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的F大調第一號《水上音樂》組曲是英國作曲家亨德爾的名作,它得名於其1717年為喬治一世在泰晤士河上的首演,樂隊相對較大,使用了提琴、雙簧管、日耳曼橫笛、自然圓號等,適合在戶外演出。
作品由一個由慢至快的法國式序曲開始,包括有小步舞曲、布雷舞曲、號笛舞曲等各類舞曲,也有詠嘆調等抒情樂章,其中的快板樂章是為人們所耳熟能詳的,整部作品滿載著莊嚴而又華美的皇家風範。
在飽覽英國著名河畔的景色之後,音樂會借六首維瓦爾第的作品將人們帶到大海的面前。讚美詩《在湧動的大海上》講述了驚濤駭浪中的船隻在神聖之星,即聖母瑪利亞之名的庇護下安全回港的故事,該唱段非常考驗演唱家的技巧。
在音樂會的曲目中,此次演出還從維瓦爾第的歌劇中選取了不少詠嘆調片段。「平靜之開始」選自歌劇《信仰的背叛與復仇》,該唱段優美而富有技巧,女高音在平和快樂的音樂中歌唱永恆的快樂與真愛,死亡的悲傷與憤怒穿插其中與之形成對比。
另一首「被殘酷命運所壓抑的心靈」則選自維瓦爾第的歌劇《忠誠的水仙女》,這首詠嘆調對炫技與情緒的同時掌握有著極高的要求,滿腔憤怒的花腔女高音演唱與激烈得近似瘋狂的樂隊共同將它推上頂峰。
除人聲作品之外,另還有兩首維瓦爾第的純器樂作品穿插其間。 G大調弦樂協奏曲《田園》在維瓦爾第最為著名的協奏曲之一,第一樂章具有典型的巴洛克無窮動的特點,舞蹈性的第三樂章則吸取了民間音樂的因素;《D大調協奏曲》則是他為獨奏小提琴、兩把雙簧管、兩把號以及弦樂所作的,它的第一樂章莊嚴而又熱烈,在通過木管與緩慢悠揚的第二樂章巧妙銜接後,第三樂章將人們帶回高昂的情緒中。
最後的詠嘆調「風雨飄搖」又將主題帶回船與海的主題上,這首選自歌劇《葛莉賽達》的高難度炫技唱段敘述了狂風巨浪的可怕場景與滿心恐懼舵手。
英國古樂協會樂團在過去四十年間不斷致力於對古樂器的研究製作及古樂的現場演出,曾在世界各地進行巡演,至今已錄製有300餘張唱片並多次獲獎。
指揮埃加自2006年起便擔任該樂團的指導至今,同他們合作過蒙特威爾第、亨德爾等多位作曲家的作品,對古樂作品有著深刻而獨到的見解,而擔任女高音的薇薇卡更是當代最擅長演繹巴洛克歌劇的女歌唱家之一。
這臺匯聚了眾多在古樂領域有著豐富經驗的音樂家所帶來的巴洛克「水」樂盛宴著實令人倍懷期待。
>>>>小編說:
「上音春色」是本微近期推出的專欄,集中呈現2016上海之春上海音樂學院承辦的系列演出,名家名作薈萃,還有一大波贈票福利,敬請關注:
上海之春 上音推出13臺饕餮大餐
上音春色|滬疆聯手出品大型音舞詩畫《木卡姆印象》
上音春色|來自美國的當代之聲——美國Orchestra 2001室內樂團音樂會
上音春色丨重溫與沉澱,尋找當下音樂生活中的往日情懷 ——感受不一樣的趙季平
上音春色丨歷史長河漫漫 我們回首看看 ——上音大型原創音樂劇《海上音》
長按圖片關註上海音樂學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