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隨著《日美安保條例》的籤訂,六年來一直在日本主持佔領和重建的麥克阿瑟將軍由於韓戰問題回國,日本暫時在形式上從被美國佔領的殖民地變成相對有獨立主權的國家,一個嶄新的時代到來。這段時間,一方面隨著麥克阿瑟那句著名的說日本人是「十二歲的男孩」,將日本人之前對他的敬仰之情以及對西方國家的幻想徹底打碎,從而反思之前對美國文化一味的接受態度。自身方面,日本嚴苛的戰後新聞審查制度宣布廢除,創作環境自由許多,同時戰後嬰兒潮出生的那批人(俗稱「團塊世代」)進入了他們的童年時期,需要大量的少兒讀物,日本漫畫開始破繭。
團塊世代
團塊世代對日本有著深遠的影響,不僅僅他們是戰後日本經濟騰飛的見證者與參與者,作為人口數量最多的一代人,他們的審美深深影響了日本的漫畫市場。很多我們今天看到的提供給青年、成人、婦女乃至老人的漫畫,誕生之初都是為了服務這批最龐大的消費人群。隨著這批人年齡的增長,日本漫畫的種類與廣度也在隨之多樣化,很多對於日本漫畫歷史的研究,都是從這批人的生活開始著手的。
對這批人影響最大的,毫無疑問當屬手塚治虫。手冢創造的漫畫敘事方式影響了數代日本漫畫家,手冢去世後,《朝日新聞》在對他的輓詞中,評價日本漫畫之所以如此興盛,是因為「日本有個手塚治虫,而其他國家卻沒有。」這個評語看似誇張,其實恰如其分。團塊世代中不僅僅都是手冢的讀者,其中很多人從十幾歲便出道,使用手冢發明的漫畫手法,直接正面與自己的偶像展開競爭。與此同時,跟手冢同時代的競爭者們,如著名的妖怪博士水木茂、劇畫大師白土三平也從街頭的「紙芝居」走上了漫畫家的道路,「紙芝居」在如今的日劇或動漫中也經常有出現,街頭藝人將手中的圖畫一張張變幻,隨著圖像配合講故事,這種藝術形式也深深影響了日本漫畫。
水木茂漫畫《昭和史》
從1947年手塚治虫的《新寶島》發表後,以大阪為中心,掀起一波漫畫創作狂潮,手冢本人在這段時間一共出版了36部作品,而這些作品都成為其他出版社抄襲的對象,請別的畫手山寨,甚至直接盜刷,將不同的漫畫作品湊到一起盜版印刷等等。還有許多人抄襲當時熱門的進口電影,如《泰山》等等,也有將日本本土電影明星、體育運動員為主角畫成漫畫,亂象橫出,原本就被認為是低劣商品的「赤本」印刷質量也愈發慘不忍睹,而且作為這些熱門人氣商品的創作者,那些年輕的漫畫家,竟幾乎得不到一分錢稿費。
赤本漫畫
比業內亂象更嚴重的,則是日本的通貨膨脹。在手冢後,日本讀者已經不能滿足從前美國漫畫32頁的故事,出版商不得不推出越來越長篇的故事來迎合年輕讀者,但此時赤本的售價已從10—50日元的低廉價格膨脹到每本100日元以上,遠遠超出了年輕讀者的購買能力,從而在50年代後半期,月刊漫畫與租書屋逐漸取締了如遊擊隊一般的赤本出版業。
月刊漫畫在日本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戰後著名的漫畫雜誌主要有《少年》(光文社)《少年少女漫畫和讀物》(新生閣),刊載過《森林大帝》的《漫畫少年》(川津書店)等等,到了50年代前期,《少年畫報》(少年畫報社)《少女BOOK》(集英社)《痛快BOOK》(芳文社)等等著名的漫畫雜誌創刊。然而事實上這些雜誌大部分由戰前文庫雜誌改編,內容主要還是以文字為主,漫畫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直到50年代中期以後,漫畫登載的版面才逐漸增多。但當時這些帶圖片的故事與現在我們熟悉的漫畫有很大的差別,現在人們稱它們為連環畫,畢竟此時現代漫畫還是手塚治虫一個人的獨舞,受其影響的漫畫家們還沒有正式崛起。所謂的連環畫,即是一個格子分成兩個部分,上半部分為圖片,下半部分為文字敘述,相信國內很多人童年時也閱讀過類似的連環畫。
連環畫形式的早期漫畫
連環畫嚴格地說應該是與赤本同一時期的產物,此時誕生了如山川惣治的冒險故事連環畫《少年肯亞》這樣的不朽名作,故事是一個十歲男孩,與父親生活在肯亞,後來由於戰爭,父子二人被迫逃進原始森林卻走散,小男孩不得不獨自一人在非洲廣袤的草原、鬱密的叢林裡開始了艱難求生之旅,經歷了重重險阻找尋親人。這部漫畫之所以有名,是因為這是第一部在兒童讀物裡將生存、正義、死亡進行深刻描繪的作品,與手塚治虫的《新寶島》《月光假面》一起被批評為對兒童過於刺激,有害的作品。
《少年肯亞》動畫劇照
事實上山川惣治是一個非常保守和迂腐的人,他曾公開表示「兒童的遊戲和讀物根本就不能考慮色情、怪誕和帶有殘虐性與虛偽的東西。」然而不久後他所從事的事業馬上就與他的預想走上完全不同的方向,真是很戲劇性。事實上,不是因為他的作品思想落後了,而是當年看他作品的小孩子們都長大了,他們沒有放棄漫畫,而是追求更有思想,更有深度的作品。
此時的手塚治虫正在進行《森林大帝》《鐵臂阿童木》等作品的連載,並從關西來到了東京發展。1953年,手冢搬進了東京的豐島區椎名町五丁目2253號常盤莊內。而此時一批年輕漫畫家聽聞手冢在常盤莊的消息,都慕名而來。最初入住的漫畫家是手塚治虫,室友是寺田廣夫,隔年手冢搬離去了豐島區的並木公寓,當時還是新人的漫畫家藤子·F·不二雄、藤子不二雄A二人搬了進來,並住進了手冢之前住過的房間,此後石森章太郎、赤塚不二夫、水野英子、鈴木伸一、森安直哉、橫田徳男等等日後的漫畫巨匠們,從全國來到東京後都有意無意、機緣巧合地住進了這裡。
手塚治虫與藤子不二雄A
雖然藤子不二雄兩人是在手冢搬出常盤莊之後才入住的,但還是與手冢產生了不淺的緣分。《漫畫道》記載,藤子不二雄A在某天出門時正好被手冢的編輯加藤謙一抓到,去手冢那裡工作了一個晚上,幫忙繪製了《森林大帝》(中文譯名《小白獅》)大結局,那段暴風雪下,雷歐獻身後,幻化成雲形象的名場面,正是藤子不二雄A參與繪製的。當他完成工作回到常盤莊的時候,發現藤子·F·不二雄站在門口等他回來,便向其講述了晚上發生的事。
手塚治虫《森林大帝》
而這個關心朋友的藤子·F·不二雄,正是經典名作《哆啦A夢》的作者,他似乎了解所有人童年時做過的白日夢和所擔心的憂慮,他筆下那隻沒有耳朵,藍色圓滾滾如銅鑼燒般的機器貓,已經成為了如今日本漫畫的圖騰與象徵。
藤子·F·不二雄《哆啦A夢》
延伸閱讀:
漫畫是「誤解」誕生的產物?/ 昭和漫畫演論(一)
手冢治是如何變成手塚治虫的?/ 昭和漫畫演論(二)
嚴苛到變態的天才漫畫家 / 昭和漫畫演論(三)
黑白漫文化原創
文章著作權歸黑白漫文化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微信公眾號:黑白漫文化(hbmanga)
投稿郵箱:heibaimanhua@126.com
點擊閱讀原文可前往黑白漫文化官方微店
請注意!不要調戲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