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們選擇到農村教育一線教學,給農村教育帶來了勃勃生機。這些新老師知識豐富、工作熱情高、有朝氣,讓農村孩子感受到了不一樣的課堂風採。據記者了解,瑞金市廖坳小學就有那麼一位美妙音符引路人——鄉村教師黃祥。
一、初到班級,記憶猶新廖坳小學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位於瑞金市瑞林鎮北邊的廖坳村,離鎮15公裡,屬於偏遠山區了。黃祥說,記得2019年9月他第一次走進三年級的教室,孩子們的胸脯挺得高高的,眼睛裡透出的是純淨、新奇。「孩子們,我是你們新的音樂老師」「我姓黃,初次見面,我們唱個歌吧。」孩子們爽快地答應了,歌聲隨即響起,他們用儘可能大的聲音唱著,好像要讓心中的快樂全部釋放出來。在充滿美感的課堂中,孩子們的聲音變得盈潤動聽了,原本的那種大嗓門小了許多。他們知道了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強弱不同的聲音,它們和其他長短不同的音組合在一起,構成了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
隨後,他逐漸感覺到鄉村老師的不易。地處偏僻農村,消息閉塞,外出觀摩學習的機會較少,但他同樣敬業、努力。他相信,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在若干年後將沒有城裡孩子和鄉村孩子之分,廖坳小學書墨飄香,歌聲飛揚。
二、提升師能,服務教育黃祥說,作為音樂專業畢業的教師要有振興民族音樂的的社會擔當。把更新更多的音樂知識帶到鄉下孩子的身邊。為做到一個合格的鄉村音樂教師,他給自己定下了以下目標:第一,做一個音樂教師能把工作和自己的音樂愛好相統一。作為音樂專業畢業的老師,每天要做的工作就是聽音樂、唱歌、彈琴,並把美好的音樂與學生們分享,這是何等難得、何等快樂的事;第二,音樂課堂有更大的專業自由空間,大家可以在課堂中實施充分的課程自主,把自己紮實的音樂學識傳授給同學們。第三,音樂可以在精神文化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用音樂豐富校園文化勢在必行。他說,校園文化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音樂活動,以解決在課堂上不能解決的問題,讓學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領悟音樂的真諦,與教師、同學合作,親自參與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創編。絢麗多彩的文藝表演活動會使學生從中感受美、鑑賞美。同時,也會直接影響他們的氣質、性格情操和意志。提高素質修養,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課餘生活,天籟綿綿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黃祥組織了班級音樂會。他說,音樂會異彩紛呈,混聲大合唱不僅音域、音色層次分明,更有百川東到海的和諧、雄渾;手語表演唱將有聲音樂與無聲演示巧妙結合,共同詮釋《感恩的心》;引人入勝的古箏訴說著生機盎然的《森林狂想曲》;意蘊流淌的葫蘆絲醞釀著月光對鳳尾竹的情話;空靈唯美的陶笛演繹著《天空之城》的奇幻色彩;西洋的吉他演奏著《梁祝》的中式悽美愛情……黃祥說,在緊張的學習之餘,這樣的一場音樂盛宴恰似一縷清風,為同學們吹走心頭的迷霧,舒緩緊繃的心弦。奏響悠揚的琴聲,同學們就知道即使行到水窮處,也能看花開花落,雲捲雲舒的真諦。
為了培養同學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黃祥創辦了音樂興趣小組,以歌唱基本技能訓練和合唱訓練為主要內容,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歌唱姿勢,正確的呼吸方法,能夠自然圓潤地發聲和清晰的咬字、吐字;合唱聲部和諧一致,從而培養學生歌唱能力,想像能力;並讓同學們通過歌唱從中受到感染與教育的目的,使他們在聲情並茂的演唱中性情得以陶冶,心靈得以滋潤。(朱太權 記者 戶外 胡文亮)
編輯:吳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新聞報料:4009-20-4009
Content [contId='7928672', name='美妙音符引路人——鄉村教師黃祥', status='0', createTime='Sat Jun 20 11:20:45 CST 2020', updateTime='Sat Jun 20 12:15:39 CST 2020', publishTime='Sat Jun 20 12:15:38 CST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