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所稱的「三叩九拜」都指的什麼?

2021-01-18 歷史全解析

在古代禮儀中,「九拜」是明確的,禮制對其行禮方式和使用場合都有詳細的規定,但「三叩」卻不是古禮,只是民間對「跑拜」禮的俗稱。由此可見,「三九拜」只是人們對隆重大禮的民間稱謂而已。具體說來,「三叩九拜」便是指上文。

古代「九拜」包括:稽首、頓首、空首、振動、吉拜、兇拜、奇拜、拜、拜「拜」禮中的「稽首」禮。

九拜中最隆重的要算是稽首了。這種禮,不僅要求行禮人頭觸地,而且要「頭至地多時」,是「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具體行禮細節為:行禮的時候,行禮者首先屈跪地,左手按在右手上,然後拱手於地。接下來,行禮人的頭慢慢觸地頭觸地的具體位置是在藤蓋之前,雙手之後。頭觸地後,要停留一段時間。

上述動作為一次行禮,古人為了表示尊重,有時候這樣的禮節要反覆做幾次通常以三次或九次居多,於是便有了「三叩九拜」的說法。由這些動作和次數,我們不難看出,這一禮節是何等的莊重。因此,這個禮常在臣子拜見君王時所用。後來,兒子拜父親,祭祀時拜天拜神,拜祖拜廟;新婚夫婦拜天地、拜父母;掃基時拜嘉等,也都用這樣的大禮。

九拜中的其他幾項具體如下:

頓首,和稽首禮叩拜方式相差不多,只是頭要輕叩地面,而非俯首空首,施禮人跪拜,拱手俯身行禮。

振動,喪禮用,頓首慟哭,渾身振,以哀逝者。

吉拜,賓客在喪家守制三年後見喪家時施行,先施空首禮,再施頓首禮。

兇拜,居喪者拜賓客之禮,和吉拜禮相反,先行頓首禮,後施空首禮。

奇拜,指拜一次

褒拜,指拜了又拜。

肅拜,身體呈跪姿,以手觸地,抬頭。

相關焦點

  • 清朝最後一次早朝,大臣們不再三叩九拜,當時發生了什麼
    從秦始皇建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以來,都是三叩九拜的禮節。這個古人最高的禮節,都是見到天子的時候才用的。而且是正式的場合才用的,一般場合沒有這麼多禮節。不過在中國歷史上就出現一次例外,大臣上朝的時候不再三叩九拜。我們看一下是哪一天,那天發生了什麼。這一天是1912年2月12日,是清王朝存在的最後一天。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早朝了。
  • 傳統婚禮名詞解析:「三叩九拜」大禮原來是這個意思
    現代婚俗中有很多禮節都是從古至今一直流傳下來的,我們常說的舉行「三拜九叩」大禮也是一個古老的儀式。拜為躬身或跪,雙膝著地為跪,叩為頭挨地,「三拜九叩」和「三叩九拜」儀式有很多不同之處。「三拜九叩」是三次下跪,每次下跪之後叩三次頭,通常用於對尊長所行之禮;而「三叩九拜」則是雙手合十躬身三拜,之後再下跪叩一次頭,起身再拜再叩,重複三次,通常用於對天地神明的所行之禮,按照行禮前後順序叫九拜三叩更貼切。
  • 「三叩九拜」真要拜9次?別被電視劇給騙了,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
    「三叩九拜」真要拜9次?別被電視劇給騙了,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古代最大的禮節就是「三叩九拜」,從字面上理解來看,就是叩頭三次拜9下,有些古裝劇中偶爾也會出現這樣的場面,但是在禮法上面,這恰恰是行不通的。「三叩」基本上沒什麼異議,主要是這個九拜,難道真得要拜9次?
  • 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麼原因?古人的禮儀講究
    導語: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麼原因?古人的禮儀講究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講究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所以對於禮儀是是十分看重的。上到朝會,下到待客都有自己的一套禮儀規範,要是不按照規矩來,就會失了禮儀,被人們笑話。
  • 古人禮儀中的「拜」和「揖」 不是一回事
    也就是說,古人的跪,就是用來行拜禮的。要想知道跪與拜的關係,這裡不能不說到「坐」。我們知道,古人都是席地而坐。坐與跪乍看起來一樣,其實有著本質的區別。所謂坐,就是兩膝著地,兩腳背朝下,臀部落在腳踵上。當然坐的姿勢也非常講究,「虛坐盡後,食坐盡前」。
  • 同樣都是皇帝,康熙皇帝為什麼在明孝陵給明太祖朱元璋三拜九叩?
    不僅如此,康熙帝甚至六次在朱元璋墓前行三拜九叩的大禮,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我們都知道,明朝是漢人建立的,而清朝是滿族建立的。一般來說,抹黑上一個朝代,才會顯得自己的朝代高大上一些。為什麼康熙皇帝卻反其道而行之,這麼推崇朱元璋重視明孝陵呢?首先,使自己的正統地位合法化。
  • 拜師禮是中國古代優良傳統,連皇子也不例外,也要三叩九拜。
    拜師禮是我國古代優良的傳統禮儀之一,連皇帝也不例外,拜師也要下跪行三叩九拜之禮,這裡所說的皇帝應該是未成年的皇帝或者皇子。 中國自古以來講究尊師重道。皇帝是一國之君,萬人之上,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利,一般人見了皇帝都要行叩拜禮。
  • 古代大禮中的「九拜」,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並不是拜九次
    「三叩九拜」是古時候的豪禮,在一般的了解中,「九拜」就是說持續拜九次,而禮法上真正的「九拜」卻並非如此。古代真正的禮儀是什麼?我國具備五千年文明,有著「泱泱大國」之稱,我們中國人也以文質彬彬的面貌而聞名於世。禮儀知識和文明行為作為我國中華傳統文化的關鍵構成部分,對中國歷史發展趨勢起著長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多彩,所涉及到的範疇十分廣泛,基本上滲入於古代社會的各個領域。古代中國的「禮」和「儀」,具體是兩個不一樣的含義。
  • 農村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說的是啥意思?
    就比如這句民間有關禮節的俗話「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其描述的就是有關傳統禮儀中的叩拜的忌諱!那麼這句話中「三」和「四」分別指的啥?老祖宗講的有沒有道理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 「吃雞」小學生玩家自創「三拜九叩大法」,免費獲得多套新時裝!
    #酷玩遊戲團#歡迎諸位小夥伴們來到本期天哥開講的《和平精英》「精英那點事兒」~接下來呢,咱們聊聊擁有27個瑪莎鑰匙的狼人玩家、自創的「三拜九叩大法」以及被騰訊遊戲納入黑名單的玩家等有趣的遊戲經歷與發現~得,廢話不多說了,還是各位小夥伴們熟悉的「老配方」:有圖有證據,
  • 「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老祖宗的禮儀講究,你知道多少?
    在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中,流傳最廣的就是俗語文化,俗語言簡意賅,小智慧中透露著大道理,值得人們好好品味,不少俗語還與禮儀有關今天給大家帶來這樣一個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那麼這句俗語說的是關於農村禮節的一種講究,就是說跪拜磕頭的時候要拜三下,而不能拜四下,若是拜了四下很可能會出事,那麼這一講究的依據是什麼呢?
  • 大張偉腦迴路太清奇,竟然這樣向楊迪比劃「三拜九叩」?
    「留下來」男團主要負責「造勢」,雖然分到的詞不多,但是歌曲的歡快氛圍有了,有一種篝火晚會的既視感,肩搭肩歡唱,各民族的情誼都融在了歌聲中。△「懂娃瑞」、「碧海皮」「獅子」與「兔子」是一對乖巧又俏皮的有愛搭檔。「兔子」作為「獅子」的「經紀人」,可謂盡職盡責,安利自己家藝人的時候超努力,努力到猜評團忍不住提出了質疑。
  • 農村老人做壽有講究,大操大辦不多了,只有2種人家會三拜九叩
    在農村老人做壽確實有很多講究,但是現在很多老年人都不願意做大壽了,這和現在的年輕人相比,反倒是有些相反了,現在農村的年輕人都挺喜歡過生日的,再就是一些小孩子,他們也是早早的盼著過生日,這種鮮明的對比,無非就是農村的老年人節儉習慣了,不願意奢侈浪費,年輕人與孩子喜歡過生日,就是圖了一個熱鬧,在趁機吃些好吃的。
  • 張作霖與袁世凱的三次會面,從三拜九叩到稱雄一方!
    在趙爾巽的暗示下,張作霖開始大肆捕殺革命黨人,整個奉天府的空氣中都瀰漫著一股血腥的氣息。張作霖也因立此大功,被趙爾巽提拔為「中路巡防營統領」,統帥15個營的兵力。第一次見面——三拜九叩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當時袁世凱剛剛當上民國大總統,可謂是風光正盛。可是以趙爾巽為首的保皇黨卻明確表示不承認共和國體,甚至聲討袁世凱。為了收繳各地官員的權力,勒令清廷取消總督,而改設都督。
  • 古人說的「三教九流、八大江湖」分別是指什麼?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通過不斷發展,衍生出了特定的社會形式,並產生了不少的固定詞語,比如形容社會人物複雜多樣的「三教九流八大江湖」便是其中之一。那麼問題來了,「三教」指的是哪「三教」、「九流」是哪「九流」、「八大江湖」指的是哪「八大江湖」呢?
  • 臣子見到皇帝,都要行「三拜九叩」之禮,唐朝為什麼卻不一樣
    導語《周禮·春官·太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以享右祭祀。」瞎折騰完後,侍中才公布剛從皇帝那邊領受的意旨,說的是什麼呢?「履新之慶,與公等同於之。」便說這一句話,大家這種官員又剛開始瞎折騰「再拜」啦!這次稽首2次還算不上完,等您站起來,發覺莊重崇高金碧輝煌的大明宮含元殿上,開始了一番……閻羅狂舞的景色……我請您,不必傻呆呆站著呀!
  • 想跟中國做生意,就必須在中國「三拜九叩」?難道還有這樣的規定
    據《周禮》記載,古代跪拜禮有九種: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到了清朝,「三跪九叩」則成了朝聖的最基本的禮節,它表達了臣民對天子的尊崇。甚至於,三跪九叩也充斥著大清時期整個中國的外交歷史,畢竟,中國貴為禮儀之邦,對禮節還是十分重視的,所以,不論是臣子還是皇帝做事,都要考慮到是否合乎禮儀廉恥,不能使國家蒙羞。在大清的歷史上,關於「三跪九叩」,還有這樣一件有趣的事情。在馬戛爾尼訪華外交失敗後,英國政府不甘心,又派出了阿美士德前來進行第二次外交。
  • 古人拜把子的禮數
    咱們常常在影視劇裡玩,被主人公拜把子,嗯,文雅點哈。義結金蘭的故事所打動,像是三國演義的裘依依一一一八生死不顧該的桃園三結義。大河向東流啊,水滸傳裡的一百零八將梁山聚義等等。他看得人都是熱血沸騰啊。其實古人結拜是不分男女老少,只要興趣相投便可結拜。哎,這聽著好像蠻容易啊,可是禮節還是蠻多的。
  • 成語「一問三不知」具體指什麼?有何典故?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別人問問題,自己並不知道,有可能會被別人嘲笑:一問三不知。其實這句成語流傳的時間比較長,成語背後還有一個典故。現如今很多人只知道用成語,卻不知道成語的真實含義,尤其是這句話一問三不知到底是指的是哪三個方面,人們並不知道。
  • 曹州那些年之農村喪事拜大禮
    在菏澤南農村的葬禮上,有逝者的女婿、娘家侄子等親戚在家祭儀式上行一百零八拜(這個較少)七十二拜、二十四拜大禮的習俗經過做了整理如下:一百單八拜的磕頭大哥祭拜場地及走位圖七十二拜大禮的拜法是:站在1的位置叩一個頭,按箭頭方面來到2的位置叩二個頭,然後每個點是三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