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式雷」圖檔與背後的學人

2021-02-15 藏書報

2000年,香港陽光衛視與國家圖書館聯合拍攝以「鎮館之寶」為題的大型紀錄片。是年6月,製片人周七月受楊瀾委託邀請我擔任編導,我承應了,並將第一集的選題定為《樣式雷圖檔》,由此,我有了與「樣式雷」相關的多次邂逅……

與「樣式雷」圖檔的邂逅

說起「國寶」,似乎十分神秘,是常人實難邂逅,也無緣親近的存在。

其實,並非所有「國寶」都如此,像紫禁城、天壇、頤和園、北海、清東陵等,每天都有數萬人徜徉其中,只是鮮有人清楚誰是這些「國寶」建築的創造者。而我能與設計、建造、修繕這些「國寶」的「樣式雷」有過多次不同情境下的邂逅,實屬幸運。

開機前,在國圖善本部見到的「樣式雷」圖檔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疊中海、南海的建築畫樣,其筆畫之精細讓人詫異。此後,我又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見到梁思成夫人林洙提供的十餘張京城門樓建築的畫樣與一座陵寢地宮的燙樣。該燙樣從明樓起,一直深入到地宮、石床、金井,完整無缺,且似積木一般可以自由拆卸。燙樣都是用普通紙板、秫秸和木頭當材料,藉助常用的剪子、毛筆、蠟板,由小烙鐵熨燙成型的。

看到這些,我不禁想,「樣式雷」世家在清康熙至清亡的兩百多年裡,是如何承接諭旨來設計、繪製、建造、修繕數以百計的皇家精品建築的呢?我將視線轉向建築背後的「樣式雷」世家……

與「樣式雷」家人的邂逅

「樣式雷」在雷發達之後,在北京又傳了七代,一直在海澱定居,到19世紀末,因圓明園大火才散居到城南與城北。

開機前的清明節,專攻「樣式雷」課題的張威博士,從零星線索中獲悉雷氏祖墳在海澱巨山村。開機時,我們率先前往雷家祖塋的遺址祭祀並拍攝。據說雷家祖塋是皇帝特賜的,墓地上聳立過高大的牌坊,周圍植有三千白果松;如今,這塊墳地上沒有墓碑,沒有香火,還堆壓著拆下來的建築材料,僅存一株白皮松,也是因「二級古木」的標牌才倖免於難。想到那些建築匠人,創造了眾多躋身世界文化遺產之列的「樣式雷」,身後卻連墓地都未能得到保護,不免令人心酸。

墓地範圍內有座廠房,地下有一塊用鋼板保護著的舊石碑,我們請工人移開鋼板,拍攝到石碑上的部分文字;廠房外立著的殘碑座上尚留著朝廷二品官員才可享用的紋飾。

張威博士和他的同事一連數天守候在雷氏祖墳,終於打聽到「樣式雷」的十世孫雷章寶先生。此後我們還在其伯父的老宅,見到一幅殘破的祖塋圖和幾本祭祀紀錄。雷章寶的伯父在襄樊,上世紀50年代曾用板車拉著「樣式雷」圖樣送給北京文物部門,其間的滄桑與辛酸,增強了我們為「樣式雷」多作宣傳推廣的信念與力量,在了解情況後,我們還安排了襄樊的專題採訪。

與「樣式雷」學人的邂逅

與此同時,我也將視線投在研究「樣式雷」深厚內涵的一批學人身上。

我最先邂逅的是天津大學建築系教授王其亨,那是一次對他而言「突然襲擊」式的訪談。

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記得,那天國圖善本部的負責人告訴我,王其亨正在館裡查閱「樣式雷」圖檔,要採訪不?我正求之不得呢,立馬調來攝像師,在簡陋的辦公室裡做了兩個多小時的訪談。

研究樣式雷40年的天津大學教授王其亨

其實,也算不上訪談,基本上是聽他滔滔不絕地講課,為我們普及「樣式雷」的基礎知識,了解「樣式雷」存在的重大價值。夜幕降臨時,王教授說要回天津,我理解他確實很忙,但又怕錯失機遇,便很不禮貌地建議他住一晚,明早再走。他答應後,我們賴在他的住地,又聊了大半夜。

從這一天起,王教授帶著我進入了「樣式雷」的廣闊天地。那麼,他自己又是如何迷上「樣式雷」的呢?

他說,就讀天津大學研究生之初,恰好一家出版社需要大量清東陵、清西陵的測繪圖。於是,他就跟著老師,天天騎自行車,扛一把梯子,將殿堂、地宮、牌坊等每個部件的尺寸精準測繪下來。事後,他受「樣式雷」魅力浸染,專程到國家圖書館借閱「樣式雷」圖檔等文獻,並投入全部心力,一張一張鑑定、編目。1984年到1987年的三年時間裡,他住著2元一天的床位,夜以繼日堅持不懈,終於將「樣式雷」陵寢圖檔基本整理完,字數達20萬字。

不久,為了拍攝清東陵實景,王教授建議攝製組登上金頂山。我們如約到達山下,見到的卻是滿山荒徑,無路可攀。手提幾十公斤器材的同事擔心設備安全,有些遲疑。我果斷髮令:「上」。隨後,王教授一馬當先。到達山頂後,按王教授的經驗布置機位,在極為難得的合適光線下搶拍到清東陵的全景。接著,又在山頂現場繼續採訪,請王教授詮釋我心存的兩個疑點:為何清東陵樹木不多?清東陵的風水有講究嗎?

王教授說:東陵一帶原本林木茂盛,河道兩岸全是樹。此河道便是從東北滿族大本營往燕京運送糧食的生命線。後來因不時發生盜賊埋伏搶劫,朝廷才砍伐樹木,風水也非昔日模樣了。

結束採訪時已近黃昏,為抓拍落日餘暉下的寢宮,要趕緊下山。同行人均順利下去了,唯有我感到腿肚子又脹又酸,寸步難行,最後跌跌撞撞安全到達山腳時,已無力動彈了。

張寶章先生的邂逅


在《探訪樣式雷》於海內外播映後,我有幸邂逅了張寶章先生。他在《建築世家樣式雷》後記中記有:「正在我研讀雷氏墓碑拓片時,巧遇電視片《探訪樣式雷》的編導葛芸生先生。葛導為拍此片,歷時半年有餘,訪遍了與樣式雷有關的城市和各處遺蹟,拜訪了樣式雷專家和眾多雷氏後裔。他向我介紹了許多未知的情況,還說他的採訪經歷就是一篇動人的故事。」

說真的,更為動人的故事恰恰屬於他。他從北京市海澱區副區長、政協主席的公務崗位上退下來後,仍將「樣式雷」調研視為自己繼續報效社會與民眾的一項不能停歇的事業,並編著了一批獲行內學者好評、百姓喜聞樂見的正能量作品。他講述的「樣式雷」故事,不僅僅是建築故事,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令全球欽羨的中國故事,遠勝於我的紀錄片。

說來慚愧,張寶章先生迄今做了許多我未曾去做的事,他查閱了我本該查閱卻未能查閱的大量文獻,走訪了更多我未來得及拜訪的專家與知情人士。在他面前我承認不稱職。

他以熟知海澱人文的優勢,探幽發微,梳理出許多不被公眾所知的「樣式雷」世家及其建築的史實,讓今人領略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何況,他作為「古建」學人的良師益友,在耄耋之年能令古籍經典「活起來」,不愧是實至名歸的楷模。

2017年夏,在北京我再次「巧遇」張寶章先生。他說起「樣式雷」如數家珍,涉及地名與人名清晰詳實,話語間不乏睿智卓見。我即向在場研究「樣式雷」的中年學者進言:日後研究「樣式雷」,不妨先從研讀寶章先生的著作做起。他能將持續多年的田野考察實踐,與載入文獻典籍的陳年文字對比參照,加上他辨偽求真的學風與功底,當是眼下的碩士、博士值得效法的。那天,我曾萌生利用逗留北京的短暫時間,登門請教寶章先生,無奈脫身不得。但我呼籲過有關部門:要十分珍惜健在的年邁學人,對他們的既有研究成果,要有「搶救」意識,花力氣做好傳承、整理、發揚,使之成為中青年成才的階梯,這也屬搜集、保全(包括口述與出版)更多前輩智慧的文化資源工程。

專注藏書文化19年

更多原創文章,點擊閱讀!

相關焦點

  • 世界記憶|清代「樣式雷」建築圖檔
    樣式雷是樣式雷,雕梁畫柱簷角飛,不用釘子不用錘,全都使用木頭堆。」電視劇情雖是虛構,但樣式雷確有其人。他們是清代的雷姓家族,憑藉超凡的技藝連續幾代人擔任清宮皇家建築設計機構樣式房的掌案,即皇家建築設計的總負責人,前後傳承200 多年,是清朝最富盛名的「樣子匠」,被尊稱為「樣式雷」。
  • 「樣式雷」家族傳奇
    另外有資料記載,上個世紀30年代,「樣式雷」為生活所迫,開始瓜分和變賣家中圖檔收藏,雷家每一代都要分家,分家時分的就是圖紙和燙樣。據雷章寶回憶,因為剩下的圖樣都存在北京德勝門的一個高姓人家,而高家曾在樣式雷家分管預算。當時也沒暖氣,好多圖紙,都用來引火給燒了。
  • 趣談建築史—華夏意匠 「樣式雷」世家 之前世傳奇
    樣式雷家族共傳八代,橫跨230年的時間,主持設計了大量的建築均屬於當世的傑作。 「樣式雷」的第一代始祖——雷發達,字明所,建昌(今永修)人,生於明萬曆四十七(1619) 年,卒於清聖祖康熙三十二(1693)年。雷發達 14 歲拜叔父為師學藝,他聰明好學,並擅長工藝設計,多次在叔父的帶領下參與設計和建造一些祠堂和廟宇。
  • 樣式雷 究竟是誰?
    樣式雷圖樣今年的國慶黃金周國家大劇院再次上演原創話劇《樣式雷
  • 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頭」樣式雷登上《國家寶藏》!
    中國六分之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均打上了「樣式雷」的烙印。曾經歐美國家都認為,中國沒有所謂的科學建築, 一切都是工匠隨意為之,樣式雷燙樣是對之最有力的回擊。對於學建築的人來說,樣式雷可是個鼎鼎有名的家族。自康熙二十五年第二代雷金玉至清末民初第八代雷獻彩,樣式雷世家一直作為「樣子匠」供職皇家建築設計專門機構「樣式房」,並長期擔當「掌案」統領設計事務,被世人尊稱為"樣式雷"。
  • 《終極筆記》霍仙姑要吳邪手中的樣式雷是為了什麼 吳邪點天燈看似...
    《終極筆記》霍仙姑要吳邪手中的樣式雷是為了什麼吳邪大鬧新月飯店還搶走鬼璽後,就被解雨臣和霍秀秀及時搭救,三番五次轉移到隱蔽的地方躲藏起來。後來無意進入霍家修煉場,吳邪這才發現霍老太霍仙姑的秘密,她想進張家古樓。
  • 很多人都關心的問題:模具設計具體要怎麼學?該文章分析所有觀點
    那麼模具設計具體要怎麼學呢?小編這邊先給各位看官說幾個小故事!就拿我以前在某泰上班的同事來說,主人公是一名模具專業應屆畢業生,我們叫他小濤,小濤剛畢業就是校招到了某泰工作!入職前六個月在現場打鐵,搖磨床,裝模等等基本幹了個遍!後公司內部培訓模具結構設計工程師!在同事的極力推薦下參加了培訓!後在設計部開始了自己的設計生涯!雖說剛開始做的時候問題挺多的!
  • 農村墓碑樣式有哪些,不常見的又有哪些?
    墓碑是中國喪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墓碑涵蓋了許多墓碑樣式,相當於殯葬文化的縮影。農村墓碑是墓碑的典型代表,其樣式造型涉及面廣泛,樣式規格差距也多。小編整理了近期農村墓碑常見的樣式,及一些不常見的墓碑樣式。
  • 萬聖節,樣式大搗蛋!
    作為一個西方傳統節日,萬聖節近幾年在國內也開了花,這要歸功於每一個借勢萬聖節促銷的商家,我們新媒體人當然也要早做準備。作為一款優秀的排版編輯器,玩樣式才是正經事,老沙現在就為大家送上萬聖節樣式的3種玩法。
  • 手鐲樣式識別大全
    下面這個就是典型的平安鐲,平安鐲的橫截面是一個下平上拱的形狀,目前市面上最多的就是這個樣式的手鐲。現如今手鐲普及程度如此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手鐲的加工過程越來越簡單,這個就取決於我們國家整體的加工水平的提升。這種平安鐲的加工起來相對於其他手鐲樣式要簡單的很多,而且這種平安鐲的鐲心也能最大程度的保留,這也是目前材料稀缺比較節約材料的做法。
  • 這個你追了十年的男人,背後的謎團終究揭開丨盜墓筆記外傳:藏海花
    看過《盜墓筆記》的人一定記得深山裡那座陰森詭異機關重重的張家古樓。吳邪進入張家古樓有何目的?張起靈代替吳邪進入青銅門又是為何?
  • 揭秘西遊記中最牛道家法術「五雷法」,你們敢學嗎?
    之前,有很多人給我們留言說,你們一說到關鍵地方就打太極。孫悟空跟菩提祖師學長生不老之術這樣的事,你們竟然沒把口訣聽過來,太過分了。本來,我們壓根沒注意這點細節,但是被大家一提醒,仔細想想確實很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