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爾:彌賽亞

2021-02-23 知樂古典音樂

▽ 

「假使我的音樂只能使人愉快,那我很遺憾,我的目的是使人高尚起來。」

——亨德爾

 

亨德爾早年在英國很不得志,不僅自己先後經營的幾家劇院紛紛倒閉,創作的音樂也經常被對手批駁得體無完膚。就在亨德爾最窮困潦倒時,一件事改寫了他的人生。

1741年8月21日,亨德爾意外地收到了一個郵包,裡面是一部清唱劇劇詞手稿,作者詹寧斯是清唱劇《索羅》和《以色列人在埃及》的作者。詹寧斯非常仰慕亨德爾的才華,他希望這部新劇本能借大師之手經久傳唱,而這部清唱劇就是《彌賽亞》。當時正鬱郁不得志的亨德爾,並沒有心情去寫這樣一部清唱劇,但是他還是隨手翻看了一下。

剛拿到手裡,他就被手稿裡的第一句話深深打動:「鼓起你的勇氣!」這句話如當頭棒喝,震醒了消沉的亨德爾。這強有力的語言,深深地撞擊著他的心靈。受此激發,亨德爾一鼓作氣地讀下去,越讀越覺得劇中的歌詞正是寫給他的,他感到久久抑鬱在自己心中的情感正在燃燒。聯想到這些年來他的遭遇,沒人幫助,沒人安慰,他如一頭困獸在爭鬥,卻一直沒有被困難打倒,就這樣一路風雨兼程走下來。亨德爾感覺渾身有一股力量在奔馳,一種強大的靈感襲遍了他的全身。

此情此景,亨德爾立即抓起筆,記錄下這來自上蒼的音樂靈感。一種無形的力量在催促著他,激勵著他,使他夜以繼日地工作,無法停下來。在隨後的日子裡,他守在自己的房間足不出戶,奮筆疾書。僕人們除了把日常必須的食物、用品拿來給他,誰也不敢打攪到他。整整三個星期,天天如此,他如醉如痴,完全沉浸在自己創造的美妙旋律裡,連眼睛裡都綻放出異樣的光彩。

在他醉心作曲的那些日子裡,無論是債主登門討債、歌唱家找他試唱,還是貴族使者來請他到宮裡指揮演奏,全被他統統拒絕,甚至被僕人擋在門外。亨德爾完全被從心靈深處湧出的靈感激流夾裹著奔騰而去,他從未感覺到自己有過如此強烈的創作欲望,也從來沒有為這樣一部作品嘔心瀝血。

三個星期後,亨德爾以驚人的毅力和音樂才華完成了這部傑作。此時,亨德爾也如同一個被壓榨乾了的軀殼,頹然地倒在床上,他睡得如同將死之人,以至於僕人以為他舊病復發,急忙去請醫生。當醫生趕到時,亨德爾已經起床,儼如一幅「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模樣。

1742年4月13日,亨德爾的清唱劇《彌賽亞》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首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為了感謝都柏林觀眾對他作品的理解,亨德爾把演出的全部收入捐贈給了都柏林慈善機構。

1751年,亨德爾雙目失明,但是他仍堅持親自指揮演奏《彌賽亞》。1759年4月6日,在科文特皇家歌劇院舉行的《彌賽亞》第56場演出中,已經74歲高齡的亨德爾,支撐著生命中最後的力量,親自指揮演出並彈奏風琴。當終曲《阿門頌》結束時,他已經體力不支倒在了臺上。幾天之後,亨德爾與世長辭。

清唱劇《彌賽亞》是亨德爾一生中最偉大的作品,反映出早期啟蒙運動的人道主義精神。亨德爾雖然生前經歷過種種磨難,但是死後卻受到整個國家最高禮遇,葬在西敏寺,與莎士比亞等英傑們長眠在一起。在英國,亨德爾曾經遭到過藝術和生活的沉重打擊,幾乎因此喪命,也在這裡,他也達到了人類藝術的頂峰。亨德爾的23部清唱劇中,有19部是在英國上演。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在被自己畢生的藝術結晶——《彌賽亞》的美好旋律環繞著。

文/茶茶斑竹、校對/Nancy


notice

今天開始,進入猴年馬月了。大家努力實現夢想啊,否則下一個猴年馬月還有等12年。

「知樂古典音樂」公共號停止3天(6號周一~8號周三)。茶版有事,不能保證及時更新,索性停更。

下周高考,祝參考的DDMM們夢想成真;不參加高考的親人們請為考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至少不要製造噪音。

    我們周四見!

by:茶茶斑竹

相關焦點

  • 亨德爾和《彌賽亞》的背後故事
    《彌賽亞》 亨德爾和《彌賽亞》1685年2月23日,亨德爾(George Friedrich Handel,喬治·弗雷德裡克·亨德爾,1685-1759)出生在德國中部的哈雷鎮。亨德爾很感激詹氏,也回信表示一定會好好地研究這些腳本。雖然他並未馬上著手寫曲,但是很顯然地,「彌賽亞」的腳本在亨德爾潦倒的生活中,漸漸地成為他的靈修聖品。到了1741年8月22日,終於受到極大的感動而開始寫出令人耳目一新而又感人至深的曠世傑作。此後,亨德爾封筆不再寫歌劇,而只寫清唱劇。
  • 這個人改寫了亨德爾的「彌賽亞」
    在配器方面,莫扎特加入了很多木管樂器的部分,而這些在亨德爾的原作中是沒有的,不過這也可以理解,像單簧管這種樂器,一直要到莫扎特時代才成為樂隊的常用樂器,自然在亨德爾時代也就不會被使用了。男中音的一首著名詠嘆調「The trumpet shall sound」中的號角部分原本是由亨德爾時期常用的老式自然小號演奏,但是到了莫扎特的版本中,就被他用圓號取代了,音色自然也從非常明亮的 biabia 聲變成了更暖的 bobo 聲……莫扎特還刪掉了一些他覺得意義不大的合唱部分,並且把一首女高音無比無聊的詠嘆調「If God be for us」改成了宣敘調
  • 拜佔庭穹頂下的感恩之夜—— 亨德爾《彌賽亞》合唱祈禱會
    拜佔庭穹頂下的感恩之夜——亨德爾《彌賽亞》合唱祈禱會
  • 亨德爾 | 巴洛克音樂集大成者
    Friedrich Händel),巴洛克音樂作曲家,1685年2月23日出生於德國薩克森哈雷。音樂家溫頓·迪恩認為:「從亨德爾的歌劇中可以看出他不只是位偉大的作曲家,也是第一流的劇作家。」。在歌劇《亞力山大的盛宴》(1736)受到好評之後,他將合唱部分翻譯為英文。在《彌賽亞》(1742)成功之後,亨德爾沒有再寫過義大利文的歌劇。他在英國最後的十五年幾乎盲目,是一個受尊重及富有的人,最後在1759年去世,他的葬禮有許多國家級的榮譽,安葬在西敏市聖彼得牧師團教堂。
  • 【今日聖樂大師】G.F.亨德爾 誕辰336周年
    最著名的神劇是《彌賽亞》(Messiah)及《水上音樂》組曲和《皇家煙火》( 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亨德爾晚年得了眼疾雙目失明,最後一次演奏是在考芬園的彌賽亞公演,當晚病入膏肓,一周後(1759年4月14日)病逝於布魯克(Brook Street)府邸,享年74歲。去世後遺體被運往英國,並以最高規格安葬在威斯敏斯特聖彼得學院教堂。享年74歲。
  • 清唱劇「彌賽亞」音樂會
    清唱劇「彌賽亞」音樂會  「音樂最高的用途就是讚美上帝,上帝最愛聽的音樂,
  • 來自靈魂的聲音,喚醒生命的音符——《彌賽亞》的誕生
    但正如地層底下隱藏著那種神秘的滾燙泉水一樣,在亨德爾僵硬的軀殼之中,也有著一種不可琢磨的力量,那就是他的意志,他生命中的原動力。這種意志的力量,並沒有被這一毀滅性的打擊所動搖,這種意志的力量不願讓追求不朽的精神,在他並非永生的肉體中從此喪失。
  • 最後一次演出《彌賽亞》後,上帝把我召回了天堂.
    >(1685.2.23 - 1759.4.14)紀念亨德爾丨聆聽《彌賽亞》作曲家亨德爾的八個段子亨德爾的協奏曲與管弦樂作品弗萊明演唱亨德爾《綠樹成蔭》亨德爾和《彌賽亞》的背後故事亨德爾《水上音樂》背後的故事亨德爾女高音詠嘆調的演唱技巧」塵世之宏偉「是亨德爾的招牌特色。
  • 巴赫的」神性「在亨德爾那裡成了英雄氣概,」塵世之宏偉「是亨德爾的招牌特色.
    創作《彌賽亞》時,亨德爾恍如置身天國。
  • 亨德爾器樂作品不像巴赫那樣出名,但很耐聽,尤其這些大協奏曲
    亨德爾的器樂作品儘管不像巴赫的那樣出名,其品質與耐聽性仍可被置於音樂寶庫的前列。特別是亨德爾12首大協奏曲,自誕生之日起從未在樂團保留曲目中消失。巴赫從維瓦爾第那裡借鑑最多,尤其關注維瓦爾第的三樂章(快-慢-快)協奏曲形式。
  • 巴洛克的光輝:走進亨德爾的器樂創作人生
    國王很自然地被這種特殊的音樂情境所打動,當場赦免了亨德爾的罪過。欣賞:《小奏鳴曲》紮根英國1716年,喬治一世重返漢諾瓦,並將亨德爾也一起帶回去。在此期間,亨德爾為布洛克斯的受難詩配上了音樂,這比巴赫的《約翰受難曲》要早上好幾年。
  • 逆風飛翔 | 亨德爾:愛人啊,不要讓我淚水長流
    不知道亨德爾剛下船就接到本子時,作何感想:兩對戀人交相錯愛,最後又終成眷屬的老套情節,倒是讓他想起了自己五年前譜曲的賀歲劇《阿爾米拉》,阿龍.希爾是倫敦著名的乾草市場劇院(即女王劇院)的經理,他告訴亨德爾必須兩周交貨,在緊張的排演後,新年2月24日新劇就要上演。屆時,亨德爾還要親自彈古鋼琴,為歌劇伴奏指揮。安妮女王也會來看戲。重要的是,時髦的英女王,最喜歡義大利歌劇。
  • 亨德爾:水上音樂
    當他選擇了一種效果,就能讓它產生雷鳴般的震撼——莫扎特《水上音樂》又稱《水樂》或《船歌》,是一部管弦樂組曲,由亨德爾作於1717年。這首曲子是在英國泰晤士河的遊船上演奏的,所以有了「水上音樂」的美名。現在我們所聽到的《水上音樂》,已經不是亨德爾的原作了,而是後來曼徹斯特的哈萊樂團指揮哈蒂爵士,為近代樂隊所改編的樂曲。
  • 亨德爾 《水上音樂》
    ——莫扎特《水上音樂》又稱《水樂》或《船歌》,是一部管弦樂組曲,由亨德爾作於1717年。這首曲子是在英國泰晤士河的遊船上演奏的,所以有了「水上音樂」的美名。現在我們所聽到的《水上音樂》,已經不是亨德爾的原作了,而是後來曼徹斯特的哈萊樂團指揮哈蒂爵士,為近代樂隊所改編的樂曲。當年的手稿已經丟失了,如今最權威的修復版是萊德利希所為。
  • 亨德爾聲樂作品專場音樂會
    亨德爾採用了單句反覆的唱詞處理,更加豐富了賽美雷的歡樂心情。演唱:梁芷寧  歌劇《朱莉奧·凱撒》創作於1723年,講述在公元前48年的埃及,羅馬的軍人凱撒同古埃及王室的克萊奧帕特拉相愛,並幫助她戰勝她的兄弟託洛梅奧,取得王位的故事。以下5首詠嘆調均為劇中的著名唱段。4.
  • 「新教徒的以色列」 ——亨德爾清唱劇中的英國民族宗教意識
    在亨德爾旅英之前,普賽爾*是英國最重要的民族作曲家,可惜他不幸早逝,本土音樂界後繼乏人。亨德爾於1710年來到英國,一方面為王公貴族創作應景音樂,一方面開辦歌劇院上演義大利歌劇。他的歌劇事業曾經獲得過一定成功,但是隨著英國人抵制義大利歌劇情緒的高漲,亨德爾的歌劇院日漸冷清。
  • 亨德爾:水與火之歌(上)
    今天與後天,與各位分享亨德爾的《皇家焰火音樂》和《水上音樂》。藉此機會,以《水與火之歌》為題,簡單介紹一下亨德爾和歐洲各大家族的趣史。1685年,亨德爾出生於德國城市哈勒(Halle),出生時,他的父親老亨德爾已經63歲。老亨德爾的童年,因「三十年戰爭」而嘗盡苦頭。14歲時,他的父親死於瘟疫,之後他開始在理髮店當學徒。
  • 是少年彌賽亞犯了錯?還是《少年彌賽亞》犯了錯?
    對片商而言,復活節檔的聖經電影只有一個最高製片原則:「打動教會界包場觀看」!故不論如何創新,都絕不能離經叛道、惡搞基督信仰。但由於嚴格根據聖經情節翻拍大銀幕的做法,在過去數年已被《上帝之子》《受難記》用盡了,2016年的《少年彌賽亞》(The Young Messiah。注1)終於開始步入舞臺劇大師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 1948- 。
  • 亨德爾音樂作品——組曲、賦格與管風琴協奏曲
    亨德爾的主要作品大都收集在了四冊《亨德爾古鋼琴作品集》內,在體裁上主要有組曲、賦格曲及變奏性樂曲等。其中1720年在倫敦出版的第一冊收集了唯一經亨德爾本人審閱並同意出版的8套組曲。(一)組曲亨德爾組曲的成功之作完成要早於巴赫的《英國組曲》和《法國組曲》,主要被收集在了第一冊古鋼琴曲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