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樂園」:中國虎的最後100年

2021-01-09 騰訊網

《看歷史》特約撰稿 文│南香紅

100多年後的今天,人們已經很難想像塔裡木的老虎曾經像俄國軍官普爾熱瓦爾斯基報告的那樣「像伏爾加的狼一樣多」了。事實上,它的滅絕僅僅是在幾十年間的事情。當1934年,斯文·赫定再次來到塔裡木時,一個羅布人說:十多年前一隻很老的老虎慢慢吞吞地沿著河裡的林地向塔裡木河上遊走了。

以現在的羅布泊境況,說這裡曾經出沒著老虎的話,無異於痴人說夢!這是怎樣的一塊乾旱之地,是怎樣的一塊死亡之海!

科學家們把羅布泊稱作地球上的「幹極」,比如南極北極,青藏高原之「高極」一樣。羅布泊成了亞洲中部最為乾旱的地方,年降水量僅為20毫米,蒸發量卻高達2600毫米,略加運算就可以得出一個驚人的數字:蒸發量為降水量的130倍。這裡翹楞的鹽殼堅硬如鐵,鋒比利刃,密如刀叢。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稱其為「可怕的索爾的海洋」,索爾是維吾爾人對鹽殼的稱謂。

更早見識羅布泊兇殘的是唐高僧玄奘。他從印度取經回來,想憑弔樓蘭古國,一路走來強烈地感受到了羅布泊的殘酷:「從此東行,入大流沙。沙則流漫,聚散隨風,人行無跡,遂多迷路……乏水草,多熱風。風起則人畜昏迷,因以成病。時聞歌嘯,或聞號哭,視聽之間,況然不知所至,由此屢有喪之,蓋鬼魅之所致也。」

然而這裡確實有虎。一張新疆虎的虎皮保留在瑞典民族博物館裡,它是1900年瑞典地理學家、探險家斯文·赫定在羅布人手裡購得的,因為是被毒死的,這隻老虎相當完整。它是一隻未成年虎,重220磅,雄性。

新疆虎悄然滅絕。生命金字塔的塔尖折了,物種從高級到低級環環相扣的鏈條斷裂。或許這還不足以提醒人們一個乾坤顛倒滄桑巨變的時代的到來,接下來的變化如噩夢一樣,那條沙漠裡的生命河塔裡木河的死亡,羅布泊越來越幹,最後也走向死亡,羅布人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生存條件,不得不開始遷徙流浪。新疆無虎。華南無虎。中國無虎。沒有虎的中國大陸是一個多麼寂寞而又了無生機的世界,沒有虎的世界又是一個多第危險的世界。

■ 一

1876年,普爾熱瓦爾斯基來到塔裡木河尾閭的羅布泊,看到了他從來沒有見到的世界——動物、植物、湖泊和人。

羅布泊之行成為普爾熱瓦爾斯基短暫的人生中一項長久地被人們提及的「偉業」——他首次考察了羅布泊,向世界提出了一個爭論長達一個多世紀之久的羅布泊是遊移湖之說;他在羅布泊捕獲了三隻野駱駝,製成了當時世界上唯一的野駱駝標本;他首先向西方世界報導羅布人的存在。

如果說普爾熱瓦爾斯基的羅布泊還有什麼考察遺憾的話,就是他遭遇了新疆虎,但卻完全沒有辦法對付它們。

那是羅布泊宿營的第一夜,在寂靜的夜晚,人似乎更能接近荒原的呼吸。普爾熱瓦爾斯基的夢境被長長的虎嘯聲驚醒,馬圈裡的馬驚恐地嘶鳴著,慌亂打亂了夜的寂寥。遠處的虎嘯隱隱的、沉沉的。但它給荒原帶來的衝擊波一波波地敲擊著普爾熱瓦爾斯基的心扉,他感到了荒原的激動和力量。

普爾熱瓦爾斯基在羅布泊的考察活動,先從新疆南疆重鎮庫爾勒開始,他沿著孔雀河的古河道向南,去與塔裡木河匯合,他穿過盤根錯節、枯乾悽涼的胡楊林帶,找到了一個羅布人的小村子——阿赫塔爾瑪村。他測量了這個當時羅布泊最大的村子,並在這裡紮下了營寨。他向世界報告了羅布人的情況,稱他們是他「在中亞見到的最野蠻的部族,貧窮而又軟弱的羅布人在精神上也是貧困的,他們所理解和想像的世界就局限在四周環境的狹小框子裡」,只知道「捕魚、捉鴨,再加上一些其它生活瑣事」。

對於塔裡木有老虎生存,普氏並不是第一個知道並記錄的人。哈薩克人喬坎·瓦裡汗諾夫1858年下半年至1859年初到喀什遊歷,他的《準噶爾概況》中記載,「在亞高山地帶,我發現了虎、雪豹、野豬、野雞、地鴇、歐斑鳩等,上述這些動物也棲居在平原地帶。」

早普氏一步的沙俄軍官庫洛帕特金上尉1876年9月奉沙皇之命來新疆與浩罕入侵者阿古柏進行秘密會晤,他看到從喀什噶爾到阿克蘇阿古柏行宮的路上,「沿途是茂密的胡楊林,每隔一段距離,還用四根木樁架起一座小棚屋,供那些天黑仍在趕路的行人過夜,以躲避老虎的襲擊。」

但是這兩個人可能只是聽說了老虎,而並沒有真的見到老虎。而普氏在阿赫塔爾瑪村周圍的8天考察中,真的和老虎遭遇,在一次出行中他的役馬被一聲虎嘯嚇得脫了韁,而普氏也積極投入到獵虎行動中。

100多年後的今天,人們已經很難想像塔裡木的老虎曾經像俄國軍官普爾熱瓦爾斯基報告的那樣「像伏爾加的狼一樣多」了。但是捕獲一隻老虎畢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次普氏的獵虎行動沒有什麼收穫。

這個為了探險終身未娶,臨死還要穿上野外考察衣服並在墓碑上寫上「旅行家普爾熱瓦爾斯基」的俄國軍人,野心是非常明顯的。正如他在新疆準噶爾盆地中捕獲新疆野馬並把它們命名為「普氏野馬」一樣,捕獲一隻新疆虎並把它們製成標本,也是他不惜以生命為代價而行之的事。但他根本不是那些斑斕大虎的對手,他也只能給世界帶去新疆虎的口信而沒有新疆虎的標本。

■ 二

1885年2月初,普氏再一次來羅布泊岸邊的新阿不旦村考察,普氏看到:「早在古代就已消失的樓蘭古國周圍,沙漠靜悄悄的,即便是這個有人居住的村落周圍,湖區也是死一般的沉寂,偶有野豬出沒於蘆葦叢中,或遭到老虎的襲擊。」

和老虎相伴為生的羅布人,最了解這種猛獸的習性。這一次普氏有時間和當地人閒聊,他得知,近期村子裡的羊總是受到老虎的攻擊,這些老虎的膽子越來越大了,甚至在大清早進入羊圈咬死羊,不僅如此,老虎還一改從來不襲擊人的習性攻擊了人,把一個羅布人摁倒在地,抓得滿臉是血。

普氏也細心地觀察了羅布人的獵虎方法,羅布人手裡少有鐵器,更沒有弓弩槍械,但他們能獵到老虎。因為羅布人深深了解這裡老虎的習性,老虎獵獲了獵物,吃不完的,常常會藏在草叢裡,等肚子餓了再回去吃,羅布人就在老虎回去的必經的路上挖陷阱,將鐵夾子固定在一個大木門框上。老虎落入陷阱被夾住後,會著急地大吼大叫,但羅布人卻躲得遠遠的,十天半個月之後,直到聽不到虎叫了,才去看陷阱,此時的老虎早已筋疲力盡,只有被捉的份了。

羅布人獵虎自有一套辦法。有時候羅布人是用從植物裡提取的毒藥抹在肉上,誘使老虎吃肉並中毒,然後跟蹤著它們,等到藥性發作時才捕獲。普氏學習了羅布人的方法,他用的是氰化鉀,可能是常常吃毒藥,羅布泊的老虎具有了抗藥性,三隻老虎居然都抗住了劇毒,把毒餌吃光後在普爾熱瓦爾斯基的眼皮底下搖搖晃晃走回了叢林,看得普氏目瞪口呆。

還有一次,普氏埋伏了整個晚上,老虎來了,他一排子彈打了出去,老虎竟然毛髮未損,迅速消失在叢林中。普氏又想出一個主意,把打到的一頭野豬放在湖水中間還未消融的冰面上做誘餌,設想老虎上了冰之後沒有地方躲藏,然後便可以圍獵成功。塔裡木虎顯然受到了野豬的誘惑,天不黑就出來向著食物潛行,但沒想到的是,它們是害怕冰的,特別是天一黑它們根本不向冰面踏一步,因為冰容易割破老虎爪子,它們早已熟悉了冰。

一次次捕虎不成,普氏賠進去一條狗兩頭牛,領教了這種百獸之王的智與勇,望虎興嘆而去。

■ 三

1899年,斯文·赫定到達這裡的時候,羅布泊大部分地區已經成為人類難以生存的荒漠。但是,斯文·赫定初來的第一夜,還是受到了虎的驚擾,在斯文·赫定的考察報告裡,留下了一張虎落陷井的速寫:一隻虎困在羅布人的陷阱裡,前左爪被一個圓形的夾子夾住,那隻老虎蹲著身子仰天長嘯,似乎想一躍而起衝出陷阱。

儘管如此,其實新疆虎留給這個世界的時間並不多了。就在此後的幾十年內,這種老虎悄然滅絕。

1927年底德國探險家艾米爾·特林克勒報告說,羅布人告訴他已經有近二、三十年沒有怎麼見過老虎了。新疆巴楚的一位獵人告訴他,葉爾羌河河畔的最後一隻老虎死於1916年。

1934年,斯文·赫定再次來到塔裡木時,一個羅布老人說,十多年前一隻很老的老虎慢慢吞吞地沿著河岸的林地向塔裡木河上遊走了。斯文·赫定因此首先作出了新疆老虎已經絕跡的判斷。

接下來關於新疆老虎的消息便時隱時現,真假難辨。《巴音郭愣蒙古自治州州志》載,1961-1962年州境內有人用槍打到過老虎,但是,1959年的新疆綜合科學考察的結果卻是新疆南疆無老虎;而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的動物學家谷景和教授一次曾說過:「新疆虎的絕跡在60年代前後,我最後一次見到老虎是在霍城(新疆伊犁地區),那一次獵獲的老虎製成了標本」。

1979年2月,印度新德裡召開了一個保護老虎的國際會議。會上正式宣布:世界上原有8個老虎亞種,3種已經滅絕,其中一個就是新疆虎(裏海虎)。

科學界研究表明,200萬年以前老虎起源於中國,然後逐步向東西南北四面發展。向西的一支,通過蒙古、我國內蒙、新疆和蘇聯中亞各加盟共和國抵達伊朗北部和高加索南部直至土耳其。這就是新疆虎的祖先。

■ 四

對於新疆虎最後滅絕的原因,羅布人向斯文·赫定的講述有點離奇:羅布泊不知什麼時候出現了一種特別大的食肉螞蟻,它們對新生虎的胎衣最感興趣,成千上萬的螞蟻圍住還沒有脫去胎衣的小虎崽,直到最後把小虎崽殺死。斯文·赫定對這種說法很是相信,因為這是出於羅布人之口,「他們非常樸實,想像力也非常有限,如果沒有實際事實做依據,他們不會編造出這樣一個故事來。」

筆者後來採訪中國華南虎,將這個離奇的新疆虎的滅絕原因講給老虎專家們聽,試圖想從某個側面證實其真實性,但聽到的人都瞪大了眼睛,所有人都沒有聽說過或者從資料到看到類似的事,沒有人相信這是真的——大型的食肉動物、百獸之王會滅絕於螞蟻之手,這對於老虎來說真是太悲哀了。

食肉螞蟻的泛濫是不是因為環境的巨變而引起的?當自然的某種平衡被打破之後,常常會出現生物界的變異現象。或許我們還沒有證據將此歸結於環境的惡化,但自然-生物-人類是有一個相互依賴的鏈條的,如果這個鏈條的某一環節斷裂,很難說會出現什麼樣的局面。

虎是生物鏈中列於頂級序列的動物,它的消失,意味著多種虎以下級別的動物的消失,還意味著一個完整的生物鏈的斷裂。

現在的羅布泊早已有近一個世紀沒有虎了,不僅僅是老虎,瀕危、消失的物種的名單足可羅列長長的一串。塔裡木河裡特有的裂腹魚、大頭魚都已經是瀕危動物,現在我們只能從當年西方探險家拍下的照片裡看到那足有一人長的大魚;還有野豬、馬鹿、雪豹、塔裡木免、新疆野馬等等。這裡不再是動物的天堂,也不是人類的家園。

近百年來,羅布泊因來水斷絕,漸趨縮小,直至乾涸。如此巨大的變遷足以使繁榮的人類文明跌落於黃沙,更不用說是一種動物——老虎了。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新疆虎走向滅絕是必然的命運。

現在人們只能從西方探險家的筆記裡了解新疆虎的習性了:它們在穿過蘆葦叢時,會把頭低下像蛇一樣爬行;它們走路時非常的小心,絕不會踩斷蘆葦或樹枝發出響聲;它們會模仿雄馬鹿呼喚雌馬鹿的聲音,來誘捕機敏的馬鹿;它們在春天時產仔,一般生2到4隻,有時候母虎會自己吃掉一兩隻,可能是為了使健康的小虎更好地活……■

科學家們把羅布泊稱作地球上的「幹極」,比如南極北極,青藏高原之「高極」一樣。羅布泊成了亞洲中部最為乾旱的地方。地表的水分被強大的蒸發力吸走,變得愈來愈幹,愈來愈硬,湖盆中的鹽殼也被曬得翻捲起來,一如剛剛深犁過的耕地。以現在的羅布泊境況,說這裡曾經出沒著老虎的話,無異於痴人說夢。然而這裡確實曾有虎。

普爾熱瓦爾斯基或許是最早在羅布泊試圖尋找新疆虎的探險家,這個臨死還要穿上野外考察衣服並在墓碑上寫上「旅行家普爾熱瓦爾斯基」的俄國軍人,一直期望捕獲一隻新疆虎並把它們製成標本。但他在和新疆虎的鬥智中徹底失敗了,只能給世界帶去新疆虎的口信。

1934年,斯文·赫定再次來到塔裡木時,再也沒有見到過獸王的一絲痕跡。他首先作出了新疆老虎已經絕跡的判斷。

相關焦點

  • 中國虎的最後100年:殺戮與瘋狂
    文 | 最愛君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最愛歷史」(ID:solovehistory),原文首發於2020年10月4日,原標題為《中國虎的最後100年:殺戮與瘋狂》,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東漢桓帝永壽三年(157年),當時中國人口是5648萬人,到了明朝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中國人口是6659萬人,然而到了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年),中國人口首次突破1億人,到了清朝道光十三年(1833年),中國人口更是大爆炸至3.98億人。
  • 中國電影:青春失樂園
    影 片 概 況: __________又名:青春期2 / Pubescence 2評分:3.9時間:2011國別:中國  幕 後 制 作: __________       青春失樂園的主角楊睿嘉酷似羅志祥 導演盛讚其「亦正亦邪」。楊睿嘉,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北京舞蹈學院舞蹈編導系,在國內外的歌唱、舞蹈比賽中都斬獲了不少殊榮。
  • 林譯本《失樂園》 更重文學審美
    青島出版社全新林譯本《失樂園》讀者見面會    昨日在書城一樓城市課堂舉行。新書譯者、我國著名翻譯家林少華和《失樂園》作者渡邊淳一的三個女兒一同現身,與讀者暢談渡邊淳一的文學創作和新出版的《失樂園》,並為讀者籤售新書。林少華表示,「林譯本」更重視文學性,「在文學審美情趣方面更強更微妙」。最好的年紀翻譯《失樂園》    渡邊淳一的《失樂園》創作於上世紀90年代,是日本當代文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 約翰·彌爾頓與《失樂園》
    這句話出自十七世紀英國最著名的詩人彌爾頓,今天小編要分享的就是這位詩人的代表作、歷經353年的時間淘洗依然光彩奪目的偉大史詩《失樂園》。這跟咱們中國那句老話「寧做雞頭,不做鳳尾」似乎異曲同工,實則不然;它更接近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不屈服於既定的命運,要藉助自身的力量,改寫人生。《聖經》裡上帝創造萬物,以自己的形象創作亞當,並用亞當的肋骨造出夏娃,夏娃不敵蛇的蠱惑而吃了知識樹的果實,後又勸亞當吃下,結果被逐出伊甸園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
  • 渡邊淳一當年為何要寫《失樂園》
    1980年,渡邊淳一的《遠方的落日》獲「吉川英治文學獎」。渡邊淳一先生一生寫下了100多部小說和散文集,其中最有影響的作品,是戀愛小說《失樂園》。  1995年,渡邊淳一先生應日本經濟新聞社的邀請,開始在日本經濟新聞上連載《失樂園》。2年後的1997年,講談出版社將連載匯集成單行本出版,立即轟動了日本社會,這部長篇小說上下兩卷,在一年中共發行了300萬部,並改變成電影,由寶塚歌舞團出生的影星黑木瞳和男影星役所廣司主演。
  • 陳淑樺:《失樂園》
    今天給大家講的是1998年1月13日陳淑樺發行的專輯《失樂園》。《失樂園》是陳淑樺的第35張專輯,由陳品(陳進興)製作。這張專輯除了《失樂園》一曲以外早於1996年前錄畢,但因不知名原因而被推遲2年。而這專輯推出後不久,陳淑樺就因母親去世而完全退出音樂圈,這張專輯也成了陳淑樺在滾石唱片,也是她個人的最後一張專輯。那一年,陳淑樺的母親突然辭世。
  • 經典著作|失樂園
    長篇小說作者渡邊淳一首版時間1997年《失樂園》是日本小說家渡邊淳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講述了一對中年男女因婚外戀而雙雙殉情的故事《失樂園》獲得2003年日本菊池寬獎。《失樂園》在1997年發表後在日本文壇引起了很大的轟動,甚至出現了「失樂園」現象。隨後《失樂園》也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內容簡介《失樂園》一開始便是55歲的男主人公久木和38歲的女主人公凜子的做愛場景。各有家庭的兩人是幾個月前相識的。
  • 看電影《失樂園》
    黑木瞳,對中國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前一段時間,看《十三邀》對黑木瞳的訪談,驚異於59歲的黑木瞳,竟然仍如花般綻放,溫婉矜持。這已不是男性話語中【熟女】這個詞能概括得了的了。訪談中,談及令其聲名大噪的《失樂園》(1997年),毫不諱言當時自己所受的掣肘,坦言,當時作為年輕演員,自己的想法和對角色的理解並不重要,完全是按照導演的想法去演繹角色。在中國,看過這部老片子的人是無法統計的,因為此片從未在中國上映,且因牽涉大尺度情節,即使網絡上也不太好找。
  • 【睡前故事】失樂園與渡邊淳一
    渡邊以愛情小說和醫療題材作品聞名,1970年憑藉作品《光與影》榮獲直木獎。1996年發表作品《失樂園》,描寫了一段男女的婚外戀情,並被翻拍為電影、電視劇,「失樂園」一詞還成為當時的流行用語。在某一次採訪中,渡邊淳一說起,在他看來,婚外情是極純潔的愛情。對於這位70多歲高齡依然笑談自己追求戀愛感覺的人來說,愛,是他終其一生都在追尋的東西。
  • 將不被認可的愛情定格在失樂園-簡評《失樂園》
    今天把電影《失樂園》看完了,感覺還不錯吧,雖然對於結局不是太理解,總覺得二人完全沒必要殉情,不過過程感覺寫得還是不錯的,這種不被認可的感情,終歸是沒有好結局的吧。之所以看這部作品也是因為在很早的時候,就有人說這部《失樂園》作為倫理類型的代表而被人們熟知,那我想我自然是不想錯過這部代表作了,不過由於時間上的原因,一直沒有時間去兌現這部電影,直到最近才抽空看了這部《失樂園》。
  • 【經典名著】渡邊淳一(日本):失樂園(性愛經典)
    《失樂園》獲得2003年日本菊池寬獎。《失樂園》在1997年發表後在日本文壇引起了很大的轟動,甚至出現了「失樂園」現象。隨後《失樂園》也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內容簡介《失樂園》一開始便是55歲的男主人公久木和38歲的女主人公凜子的做愛場景。各有家庭的兩人是幾個月前相識的。
  • David Gilmour的「失樂園」
    《Rattle That Lock》的同名單曲2015年7月17日在BBC首播;7月31日,單曲的MV播放。 由著名設計團隊Hipgnosis的創立者之一Aubrey Powell導演,由十幾位畫家完成,講述了由英國詩人約翰彌爾頓的詩歌《失樂園》改編的故事。Hipgnosis在1968年成立,1983年解散。
  • 渡邊淳一:名起《失樂園》,不只「情色」
    渡邊淳一生平 1933年10月24日,渡邊淳一出生於日本北海道,從醫學院畢業後從事外科工作,後棄醫從文,以小說《光和影》獲直木文學獎 1995年開始連載《失樂園》,引起巨大反響,並相繼被拍成電視劇和電影 渡邊淳一被認為是言情大師,介於純文學和通俗文學之間的「中間文學」第一人。
  • 失樂園。失落園
    失樂園。失落園。 米拍攝影師兩忘菸酒裡 創作部由周星馳執導的《美人魚》火了浪漫山海間的楊梅坑,而男女主角啃燒雞、對歌,像孩子般瘋玩海盜船、小火車、碰碰車,進而互生情愫的取景地——東湖公園遊樂場,卻鮮聞提及。
  • 翻譯彌爾頓的《失樂園》,過去30年裡比之前300年還頻繁
    翻譯彌爾頓的《失樂園》,過去30年裡比之前300年還頻繁 翟逸清/編譯 2017-07-25 18:01 來源:澎湃新聞
  • 小說《失樂園》作者渡邊淳一逝世 享年80歲
    渡邊以《失樂園》等愛情小說和醫療題材作品聞名,曾獲得直木獎。渡邊淳一,1933年出生於日本北海道。札幌醫科大學畢業,醫學博士。畢業後留校擔任整形外科講師。後棄醫從文,於1965年以小說《列後整容》正式登上文壇,並獲得「第12屆新潮同人雜誌獎」。1970年《光與影》獲「直木文學獎」。1980年《遠方的落日》獲「吉川英治文學獎」。
  • 《失樂園》酒店地圖
    真的,就是,一篇,酒店地圖,介紹渡邊淳一小說《失樂園》裡出現過的所有酒店。2018年元旦,在日本過新年,在京都祇園神社鐘聲敲響的時候,心裡想著:有時間的話,真應該在日本好好呆一段,深度體會一下。所以,人不能瞎許願——哪怕就在心裡想想。
  • 【畫影書香】《失樂園》
    只要不屈居於他,那仗恃雷電在手就好似更為強大的神;在這兒,我們至少自由;那全能者營造地獄,總不至忌妒,而我們決不會被趕走。此片江山,吾輩將坐定。 至於我,唯有統領才配得上雄心壯志,哪怕掌管的是地獄:寧在地獄稱王稱霸,也好過在那天堂摧眉折腰。】
  • 《失樂園》渡邊淳一:表達愛到極致的境界
    我不是想推薦愛的標準  專訪《失樂園》作者渡邊淳一  13年前,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小說《失樂園》被引進中國,這個講述了一個悲劇性的婚外戀故事即使被刪去近3萬字與性相關的內容,仍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13年來,這本代表著渡邊淳一情愛小說最高成就的小說不僅在日本引發了經久不息的「失樂園」熱,也同樣被中國讀者所喜愛。為了真實展現原著全貌,《失樂園》中文全譯本首次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增加了此前版本中被刪除的近3萬字與性相關內容。
  • 彌爾頓《失樂園》中的撒旦
    1667年,彌爾頓John Milton的《失樂園》(Paradise Lost)發行,文中所刻畫的撒旦路基弗爾形象引發驚訝及震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