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鮮為人知的日本漫畫亂相——《昭和漫畫演論》(四)

2021-03-04 黑白漫文化



1951年,隨著《日美安保條例》的籤訂,六年來一直在日本主持佔領和重建的麥克阿瑟將軍由於韓戰問題回國,日本暫時在形式上從被美國佔領的殖民地變成相對有獨立主權的國家,一個嶄新的時代到來。這段時間,一方面隨著麥克阿瑟那句著名的說日本人是「十二歲的男孩」,將日本人之前對他的敬仰之情以及對西方國家的幻想徹底打碎,從而反思之前對美國文化一味的接受態度。自身方面,日本嚴苛的戰後新聞審查制度宣布廢除,創作環境自由許多,同時戰後嬰兒潮出生的那批人(俗稱「團塊世代」)進入了他們的童年時期,需要大量的少兒讀物,日本漫畫開始破繭。


團塊世代

 

團塊世代對日本有著深遠的影響,不僅僅他們是戰後日本經濟騰飛的見證者與參與者,作為人口數量最多的一代人,他們的審美深深影響了日本的漫畫市場。很多我們今天看到的提供給青年、成人、婦女乃至老人的漫畫,誕生之初都是為了服務這批最龐大的消費人群。隨著這批人年齡的增長,日本漫畫的種類與廣度也在隨之多樣化,很多對於日本漫畫歷史的研究,都是從這批人的生活開始著手的。

 

對這批人影響最大的,毫無疑問當屬手塚治虫。手冢創造的漫畫敘事方式影響了數代日本漫畫家,手冢去世後,《朝日新聞》在對他的輓詞中,評價日本漫畫之所以如此興盛,是因為「日本有個手塚治虫,而其他國家卻沒有。」這個評語看似誇張,其實恰如其分。團塊世代中不僅僅都是手冢的讀者,其中很多人從十幾歲便出道,使用手冢發明的漫畫手法,直接正面與自己的偶像展開競爭。與此同時,跟手冢同時代的競爭者們,如著名的妖怪博士水木茂、劇畫大師白土三平也從街頭的「紙芝居」走上了漫畫家的道路,「紙芝居」在如今的日劇或動漫中也經常有出現,街頭藝人將手中的圖畫一張張變幻,隨著圖像配合講故事,這種藝術形式也深深影響了日本漫畫。


水木茂漫畫《昭和史》

 

從1947年手塚治虫的《新寶島》發表後,以大阪為中心,掀起一波漫畫創作狂潮,手冢本人在這段時間一共出版了36部作品,而這些作品都成為其他出版社抄襲的對象,請別的畫手山寨,甚至直接盜刷,將不同的漫畫作品湊到一起盜版印刷等等。還有許多人抄襲當時熱門的進口電影,如《泰山》等等,也有將日本本土電影明星、體育運動員為主角畫成漫畫,亂象橫出,原本就被認為是低劣商品的「赤本」印刷質量也愈發慘不忍睹,而且作為這些熱門人氣商品的創作者,那些年輕的漫畫家,竟幾乎得不到一分錢稿費。


赤本漫畫

 

比業內亂象更嚴重的,則是日本的通貨膨脹。在手冢後,日本讀者已經不能滿足從前美國漫畫32頁的故事,出版商不得不推出越來越長篇的故事來迎合年輕讀者,但此時赤本的售價已從10—50日元的低廉價格膨脹到每本100日元以上,遠遠超出了年輕讀者的購買能力,從而在50年代後半期,月刊漫畫與租書屋逐漸取締了如遊擊隊一般的赤本出版業。

 

月刊漫畫在日本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戰後著名的漫畫雜誌主要有《少年》(光文社)《少年少女漫畫和讀物》(新生閣),刊載過《森林大帝》的《漫畫少年》(川津書店)等等,到了50年代前期,《少年畫報》(少年畫報社)《少女BOOK》(集英社)《痛快BOOK》(芳文社)等等著名的漫畫雜誌創刊。然而事實上這些雜誌大部分由戰前文庫雜誌改編,內容主要還是以文字為主,漫畫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直到50年代中期以後,漫畫登載的版面才逐漸增多。但當時這些帶圖片的故事與現在我們熟悉的漫畫有很大的差別,現在人們稱它們為連環畫,畢竟此時現代漫畫還是手塚治虫一個人的獨舞,受其影響的漫畫家們還沒有正式崛起。所謂的連環畫,即是一個格子分成兩個部分,上半部分為圖片,下半部分為文字敘述,相信國內很多人童年時也閱讀過類似的連環畫。

連環畫形式的早期漫畫

 

連環畫嚴格地說應該是與赤本同一時期的產物,此時誕生了如山川惣治的冒險故事連環畫《少年肯亞》這樣的不朽名作,故事是一個十歲男孩,與父親生活在肯亞,後來由於戰爭,父子二人被迫逃進原始森林卻走散,小男孩不得不獨自一人在非洲廣袤的草原、鬱密的叢林裡開始了艱難求生之旅,經歷了重重險阻找尋親人。這部漫畫之所以有名,是因為這是第一部在兒童讀物裡將生存、正義、死亡進行深刻描繪的作品,與手塚治虫的《新寶島》《月光假面》一起被批評為對兒童過於刺激,有害的作品。

《少年肯亞》動畫劇照

 

事實上山川惣治是一個非常保守和迂腐的人,他曾公開表示「兒童的遊戲和讀物根本就不能考慮色情、怪誕和帶有殘虐性與虛偽的東西。」然而不久後他所從事的事業馬上就與他的預想走上完全不同的方向,真是很戲劇性。事實上,不是因為他的作品思想落後了,而是當年看他作品的小孩子們都長大了,他們沒有放棄漫畫,而是追求更有思想,更有深度的作品。

 

此時的手塚治虫正在進行《森林大帝》《鐵臂阿童木》等作品的連載,並從關西來到了東京發展。1953年,手冢搬進了東京的豐島區椎名町五丁目2253號常盤莊內。而此時一批年輕漫畫家聽聞手冢在常盤莊的消息,都慕名而來。最初入住的漫畫家是手塚治虫,室友是寺田廣夫,隔年手冢搬離去了豐島區的並木公寓,當時還是新人的漫畫家藤子·F·不二雄、藤子不二雄A二人搬了進來,並住進了手冢之前住過的房間,此後石森章太郎、赤塚不二夫、水野英子、鈴木伸一、森安直哉、橫田徳男等等日後的漫畫巨匠們,從全國來到東京後都有意無意、機緣巧合地住進了這裡。


手塚治虫與藤子不二雄A

 

雖然藤子不二雄兩人是在手冢搬出常盤莊之後才入住的,但還是與手冢產生了不淺的緣分。《漫畫道》記載,藤子不二雄A在某天出門時正好被手冢的編輯加藤謙一抓到,去手冢那裡工作了一個晚上,幫忙繪製了《森林大帝》(中文譯名《小白獅》)大結局,那段暴風雪下,雷歐獻身後,幻化成雲形象的名場面,正是藤子不二雄A參與繪製的。當他完成工作回到常盤莊的時候,發現藤子·F·不二雄站在門口等他回來,便向其講述了晚上發生的事。


手塚治虫《森林大帝》

而這個關心朋友的藤子·F·不二雄,正是經典名作《哆啦A夢》的作者,他似乎了解所有人童年時做過的白日夢和所擔心的憂慮,他筆下那隻沒有耳朵,藍色圓滾滾如銅鑼燒般的機器貓,已經成為了如今日本漫畫的圖騰與象徵。

藤子·F·不二雄《哆啦A夢》

延伸閱讀:

漫畫是「誤解」誕生的產物?/ 昭和漫畫演論(一)

手冢治是如何變成手塚治虫的?/ 昭和漫畫演論(二)

嚴苛到變態的天才漫畫家 / 昭和漫畫演論(三)


《素》5、《素》6同時發售! 

黑白漫文化原創

文章著作權歸黑白漫文化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微信公眾號:黑白漫文化(hbmanga)

投稿郵箱:heibaimanhua@126.com

點擊閱讀原文可前往黑白漫文化官方微店

請注意!不要調戲小編!

相關焦點

  • 專欄|文化解禁年代,中國最早一批漫畫人的覺醒/昭和漫畫演論(十)
    79年到89年初,昭和時代結束為止,對於日本動漫的大件事,反而是以下幾件:《宇宙戰艦大和號》劇場版的播放(1978)、《哆啦A夢》的熱潮(1979)、《機動戰士GUNDAM》的陸續發表(1979)、大友克洋的出現(1980)、以及國民漫畫家鳥山明的黃金十年(1982)、吉卜力動畫的崛起(1984)。
  • 專欄|炸掉了一隻手,他依然畫出了不朽的漫畫
    伊藤在教歷史的時候有個橋段,就是教給女主角學歷史的辦法,是給了女主一套《漫畫日本的歷史》,讓她通過漫畫形象來加深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印象。女主歷史成績最初提高緩慢,他便對女主角溫柔地說,「不行的是日本史,實在學不好的話,就只有拼命反覆看漫畫了。」
  • 看了這麼多年日本漫畫,你真知道誰是漫畫之神?
    《北齋漫畫》初篇為北齋54歲時(1814年)所繪,1878年後人將總計十五篇結集出版,共有描繪人物、動植物、市井風俗、神佛妖怪等畫4000幅。人們最早可看到漫畫一詞,出自《北齋漫畫》。北齋自稱是隨意而漫然地畫出的畫,而人們將其評為日本漫畫之祖。在《北齋漫畫》可以看到二出、三出直到四出形式的畫,它為後來的四格漫畫定下了模式。
  • 日本漫畫史話
    喜劇漫畫的藝術——赤冢不二夫5. 再現三國的歷史畫卷——橫山光輝(20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戰後日本漫畫進入新的時期,手塚治虫、藤子不二雄、赤冢不二夫、石之森章太郎等接連推出名作,這些人也都成為了日本漫畫界永垂不朽的漫畫大師。)第二章 成人物語的登場——寫實漫畫作為變革的工具1. 放下槍,拿起畫筆!——水木茂2.
  • 在這部漫畫裡,昭和假面騎士集體迎來了高光時刻,你不來看一看嗎
    在這部漫畫裡,昭和假面騎士集體迎來了高光時刻,你不來看一看嗎今天來說一下昭和系列的假面騎士,就和奧特兄弟一樣,這些昭和系列的特攝人物屬於難以逾越的經典,在近些年裡,無論是假面騎士,還是奧特曼,新作品裡的角色都顯得花哨了起來
  • 日本漫畫起源竟是名僧侶 / 影響全球青少年的日本漫畫排行榜
    1841年創刊的英國漫畫雜誌《Punch》在這方面最有影響力。1862年,《Punch》發行日文版,「Punch-繪」後來被用來指代歐洲風格的諷刺漫畫。1877年,日本出現了《Punch》風格的刊物,其中的漫畫採用了「 氣球對話框 」和一些西方繪畫技巧。1902年,日本第一部有排版對話的四格漫畫出現。
  • 專欄 | 日本青年漫畫簡史(下)
    比如大友克洋的《AKIRA》;弘兼憲史的《課長島耕作》的職場風雲,主角島耕作被稱為職場007,官階也一直在升,從課長、部長、取締役、常務、專務、社長一直畫,直到現在成為會長,此外還有各種前傳,如系長,青年,學生,沒準哪天就開個少年篇,因為書中對日本經濟的預言太過準確,還被日本外務省選為送給外賓了解日本社會文化的讀物;雁屋哲原作、花咲昭作畫的《美味大挑戰》等料理漫畫也大量出現。
  • 專欄|連漫畫大神都得畢恭畢敬的「殺手」漫畫家
    而有幸記錄下這樣一位泰鬥級大師的創作過程,不僅是《漫勉》之幸,也是日本漫畫史之幸。 還是用數字來說話吧。齋藤隆夫,如今78歲仍筆耕不綴,連載47年從未休刊(某處的富奸打了個噴嚏),筆下的大人氣系列漫畫《骷髏13》累計銷量超過2億冊,是日本漫畫史上連載時間最長的作品。他與「漫畫之神」手塚治虫同時代走來,是日本漫畫史的活化石。
  • 日本館丨中原淳一 :日本少女漫畫的始祖
    隨著日本館的產品日益豐富,小編發覺似乎有很多顧客對於產品的設計、歷史以及背後的故事越發感興趣,於是為了響應廣大顧客的需求,小編將陸續呈上有關產品的一些歷史與故事。那麼先從日本知名已故插畫家中原淳一開始吧。 中原淳一(Junichi Nakahara , 1913年2月16日-1983年4月19日),日本少女漫畫的始祖。
  • 專欄 | 日本青年漫畫簡史(中)
    當時許多年輕的貸本漫畫家們不甘心被市場拋棄,他們懷抱著對藝術的追求和開拓市場的野心,想以更新穎的繪畫技巧和更刺激的故事內容來開創漫畫的新時代。在劇畫出現之前,漫畫的「漫」字普遍被理解為幽默、滑稽、諷刺等涵蓋笑元素的字義,這也是那個時代看新聞的大人和看漫畫的兒童的共識。但是年輕的貸本漫畫家們對此不以為然,他們認為漫畫作品不能局限於那些令人發笑的作品,漫畫也不僅僅只能畫給兒童看。
  • 《世界風》第35期:日本漫畫立志說新論(下)
    以主打BL聞名的女性向雜誌June更是從八十年代開始刊載了由竹宮惠子和中島梓創作的漫畫小說知道專欄,有意無意中培養了大量的優秀耽美作者——例如尾崎南,她在被《足球小將》中若島津健X日向小次郎的CP萌了一臉於是在同人誌團體「怒惡流」大肆創作BL同人闖出名頭後,進一步踏入商業領域推出了《絕愛》,而《絕愛》又成為了很多後輩腐女的入萌之作……歷史的輪迴始終十分有趣,必須承認
  • 科幻如何致鬱:十部日本漫畫裡的賽博朋克
    ……這些日本漫畫中的超硬派科幻名作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賽博朋克。而那些留白,上書一句箴言的PPT畫面,將真實影像和動畫相結合以塑造時空疏離感的做法,又顯然影響到了1997年的兩部《EVA》OVA。
  • 日本女作家居然這樣用漫畫意淫人生
    日本《朝日新聞》社即將舉辦第21屆手塚治虫文化獎中的「漫畫大獎」,8部提名作品已經出爐。據了解,手塚治虫文化獎賽創辦於1997年,至今已有20年的歷史,在日本漫畫文化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跡。消息人士稱,日本直木獎獲獎作家,同時也是「漫畫迷」的櫻庭一樹將出任今年「漫畫大賽」的特約評委。櫻庭一樹是日本目前人氣女作家之一。
  • 東瀛萌系四格漫畫大盤點
    放漫畫裡,「四」格是我們現在司空見慣的多格漫畫的大前輩,但是微妙之處在於,這個大前輩不僅沒有被潮流所淘汰,「起承轉合」之間反而顯得歷久彌新,進化出了別樣的風味,尤其在日本,四格漫畫儼然成了集合「萌逗輕新」於一身的生活中的小確幸,我怎麼捨得你們不看呢!
  • 四格漫畫
    四格漫畫四格漫畫是使用四個格數來構成一段故事或一個創意點子的一種漫畫形式。四格漫畫著重點子創意,畫面不需很複雜,角色也不要太多,對白精簡,讓人容易輕鬆閱讀。四格漫畫是一種古老的藝術表現形式,四格漫畫在表現上的特點主要強調敘事。四格漫畫最早本來是在新聞、雜誌的角落刊載,而現在有了許多專門出版四格漫畫的雜誌。在日本的這個現象是發端於石井壽一破壞了既存的「起承轉合」結構限制的前衛性四格漫畫,自石井以後四格漫畫在漫畫市場裡佔有相當大的一塊地盤。
  • 漫畫都市東京丨日本漫畫、動畫和遊戲特展
    比如今天要介紹的「MANGA都市TOKYO ニッポンのマンガ·アニメ·ゲーム·特撮2020(日本漫畫、動畫和遊戲特展,以下簡稱『特展』)」。使館君帶大家「雲觀展」~特展從2015年起開始舉行,由日本文化廳、獨立行政法人日本藝術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立新美術館聯合舉辦。除了在日本開展之外,也會在國際上使用不同的主題進行巡迴展覽,目的是向國際展示日本獨特的動漫遊戲文化。
  • 搭訕不禁莞爾的四格漫畫
    One two~ one two three four!「遠看是電扇,近看是電扇,怎麼撥弄都不轉,原來是——沒電!」節奏類似Rap的三句半,無釐,還有點冷,和四格漫畫有著神似的通感。四格漫畫是一種古老的藝術表現形式,在表現上的特點主要強調敘事。四格漫畫顧名思義就是以四個畫面分格來完成一個小故事或一個創意點的表現形式,短短幾格就涵蓋了一個事件的發生、情節轉折及幽默的結局。讓人看完不覺莞爾,或會心一笑或捧腹大笑。
  • 專欄|扭曲的童話,日本漫畫中的《愛麗絲夢遊仙境》
    而其中日本漫畫家們尤甚具有著非比尋常的『愛麗斯情結』,在他們的作品中,小女孩、瘋帽子、柴郡貓……這些經典角色的影子也簡直多得不勝枚舉,在此只選一些筆者印象較為深刻的作品稍作盤點,篇幅有限,必有遺漏之處,還望海涵。
  • 漫畫 | 丸尾末廣《少女椿》的密話:遊走邊緣的異色昭和
    其實這也不是毫無預警的事情,其實在導演TORICO的個人主頁(http://torico.tv/)中,前年2月就寫著「漫畫原作、劇場用公開作品を撮影(2016年公開予定)」。但是不出所料,消息一出,網上都炸開了。作為漫畫家丸尾末廣最出名的一部作品,本作頗具爭議,曾經改編成的動畫還被日本海關沒收原片膠片。關於《少女椿》又有什麼背景?我們來聊聊關於丸尾末廣的密話吧。
  • 戰爭中失去左臂的日本漫畫大師:日本侵略是不可泯滅的事實
    》中描繪出來的日軍的負面形象       80年代末,水木茂創作了一部獲得了日本漫畫屆最高榮譽講談社漫畫賞的作品:《漫畫昭和史》。這是一部半自傳體的歷史漫畫,水木茂把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日本近代史相接,以小觀大,見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