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與後天,與各位分享亨德爾的《皇家焰火音樂》和《水上音樂》。藉此機會,以《水與火之歌》為題,簡單介紹一下亨德爾和歐洲各大家族的趣史。
1685年,亨德爾出生於德國城市哈勒(Halle),出生時,他的父親老亨德爾已經63歲。
老亨德爾的童年,因「三十年戰爭」而嘗盡苦頭。14歲時,他的父親死於瘟疫,之後他開始在理髮店當學徒。20歲時,他娶了比自己大12歲的、哈勒郊區的理髮外科醫生的遺孀,因此,有理髮手藝的他,得以繼承理髮外科醫生這一職業。老亨德爾在這次婚姻,誕下了五個子女。保守的他,讓其中的四個學醫從醫,家族式經營來之不易的事業。
亨德爾是老亨德爾在第二次婚姻所生。年幼的亨德爾展現出音樂天賦,可是年邁的老亨德爾一直反對兒子學習音樂,他甚至不讓家裡擺放樂器,也不讓兒子到擁有樂器的朋友家中串門。這一做法,為後人留下一個勵志故事——亨德爾想方設法找來一臺小鍵琴,把它藏在閣樓,趁家人入睡時自學音樂。
韋廷家族(House of Wettin)的薩克森-魏森費爾斯(Saxe-Weissenfels)大公,是老亨德爾的僱主。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了亨德爾的音樂才華,並建議老亨德爾讓兒子接受正規的音樂教育。得到貴人指點,老亨德爾妥協了。不過,在支持兒子學習音樂以外,他更希望兒子將來能成為律師或法官。
大學期間,亨德爾開始接觸法學。德國自由派法學家託馬修斯(Christian Thomasius)的理論,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音樂學家保羅·亨利·朗認為,亨德爾後來「移民」英國,就是受到託馬修斯「人的尊嚴、思想的自由、法律的威嚴都應受到尊重」這一思想的影響。
可是,一心嚮往音樂的亨德爾並沒有遵循父親的遺願。他放棄了法律,前往漢堡開展音樂事業。在漢堡,他認識了美蒂奇家族(House of Medici)的一位重要成員。名聲顯赫的美蒂奇家族是藝術的慷慨支持者,因此,1706年,亨德爾得以受邀前往義大利發展。在義大利,他獲得了成功,新創的歌劇《Agrippina》連演了27晚,當地觀眾稱亨德爾為「Il caro Sassone」(親愛的薩克森人)。
亨德爾年少得志,1710年,25歲的他即被漢諾瓦選帝侯格奧爾格一世(Georg I)任命為宮廷樂長(Kapellmeister)。當時的漢諾瓦家族(House of Hanover)因為擁有萊布尼茨(哲學家、數學家)、亨德爾、斯蒂法尼(Agostino Steffani,神學家、外交家、作曲家)等文化名人,也備受尊重。
同年,亨德爾第一次前往倫敦,他為倫敦留下了至今還經常上演的歌劇《裡納爾多》(Rinaldo)。歌劇中的詠嘆調「Lascia ch'io pianga」(讓我哭泣)更成為千古名曲。
「讓我哭泣」
就這樣,亨德爾成為了歐洲各大家族「人才大戰」的熱門爭奪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