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群眾的生活質量已經發生了質的飛躍,與以往相比,大部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提升了不少。隨著各行各業賺錢機遇變多,年輕人也早就不再局限於進廠上班了。
在城鎮化的推動之下,除了逢年過節農村似乎很少會看到年輕人,這時候大家自然覺得農村人都進城打工了。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其實城市裡打工的也沒多少人。要說農村沒人是進城打工或者搬遷至城裡了,這些都很正常,為什麼城裡也感覺很冷清的樣子呢?
造成農村「看不見人」,城市又「空蕩蕩」的原因是什麼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逃離」大城市
最近這幾年房價上漲的速度,也壓得很多年輕人都「喘不過氣」。雖然在一線二線城市打工,收入水平相對都不算低,但是各方面的開銷也是顯而易見的。由於生活成本的上漲,一些中低收入人群也逐漸逃離大城市。
以前可能大家都「扎堆」往北上廣發展,現在隨著中西部省份的崛起,加上生活上的壓力也沒有一線城市那麼大,不少年輕人又去往這些新一線、二線城市了。還有不少地區為了吸引人才流入,紛紛放寬了落戶限制,這樣一來自然也就覺得城市裡打工的人變少了。
人工逐漸被取代
在時代的發展進步之下,不少原本屬於人工的崗位已經逐漸被機器人取代了。尤其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在多臺機器同時運作的前提下,只需要有專業人士看管這些機器就可以了。這樣一來需要人工的崗位也會有所縮減,一些學歷水平不高的人,看到城市「無工可打」,自然也就回家了。
老年人變多
這一現象還是值得重視的,不可否認的是近些年來人口老齡化問題也變得日益嚴峻。以前不少在市場打工的,隨著年紀的增長,也都到了退休年齡。社會上老年人變多,年輕勞動力相應也會有所減少,從這點來看的話,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感覺農村和城裡都沒什麼人了。
不過隨著生活各方面成本的增加,年輕一代「不想生」的意願也愈發強烈。雖然早就已經放開二胎了,但是不少家庭連一胎都在猶豫,就更不要說生二胎了。
值得注意的是,其實人口總數其實並沒有太大變化,主要就是人口分布變得更加分散了。老百姓外出打工也不再局限於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考慮到生活各方面成本,二三線城市也成為了不少人的選擇。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那樣,年輕人在就業上的選擇更加多樣化,寧願從事外賣員、快遞員這樣的職業,也不想進廠上班。無論是從農村到城市,還是從城市再回到農村,其實人口不斷遷移的背後,和造富風口的變化也是有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