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得讓人窒息丨亨德爾《讓我痛哭吧》

2021-02-13 每晚一張音樂CD

Farinelli - Lascia Ch'io Pianga

美得讓人窒息

——Lascia ch'io pianga(讓我痛哭吧)

「德國人」亨德爾是如何成為「英國」作曲家的

     《讓我哭泣吧》是音樂大師亨德爾的三幕歌劇《裡那爾多》(Rinaldo)中著名的詠嘆調。

     劇本改編自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詩人塔索(Torquato Tasso)的長詩《解放了的耶路撒冷》。歌劇敘述十字軍戰爭時期,巴勒斯坦的聖殿騎士裡那爾多愛上了大馬士革的異教徒貴族少女阿爾米列娜。《讓我哭泣吧》是裡那爾多在花園裡悲嘆自己不幸的遭遇時詠唱的。

     這首曲子是亨德爾為歷史上著名的義大利閹人歌唱家法裡內利所創作。法裡內利(1705—1782年),義大利最著名的男性女高音歌唱家。他是上帝的奇蹟,他的嗓子可以涵括三個半八度,讓高音迴旋一分鐘之久。他被證實有能力在一口氣之內在一個音符上保持超過一分鐘或者一次呼吸中變換250種音調,就連當今公認的最好的次女高音-巴託莉,在一個音符上一口氣只能保持不到30秒。法裡內利演唱的歌曲難度極高,一些複雜技巧,諸如十度音程的跳進等,除法裡內利外,幾乎無人敢於問津。那一連串難度極大的花腔,甚至比高音區的花腔還要難, 換做現在的女高音, 不是早已唱得支離破碎恐怕也差不多快斷氣了!

Lascia Ch'io Pianga

    1994年 義大利、比利時、法國合拍了電影《Farinelli》,中文翻譯《絕代妖姬》(不知是哪個腦袋進水的翻譯的)。該片獲得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凱撒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音響以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這部影片講述了法裡內利絕豔而悲慘的一生:在十八世紀的義大利,裡卡多是一位古典音樂作曲家,為了使他的弟弟法裡內利的高音歌聲不會因為成長而消失,不惜在法內利孩童時實施宮刑,結果法內利成為了偉大的歌唱家。他的醉人的歌聲及純真的魅力迷倒了不少美女,裡卡多乘機假冒法拉內利與她們勾搭,並在感情和事業上處處控制著純潔的法裡內利,為此法裡內利付出了他的一生……

    上面這個電影片段是亨德爾意外獲知法裡內利成為castrato(閹人歌手)的真相,並在法裡內利演唱的間歇告訴了他。法裡內利悲痛不已,無法原諒他的兄長對他的所作所為。此時法裡內利滿懷哀傷的唱起《Lascia ch'io pianga-讓我哭泣吧》,仿佛在控訴充滿痛苦的命運,為什麼美好的事物一定要用巨大的創痛來換取……,法裡內利在用自己的生命賦予他所唱的音樂以生命。

  在影片中,人們試圖再現一些巴洛克時期華麗的歌劇片段,但是由於對於演唱技巧過於高,世界上除了閹人歌手以外任何歌手都無法完成,所以法裡內利的聲音都是由男高音、女高音、童音合成,並且運用電子設備幫助歌手完成許多不可能完成的唱段。 

   這段美得讓人窒息的音樂一直以來都膾炙人口。1995年,瑞典60年代新電影運動旗手伯·威德伯格沉寂20年後,執導了電影All Things Fair,中文翻譯《教室別戀》(這些外國電影的名字翻譯得完全不靠譜)。該片獲得一九九六柏林影展銀熊獎,被稱為歐洲版本的《洛麗塔》,故事發生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個少不更事的十五歲少年史迪,一個三十七歲的女教師維奧拉,兩者發生了一段師生戀情。

   此片,關切的是一個男孩的成長。Boy to man那一段艱難的歷程。如同蟬蛻般的痛苦,在苦難中學會有所承當。青春期的男孩用其特有的敏感學習著性愛,情愛,並開始用自己的眼睛去探索和關注世界。所有的一切都如此突如其來的新鮮。影片中的細節也到處流溢著青春期的痕跡。史迪在劇院總想把難看的帽子拿下來 ;女孩只為和史迪相遇而假裝上樓……溫暖而熨貼著每個人絞不幹的青春珍藏。關於性愛,情愛的主題,使用一段柔美華麗的歌劇獨唱引出的。影片開頭《論性交》疑問和音樂一起緩緩流洩,定下了此片最大的主題。而片中使用的這段歌劇就是《Lascia ch'io pianga-讓我哭泣吧》,歌劇旋律始終貫穿電影全程。

    不提電影後半部分所要表現的深刻心靈和社會問題,電影的前半部分拍得像童話一般美麗,每當男孩與充滿女性魅力的女教師走在教室走廊上時,純淨優美的女聲就唱起《Lascia ch'io pianga-讓我哭泣吧》,讓你希望這段走廊永遠不要有盡頭,讓他們慢慢一直走下去……

Lascia Ch'io Pianga

    值得一提的是女主角馬莉卡.勞倫絲就是導演伯·威德伯格年輕的妻子,而演男孩的則是伯·威德伯格的兒子約翰·威德伯格(瘋狂的一家人)。 

《讓我哭泣吧 》歌詞: 

Lascia ch'io pianga mia cruda sorte,      

讓我為自己悲慘的命運哭泣,

E che sospiri la libertà!           

而我渴望自由!

E che sospiri,                 

我渴望,

e che sospiri la libertà!           

我渴望自由!

Lascia ch'io pianga mia cruda sorte,      

讓我為我悲慘的命運哭泣,

E che sospiri la libertà!           

而我渴望自由!

Il duolo infranga queste ritorte de miei martiri sol per pietà,    

這場爭鬥模糊了我所遭逢的許多痛苦,

de miei martiri sol per pietà.         

我祈求我的痛苦能獲得仁慈的解脫。

E che sospiri la libertà!           

而我渴望自由!

 

相關焦點

  • 解讀亨德爾歌劇詠嘆調《讓我痛哭吧》
    《讓我痛哭吧》是亨德爾歌劇《雷納爾多》中的一段詠嘆調,這首作品不同於以往脫離歌詞內容、炫耀花腔技巧、的演唱風格,重在揭示人物內心世界,表現人物性格和情感。亨德爾《讓我痛哭吧》的解讀與演唱     《讓我痛哭吧》是德國作曲家亨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所作的魔幻歌劇《雷納爾多》中的一個選段。歌劇作於1710年,兩星期完成,2月24日公演,連續15場,受到空前歡迎。這是亨德爾在倫敦寫的第一部義大利式的歌劇,也是他在倫敦上演的歌劇中最成功的一部。
  • 亨德爾和《彌賽亞》的背後故事
    亨德爾在1741年8月22日(星期六)下午開始寫作「彌賽亞」,6天之內便完成了第一部份,9月6日完成第二部份,9月12日完成整曲的架構,然後寫了管弦樂部份並加修整,前後一共只花了24天,那是驚人的快速也是充滿靈感的。據聞亨德爾在寫作之中常常被感動得淚流滿面,淚水浸溼了手稿。尤其當他寫到「哈利路亞」大合唱時,曾雙膝跪倒在地,雙手向天,喊著說:「我看到天門開了」。
  • 在蕭邦的作品中,喜歡古典精神的人可以欣賞到適如其分的節度,條理分明的結構;長於技巧的人會發現那是最能發揮鋼琴特性的樂曲.
    宓多裡談巴赫(上)宓多裡談巴赫(中)宓多裡談巴赫(下)海菲茲丨我是怎樣拉琴的(上)海菲茲丨我是怎樣拉琴的(中)海菲茲丨我是怎樣拉琴的- 1759.4.14)作曲家亨德爾的八個段子亨德爾《彌賽亞》的多重解讀紀念亨德爾丨聆聽《彌賽亞》亨德爾的協奏曲與管弦樂作品弗萊明演唱亨德爾《綠樹成蔭
  • 逆風飛翔 | 亨德爾:愛人啊,不要讓我淚水長流
    最後女王發現,那個父命給她挑選的夫君,就是她暗戀的人.一個蛋痛的、喜聞樂見的賀歲愛情故事,據說亨德爾看完感動得熱淚盈眶,當夜就構思出了歌劇音樂的框架,在1705年1月,新劇準時上演,正如凱澤預料,大獲成功,連演20場,拯救了劇院。問題是,連演20場之後,有人向教會打小報告,說這部劇的劇本是一位當地牧師寫的,牧師寫歌劇,這個在300年前可是觸犯教法的。
  • 最後一次演出《彌賽亞》後,上帝把我召回了天堂.
    當這部讓我看到天堂的聖樂《彌賽亞》在愛爾蘭首府都柏林首演時,很多人都以為這是我向英國的告別之作。然而,那空前的成功讓英國人擦亮了眼睛,張開雙臂再次熱情地擁抱我這個年邁的天才。次年在倫敦上演時,英王喬治二世親臨劇院,當第二部分終曲《哈裡路亞》奏響時,國王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站起來聽完了全曲!從此,每當響起《哈裡路亞》,全場觀眾起立。
  • 美得讓人窒息的新疆美女 迪麗熱巴
    美得讓人窒息的新疆美女 迪麗熱巴美得讓人窒息的新疆美女美得讓人窒息的新疆美女 迪麗熱巴美得讓人窒息的新疆美女 迪麗熱巴美得讓人窒息的新疆美女 迪麗熱巴美得讓人窒息的新疆美女 迪麗熱巴美得讓人窒息的新疆美女 迪麗熱巴美得讓人窒息的新疆美女 迪麗熱巴
  • 這個人改寫了亨德爾的「彌賽亞」
    在配器方面,莫扎特加入了很多木管樂器的部分,而這些在亨德爾的原作中是沒有的,不過這也可以理解,像單簧管這種樂器,一直要到莫扎特時代才成為樂隊的常用樂器,自然在亨德爾時代也就不會被使用了。男中音的一首著名詠嘆調「The trumpet shall sound」中的號角部分原本是由亨德爾時期常用的老式自然小號演奏,但是到了莫扎特的版本中,就被他用圓號取代了,音色自然也從非常明亮的 biabia 聲變成了更暖的 bobo 聲……莫扎特還刪掉了一些他覺得意義不大的合唱部分,並且把一首女高音無比無聊的詠嘆調「If God be for us」改成了宣敘調
  • 亨德爾:彌賽亞
    ▽ 「假使我的音樂只能使人愉快,那我很遺憾,我的目的是使人高尚起來。」——亨德爾 亨德爾早年在英國很不得志,不僅自己先後經營的幾家劇院紛紛倒閉,創作的音樂也經常被對手批駁得體無完膚。就在亨德爾最窮困潦倒時,一件事改寫了他的人生。
  • 亨德爾《水上音樂》背後的故事
    經典音樂故事系列之亨德爾《水上音樂》一、背景介紹       《水上音樂》被分為三套組曲
  • 亨德爾 《水上音樂》
    如果沒時間看文字,直接到底部點「閱讀原文」,聽我們給您念吧!!!
  • 2歲女兒意外窒息 男星痛哭:我抱著她可是沒呼吸
    梁東根談女兒窒息意外據臺灣媒體報導,韓星梁東根婚後與老婆育有兩子一女,幸福組成一家五口,梁東根曾帶著女兒Joy登上親子節目《超人回來了
  • 牽手夫妻再次爆紅網絡,臺灣真的美得讓人窒息.
    當臺灣遇上牽手從另一個角度看見臺灣的美
  • 美得心疼的寶石之國辰砂cos,神態與氣氛渲染美得讓人窒息
    讓我離開黑夜。不可能的。不敢相信這種事情,別說笑了⋯⋯他的力量強大,卻是有代價的他糾結過,難受過所以選擇了和別人不一樣的戰鬥方式,疏離別人以保護他們只有他一個人的夜晚。數不勝數長久的一個人生活,不敢接觸任何人害怕自己傷害到了別人即便有光出現在他面前他也不敢伸手去捉住它他不想看到別人因他而受傷他是一個很溫柔的人是那麼的努力,然而現實是那麼的殘酷對他又是那麼的不公平如何可以希望有一天有一個人可以包容他的所有把他帶走夜晚
  • 亨德爾:水上音樂
    當他選擇了一種效果,就能讓它產生雷鳴般的震撼——莫扎特《水上音樂》又稱《水樂》或《船歌》,是一部管弦樂組曲,由亨德爾作於1717年。這首曲子是在英國泰晤士河的遊船上演奏的,所以有了「水上音樂」的美名。現在我們所聽到的《水上音樂》,已經不是亨德爾的原作了,而是後來曼徹斯特的哈萊樂團指揮哈蒂爵士,為近代樂隊所改編的樂曲。
  • 亨德爾 | 巴洛克音樂集大成者
    音樂家溫頓·迪恩認為:「從亨德爾的歌劇中可以看出他不只是位偉大的作曲家,也是第一流的劇作家。」。在歌劇《亞力山大的盛宴》(1736)受到好評之後,他將合唱部分翻譯為英文。在《彌賽亞》(1742)成功之後,亨德爾沒有再寫過義大利文的歌劇。他在英國最後的十五年幾乎盲目,是一個受尊重及富有的人,最後在1759年去世,他的葬禮有許多國家級的榮譽,安葬在西敏市聖彼得牧師團教堂。
  • 亨德爾:水與火之歌(上)
    今天與後天,與各位分享亨德爾的《皇家焰火音樂》和《水上音樂》。藉此機會,以《水與火之歌》為題,簡單介紹一下亨德爾和歐洲各大家族的趣史。1685年,亨德爾出生於德國城市哈勒(Halle),出生時,他的父親老亨德爾已經63歲。老亨德爾的童年,因「三十年戰爭」而嘗盡苦頭。14歲時,他的父親死於瘟疫,之後他開始在理髮店當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