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您的點開欣賞,「農大知事」願為大家帶來相關三農常識。如果你想持續收到本欄目,請點上方的「關注」二字。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老人做壽有講究,大操大辦的不多了,只有這2種人家願做壽。
在農村老人做壽確實有很多講究,但是現在很多老年人都不願意做大壽了,這和現在的年輕人相比,反倒是有些相反了,現在農村的年輕人都挺喜歡過生日的,再就是一些小孩子,他們也是早早的盼著過生日,這種鮮明的對比,無非就是農村的老年人節儉習慣了,不願意奢侈浪費,年輕人與孩子喜歡過生日,就是圖了一個熱鬧,在趁機吃些好吃的。
農村老年人不願意做大壽,除了節儉的原因之外,在農村還有一個說法,說老年人過大壽就是折壽的,是因為人老了,到了一定的年齡之後,就會被遺忘了,甚至於說連「閻王」都會忘記了他們的年齡,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活得壽命更長了。但是一旦做大壽的話,就相當於把自己的年齡告訴了別人,成為了人人皆知的事情,這樣反倒是對自己不好了。
也許以上的這種說法只是老年人編造的一種善良的謊言,其目的並不是為了自己的壽命長短,真正的意義是在於不想鋪張浪費,為了對兒女節儉一些,減輕他們的負擔,所以才這樣去說。也就給自己不過大壽,找了一個很完美的理由,確實也是老年人對於子女們的一種良苦用心。
據說農村過大壽的年齡講究,有的農民家庭條件好了,為了表達兒女對父母的孝敬,讓自己的父母也高興開心一下,通常給老人過生日的年齡有60歲,66歲,80歲等年齡,總的來說給老人過壽都是雙數年齡,不會出現單數的。
但是農村的年齡記法是有出入的,比如說66歲,這種說法就是虛歲,如果是做66歲的大壽,也就相當於是65周歲就做壽,但是按虛歲來說就是66歲了。為什麼這樣做?也是有說法的,就和文章前面所提到的說法類似,還是為了不想讓別人知道過壽人的真實年齡,生怕因為過壽是在自己真實的年齡上,會提醒了「閻王」而被記錄下來,這樣就容易導致折壽,雖然說大家都知道這種說法沒啥道理,但是當地農村還都延續著跟老人這樣做壽的一種方式。
即便是目前給老人做壽,在很多的情況下也不會再去大操大辦了,通常都是老人的直系親屬,還有一些關係比較親密的朋友與鄰居,大家聚一下吃頓飯,給老人送些禮品也就算是做壽了,像那種給老人三拜九叩頭的形式,那種的做壽方式在農村現在確實也並不多見。
也只有這2種人家可能會大操大辦的給老人做壽,並比較隆重的舉辦三拜九叩的儀式:一是老人的年齡確實已經很大了,比如說可能上百歲的這種情況,為了老人的長壽而慶賀。二是他的家庭確實發達了,比如說子女做了老闆發了大財,或者是說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像這樣的家庭,如果不給老人做一次像模像樣的壽,感覺面子上過不去,也是為了彰顯自己的身份地位,所以就才會大操大辦的去做這些事情。
各地農村的風俗人情不同,可能認識觀點也不一樣,個人的一些觀點供參考。更多關於三農的文章,請點上面的「關注」,您的每一次轉發與收藏都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持,如果您有什麼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我會盡力幫您解答,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