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莫敏妮
260多年前的巴洛克晚期,人們為何瘋狂迷戀亨德爾?脫離時代與作品說現象會失去意義。與巴赫在本土默默專注於鍵盤與康塔塔的創作不同,亨德爾四處遊走奉獻於歌劇和清唱劇。他的清唱劇重點放在合唱上,而他的歌劇以獨唱為主。歌劇的靈魂是獨唱詠嘆調,那美麗迂迴、婉轉雲天的美好歌唱,體現了美聲唱法(Bel Canto)最重要的發展主線。那時,義大利正歌劇躥紅,引領整個歐洲歌劇舞臺的風格。正歌劇的腳本通常來自歷史事件或神話,記錄帝王帝後、男神女仙的凱旋與悲劇。主角對這些事件的反應由詠嘆調來表現,表達希望、憤怒、仇恨和絕望,不一而足。其時,主角多為女聲或閹人歌手,人們瘋狂迷戀閹伶歌手,男聲只是處於從屬地位。
亨德爾1710年在義大利遊歷四年之後闖蕩倫敦。雄性激素催生賭性,音樂家也是凡人,這部歌劇可以說是亨德爾與別人對賭的產品。義大利作曲家波農奇尼來到倫敦,和亨德爾比拼創作歌劇,這擂臺賽刺激了亨德爾創作的欲望,於是接連寫出了包括最著名的《凱撒在埃及》(Händel: Julius Caesar,也有譯成《朱利婭·凱撒》)在內的一系列作品。《凱撒在埃及》取材於羅馬共和國末期與埃及託勒密王朝末期這一歷史時間節點,以巴洛克式正歌劇的嚴肅與恢弘,講述凱撒徵服埃及以及被克麗奧帕特拉浪漫地徵服的故事,展示史詩般的歷史畫卷。
歌劇很多情節發生在幕後,並用宣敘調的形式加以敘述,所以我們本身要對事件熟悉才能更深入欣賞。這部歌劇中,我們要對公元前49年的羅馬內戰有所了解。
Giulio Cesare conquistò la Gallia e poi passò il Rubicone.(凱撒徵服了高盧,然後渡過了盧比孔河。)
短短一句話,隱含了多少刀光劍影!公元前60年,凱撒、龐培和古拉蘇曾經因為小加圖的反對而秘密結成「前三頭同盟」,一起反對羅馬元老院。當其時,驍勇善戰的龐培勢力最強。為了鞏固聯盟,凱撒將14歲的女兒朱利婭(Julia Caesaris)嫁給年近50歲的龐培,老夫少妻感情不錯。在女兒嫁給龐培後高盧戰役前期間,也就是公元前58年左右,凱撒寫下人生第一份遺囑。在該遺囑中龐培是凱撒的繼承人。可惜在近代消毒法普及以前,死於產褥熱的女人不勝枚舉,朱利婭不幸死於難產。此後,凱撒和龐培的關係發生了實質性變化。公元前53年,聲名顯赫的羅馬首富古拉蘇被俘殺死於卡萊戰役,宣告「前三頭同盟」結束,凱撒和龐培的關係也終將走向決裂,兩人之間爭奪獨裁的內戰勢在必發。凱撒花十年時間徵服了高盧(La Gallia是指曾經廣泛分布於中歐的多瑙河中遊平原、西歐、東南歐的多瑙河下遊平原),卻備受保守的羅馬元老院和龐培的迫害,而改革羅馬共和制勢在必行。愷撒不得不率領高盧軍團跨越盧比孔河,返回羅馬境內,將建城已有 460 年之久的羅馬共和國,推向內戰的深淵。於是公元前49 年,一條河,一場政變。凱撒說:
「越過此河,將是悲慘的人間世界;但若不越過,吾將毀滅。」
「前進吧,到諸神等待的地方,到侮辱我們的敵人所在之處,孤注一擲!」
因為,盧比孔河是一條分界河。根據羅馬共和國的法律,任何將領不得率軍越過盧比孔河,否則就會被視為叛變。公元前48年,龐培在羅馬內戰中被凱撒打敗,逃到埃及外海,被埃及託勒密國王託勒密十三世的顧命大臣阿基拉斯刺死,終年58歲。
Emmanuelle Haïm/Orchestre du concert d』Astrée
Giulio Cesare: Lawrence Zazzo (contratenor, contre-ténor, countertenor); Cleopatra: Natalie Dessay (soprano); Cornelia: Varduhi Abrahamyan (contralto); Sextus: Isabel Leonard (mezzo-soprano); Curio: Aimery Lefèvre (barítono, baryton); Ptolemeu: Christophe Dumaux (contratenor, contre-ténor, countertenor); Achillas: Nathan Berg (baixo-barítono, baryton-basse, bass-baritone); Nirenus: Dominique Visse (contratenor, contre-ténor, countertenor)
歌劇序曲:
第一幕第1場:尼羅河的原野
劇情簡介:凱撒以徵服者的身份率領羅馬軍團,清光流雲般跨海而來,埃及最高統治者必定想方設法應對。聽,凱撒高歌一曲埃及臣服於勝利者之後,敗將龐培的妻子科涅莉亞與兒子塞斯託到來,表達了對凱撒的敬意。科涅莉亞(Cornelia)在宣敘調中唱出「朱庇特統治天堂,凱撒統治整個世界」,希望凱撒與龐培彼此和解。不料埃及人呈上龐培首級,原來埃及王託勒密十三世託洛梅奧(Tolomeo)的將軍阿基拉斯(Achillas)刺殺了龐培,名為討好凱撒,實為削弱敵手力量。龐培家人見此悲痛萬分,其妻科涅莉亞(Cornelia)其子塞斯託(Sesto)誓要報仇。
合唱「Viva, viva il nostro Alcide!」(萬歲,萬歲!)
凱撒詠嘆調「Presti omai l』Egizia terra」(把埃及的土地交給徵服者)
凱撒詠嘆調「Empio, dirò, tu sei」(日落前我要公布你的惡行)
莎拉·康諾莉
龐培遺孀科涅莉亞詠嘆調「Priva son d'ogni conforto」(我深陷絕望中)
龐培之子塞斯託詠嘆調:「Svegliatevi nel core」(復仇之念在我心燃起)
第一幕第2場:埃及宮殿的大廳
劇情簡介:亨德爾大概改動了些許歷史,把彼時遭流放敘利亞被疏離的克麗奧帕特拉設置在託勒密十三世宮殿的大廳裡。這位曾經的埃及女王一心要奪回自己的王位,凱撒的到來讓她看到希望。此時,埃及王到來,夫妻反目在前,自然一山不容二虎,互相慫起來。單獨留在舞臺上的埃及王,等來手下阿基拉斯告知凱撒對刺殺龐培之事極為憤怒。於是君臣密謀,阿基拉斯唆使埃及王乾脆殺掉凱撒以確保性命和王國的安全。
克麗奧帕特拉詠嘆調「Non disperar,chi sà」(不要絕望)
埃及託勒密十三世詠嘆調「L'empio, sleale, indegno」(流氓、叛徒、惡棍)
第一幕第3場: 在凱撒營地內的龐培之墓
劇情簡介:在墓地發生的抒情故事多不勝數。凱撒在龐培墓前哀思,克麗奧帕特拉喬裝打扮成埃及豔后侍女「莉迪亞」出現,稱出身於埃及貴族之家,控訴託勒密十三世的殘暴,讓她蒙受不幸。凱撤旋即被她迷住了,唱出讚美女郎的抒情詠嘆調。科涅莉亞與兒子來憑弔,一首憂傷的《在你心中》表達無限悲痛。母子倆人商議刺殺託勒密十三世,被藏在暗處的克麗奧帕特拉聽到,於是,一拍即合,三人共同謀劃仇殺埃及王。
凱撒伴奏宣敘調「Alma del gran Pompeo」(龐培的魂魄飄浮著)
凱撒詠嘆調「Non è si vago e bello il fior nel prato」(田野之花沒你嬌媚)
科涅莉亞短詠嘆調「Nel tuo seno, amico sasso」(我所愛已葬在我心中)
塞斯託詠嘆調「Cara speme,questo core」(誘發我心中希望)
克麗奧帕特拉詠嘆調「Tu la mia stella sei」(做我的幸運之星)
第一幕第4場:埃及宮殿中的宴會
劇情簡介:埃及宮廷金碧輝煌,埃及王與將軍、權貴們舉行盛大的宴會,歡迎凱撒到來。凱撒早已知道這是埃及王布的局,也坦然來參加這個「鴻門宴」。他大方分享打獵經驗,唱起《渴望獵物時該靜靜地躲藏》,一曲唱罷,窺見埃及王毫無誠意並暗藏兇器,就帶著部下不辭而別了。科涅莉亞與塞斯託趁夜色潛入大殿,被阿基拉斯發現,暗殺未遂反被俘受辱,母子悲傷地唱起最優美最憂傷的巴洛克二重唱《我生來哭泣》。
凱撒詠嘆調「Va tacito e nascosto」(渴望獵物時該靜靜地躲藏)
阿基拉斯詠嘆調「Tu sei il cor di questo core」(你是我心中的心)
科涅莉亞與塞斯託二重唱「Son nata a lagrimar」(我生來哭泣)
第二幕第1場:和宴會地點相接連的克麗奧帕特拉的陽臺
劇情簡介:克麗奧帕特拉有著高超的智慧和手段,她為了捕獲凱撒,據說她藏在一卷埃及地毯中,由親信將地毯偷偷運進皇宮。當凱撒看到上天饋贈的鮮活禮物,對她寵愛無比。對出生名門的真正貴族凱撒而言,用智慧營造的愉快氛圍比財富堆積在眼前更讓他終生難忘。Cleopatra前後八首詠嘆調,既有熱烈奔放的,也有傷感的,展現了克麗奧帕特拉不同的心理活動。墜入愛河,滋生神採,愛你,這兒,那兒,都是你的,情人眼神流轉之中充滿渴望,必定以身相許。另一條關於愛的線索是埃及王與他的將軍阿基拉斯都通過不同暴力手段對龐培遺孀索愛。
克麗奧帕特拉詠嘆調「V'adoro, pupille」(我仰慕你,明亮的眼睛)
凱撒詠嘆調「Se in fiorito a meno prato」(花朵與田園藏在歡愉中)
科涅莉亞詠嘆調「Deh. Piangete, oh mesti lumi」(唉,我淚水漣漣)
阿基拉斯詠嘆調「Se a me non sei crudele」(如果你殘忍待我)
託洛梅奧詠嘆調「Sì spietata, il tuo rigore」(你如此冷酷無情)
科涅莉亞詠嘆調「Cessa omai di sospirare」(莫再嘆息,莫再悲哀)
塞斯託詠嘆調:L'angue offeso mai riposa(受打擊的蟒蛇絕不歇息)
克麗奧帕特拉詠嘆調「Venere bella」(美麗的維納斯)
合唱與凱撒詠嘆調「Al lampo dell'armi」(在利刃的光芒下)
克麗奧帕特拉「Se pieta di me non senti」(若上蒼不憐憫我/聽我禱告)
永切娃
第二幕第2場:託勒密十三世的後宮
劇情簡介:託勒密又百般凌辱科涅莉亞,塞斯託趕來正要舉劍援救,卻碰上阿基拉斯也來到。阿基拉斯才發現自己的忠誠得不到回報,埃及王根本不會把科涅莉亞賜予自己的,叛變之心由此起。他告訴託勒密十三世,凱撒在交戰中跳入海中,可能已經溺斃,但克麗奧帕特拉吹起號角要反攻過來了。
埃及王託洛梅奧短詠嘆調「Belle dee di questo core」(我心中的美麗女神)
塞斯託詠嘆調「L'aura che spira Tiranno e fiero」(殘暴者不應該存活)
阿基拉斯詠嘆調「Dal fulgor di questa spade」(在這森森的刀光下)
第三幕第1場:用急板交響曲描寫戰爭情景
劇情簡介:戰爭混亂之中,託勒密十三世命令士兵逮捕了克麗奧帕特拉,這對姐弟早已反目成仇。凱撒從怒海中逃險歸來,唱起對克麗奧帕特拉的思念的詠嘆調。阿基拉斯在決鬥中重傷,臨終前把統帥軍隊標誌的封印託付給塞斯託,希望戰勝託勒密十三世,救回科涅莉亞。
託洛梅奧詠嘆調「Domerò la tua fierezza」(讓我壓抑你的傲氣)
克麗奧帕特拉詠嘆調「Piangero la sorte mia」(我哭泣,為我的命運)
凱撒大宣敘調和詠嘆調「Dall'ondoso periglio」(從怒海中救回)
凱撒詠嘆調「Quel torrente, che cade 」(這股流自高山的洪泉)
塞斯託詠嘆調「La giustizia ha gia sull'arco」(復仇之箭就在弦上)
克麗奧帕特拉大宣敘調「Voi, che mie fide nacelle」(我的忠心婢女們)
第三幕第2場:託勒密十三世的營地
劇情簡介:當克莉奧佩特拉與侍女們訣別,準備迎接死亡之際,凱撒率軍及時趕到,兩人熱情擁抱,克麗奧帕特拉豪情萬丈地唱起了《從暴風雨中歸來》。
克麗奧帕特拉詠嘆調「Da tempeste il legno infranto」(從暴風雨中歸來/被巨浪衝擊的船)
科涅莉亞詠嘆調「Non ha più che temere」(我心再也無懼)
第三幕第3場:尼羅河畔的原野
劇情簡介:回到第一幕尼羅河畔的原野,沙漠和綠洲連成一片,棕櫚林、無花果林,圓頂清真寺和宣禮塔。遠處的薩卡拉赫塔群好像是碩大的水庫,尼羅河從中奔騰而出,這形成了舉世無雙的壯麗畫卷。凱撒徵服了埃及,把華麗的皇冠戴上克麗奧帕特拉的頭上,強強聯合統治羅馬與埃及。歌劇以兩首二重唱,以最強音結束。
凱撒與克麗奧帕特拉二重唱「Caro,più amabile beltà」(親愛的,最可愛的美人)
凱薩與克麗奧帕特拉二重唱「Ritorni omai nel nostro core」(甜密的愛情與和平)
何物能比擬高山之崇高,流水之柔情?聽克麗奧帕特拉的詠嘆調「Se pieta di me non senti」,我們知道,是愛情。凱撒與克麗奧帕特拉的愛情可謂真正匹配。亨德爾以濃墨與歌聲把凱撒最後一段生命歷程寫出來,凱撒太寵愛克麗奧帕特拉了,這是導致他被刺殺的原因之一。至於凱撒之後,克麗奧帕特拉選擇安東尼大概是無奈之舉。西塞羅深知安東尼的種種特性,曾說他「貪婪、下流、好女色,無論精神和肉體與角鬥士無二」。古埃及有一則銘文「站在企圖自殺的人面前的死亡,如同睡蓮的芳香一樣。」死亡充滿魅惑,克麗奧帕特拉無法再戰勝命運,以令人顫抖的勇敢優美地走進永恆。博絮坎說:「不管人類怎麼努力,我們還是什麼都得不到,金字塔只是一堆墳墓!」
尼羅河泛濫的時候,沒有人能戰勝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