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叩九拜」真要拜9次?別被電視劇給騙了,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

2021-01-18 五離怪談

「三叩九拜」真要拜9次?別被電視劇給騙了,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

古代最大的禮節就是「三叩九拜」,從字面上理解來看,就是叩頭三次拜9下,有些古裝劇中偶爾也會出現這樣的場面,但是在禮法上面,這恰恰是行不通的。

「三叩」基本上沒什麼異議,主要是這個九拜,難道真得要拜9次?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九拜到底是哪九拜?到底怎麼個拜法,因為這九拜不僅名稱不同,行禮的方式也不同,真要一通全部拜下來還真要花費不少的時間。

一拜稽首,稽首是拜禮中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禮節,一般用於重大的場合和地位懸殊較大的人之間,所以現代幾乎沒有行稽首禮的,古代也一般用在君臣之間,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對皇帝皆行此禮。

稽首禮需先下跪,在拜手,手和首一同至地,再細分的話它是吉禮的一種,有吉利當然就有「兇禮」。

二拜頓首,頓首禮是喪事中最重要的理解,與稽首某種意義上有些類似,其實就是磕頭,行禮時跪跪地,先拱手下至地,然後引頭至地,之所以叫「頓首」,「頓」是停頓的意思,叩頭下立馬舉起。

此外頓首還常用於古代官僚之間的拜送,民間長輩以及平輩之間的拜別拜望等等。

三拜空首,屬於交際禮儀,行禮時跪地拱手,雙手放在胸前,與心平齊,俯首至手。

四拜振動,幾乎都用在喪禮之中,先拜而後踴,所謂的「踴」就是頓足跳躍,這是喪禮中最哀慟的表現,表示自己內心悲痛至極。

五拜吉拜,雖然名字叫吉拜,卻也多用於喪葬之禮,與之前的「頓首」一同使用,即先拜手,在重複頓首的動作。

六拜奇拜,這裡的「奇」是奇數的意思,就是只拜一次。

七拜褒拜,再拜以上的意思,比如說三拜,「褒」是大的意思,用在拜禮中就是多拜,表示更加的尊敬。

八拜肅拜,專門適用於女性的雅拜,只拜而不跪,俯首雙手下垂,肅有莊重,恭敬的意思,又指站姿。

九拜兇拜,有吉拜自然有兇拜,同樣是先頓首再拜,男子右手呈掌,左手握拳,女子左手呈掌,右手握拳,同樣適用於喪葬。

以上為「九拜」,排序只是為了讓大家看的更清楚,沒有其它任何實際意義,可以看出的是「九拜」是一個非常籠統的說法,幾乎涵蓋了古代所有的行禮方式,包括吉禮和兇禮,男性應該行的禮和女性應該行的禮,所以九拜永遠都不可能出現在同一個人或者同一個場合上,所謂的三叩九拜是指在特定的場合行特定禮而已,並不是真得讓人拜九次。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禮儀大國,以德服人,以禮待人,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春節即將來臨,拜年的時候可是要選好理解才行,要是將喪禮用到了拜年禮上,那可就貽笑大方了,所以了解禮節文化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關焦點

  • 古人所稱的「三叩九拜」都指的什麼?
    在古代禮儀中,「九拜」是明確的,禮制對其行禮方式和使用場合都有詳細的規定,但「三叩」卻不是古禮,只是民間對「跑拜」禮的俗稱。由此可見,「三九拜」只是人們對隆重大禮的民間稱謂而已。具體說來,「三叩九拜」便是指上文。
  • 傳統婚禮名詞解析:「三叩九拜」大禮原來是這個意思
    現代婚俗中有很多禮節都是從古至今一直流傳下來的,我們常說的舉行「三拜九叩」大禮也是一個古老的儀式。拜為躬身或跪,雙膝著地為跪,叩為頭挨地,「三拜九叩」和「三叩九拜」儀式有很多不同之處。「三拜九叩」是三次下跪,每次下跪之後叩三次頭,通常用於對尊長所行之禮;而「三叩九拜」則是雙手合十躬身三拜,之後再下跪叩一次頭,起身再拜再叩,重複三次,通常用於對天地神明的所行之禮,按照行禮前後順序叫九拜三叩更貼切。
  • 農村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說的是啥意思?
    就比如這句民間有關禮節的俗話「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其描述的就是有關傳統禮儀中的叩拜的忌諱!那麼這句話中「三」和「四」分別指的啥?老祖宗講的有沒有道理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 古代大禮中的「九拜」,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並不是拜九次
    「三叩九拜」是古時候的豪禮,在一般的了解中,「九拜」就是說持續拜九次,而禮法上真正的「九拜」卻並非如此。古代真正的禮儀是什麼?古代中國的「禮」和「儀」,具體是兩個不一樣的含義。「禮」是規章制度、標準和一種社會意識;「儀」是「禮」的實際表達形式,它是根據「禮」的要求和內容,產生的一套系統而詳細的程序流程。歷史上真正的三叩九拜是什麼?「九拜」是古時候施禮時的九種禮拜方式。
  • 拜師禮是中國古代優良傳統,連皇子也不例外,也要三叩九拜。
    拜師禮是我國古代優良的傳統禮儀之一,連皇帝也不例外,拜師也要下跪行三叩九拜之禮,這裡所說的皇帝應該是未成年的皇帝或者皇子。 中國自古以來講究尊師重道。皇帝是一國之君,萬人之上,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利,一般人見了皇帝都要行叩拜禮。
  • 清朝最後一次早朝,大臣們不再三叩九拜,當時發生了什麼
    從秦始皇建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以來,都是三叩九拜的禮節。這個古人最高的禮節,都是見到天子的時候才用的。而且是正式的場合才用的,一般場合沒有這麼多禮節。不過在中國歷史上就出現一次例外,大臣上朝的時候不再三叩九拜。我們看一下是哪一天,那天發生了什麼。這一天是1912年2月12日,是清王朝存在的最後一天。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早朝了。
  • 同樣都是皇帝,康熙皇帝為什麼在明孝陵給明太祖朱元璋三拜九叩?
    不僅如此,康熙帝甚至六次在朱元璋墓前行三拜九叩的大禮,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我們都知道,明朝是漢人建立的,而清朝是滿族建立的。一般來說,抹黑上一個朝代,才會顯得自己的朝代高大上一些。為什麼康熙皇帝卻反其道而行之,這麼推崇朱元璋重視明孝陵呢?首先,使自己的正統地位合法化。
  • 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麼原因?古人的禮儀講究
    導語: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麼原因?古人的禮儀講究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講究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所以對於禮儀是是十分看重的。上到朝會,下到待客都有自己的一套禮儀規範,要是不按照規矩來,就會失了禮儀,被人們笑話。
  • 「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老祖宗的禮儀講究,你知道多少?
    從古到今,中國就是一個禮儀之邦,從周朝開始以禮治國,禮不僅是禮貌、禮節,而且跟社會等級制度,社會秩序休戚相關,由此春秋戰國禮崩樂壞時,孔子提出「克己復禮」,意思就是要提倡恢復周禮,事實上古禮已經恢復不了,不過一些傳統禮儀還是延續至今。
  • 「吃雞」小學生玩家自創「三拜九叩大法」,免費獲得多套新時裝!
    #酷玩遊戲團#歡迎諸位小夥伴們來到本期天哥開講的《和平精英》「精英那點事兒」~接下來呢,咱們聊聊擁有27個瑪莎鑰匙的狼人玩家、自創的「三拜九叩大法」以及被騰訊遊戲納入黑名單的玩家等有趣的遊戲經歷與發現~得,廢話不多說了,還是各位小夥伴們熟悉的「老配方」:有圖有證據,
  • 臣子見到皇帝,都要行「三拜九叩」之禮,唐朝為什麼卻不一樣
    導語《周禮·春官·太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以享右祭祀。」中古時代最莊重的拜君禮儀知識,以「再拜稽首」為主導,唐代的更為有特點,是在2次「再拜」中間,添加一段「民族舞蹈」。二遍稽首禮拜完,重臣們站起來站好,當朝的丞相之一「侍中」(三省之一門下省長官)要往前到皇帝那邊接納詔旨,隨後回家來到官員們的東北地區部位,臉朝西,高聲宣布「有制」(皇帝有旨)。此刻您一看官員們又剛開始跪下施禮了,得,也是一次「再拜」。
  • 張作霖與袁世凱的三次會面,從三拜九叩到稱雄一方!
    而能在這些英雄中脫穎而出的,要麼有高超的識人之術、要麼是戰場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天才將軍,但是僅僅憑藉這些還不夠,還必須要有足夠高的情商,能夠妥善待人處事。而張作霖,恰好是符合這些條件的人之一,今天咱們就來聊聊他和另一位梟雄袁世凱之間的三次會面,真可謂是兩位「人精」的博弈!
  • 曹州那些年之農村喪事拜大禮
    奠完三個酒後,繼續按箭頭走,每個點還是三個頭,一下到第9個位置(和第1的位置重疊,7和3的位置也重疊),算是一圈。以此類推,總共轉三圈。完成七十二拜大禮,最重要的一點是叩最後一個頭後不要起身,要趴在地上痛哭,謂之舉哀。要等司儀上前勸阻。為了表示哀痛要讓司儀勸阻幾次才能直身作揖。二十四拜和七十二拜的路線是一樣的,具體是,站在1的位置深作一揖不叩頭。
  • 到三亞拜南海觀音,在這一定要上三根香,拜完不去這等於白去三亞
    到三亞拜南海觀音,在這一定要上三根香,拜完不去這等於白去三亞自從經濟騰飛開始,我國人民的生活水準就如同加了翅膀一樣起飛了,雖然說會過得辛苦一些,但是能夠養得起一家人還能夠餘下閒錢去旅遊的家庭已經不在少數。簡單來說,旅遊作為不少人在假期放鬆的首選,而大家去旅遊通常還是會選擇景點。
  • 農村老人做壽有講究,大操大辦不多了,只有2種人家會三拜九叩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老人做壽有講究,大操大辦的不多了,只有這2種人家願做壽。在農村老人做壽確實有很多講究,但是現在很多老年人都不願意做大壽了,這和現在的年輕人相比,反倒是有些相反了,現在農村的年輕人都挺喜歡過生日的,再就是一些小孩子,他們也是早早的盼著過生日,這種鮮明的對比,無非就是農村的老年人節儉習慣了,不願意奢侈浪費,年輕人與孩子喜歡過生日,就是圖了一個熱鬧,在趁機吃些好吃的。
  • 大張偉腦迴路太清奇,竟然這樣向楊迪比劃「三拜九叩」?
    「留下來」男團主要負責「造勢」,雖然分到的詞不多,但是歌曲的歡快氛圍有了,有一種篝火晚會的既視感,肩搭肩歡唱,各民族的情誼都融在了歌聲中。△「懂娃瑞」、「碧海皮」「獅子」與「兔子」是一對乖巧又俏皮的有愛搭檔。「兔子」作為「獅子」的「經紀人」,可謂盡職盡責,安利自己家藝人的時候超努力,努力到猜評團忍不住提出了質疑。
  • 一拜天地
    「他一生做過三次新郎,第一次,他是山大王,把地主的兒子當女兒搶了,索性壓著少爺做了壓寨夫人;第二次,他投了革命拉著少爺去首長那領本本,不給,乾脆自己畫了一個;第三次,他們被揪鬥,並排跪著,造反派要他們下跪,他不幹,少爺笑著唱「一拜天地.」,兩個頭磕下去,再沒抬起,終做了一世夫妻。」
  • 辛巴收徒必須三拜九叩行大禮,所有徒弟必須改口喊爸爸
    辛巴收徒必須三拜九叩行大禮,所有徒弟必須改口喊爸爸!近日澎湃新聞發布了一段視頻,辛巴徒弟蛋蛋在拜辛巴為師之前,必須要給辛巴三拜九叩,行拜師禮才肯收蛋蛋為徒,從照片中可以看到辛巴引以為傲的姿態,有一種一人在上萬人在下的感覺!
  • 結婚拜堂,為什麼要一拜、二拜、三拜?
    拜堂成親那麼結婚的時候,一拜、二拜、三拜到底在拜什麼?為什麼要這麼拜?還是很有講究的。標準的拜堂有四拜,從上天拜到個人。二拜祖先第二拜:二拜祖先拜祖先現在有些地方給省略了,有些地方另設供臺專門上香祭奠,而不出現在婚禮現場;但有很多地方卻一直放在第二拜,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上。祖先都是故去的人,結婚為什麼還要禮拜?
  • 想跟中國做生意,就必須在中國「三拜九叩」?難道還有這樣的規定
    據《周禮》記載,古代跪拜禮有九種: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到了清朝,「三跪九叩」則成了朝聖的最基本的禮節,它表達了臣民對天子的尊崇。甚至於,三跪九叩也充斥著大清時期整個中國的外交歷史,畢竟,中國貴為禮儀之邦,對禮節還是十分重視的,所以,不論是臣子還是皇帝做事,都要考慮到是否合乎禮儀廉恥,不能使國家蒙羞。在大清的歷史上,關於「三跪九叩」,還有這樣一件有趣的事情。在馬戛爾尼訪華外交失敗後,英國政府不甘心,又派出了阿美士德前來進行第二次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