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氏宗親群
歡迎全球孫氏宗親!尋根、互助、傳承、發揚!
東吳孫氏政權的建立,其政治中心先定都武昌(今湖北鄂城),後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同時將其心腹官員分領江東各地,使得其統治集團核心的富春(今浙江富陽)孫氏族人開始向江東各地擴散,主要聚居在其控制地各區域政治文化的中心城鎮。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孫策在打下豫章郡(今江西省後),又分設廬陵郡(今江西吉水縣東北),而任堂兄孫賁為豫章(郡治今南昌)太守,孫賁之弟孫輔為廬陵太守。孫賁在官11年卒,兒子孫鄰嗣位。孫鄰九歲就代領豫章,在郡20年才召回武昌,孫賁家族在今江西南昌生活有30餘年。其曾孫孫惠,在吳亡後「寓居蕭沛之間」,即今江蘇縣與安徽縣一帶。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孫權的堂兄孫瑜,領丹陽郡(治今安徽宣城)太守,至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卒。孫瑜有五子:孫彌、孫熙、孫耀、孫曼、孫※,孫曼官至將軍,封候,估計連其子孫在內,孫瑜家族居今安徽宣城也至少數十年之久。
孫瑜弟弟孫皎,《三國志?吳書?宗室傳》載:因戰功「賜沙羡、雲杜、南新市、竟陵為奉邑,自置長吏。」該地在今湖北武昌西面的金口、京山縣、潛江縣一帶。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孫皎死後,其弟孫奐代統其眾,以揚武中郎將領江夏太守,郡治沙羡。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孫奐去世,其子孫承嗣位,以昭武中郎將領郡。赤烏六年(公元234年)孫承過世,以其弟孫壹襲位為將,至太平元年(公元256年)避禍奔魏。孫皎、孫奐家族在湖北生活的時間也是數十年。
還有官拜威寇中郎將,領廬江太守,鎮守皖城(今安徽潛山縣)的孫河,也是吳郡人,本姓俞,因作戰勇敢,深得孫堅、孫策寵愛而賜姓孫,且列入富春孫氏族譜,後拜將軍,屯守京口(今江蘇鎮江)。孫河有四子:長子孫助,官仁曲阿(今江蘇丹陽縣)長;次子孫誼,人海燕(今浙江平湖縣乍浦)長;三子孫桓,最為出色,以功拜見武將軍,封丹徒侯,駐軍牛渚(今安徽當塗縣西北);少子孫俊,為定武中將郎,駐軍薄落。其侄子孫韶,亦少年從軍,先接伯父之任,繕治京口,後為廣陵(今江蘇揚州以北)太守,為邊將數十年,忠心耿耿。赤烏四年(公元241年)孫韶去世,其次子孫越嗣位,官至右將軍。其五子孫恢為武陵(今湖南常德市)太守。這一家族的分布面相當分散。
《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記載:「永安六年(公元263年),交趾郡吏呂興反,殺太守孫諝 ,先是科郡上手工千餘人送建業……。」此時交趾郡(今越南北部地區)已入東吳政權的版圖,太守孫諝科役千餘名當地的手工工匠赴都城建業,為孫氏統治集團進行營造。而郡吏造反,殺了太守孫諝,很有可能其人應是東吳孫氏宗族集團成員而首當其衝。可見東吳孫氏統治集團當時派宗族成員為地方官吏的覆蓋面差不多包括其整個統治區域。
孫權子孫的遷徙和可能殘存情況。孫權共有七子,大兒子孫登列為太子,但33歲就去世了,三個孫子,孫璠、孫希早夭,孫英謀誅篡位的丞相兼大將軍孫峻,事覺自殺。二兒子孫慮,20歲就過世,無子。第五子孫奮封為齊王,居武昌。孫權死後,孫奮被遷南昌,後又往蕪湖、章安縣(今浙江臨海縣東南),封為章安後。孫皓即位,誅孫奮及五子。小兒子孫亮雖十歲就嗣位為帝,然在位七年,16歲時被堂侄孫琳廢黜為會稽王,過了兩年,又被哥哥孫休貶黜為候官侯,因氣憤不過,在赴貶地的路上就自殺了,年才十八歲。這四個兒子估計都無後人傳下。
三兒子孫和,曾立為太子,但孫權為立少子孫亮,將孫和無辜貶黜,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又將孫和改封為南陽王,據長沙。孫亮即位時,便被孫峻賜死。後來孫和長子孫皓僥倖得立為帝,統治殘暴,終為晉所滅。孫皓降晉,被迫舉家族北遷,太康元年(公元285年)5月來到洛陽,被封歸命侯,其太子孫謹被授中郎官職,其他諸子為郎中。五年後,孫皓死在洛陽,其後人仍定居於洛陽。《唐代墓誌彙編》中《大唐曹州離狐縣蓋贊君故妻孫夫人墓誌之銘》記載:「夫人諱光,河南人也,後漢將軍堅之後,自晉歸命侯之北人也,遂世居洛西宜陽焉。」不過,孫皓還有弟弟孫德、孫謙等,估計還應留在江東。
孫權第四子孫霸,曾被封為魯王,與太子孫和爭寵,事敗賜死。孫霸二子:孫基、孫壹,孫亮在位時,曾被封侯。孫皓即位,削去基、壹的爵位,與祖母謝姬遷居惠稽烏傷縣(今浙江義烏縣)。孫權封第六子孫休為郎邪王,居虎林(今安徽貴池縣西)。永安元年(公元258年),孫休即位,為吳景帝,但六年不到就生病去世了。《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記載:甘露元年(公元265年), 孫皓即位後,先「逼殺景後朱氏,……又送休四子於吳小城,尋復追殺大者二人。」孫休四子中,兩個大的被殺,兩個小的及其後代大約一直生活在吳地(今浙江一帶)的某小城鎮中。
可見,孫權後代主要散居於江浙一帶,有一支北遷洛陽。
另外,當時東吳孫氏北遷的,並不止孫皓這位末代君主。吳太平元年(公元256年),孫權堂弟孫奐之子孫壹就已率部曲千餘口及其家人避禍奔魏,被封為車騎將軍、武侯。建衡二年(公元270年),孫權弟孫匡之孫孫秀,帶妻、子、親兵數百人奔晉,被封為驃騎將軍、會稽公。天璽元年(公元276年),孫韶之子驃騎將軍孫楷,也帶妻、子家屬及親兵數百人歸晉,被任為車騎將軍,封丹陽侯。另外,東吳被晉滅後,還有部分孫氏官員往北方任職的,如孫河的曾孫孫丞,在吳為黃門侍郎,吳滅赴洛陽,為範陽涿(今河北涿縣)令,甚有稱績。可見東吳孫氏在後期,因政治原因而北遷者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