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1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聰聰 見習記者 趙麗梅)一條「瘦身膠帶」給快遞行業「減塑」帶來了大變化。
「截至今年8月,使用膠帶的快遞中有94%以上使用寬度小於45毫米以下的「瘦身膠帶」,每件快件平均同比減少使用膠帶近20%。」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朱麗,今天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說。
今年1月新版限塑令出臺後,國家郵政局指導北京等6個重點省市制定塑料汙染治理工作三年實施方案,率先開展塑料汙染治理。朱麗表示,目前雖然快遞包裝絕對用量(次)增加,但用量增速在逐步下降。
一個有效的舉措是減少電商快件二次包裝。朱麗介紹,截至今年8月,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68%。同時,推動寄遞中轉環節可循環集裝袋普及應用,2019年集裝袋使用量同比減少96.4%,年節約一次性塑料編織袋24.8億條。 國家郵政局也在探索行業快遞包裝回收解決方案,推動郵政、快遞企業在營業網點設置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去年回收再使用包裝箱約2億個。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倒逼企業加速線上轉型,網購依然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在朱麗看來,快遞包裝綠色治理任重道遠,距離標本兼治還有很大差距,尤其是電商快遞協同有待深入,社會化循環利用體系仍有待健全等。
「限塑令」落實難在哪兒?中國青年報官微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9.7%的受訪者首選「改變公眾習慣」,16.8%的受訪者認為「新材料研發推廣難」,12.7%的受訪者選擇「購物成本提高」,10.7%的受訪者表示「新領域難監管」。
對於公眾習慣的改變,朱麗建議加強宣傳引導,通過公益宣傳等方式,呼籲廣大寄遞用戶配合寄遞企業推行簡約包裝,儘量使用寄遞企業提供的包裝。鼓勵重複循環利用快遞包裝,優先選用環境友好型包裝材料。對於收到的完好且符合標準的郵件快件包裝,可放到指定的網點或快遞包裝回收裝置,促進循環利用。同時,探索建立消費者激勵機制,如建議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綠色消費活動,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綠色包裝選擇,依不同包裝物分類定價,建立綠色消費和積分獎勵,促進消費者使用綠色包裝或減量包裝,推進使用可循環包裝。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