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農村生活老人比年輕人多?

2020-12-27 胖雅雅的生活

感謝邀請。

關心三農的人,也會關注這個問題。我是一名「三農」創業者,已經創業已經10多年,對農村情況比較了解,談談我的看法,有三點:

第一,農村老齡化社會進一步顯現。以60歲為老齡界,那麼60後的人已經逐漸步入老齡行列。而60後、70後的這一拔人,正是計劃生育之前農村人口出生高峰期。實行計劃生育之後,人口基數減少,出生的人也少。

第二,年輕人離土離鄉外出務的佔絕大多數。在農村,60後、70後的人還是農業生產的主要擔當。同時,農業生產的技術裝備改善了,效率提高了。土地規模不大農戶,一般只需要1至2名的勞動力,就可以維持基本生活所需,年輕人不用在鄉下參加農業生產。

第三,2000以後的農村出生的非農人正在成長。這一時代出生的孩子,無論思想觀念、讀書學習、就業工作都發生了逆轉性的轉變。典型的現象是他們從小開始都講普通話,不講本地方言。農村適齡兒童越來越少,跟隨父母異地生產,他們不能不選擇縣城和城市是念書,沒有接觸農活,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農家生活體驗,學成之後都是在外地就業、務工,有的條件父母還在城裡買房居住,他們已經難於融入農村,成為有農村戶籍的城裡人。

以上是我的觀點和看法,問題就到這裡。您對這個問題是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農村「孝道式微」,3種不孝方式讓老人寒心,年輕人卻不以為然!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孝道式微」,3種不孝方式讓老人寒心,年輕人卻不以為然!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如今農村這些年在國家的扶持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對於農村成長起來的70、80後,如今也都成家立業了。
  • 年輕人進城買房居住,農村老人何去何從,同事等到父親去世那一刻
    這幾年進城做生意和打工的農民越來越多,留在農村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了。很多農民會拼勁一切力量,在城市中買房子過生活。家裡年邁的老父老母沒人照顧,如今年輕一輩的大都外出工作,一年也回不了幾次家,在農村居住的主要是老人。對於農村留守老人而言,去城市跟孩子一起住吧,一方面自己不太適應,另一方面增加了子女們的負擔。
  • 農村老人說的「吃絕戶」是啥意思?為什麼會發生吃絕戶的事情?
    農村老人說的「吃絕戶」是啥意思?舊社會真有這種事情發生嗎?文/農夫也瘋狂說起農村近幾年的變化,用翻天覆地來形容是一點不誇張。相比於前幾十年,現在農民的日子也是越來越好過了,新建的房子是越來越多,村村基本都通了水泥馬路,而買車的也是愈來愈多了,這為農民朋友出行方面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當然了,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比如現在農村的年輕人多數在外地打工,而只有少數的老年人依然堅守在農村。而和老人聊天,總是能收穫不少,其中有些老人就常和年輕人分享一些過去的事情。你可聽過在以前有「吃絕戶」的事情發生?
  • 在農村吃得開的3種人,不是老人,不是熟人,而是這樣的年輕人
    現在農村生活的人越來越少,尤其是從事農業生活的年輕人更是少之又少,農村主要人口現在都是留守兒童又或者是孤寡老人,導致現在農業發展十分緩慢,最難受的是現在一部分人在外面發展艱難,但是又回不去,典型的「回不去又進不了」,處境十分尷尬。但其實有一部分人現在在農村發展一定會十分吃香的。
  • 禍從天降,80歲老人惹了誰?喜宴變成喪事,為何農村外出務工多?
    在農村過壽一個家庭大事,逢十的整壽備受重視,過壽這對於老人也是比較敏感,都希望子女歡聚一堂,在我小時候,老人過壽家裡會提前3天準備,挑選菜的種類和數量,都是在張羅酒席,宴請親朋好友
  • 農村60歲以上老人和城裡60歲以上老人的生活上有什麼區別?
    按理來說,人活過60歲,身體一天比一天地衰弱,身體健康逐漸變差,疾病也逐漸增多,老人應該靜下心來休養生息,安度晚年。在城市,年滿60歲的老人是完全能夠做到的,早已成為社會現實。而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大多都閒不下來,仍然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甚至超負荷的農活,究竟是為什麼?
  • 老人病死家中無人知,臉被老鼠啃!子女無力照顧農村老人怎麼辦?
    一、什麼是農村空巢老人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農村大部分的年輕人,都選擇到了城裡發展,所以農村的人口老齡化非常嚴重,大部分人口年齡都在50歲以上,而且子女又不在身邊,所以導致近些年來,農村獨居的空巢老人數量急劇增多。
  • 農村老人為什麼喜歡背靠著牆根坐一起,背後原因讓人動心
    農村現在,留在村裡的人越來越少,家家戶戶也常常是關著大門,村莊裡很少能看到三五一群聊天的人了,有的人多的地方是一些農村老人在屋裡打撲克牌,農村老人大多還保留著多年的生活習慣「夏天坐樹根旁,冬天靠著牆根坐」冬天一到,就能看到農村老人擠坐在牆根邊聊天,有些人認為老人們不覺得冷嗎,為啥喜歡坐在牆根邊
  • 為什麼農村以前感覺很有人情味,為什麼現在越來越沒有人情味呢?
    誰說現在農村沒有人情味?只不過現在人都外出打工了,農村留守老人不喜歡,也沒有能力去走親訪友,禮尚往來了,農村有「七十不留飯,八十不留宿」的說法,老人到了七十歲不會外出了。所以顯得農民人不像過去那麼樣熱情、淳樸、善良、大方和充滿人情味。一、人情味是什麼?
  • 農村老人做壽有講究,大操大辦不多了,只有2種人家會三拜九叩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老人做壽有講究,大操大辦的不多了,只有這2種人家願做壽。在農村老人做壽確實有很多講究,但是現在很多老年人都不願意做大壽了,這和現在的年輕人相比,反倒是有些相反了,現在農村的年輕人都挺喜歡過生日的,再就是一些小孩子,他們也是早早的盼著過生日,這種鮮明的對比,無非就是農村的老年人節儉習慣了,不願意奢侈浪費,年輕人與孩子喜歡過生日,就是圖了一個熱鬧,在趁機吃些好吃的。
  • 為什麼農村老人粗茶淡飯,但是活得更長壽?其實大多數人都有誤解
    現代人的生活越來越豐富,比過去飲食更加豐盛,娛樂活動也變得越來越多,但是好像城市的中老年人非常容易出現三高這樣的慢性病,而且越來越趨於年輕化。但是為什麼感覺農村老人每天粗茶淡飯也能健健康康,活得很長壽呢?
  • 農村老人要提前認清三個問題,家家都要!很現實!
    導語 在農村,現在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村裡的常住人口大部分都是老人居多,現在農村的年輕人都在城裡奮鬥生活,甚至有的已經落戶到了城鎮,而父母則一直在農村過著種地的生活。
  • 為什麼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很多人卻沒以前快樂了?
    這樣一來,農村實行聯產責任制,不但解決了農民溫飽問題,而且每年還有一定的結餘。農民與農民之間的關係,也十分和睦,誰家有困難,都會伸出援助之手,象兄弟般的幫忙。隨著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農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 為何農村有些老人不願過壽?除了怕麻煩和花錢,還和這句俗語有關
    摘要:為何農村有些老人不願過壽?除了怕麻煩和花錢,還和這句俗語有關!文/農夫也瘋狂對於小孩子和年輕人來說,是恨不得每年都過生日。前幾天小女就問我,什麼時候過生日,為什麼生日一年只有兩次。在她看來,過生日是很開心的事情。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願意一個人生活?
    ——這是很多年輕人的真實心理感受。根據大數據普查的結果,我國的單身人口總數已經超過了2.6億人,並且單身人口數量以每年一千萬到兩千萬的規則持續增長。這也就意味著和你擦肩而過的6個人中,平均有一個是單身。那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願意一個人生活呢?
  • 農村老人的怪現象:寧願孤獨在家,也不想去城裡享受天倫之樂
    父母的心情與孩子是一樣的,都希望能夠團團圓圓地在一起,所以很多農村的老人早早地便已經備好了年貨,只等著自己的孩子回來可以過一個幸福、團圓的新年。我們都知道現在很多農村裡的年輕人都選擇外出打工,前往一些繁華的大城市尋找工作和發展的機會,一旦能夠在城市裡站穩腳跟便會選擇把家安在城裡,這樣也算對得起自己多年來的辛勤勞動,終於從貧窮、落後的農村闖出了一條路,在城市裡有了自己的立身之處。
  • 現在的退休老人幸福感為什麼比年輕人強?
    醫療報銷的多在職時俺記得如果去三甲醫院住院,只能報銷百分之八十五,拿到了退休證,也不用扣醫療保險金了,住院報銷上浮百分之二,達到百分之八十七,退休的老人能不幸福嗎?免票政策很多地方的景點、公交車都對60歲以上老人施行免門票政策,老人們只要拿著自己的身份證一刷就行了,有的地方還實現了人臉識別,老人只要照一下臉,就可以實現無障礙進入,非常方便。
  • 為啥農村老人不想來城市生活?看看這個原因,十有八九是有想法的
    城市街景1不難發現,很多農村孩子天生的秉性,吃苦耐勞和艱苦樸素的特質,在農村孩子身上都會找到。有些還把家鄉農村的老人接回了城市,得於城市的繁榮,交通的便利,使得城市生活很便捷。但是,來到城市生活的老人,真的是認為來到城市很開心很快樂嗎?
  • 農村酒席上喝酒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少?
    農村酒席上喝酒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少?現在在農村宴席上,大家對於喝酒這件事情確實是看得比較淡。有時候發現好幾個酒桌上的酒一瓶都不會開。而那些小孩子一般會喝一些飲料,大人有時候只喝白開水,他們確實不怎么喝酒。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人喜歡農村生活 農村戶口有什麼優勢
    以前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嫌棄農村,感覺農村就是山溝溝,而農村人「拼了命也想出去」,羨慕城裡的生活。而這幾年感覺風向好像變了。很多城裡的更願意回農村買房建房。而戶口也不願意往城裡遷了,上學的時候可以直接將戶口直接遷到廈門的,可是也沒有人願意這麼做?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城裡戶口忽然就不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