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使我的音樂只能使人愉快,那我很遺憾,我的目的是使人高尚起來。」
——亨德爾
亨德爾早年在英國很不得志,不僅自己先後經營的幾家劇院紛紛倒閉,創作的音樂也經常被對手批駁得體無完膚。就在亨德爾最窮困潦倒時,一件事改寫了他的人生。
1741年8月21日,亨德爾意外地收到了一個郵包,裡面是一部清唱劇劇詞手稿,作者詹寧斯是清唱劇《索羅》和《以色列人在埃及》的作者。詹寧斯非常仰慕亨德爾的才華,他希望這部新劇本能借大師之手經久傳唱,而這部清唱劇就是《彌賽亞》。當時正鬱郁不得志的亨德爾,並沒有心情去寫這樣一部清唱劇,但是他還是隨手翻看了一下。
剛拿到手裡,他就被手稿裡的第一句話深深打動:「鼓起你的勇氣!」這句話如當頭棒喝,震醒了消沉的亨德爾。這強有力的語言,深深地撞擊著他的心靈。受此激發,亨德爾一鼓作氣地讀下去,越讀越覺得劇中的歌詞正是寫給他的,他感到久久抑鬱在自己心中的情感正在燃燒。聯想到這些年來他的遭遇,沒人幫助,沒人安慰,他如一頭困獸在爭鬥,卻一直沒有被困難打倒,就這樣一路風雨兼程走下來。亨德爾感覺渾身有一股力量在奔馳,一種強大的靈感襲遍了他的全身。
此情此景,亨德爾立即抓起筆,記錄下這來自上蒼的音樂靈感。一種無形的力量在催促著他,激勵著他,使他夜以繼日地工作,無法停下來。在隨後的日子裡,他守在自己的房間足不出戶,奮筆疾書。僕人們除了把日常必須的食物、用品拿來給他,誰也不敢打攪到他。整整三個星期,天天如此,他如醉如痴,完全沉浸在自己創造的美妙旋律裡,連眼睛裡都綻放出異樣的光彩。
在他醉心作曲的那些日子裡,無論是債主登門討債、歌唱家找他試唱,還是貴族使者來請他到宮裡指揮演奏,全被他統統拒絕,甚至被僕人擋在門外。亨德爾完全被從心靈深處湧出的靈感激流夾裹著奔騰而去,他從未感覺到自己有過如此強烈的創作欲望,也從來沒有為這樣一部作品嘔心瀝血。
三個星期後,亨德爾以驚人的毅力和音樂才華完成了這部傑作。此時,亨德爾也如同一個被壓榨乾了的軀殼,頹然地倒在床上,他睡得如同將死之人,以至於僕人以為他舊病復發,急忙去請醫生。當醫生趕到時,亨德爾已經起床,儼如一幅「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模樣。
1742年4月13日,亨德爾的清唱劇《彌賽亞》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首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為了感謝都柏林觀眾對他作品的理解,亨德爾把演出的全部收入捐贈給了都柏林慈善機構。
1751年,亨德爾雙目失明,但是他仍堅持親自指揮演奏《彌賽亞》。1759年4月6日,在科文特皇家歌劇院舉行的《彌賽亞》第56場演出中,已經74歲高齡的亨德爾,支撐著生命中最後的力量,親自指揮演出並彈奏風琴。當終曲《阿門頌》結束時,他已經體力不支倒在了臺上。幾天之後,亨德爾與世長辭。
清唱劇《彌賽亞》是亨德爾一生中最偉大的作品,反映出早期啟蒙運動的人道主義精神。亨德爾雖然生前經歷過種種磨難,但是死後卻受到整個國家最高禮遇,葬在西敏寺,與莎士比亞等英傑們長眠在一起。在英國,亨德爾曾經遭到過藝術和生活的沉重打擊,幾乎因此喪命,也在這裡,他也達到了人類藝術的頂峰。亨德爾的23部清唱劇中,有19部是在英國上演。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在被自己畢生的藝術結晶——《彌賽亞》的美好旋律環繞著。
文/茶茶斑竹、校對/Nancy
notice
今天開始,進入猴年馬月了。大家努力實現夢想啊,否則下一個猴年馬月還有等12年。
「知樂古典音樂」公共號停止3天(6號周一~8號周三)。茶版有事,不能保證及時更新,索性停更。
下周高考,祝參考的DDMM們夢想成真;不參加高考的親人們請為考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至少不要製造噪音。
我們周四見!
by:茶茶斑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