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扛著「文藝輕騎兵」招牌的軍營「藝術咖」們說,軍旅本就高於生活,我們只用藝術反映軍旅。這次,他們又接到了新任務,籌劃一臺反映官兵「踐行強軍實踐,聚力建設基層」的話劇——《俺的中隊俺的家》。
創作者緊緊圍繞鍛造「聽黨話、跟黨走,能打仗、打勝仗,法紀嚴、風氣正」的過硬基層這個主題,從官兵身邊的點滴小事入手,比如: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是在哨位上,就是在去哨位的路上,你有沒有不想站崗的時候?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你有沒有聽過老班長的傳說,感覺他們「好傻」,仔細想想又被他們感動?
你是否遇到過「頭鐵」、不服輸、有激情的戰友,看他們「懟天懟地」懟出一身精武強能的好本領?
你見過到基層檢查直奔訓練場,一把識破戰友「小花招」的領導嗎?
你的單位有沒有什麼不一樣的「戰友」,它們並非兵卻深深融進了兵的感情?
……
這場話劇真正用歌曲、情景、快板、快書等元素,講出官兵抓建基層過程中的好故事!
強軍實踐中,官兵怎樣思考忠誠、如何踐行忠誠,部隊怎樣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官兵,角色就怎樣演!
話劇有這樣一段講述練過三年武術的直率新兵李大春和素質過硬的班長嚴實相互理解的故事。
故事不大,但觀眾的討論不少。
有的說,大春「懟」了班長,如果班長素質不過硬,靠職務壓人,那就是另外的故事。
有的說,不讓新兵說話,那就沒有故事,也沒有後來的擒敵小教員。
還有的說,班長被「懟」,心裡不舒服也不匯報,指導員不知道也不勸導,那可就不止是故事。
……
最後有人總結:人人牢記使命,訓練只為強能,始終圍繞練兵備戰這個中心抓基層,這就是戰士的忠誠!
話劇最後是關於一個「特殊戰友」——一臺在中隊待了37年的補鞋機。每個地方都有這樣的「特殊戰友」,傳承優良傳統,融入官兵感情,它們讓一個單位有了底蘊,有了傳承。大家說,好故事像個顯微鏡,能把無形的紅色基因拉到官兵眼前。
在山溝、海島的哨位上,在訓練執勤、搶險救援的任務現場,成千上萬的武警官兵不圖出彩也不想出名,忘情強軍實踐,不懼流血流汗,用實際行動回答著「為了誰」。
話劇結束了,但其中故事引發的熱議、激起的思考不會結束。
作者:馬天燚
圖片:王敬賀
更多精彩請關注
武警新聞:http://wj.81.cn
▎本期監製:吳 敏
▎責任編輯:張旭鋒
▎值班編輯:王龍偉
▎值班校對:葉俊男
▎投稿郵箱:capfn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