《亂世佳人》是一部真正的大女主電影呢?本文,我就從大女主的含義、人設、性格特點以及應當有的積極意義幾個方面來探討這個問題。
  • 亂世佳人:我曾經不大認可白瑞德和斯嘉麗的愛情
    我第一次看《亂世佳人》時還在讀初中,先看的小說《飄》,再看的電影錄像帶。讀到郝思嘉(當時的譯本譯為郝思嘉,現在的未斯嘉麗,我還是喜歡思嘉這個名字)表白衛希禮遭拒時,我萬分同情她,同時也舒了一口氣。因為我認為衛希禮和媚蘭在一起會更幸福。
  • 音樂劇《亂世佳人》 好評如潮,上海站感人至深!
    主持人馬東說「寂寞可以排遣,但孤獨是伴隨終生的,讓看似不會孤獨的斯嘉麗開篇來唱孤獨,更有深意,回味無窮」。作家及媒體人蔡崇達則說「中學時候讀《亂世佳人》,以為談論的愛情、欲望或者女性獨立。今天看音樂劇才知道,《亂世佳人》說的是恰恰因為天地不仁冷眼旁觀,身處於其中的每個人才更拼其所有去珍惜情感和尋找愛。」
  • 《亂世佳人2.0》首次會議記錄竟被曝光!
    牛頓在黑死病期間發現了二項式定理、光的分解、流數法,力學第一、第二定律和引力定律。普希金隔離期間創作了《葉甫蓋尼·奧涅金》三章、《四小悲劇》、《別爾金小說集》、30餘首詩歌、13篇評論、17封書信……《亂世佳人》2.0版正在孵化中,音樂、劇情、舞美、卡司全面升級,期待儘快和大家見面。
  • 《亂世佳人》影史三大悽美愛情故事之一·隔離系列影評(七)
    《亂世佳人》是電影史上著名的三大愛情故事之一,另外兩部《魂斷藍橋》和《卡薩布蘭卡》,壹戈以前都說過。 在亞特南大,斯嘉麗偶遇了二妹的情人弗蘭克·甘迺迪,得知他做生意賺了錢,斯嘉麗謊稱二妹將要嫁給別人,同時裝可憐投懷送抱,於是斯嘉麗有了第二次婚姻,這一次的婚姻完全建立在謊言之上。
  • 電影《亂世佳人》精彩影評及觀看資源
    斯嘉麗會給自己怎樣一個不一樣的明天?下面是收集網友觀看《亂世佳人》電影的精彩評論電影觀看地址:關注本公眾號後留言「電影資源」,可自動獲得該電影觀看資影評一:    亂世愛情終於有時間再重新把電影看一遍,發現竟然又多了許多感想。有些時候愛是需要執著,需要死纏亂打的,但一旦愛束縛了愛人放飛的翅膀,請你儘早放手。
  • 《飄》;家族分崩離析,父母瘋癲離去,亂世中的女子如何居於佳人
    不難看出斯嘉麗因天生麗質和生活環境的促使,使得她認為高傲的優雅生活是理所應當且毫不費力的,對於觸手可得的糖果和玩具不以為然,而得不得的愛情竟用幼稚天真任性甚至看似瘋狂的「哭鬧方式」來叫囂賭氣。可亂世前的這一切都不能看出斯嘉麗的全貌,就如同滿足自己虛榮心一般。
  • 《亂世佳人》,一部失敗者的哀歌
    一部小說《飄》,和一部電影《亂世佳人》,令到歷史的失敗者,煥發新生。持續了4年的南北戰爭,最終以北方聯盟的勝利而告終。南方人失去了幫助他們發家致富的蓄奴制,還要被批判,唾棄。有些人選擇融入北方的新文明,有些人選擇頑固死守過時的舊制度,有些人,則選擇用文字去進行懷念。
  • 豆瓣評分9.3分《亂世佳人》:從三方面看斯嘉麗的人物形象
    引言《亂世佳人》,在戰前時代和重建時代之間籠罩著敘述美國南方的故事,是與眾不同的作品。它對種族的處理令人作嘔,令人不禁回想起黑人如何表現得遜色而基本上沒有爭議。儘管這部電影非常關乎戰時的英雄氣概,但正如電影的首映式所說的那樣,《騎士與女士們的集市》(Ghosts and Ladies Fair)的電影《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對於男性沒有什麼用。斯嘉麗的頭兩個丈夫-她都是出於策略而不是浪漫的結婚-完全是為了翻身,甚至瑞德·巴特勒(Rhett Butler)最終也被揭露為一個無法與妻子的鋼鐵般抗衡的男人。
  • 《亂世佳人》:被敘述的南方
    其實,《亂世佳人》不是純粹地被下架,而是需要為影片添加種族歧視方面的說明。| 經典電影《亂世佳人》海報。這意味著,以後我們觀看這部電影之前,需要先接受這樣的觀點:這部影片的內容對黑人有歧視,對黑人的描寫存在刻板印象。這樣的處理方式,有點像我們過去學習語文課文,最後總要有一個思想中心總結。
  • 做女人當做斯嘉麗——《亂世佳人》之佳人
    我相信很多看過《亂世佳人》這部電影的人,是因為費雯麗才愛上了斯嘉麗!我不是這樣的,我是因為斯嘉麗才愛上的費雯麗的。這有什麼區別嗎?有的!還有人說斯嘉麗不懂感恩,配不上白瑞德,而這些人並不知道,白瑞德愛的恰恰就是這樣的斯嘉麗。還記得白瑞德和斯嘉麗的對話嗎?「先生,你可真不是君子!」「小姐,你也不是什麼淑女!」還記得白瑞德不止一次對斯嘉麗說「我們是一樣的人嗎?」白瑞德為何不愛梅蘭妮?是善良、溫柔、和美的梅蘭妮不夠好嗎?是梅蘭妮已經名花有主了嗎?都不是!
  • 豆瓣評分9.3《亂世佳人》:三個細節告訴你,真愛一個人是什麼樣
    插圖:電影《亂世佳人》劇照 電影《亂世佳人》根據瑪格麗特·米切爾的世界名著《飄》改編,講述了美國南北戰爭期間,農場主女兒郝思嘉(電影譯為斯嘉麗)傳奇的人生經歷以及愛情糾葛。 電影時長將近四個小時,無論是人物還是劇情,都和原著高度契合。該電影1939年開機,一舉獲得九項奧斯卡金像獎。 無論是郝思嘉和艾希禮之間的愛而不得,還是郝思嘉和白瑞德之間婚而不和,都可以稱得上是給女性的愛情和婚姻啟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