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是德國哈雷(Halle)地區聞名遐邇的理髮師兼外科醫生,在布蘭登堡選帝侯府上任職。1685年2月23日,年過六旬的爸爸親手迎接了我的降生。在我之前,爸爸與前妻的五個孩子以及與媽媽的第一個孩子都夭折了。爸爸對我愛不釋手,經常帶我和他一起出入朝廷、宮殿。在家裡,我最喜歡擺弄樂器,但爸爸很不喜歡音樂,更鄙視以奏樂為生的音樂家,所以他嚴格禁止我接觸音樂,府上所有的樂器都被移出家門。但寵愛我的媽媽在屋頂偷偷為我藏了一架翼琴(擊弦古鋼琴,Clavichord),好讓我在全家入睡後上樓玩耍。
有一年,我跟著爸爸到魏森費爾斯(Weissenfels)公爵府上做手術。我爬到小禮拜堂的管風琴上彈了一曲,引起了公爵大人的注意。他叫來了爸爸,叮囑他一定要好好地培養我這個「罕見的音樂神童」。爸爸對公爵大人的建議不敢忽視,他把我送到了聖母大教堂(The Church of Our Lady)的管風琴師弗雷德裡希(Friedrich Zachow)手下學習音樂。
十一歲時,我來到柏林,覲見了布蘭登堡選帝侯夫人索菲亞・夏洛特(Sophia Charlotte),她聽了我的演奏後,決定把我留在她的宮裡,為她的賓客表演,並陪她練琴。不久,選帝侯決定把我送往音樂的聖殿義大利去深造,但這次爸爸沒有同意,所以,我回到了哈雷。一年後,爸爸去世了。出於愧疚,我開始努力學習,立志成為一名律師。1702年,十七歲的我考入哈雷大學法學院。 聖母大教堂
經過一年的掙扎,我終於決定回歸音樂。我破釜沉舟,索性搬到了漢堡學習歌劇。漢堡的歌劇是義大利和德國音樂的混血兒,既滿足了大眾的認知水平,又能讓貴族感受到正統的義大利歌劇味道。這種兩者兼得的魅力對於我來說是無限的,真希望自己能投到這裡的音樂靈魂人物凱澤爾(Reinhard Keiser,1674-1739)麾下學習。
天不負我,年長我四歲的漢堡富家子弟約翰(Johann Mattheson)和我交上了朋友。在他的引薦下,我成為了凱澤爾先生樂隊的第二小提琴。很快,我就晉升為歌劇指揮。約翰對我影響很深,如果沒有他,在音樂中墨守陳規的我很難發現自己在旋律上的天分。然而,我們在音樂的表現手法上常有爭議。有一次,他請我為他的一部歌劇伴奏,在排練期間為了幾個奏法上的小問題,我們爭執不休,最後竟上街決鬥。我的劍法不如對手,但運氣不錯――那天拔劍匆忙,沒有來得及脫下外套,胸口的一粒紐扣為我擋了致命的一劍! 魏森費爾斯公爵府
1705年,我先後指揮首演了自己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歌劇《阿爾米拉》(Almira)和《尼祿》(Nero),光芒蓋過了凱澤爾老師,這讓他很是氣惱。於是,我離開了漢堡,應美第奇家族之邀來到了嚮往已久的義大利。「美第奇家族」(Medici Family)是佛羅倫斯十三至十七世紀在歐洲擁有強大勢力的名門望族,沒有美第奇家族就沒有義大利的文藝復興。他們家的男丁出了多位大主教,女兒在歐洲王室封后,其中最傑出的當屬凱薩琳・德・美第奇(1519-1589),法王亨利二世之妻,弗朗索瓦二世、查理九世和亨利三世之母。
在義大利的四年,我的足跡踏遍了佛羅倫斯、羅馬、威尼斯和那不勒斯,每到一處,都被王子和紅衣主教們奉為上賓。在羅馬,我遇見了偉大的小提琴家科雷利(Corelli)和斯卡拉蒂父子――父親是歌劇大師,兒子是羽管鍵琴演奏家;在佛羅倫斯,我為費迪南・德・美第奇(Ferdinan De』Medici)獻上一部歌劇;在那不勒斯,我沉浸在優雅、迷人的民歌旋律中;在威尼斯,我的歌劇《阿格裡皮娜》(Agrippina)奪取了1709-1710年冬季的票房冠軍!我被尊稱為「薩克森人」(The Saxon),因為他們覺得我作為一個客人,已經在主人引以為豪的遊戲――歌劇中稱霸。橄欖枝紛至沓來:德國漢諾瓦宮廷邀請我做宮廷樂師;駐威尼斯的英國大使邀請我遊歷英倫……
我首先接受了漢諾瓦的任命,成為了漢諾瓦的宮廷樂師,主要職責是給選帝侯太子妃卡洛琳(Caroline)公主上音樂課。1710年,我回到出生地哈雷看望母親,又到杜塞道夫觀看了幾部乏味的宮廷歌劇。同年秋天,我第一次造訪英國。
二十五歲的我,一踏上英國的土地,就收到了一份倫敦皇后劇院(Queen’s Theatre)義大利歌劇的約稿。兩周後,我的歌劇《裡納爾多》(Rinaldo)一炮走紅,我成為了英國音樂界的一顆閃亮明星。
回到漢諾瓦宮廷後,我繼續履行自己的職責,同時努力地學習英語。這幾年在義大利的成功證明了我在歌劇創作上的天分,而剛剛開始對義大利歌劇感興趣的倫敦才是我真正的用武之地。1712年秋天,我又一次來到英國,歌劇《泰賽奧》(Teseo)取得了連演十二場的好成績,我也搬進了英國藝術贊助人、十七歲的伯林頓(Burlington)勳爵的府邸,從此在英國落腳。1713年2月6日,我有幸為安妮女王譜寫生日頌歌(ode),得到了女王陛下兩百英鎊的津貼。
1714年,安妮女王無嗣駕崩,因為她生養的十七個王子公主們全部都在童年夭折,英國結束了斯圖亞特王朝(House of Stuart)的百年統治,她的遠親、我的老僱主漢諾瓦選帝侯喬治成為大英帝國的王位繼承人,漢諾瓦王朝(House of Hanover)的首任國王――喬治一世。1717年7月17日,亨德爾和喬治一世在泰晤士河年輕時的亨德爾
當年我的不告而別讓舊主非常惱火。現在,命運讓我們再次相逢,我決定在恰當的時機獻上一份厚禮來表明我的忠心。在年輕的伯林頓勳爵的熱心安排下,1717年6月17日,喬治一世攜宮廷貴族登上皇家遊艇在泰晤士河巡遊。和他們並行的是一艘載有五十名樂師的駁船,演奏我為這次巡遊特別譜寫的弦樂組曲《水上音樂》。國王、貴族們在音樂的陪襯下迎風緩緩航行,引起了岸上民眾的圍觀和歡呼。國王心情大好,盛讚這套樂曲,並下令反覆演奏,直到返駕回宮。從此,我不僅繼續領取安妮女王發放的兩百英鎊佣金,還得到了喬治一世的兩百英鎊獎賞。另外,威爾斯親王也賞我兩百英鎊作為他女兒的拜師學費,我成為了英國最富有的音樂家。
此後的二十年,我創作了二十多部歌劇、三部清唱劇、六部管風琴協奏曲、為喬治二世的加冕典禮而作的四首加冕聖詩(Coronation Anthem)等。我用管風琴、羽管鍵琴為自己的歌劇伴奏,在教堂的盛大典禮上演奏,成為和同胞巴赫齊名的管風琴大師,遭遇著來自同行的羨慕和嫉妒、榮耀和詆毀。
1720年左右,在英國盛行了十年之久的義大利語歌劇開始衰落。
1728年,約翰・蓋伊(John Gay)的喜歌劇《乞丐歌劇》(The Beggar’s Opera)在倫敦創了連演六十二場的記錄。此劇採用英語對白,取材於市民階層的日常生活,和傳統的義大利歌劇相比更接地氣――用義大利語演唱的歌劇限制了英國聽眾的理解,而神話故事、貴族恩怨等等題材也不能引起新興市民階層的興趣。通過此劇,作曲家對我的義大利正歌劇作了無情的諷刺――當一群盜賊上臺時,響起的音樂竟然是我在十八年前踏上英國領土的成名作《裡納爾多》中的《十字軍進行曲》!
我這舊日的明星不再閃耀光芒,接連上演的幾部歌劇相繼遭到失敗。最後,曾給我帶來無限榮耀和財富的歌劇院竟然被迫關閉。 約翰・蓋伊
語言是阻擋觀眾和我的作品之間交流、理解的最大障礙。然而,作為在英國開創義大利正歌劇潮流的泰鬥人物,我不願為了討好觀眾而去跟風那些蹩腳的本地作曲家,枉我一世英名。在痛苦焦慮中,我來到了上帝的殿堂,向主祈求指引。禱告中,我得到了啟迪,我將用英語創作第一部清唱劇,用英語來讚美上帝!1732年,我寫成了第一部英語清唱劇《艾斯塔》(Esther)。
由於過度勞累,我在1737年中風偏癱,昏迷多日。在絕境中,我真誠地祈禱,請求上帝給我力量戰勝身體的虛弱,給我智慧創作出空前絕後的頌歌,讓他的榮耀流芳百世。經過幾個月的溫泉治療,我戰勝了偏癱,重新坐到我心愛的管風琴旁,用赤子之心創作。
1742年,我忠實的助手查爾斯(Charles Jennens)從《聖經》為我選了五十六段聖詩,我借上帝所賜的靈感和激情為這部關於基督的誕生、受難、復活的讚美詩譜曲。當這部讓我看到天堂的聖樂《彌賽亞》在愛爾蘭首府都柏林首演時,很多人都以為這是我向英國的告別之作。然而,那空前的成功讓英國人擦亮了眼睛,張開雙臂再次熱情地擁抱我這個年邁的天才。次年在倫敦上演時,英王喬治二世親臨劇院,當第二部分終曲《哈裡路亞》奏響時,國王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站起來聽完了全曲!從此,每當響起《哈裡路亞》,全場觀眾起立。為了維護《彌賽亞》的地位不因過多的演奏而受損,英王下旨每年只在春天演奏一次,且只有我本人才有資格指揮。
1750年,在從德國返回倫敦的途中,我在荷蘭境內遭遇了一場車禍。從此,我的視力嚴重衰退。有人介紹著名的眼科醫生泰勒(Taylor)為我動手術,但聽說我的同齡同胞巴赫就是死在他的手術臺上,我對這位醫生有些懼怕。不過,最後我還是在1751年請他為我動了手術,雖然視力沒有什麼起色,至少沒有喪命。1753年,我徹底失明,在黑暗中我依然定期在音樂會和教堂彈奏管風琴。
1757年,我最後一次演奏《彌賽亞》後,上帝把我召回天堂。我把所有的財產都分給了親友和慈善機構。我的遺體落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這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算是無上的榮耀了。
紀念亨德爾
(1685.2.23 - 1759.4.14)
紀念亨德爾丨聆聽《彌賽亞》
作曲家亨德爾的八個段子
亨德爾的協奏曲與管弦樂作品
弗萊明演唱亨德爾《綠樹成蔭》
亨德爾和《彌賽亞》的背後故事
亨德爾《水上音樂》背後的故事
亨德爾女高音詠嘆調的演唱技巧
」塵世之宏偉「是亨德爾的招牌特色。
亨德爾的愛情,橫豎兩個字:不順!
大雨後的城市,來首亨德爾《水上音樂》
美得讓人窒息丨亨德爾《讓我痛哭吧》
創作《彌賽亞》時,亨德爾恍如置身天國
從亨德爾《綠樹成蔭》看巴洛克美學特徵
「德國人」亨德爾是如何成為「英國」作曲家的
「亨德爾是63歲的父親和34歲的母親的兒子」
古典音樂放映廳丨亨德爾《彌賽亞》中文字幕版
從亨德爾《綠樹成蔭》看巴洛克音樂的美學特徵
Sonya Yoncheva演唱亨德爾的《讓我痛哭吧》
作為亨德爾一生才華最完美展現的《彌賽亞》
英國劍橋國王學院唱詩班演唱亨德爾《彌賽亞》
愛樂短札丨上帝似乎更願意偏向巴赫而不是亨德爾?
什麼是死亡、音樂統統知道丨亨德爾《快樂的鐵匠》
紀念亨德爾丨殘酷的命運,多麼盼望著那自由來臨。
英國在搞什麼鬼!亨德爾會嚇得從墳墓裡跳出來吧!
我已感覺未來心靈的功勳丨亨德爾《希巴女王駕臨》
——溫度古典音樂4月唱片推薦——
聆聽完整唱片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本文外文譯文請留意文末翻譯公眾號
巴赫經典唱片推薦丨古爾達演奏巴赫
極簡唱片指南丨阿凡納西耶夫論莫扎特
古典唱片推薦丨穆特與小澤徵爾的新唱片
唱片導聆丨《什麼是「肖棒」:蕭邦遇上爵士 》
古典音樂放映廳丨聆聽孟德爾頌早期鋼琴作品
古典唱片說明書丨《二十世紀雙簧管奏鳴曲》
王羽佳唱片導賞丨首張唱片《奏鳴曲與練習曲》
每晚唱片推薦丨鋼琴大師博列特1988年獨奏音樂會
極簡唱片指南丨《皮亞佐拉協奏曲與室內樂作品》
古典唱片說明書丨奧登薩默與王羽佳的「藍色時刻」
每晚一張音樂CD丨席夫演奏舒伯特奏鳴曲與即興曲
每晚一張音樂CD丨《阿格裡奇的鋼琴傳奇》(2 CD)
古典唱片說明書丨莫斯特指揮布魯克納《第七交響曲》
免費加入古典音樂微信群
微信群將為大家提供以下服務
1、每天分享古典音樂欣賞內容
2、為樂迷創造欣賞與交流空間
3、為專業音樂學習者提供資料
4、歡迎大家積極分享愛樂心得
5、愛潛水的朋友可以安靜聆聽
6、堅決杜絕政治社會宗教交流
掃描微信即可申請入群
免費加入巴赫音樂微信群
一日不聽巴赫,便覺面目可憎
分享巴赫音樂與各類研究資料
免費加入鋼琴藝術讀書會
分享研究資料與樂譜,交流鋼琴藝術
適合鋼琴專業與欣賞者加入
免費加入西方音樂文明微信群
打卡閱讀音樂史著作,出題+答疑
以知識帶動欣賞,適合普通樂迷
免費音樂專業考研群
開設音樂史與曲式和聲兩個群
分享考研資料、共同備考、打卡複習
申請必須註明所在、考學校與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