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的光輝:走進亨德爾的器樂創作人生

2021-02-18 影音新生活

在講述交響樂的發展源源流時,除了巴赫,我們沒有理由錯過音樂的巴洛克時期的另一位音樂大師——亨德爾。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歌劇與大協奏曲,屹立在巴洛克音樂的最高處,使巴洛克的風格達到了光輝的頂點,也為人類歷史留下了極其寶貴的藝術財富。




今天,適逢亨德爾誕辰330周年紀念,「影音新生活」將與大家一起走進亨德爾的器樂創作生涯。

欣賞:《哈利路亞》

音樂人生

很早就顯露驚人的音樂才華

喬治·弗利德裡克·亨德爾(George Friedrich Handel)1685年2月23日生於德國中部的哈雷。雖然他很早就在音樂上顯露出驚人的才華,但是他的理髮師父親卻希望他學習法律,成為一個體面的公民。


雖然他在7歲的時候得到公爵的支持,隨哈雷聖母堂的管風琴師扎豪學習管風琴、小提琴、雙簧管以及作曲技法,並在11歲時就寫出了6首雙簧管和小提琴的三重奏鳴曲,但是父親去世以後,他還是遵從父親的意願,於1702年2月10日進入哈雷大學法學院學習。

離開漢堡

3月13日,他就被任命為加爾文教堂的管風琴師,第二年當他18歲的時候,他終於放棄了法學院的學習,隻身來到北部城市漢堡,在那裡的歌劇院擔任羽管鍵琴師和第二小提琴手。他不僅接觸到了凱澤爾的歌劇,還結識了一位博學的青年音樂家馬特森。馬特森不僅是歌劇院的男高音歌手,而且身兼作曲和指揮,尤其是他的音樂理論和關於歷史與藝術的評論,對那個時代產生過非常有益的影響。


1705年1月8日,亨德爾的第一部歌劇《阿爾米拉》在漢堡歌劇院上演,緊接著又上演了他的第二部歌劇《尼祿》,馬特森最後一次在舞臺上露面便是在這部戲裡擔任主角。第二年,在他的後兩部歌劇《達夫尼》和《弗洛林多》還沒來得及上演的時候,亨德爾沒有和馬特森告別便離開漢堡去義大利了。

義大利之旅


在義大利期間,他與著名的音樂家科萊裡、卡爾達拉和斯卡拉蒂父子等廣泛交遊,並以不同的曲式寫下了大量的作品。他以義大利風格創作的歌劇《拉德裡格》和《阿格利皮納》以及清唱劇《時間和真理的勝利》、《復活》分別上演於佛羅倫斯和威尼斯,均大獲成功。他能將大協奏曲的技巧運用到聲樂曲中,並使他的音樂充滿了節奏的驅策力、旋律的吸引力和豐富的情感,亨德爾獨有的這種充滿活力與熱情的風格在這個期間便趨於定型了。

英國成為他發展的土壤

1710年,亨德爾回到德國擔任漢諾瓦選帝侯喬治的宮廷樂長,年底他第一次訪問英國,並在那裡指揮了歌劇《裡納爾多》的演出,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要知道他寫這部歌劇只用了15天的時間。大概亨德爾已經感覺到,英國將是最適合他的所謂世界主義音樂風格發展的土壤,所以在他第二次去倫敦的時候,竟置選帝侯的權威於不顧,歸期一拖再拖,直到兩年以後選帝侯繼承了英國的王位,亨德爾才感到情況不妙了,嚇得很長一段時間不敢在宮廷露面。


有一次當他聽說新國王在泰晤士河上乘船遊覽時,他便悄悄地乘上另一隻載有樂隊的船,親自指揮著樂隊演奏著他的抒情詩般優美的《水上音樂》,緩慢地向王室的大船靠攏。國王很自然地被這種特殊的音樂情境所打動,當場赦免了亨德爾的罪過。

欣賞:《小奏鳴曲》

紮根英國

1716年,喬治一世重返漢諾瓦,並將亨德爾也一起帶回去。在此期間,亨德爾為布洛克斯的受難詩配上了音樂,這比巴赫的《約翰受難曲》要早上好幾年。重新回到倫敦以後,他擔任了錢多斯公爵的教堂樂長,並創作了著名的《錢多斯感恩歌》和《錢多斯讚美歌》,同時用英語寫下了清唱劇《阿西斯與加拉泰》和《以斯帖》。不久,由王室和豪門富紳資助的一家聯合專業劇團成立了,它的官方名稱是皇家歌劇院,專門為倫敦的觀眾上演義大利歌劇。他們聘請義大利作曲家伯農契尼和阿馬代依與亨德爾一起共同為歌劇院作曲。


在3人共寫的歌劇《穆齊奧·斯卡沃拉》上演時,伯農契尼寫的第二幕獲得了成功。但不久亨德爾自己獨立創作的《奧託內》大受歡迎,風頭一下子便蓋過了義大利人,亨德爾在倫敦的地位從此奠定下來。1726年,他加入英國國籍。

新的開端


1740年是亨德爾生命中一個新的時期的開端。前一年他的清唱劇《掃羅》和《以色列人在埃及》上演後大受歡迎,使他決定放棄歌劇的寫作,轉而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清唱劇的創作中。1742年4月13日,《彌賽亞》在愛爾蘭的都柏林首演,後來在倫敦演出當合唱隊唱到「哈裡路亞」時,出席觀看的英王喬治二世不由激動得肅然起立,於是全場觀眾都站了起來,這在以後的演出成為了慣例。

得到認同


1745年,企圖復闢的斯圖亞特王朝分子查理·愛德華在蘇格蘭登陸,英國掀起了效忠王室的愛國運動。亨德爾為此創作了清唱劇《猶大·馬加比》和《應時清唱劇》,這些充滿愛國精神的作品受到英國人的熱烈歡迎,亨德爾的命運也從此發生了重大轉機,因為從此時開始,英國人終於認同了他作為一個英國音樂家的存在。

最後的歲月


1749年,為了慶祝奧地利戰爭的結束與戰爭和約的籤訂,亨德爾創作了《皇家焰火音樂》,並在水晶宮放焰火的時候演出。1751年,亨德爾完成了他最後一部清唱劇《耶弗塔》,兩年以後他雙目失明了。1759年4月6日在演出《彌賽亞》的時候,亨德爾親自演奏了管風琴。8天以後即4月14日,他去世了,比巴赫多活了9年。

欣賞:《帕薩卡利亞》

音樂創作

管風琴作品

亨德爾早年是以管風琴家聞名於世,二十幾歲的時候在義大利與斯卡拉蒂比賽,曾使其甘拜下風。到了倫敦以後,他不再擔任專職的管風琴師,但卻喜歡即興演奏以自娛娛人。因為沒有創作的欲望,所以他沒有一首獨奏曲樂譜留下來。


即使我們今天所見到的管風琴協奏曲的樂譜,它的管風琴聲部也留有即興發揮的空間,比如有的樂章完全沒有記上音符,只是寫著「自由處理」的字樣。這是因為亨德爾的大部分管風琴協奏曲都是在演出他的清唱劇時,由他本人在開幕前和幕間休息時親自演奏的。他為伴奏的樂隊寫好了譜子,而他自己為了取悅觀眾,渲染劇院裡的氣氛,常作技巧華麗的即興表演。所以,雖然管風琴這件樂器很神聖,但到了亨德爾的手裡,世俗節日的熱鬧氣氛便被突出出來了。


亨德爾共留下l6首管風琴協奏曲,除4首未編號以外,其餘12首分別編入「作品4」和「作品7」。從曲式上看,它們幾乎都是模仿科萊裡的結構,由慢一快一慢—快的4個樂章組成,只有作品4之6與作品7之6採用的是維瓦爾第式的3樂章。

大協奏曲

比管風琴協奏曲更著名的是他的編號為作品6的12首大協奏曲。從這個作品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亨德爾音樂中懷舊因素和創新因素的結合,但主要以懷舊為主。他在外表上模仿科萊裡的教堂奏鳴曲風格,而且在標題上特別強調是「小提琴外加7聲部的大協奏曲」。但實際上,它的獨奏部分並沒有與樂隊全奏分離。事實是在大多數的樂章中,主奏的弦樂器或是自始至終與協奏部同步演奏,或只在簡短的三重奏形式的間奏中單獨出現,如果有長段的小提琴獨奏的話,那麼它無論是在主題素材上還是在風格上通常都與全奏段落沒有什麼區別。


從這方面來看,這部作品更像是管弦樂合奏曲,它表現了亨德爾與前人不同的地方。在對樂隊聲部的處理方面,亨德爾像一般的巴洛克作曲家一樣,主要採用對位的方法,但不如同時代的巴赫那樣工整複雜,而表現出一派自由簡譜甚至和聲化的傾向。他的賦格也不是嚴格而講究結構的,只能算是一種準賦格,這並不表示亨德爾不擅長此道,而是他為了遷就音響效果所做出的犧牲。


如果說巴赫的樂隊作品具有的是結構性和立體感,那麼亨德爾的「大協奏曲」則富於流動性和發展性,色彩更為燦爛奪目,情緒也更自由率直,充溢著蓬勃的生氣。在這12首大協奏曲裡,每首風格也各有不同,既有輕鬆的也有莊嚴的,但總的特徵則屬於17世紀末的義大利。


被編為作品3的7首大協奏曲最接近科萊裡式的義大利風格,但是它又明顯受到法國的影響,比如插入了小步舞曲和其他舞曲。由於雙簧管聲部在配器中有較突出的表現,因此在它初演的聽眾當中就有「雙簧管協奏曲」的印象。不過從樂譜的結構分析,亨德爾仍不是很注重主奏樂器群的存在,它們的活動大部分都屬於插句性質,而且在作曲家的眼裡,主奏樂器是小提琴而非雙簧管,因為重要的主題都是由前者來呈示的。

欣賞:《皇家焰火音樂》序曲

《水上音樂》和《焰火音樂》

《水上音樂》和《焰火音樂》也許在音樂史上的地位不如亨德爾的協奏曲高,但它們卻是今天最為人所知的亨德爾作品。它們都以歡快活潑的舞曲為主,富於生活氣息。樂隊編制突出了銅管與定音鼓的分量,是為露天演出設計的。


1748年10月,英國參與的奧地利王位爭奪戰結束後,於第二年春天籤訂了著名的《亞琛條約》。為慶祝條約的籤訂,英國王室於4月27日在倫敦的格林公園舉行盛大焰火晚會慶功。亨德爾受命譜寫慶典音樂,於燃放焰火時在上萬人面前演奏。據說當時參加首演的樂隊有一百多人,以管樂器為主,沒有使用弦樂器,具體編制是9支小號、9支圓號、24支雙簧管、12支大管、1支低音大管以及定音鼓和大鼓。後來亨德爾補寫了弦樂器部分,使莊嚴華麗的音響效果更加突出,成為今天交響音樂會上的保留曲目。


前面提到,關於《水上音樂》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不過今天已經有非常明確的證據證明此故事屬於子虛烏有。儘管如此,這部盡顯亨德爾管弦樂創作才華的大型作品從它誕生那天起,就贏得上自王公貴族、下至普通民眾的由衷喜愛。由於原始手稿已經丟失,流傳到現在的都是整理校訂的版本,主要有3種:組曲6樂章版、全曲20樂章版和3套組曲16樂章版。對於今天的聽眾來說,好聽是第一重要,樂譜的文獻價值倒在其次了,這是他們比音樂史家更看重《水上音樂》的原因。

欣賞:《水上音樂》組曲

註:本文參考了劉雪楓老師的文章,特此鳴謝。劉老師是中國著名音樂評論家、專欄作家。長期從事音樂研究、評論、編輯工作,對於華格納、德國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音樂等有深入的了解,其愛樂的熱情一直以來感染並影響身邊許多人。

劉雪楓老師先後歷任遼寧大學出版社編輯、三聯書店《愛樂》雜誌主編、《西藏人文地理》雜誌主編、英國《留聲機》雜誌(中文版)主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編輯等職,主持音樂圖書的編輯工作。曾出版《西方音樂史話》、《貼近浪漫時代》、《神界的黃昏》、《華格納戲劇全集》、《音樂手冊》、《朝聖:華格納的拜羅伊特》、《偉大的音樂:經典收藏》、《日出時讓悲傷終結——音樂的聆聽經驗》、《德國音樂地圖》、《交響樂欣賞十八講》等著作。

古典音樂的愛好者、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稱讚道:「人家說文字停止的時候音樂才開始,結果現在有的時候我們要被迫反過來去做,雪楓能用文字把音樂表現的那麼好,很難得……」

「影音新生活」對劉雪楓老師致力於普及音樂文化的精神同樣十分欽佩,「古典音樂在某種意義上是人生的必需品,永恆之音樂引領人類上升,而劉雪楓的樂評無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愛樂者登堂入室領略古典音樂之美的最好引路人。」

相關焦點

  • 亨德爾 | 巴洛克音樂集大成者
    ▲ 《水上音樂》、《皇家煙火》(Herve Niquet) 亨德爾的作品類型有歌劇、神劇、頌歌及管風琴協奏曲,著名作品為《彌賽亞》。亨德爾出生於德國,後來定居併入籍英國,他的名字亦改為英語化的喬治·弗裡德裡克·韓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亨德爾的風格明顯受到義大利巴洛克風格的作曲家以及德國中部傳統複音音樂的影響。
  • 亨德爾《凱撒在埃及》| 最豪華的巴洛克饕餮大餐
    與巴赫在本土默默專注於鍵盤與康塔塔的創作不同,亨德爾四處遊走奉獻於歌劇和清唱劇。他的清唱劇重點放在合唱上,而他的歌劇以獨唱為主。歌劇的靈魂是獨唱詠嘆調,那美麗迂迴、婉轉雲天的美好歌唱,體現了美聲唱法(Bel Canto)最重要的發展主線。那時,義大利正歌劇躥紅,引領整個歐洲歌劇舞臺的風格。正歌劇的腳本通常來自歷史事件或神話,記錄帝王帝後、男神女仙的凱旋與悲劇。
  • 放牛班筆記 | 音樂史探秘:巴洛克時期的音樂
    世紀至今)在了解過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方音樂後,讓我們跟隨蠟筆小新和《Frozen》劇組人員,一起走進華麗的巴洛克時代,感受富麗堂皇的巴洛克音樂的風採吧!· 器樂技術迅速發展小提琴、各種鍵盤樂器等都在巴洛克時期出現或定型。技術的進步既催生了更加複雜的音樂形式和風格,也使得器樂演奏開始受到重視,為奏鳴曲、協奏曲等規模較大的音樂體裁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
    在這個時期,音樂的發展是朝著好幾個方向同時並進,樂曲的形式與構造也不斷地在發展和演變,所以這個時期呈現出一個現象,那就是新、舊不同風格的音樂很明顯同時並存。今天回頭來審視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發展,我們會發現,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在文藝復興時期,複音音樂的創作手法已達到一個顛峰,進入巴洛克時期後,人們在求新求變的時代精神下,開始把文藝復興時期已經開拓的樂曲樣式逐漸加以變化,以求取更強的音樂表現力。
  • 3分鐘,帶你快速了解巴洛克時期
    接下來花上三分鐘時間讓我們走進巴洛克時期巴洛克出自葡萄牙文Barroco,譯為殘缺的珍珠。原用形容17世紀的義大利建築。巴洛克時期是1600(歌劇誕生)-1750(巴赫去世)。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成就知多少?文藝復興之後是巴洛克時期。在巴洛克時期,文藝復興時期的形式主義在巴洛克時期被掙脫,文藝知識快速飆升,讓人們做好了直面科學的準備。巴洛克時期見證了歌劇的誕生,管弦樂隊的發展和器樂的繁榮。
  • 亨德爾器樂作品不像巴赫那樣出名,但很耐聽,尤其這些大協奏曲
    亨德爾的器樂作品儘管不像巴赫的那樣出名,其品質與耐聽性仍可被置於音樂寶庫的前列。特別是亨德爾12首大協奏曲,自誕生之日起從未在樂團保留曲目中消失。巴赫從維瓦爾第那裡借鑑最多,尤其關注維瓦爾第的三樂章(快-慢-快)協奏曲形式。
  • 絢爛的音樂時代—巴洛克的音樂
    從本期開始,我們將一起走進古典音樂的世界,探索音樂藝術的奧秘。說到古典音樂,就會想到風格,音樂的風格經歷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古典音樂,自中世紀開始蓬勃發展,到了巴洛克時期音樂的形式、體裁等更趨於完善。
  • 《塞爾斯》帶來原汁原味巴洛克音樂
    指揮家大衛·斯特恩 BMF供圖 羊腸弦小提琴、無活塞銅管……《塞爾斯》帶來原汁原味巴洛克音樂中新網北京10月18日電 (記者 應妮)2019年是作曲家亨德爾逝世260周年,為紀念這位巴洛克時期音樂巨匠,10月17日晚,指揮家大衛·斯特恩帶領由他本人創建的烈火歌劇院蒞臨北京國際音樂節
  • 巴洛克時期鋼琴音樂的演奏風格與特點分析
    導讀:巴洛克時期的鋼琴音樂,通常以古典宮廷題材的音樂創作為主,在音色、音調表現方面與管風琴等鍵盤樂器類似。本文主要探討巴洛克時期鋼琴音樂的演奏風格與特點,分析了巴赫、亨德爾等作曲家的鋼琴曲及音樂創作技法。
  • 愛樂 | 電影中的巴洛克
    我們通常用巴洛克來形容17至18世紀歐洲流行的藝術風格,包括雕塑、繪畫、建築、文學、舞蹈、音樂等不同的範疇。與現代審美觀不同的是,巴洛克藝術以精緻、華麗見稱,承襲了文藝復興後期在歐洲所衍生的矯飾主義。巴洛克藝術更傾向透過作品表達情緒,而許多電影也通過巴洛克音樂中的恢弘華麗或是嚴謹來推動電影的情節發展。
  • 清唱劇的黃金時代——巴洛克
    無論是作品數量還是作品質量,巴洛克都無疑是清唱劇的黃金時代。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幾部巴洛克時代非常出名的清唱劇和它們的創作者。      說起蒙特威爾第(Claudio Monteverdi),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他的牧歌和歌劇作品。
  • 巴洛克時期鋼琴音樂的代表人物
    巴洛克音樂的代表人物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尤其自身的特點,在這一大的創作背景下,誕生了很多傑出的鋼琴音樂大師,在這裡我們著重介紹幾位,同時也是藉助他們的鋼琴音樂來進一步分析這一時期鋼琴音樂的發展。組曲作品,這裡我們主要著重介紹巴赫創作的兩部組曲作品,一首是《法國組曲》,一首是《英國組曲》,值得一提的是,組曲這種巴洛克時期的古鋼琴音樂創作體裁,雖然在巴赫的作品中得到了體現,但是是在17實際最後的25年間才得以定性,巴赫為其形成做了很大的貢獻。
  • 巴洛克時期音樂精華
    同時西洋管弦樂器也在巴洛克時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小提琴的出現、撥弦古鋼琴的成形都為巴洛克音樂提供了更豐富的表現力;其他樂器的發展也使得某些特定風格的巴洛克音樂其配器得以朝著多元化、大規模的方向發展。不過諸如管風琴、羽管健琴、維奧爾琴這類頗具歷史的古樂器依然被廣泛使用。
  • 巴洛克音樂和爵士樂有何相似之處?
    首先,巴洛克音樂和爵士樂都使用即興創作。即興創作有兩種類型,和弦即興創作和旋律即興創作。以巴洛克作曲家亨德爾的《彌賽亞》(The Messiah)和爵士樂史中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艾靈頓公爵的《凌波爵士樂》(Limbo Jazz,美國中小學爵士樂團的必學曲目)為例,簡單分析一下其中的和弦與旋律的即興性。
  • 走進古老的巴洛克樂器
    美國著名指揮家大衛・斯特恩擔當首任藝術總監,攜手烈火歌劇院帶來亨德爾經典作品《尤裡烏斯・凱撒》和亨利・普賽爾《黛朵與埃涅阿斯》。兩臺歌劇都將以音樂會的形式與觀眾見面。在連續3天的演出中,觀眾還可欣賞到多種巴洛克時期的古樂器,這些神秘的"傢伙"都是烈火歌劇院從歐洲空運過來的,還原不可多得的巴洛克聲響。跟著小編先睹為快吧。
  • 【今日聖樂大師】G.F.亨德爾 誕辰336周年
    (轉自「古典音樂」:亨德爾 | 巴洛克音樂集大成者 | 哈利路亞)著名巴洛克音樂作曲家 格奧爾格·弗裡德裡希·亨德爾
  •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演繹亨德爾經典歌劇《阿爾辛娜》
    歌劇起源於巴洛克時期,最初是由義大利佛洛倫薩的一群人文主義者為了復興希臘時期的戲劇傳統而創造的音樂形式,其淵源除了古希臘戲劇還有世紀神秘劇、假面劇,最直接的起源是文藝復興後期興起的牧歌。 1599年義大利音樂季雅各布·佩裡創作的《達芙尼》是目前所知的第一部歌劇,但是不幸失傳。
  • 巴洛克時代的不列顛流行天王
    巴赫無疑是巴洛克時期最偉大的音樂家,其作品對歐洲近代音樂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被稱為「西方音樂之父
  • 巴洛克美人——艾曼紐埃爾·艾姆
    樂團自建立伊始就矢志不移地介紹、推廣法國巴洛克時期作曲家拉莫、庫泊蘭、夏邦蒂埃以及同一時期其他國家傑出代表如蒙特威爾第、普塞爾和亨德爾等人的作品,在歐洲樂壇上獨領風騷。艾姆與樂團一起在各國的音樂舞臺上接受聽眾的鮮花和掌聲以及媒體和同行授予的褒獎和讚譽。在與樂團長達十年的合作中,她始終對克裡斯蒂以師事之。
  • 巴洛克時期的三大巨匠
    而當時的他正在創作他整個創作生涯裡最重要的作品——《哥德堡變奏曲》。巴赫的創作載體多元化,涵蓋了在巴洛克時期主要流派中的奏鳴曲,協奏曲,組曲,獨奏和康塔塔全集,以及不計其數的寫給鍵盤,管風琴和合唱團的作品。       巴赫於1750年7月28號在萊比錫去世。關於他具體的死因也存在著爭議,有的說法是因為眼部手術的失敗,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肺炎引起了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