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裡箐的春來得有些猛烈。
預估這個時候,五裡箐的花還不是開的最旺的時候。可朋友圈不斷有人曬五裡箐的照片,看樣子已經花滿山了。
春上五裡箐,心裡總是痒痒的。
五裡箐位於羅平縣馬街鎮東面,與牛頭山相對,海拔2100多米,是馬街境內的第二座高山。箐,泛指樹木叢生的山谷,五裡箐,說明箐的面積很大。五裡箐植被茂盛,主要樹種為杜鵑、櫟類、華山松等,面積500餘公頃,是馬街和老廠兩個鄉鎮的重要水源地,五裡箐是羅平杜鵑花基因庫,僅杜鵑就有10餘個品種,是羅平以杜鵑為主面積最大的天然林區。每年上一次五裡箐已經成為很多喜歡戶外踏青的羅平人的例事。
這天,我們融媒體中心一行七人,決定上一次五裡箐。
馬街位於羅平北部山區,距離縣城50多公裡。馬街是羅平觀賞油菜花的又一典型景點,被稱為「雲上花梯」。羅平的油菜花天下聞名,而且南北有異,南路的油菜花地處平壩地區,放眼望去,一望無際,氣勢恢宏,再加上卡斯特峰林點綴其間,婉如一座座豎直的山峰種在花田裡,妙不可言,這也是羅平油菜花鐘情天下的原因之一。北路的油菜花外界知曉率要遜於南路。這與交通和季節有很大關係,北路交通不便,限制了外來遊客的深入,再加上北路地區海拔較高,花期要晚半個月,許多遊客看到南路油菜花凋謝了,以為羅平的油菜花已經謝幕,其實北路的油菜花正是旺花期呢!
北路的油菜花風格迥異於南路,那是另一種震撼。北路多是山地,勤勞的當地人民經過不斷的開墾,把一座座山坡都開墾成耕地,形成層層疊疊壯觀的梯田。油菜花開時,花梯如鏈似帶,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小山如螺,大山如塔,高低錯落,美如仙境,被攝影愛好者形象的成為「雲上花梯」。吃過午飯,我們往北一路前行。由於道路曲折險峻,幾十公裡的路走了個半小時才進入馬街境內,進入馬街,層層疊疊的金色油菜花已經隆重褪去,露出的怡然是青綠色的菜莢。滿坡青綠,也別有一番風景。
五裡箐離馬街鎮子不遠,出了鎮子就拐進一個叫阿市的村子。阿市就在五裡箐的腳下,一個很大的村子,背靠大山,人傑地靈,出了不少人物。阿市村的花田蔚為壯觀,如果是油菜花開時來,你很難想像整個村子被花簇擁的樣子。這個村子的花田很有名,央視在這裡直播了好幾回呢。村子上五裡箐的路有一段已經修成水泥路,比原來好走多了。來到防火檢查哨口,值班人員認真檢查後,依次放行。過了檢查站就是筆直的山路,路面坑坑窪窪,越野車走起來十分吃力,再往前走一段,來到一個懸崖邊,路陡峭筆直,野越車加大油門都爬不上去,車上的人只得下來推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山頂。
站在山頂舉目四望,整個馬街盡收眼底。山下梯田順著山勢延伸,或長或短,或寬或窄,層層疊疊,阡陌縱橫,錯落在一坡坡梯田間的是大大小小的村落,那田間的房舍、嫋嫋的炊煙、勞作的人群,恰似一幅濃濃的山水田園詩畫。可惜菜花已經褪去,要是油菜花盛開時,這裡絕對是人間仙境,世外桃源。還真沒想到,五裡箐是一個觀賞油菜花的絕佳地點,大家不約而同想到一塊,明年油菜花開時,相約五裡箐。
汽車繼續前行,在樹林中穿行,路兩邊的杜鵑花逐漸多了起來,紅的、白的、黃的、粉的,各式顏色競相露豔,把樹林裝點得分外顯眼。來到一個埡口,眼前豁然開朗,放眼望去,整山的彩色,婉如哪位神仙撒了一把彩粉,染了一地的顏色。人突然多了起來,站滿路兩旁,有拿相機的,有拿手機的,全都在忘情拍攝,恨不得把這一地的美麗全都帶走。我們立馬下車,拿相機的拿相機,拿航拍器拿航拍器,頓時忙碌起來。用航拍器從空中俯瞰,五裡箐美得令人窒息,群峰蜿蜒連綿,一直伸向遠處的老廠鄉,群峰間花團錦簇點綴。五裡箐杜鵑屬高山杜鵑,生命力極度強韌,在高海拔山區承受低溫、強風吹襲,依然挺立天地間。杜鵑花從頭年就萌蘗花苞,經過冬季冰霜覆蓋,低溫寒化,讓花苞舒展成長,再經過春雨滋潤,才開出雍容華貴的花朵。
翻過埡口,山路蜿蜒而下,最後來到一座小水庫的壩上,路也到了盡頭。這座水庫就是馬街和老廠兩個鄉鎮的主要飲用水源地。水庫位於峰巒間的一處低洼地,四周全是茂密的杜鵑花林,一池碧水被鮮花簇擁,那不叫仙池,還能叫什麼?飲這一池水的人你不羨慕也不行啊!
回來的路上,大家對五裡箐的美景讚不絕口,只是抱怨路有些難走。我心裡卻在嘀咕,這路還是不要修的為好,這裡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凡人最好少來打擾……
【毛虹/文圖】
【編輯:方丹 編審:張洪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