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4日,香港著名藝人曾偉權因晚期肺癌去世,享年58歲。
認識曾偉權因晚期肺癌去世的人都知道,他曾參演過很多部電影和電視劇,1982年演出《烽火情仇》、1983年演出《101拘捕令》、1984年的《雲海玉弓緣》、1985年在《八仙過海》中飾演鐵拐李,1986年在《白髮魔女傳》終於演出主角卓一航。而他最出名的代表作就是《白髮魔女傳》。
之後,曾偉權還曾在多部電視劇中擔任配角,比如曾出演過《尋秦記》和《法證先鋒》。
如今,58歲歲的曾偉權罹患肺癌去世,得知這個消息後,大家心裡都非常難過,毫無誇張地說,在接診的癌症患者裡,肺癌幾乎佔了一半。
我國肺癌的發病率高居全球首位,遺憾的是,大多數肺癌被發現的時候並非是早期,很多人明明已經出現了症狀,卻一拖再拖,最終導致癌症不斷進展。
讓你意想不到的肺癌症狀
(1)胸悶胸痛不少見
腫瘤所在部位不同,疼痛也不同。靠近胸膜時,可表現為隱痛、鈍痛,並會隨著呼吸、咳嗽而加重。靠近心臟時,可表現為肩部或胸背部疼痛。
(2)呼吸吞咽有困難
通暢的呼吸道可以讓呼吸更順暢。肺癌的腫塊會阻塞氣管的氣流流通,或者破壞氣管和肺泡完成氣體交換,導致患者不能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出現呼吸困難。
氣管後方的鄰居是食管,當肺癌腫塊跑到鄰居家裡、佔了人家的地盤,我們的進食就受到影響,就出現吞咽困難。
(3)聲嘶臉腫要當心
氣管和肺的鄰居不只是食管,還有一些淋巴結、神經、血管等。
當腫瘤直接壓迫、或轉移至淋巴結後,壓迫喉返神經(喉部的主要運動神經,可支配聲帶運動),聲帶就會出現麻痺,聲音就會嘶啞。
當腫瘤直接侵犯、或轉移的淋巴結壓迫上腔靜脈,就會阻礙胸部以上的全身各個靜脈血流回流到心臟,人體內部血流循環平衡被打破,導致血液在血管淤積,產生胸壁部的靜脈曲張和上肢、頸面部水腫,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頭暈、頭痛等症狀。醫學上稱為「上腔靜脈阻塞症候群」。
(4)真假「面癱」要區分
當肺癌位於肺尖部,腫瘤侵犯或壓迫頸交感神經,引起患側眼瞼下垂、瞳孔縮小、眼球內陷,同側額部與胸壁無汗或少汗,醫學上稱為「霍納 (Horner)症候群」。然而患者往往先注意到自己一側眼瞼下垂,以為是「面癱」而就診。
肺癌細胞不會靜靜地在體內待著,一有機會,就會通過人體的淋巴管、血管到處轉移。
當轉移到一處適合自己生長的地方,並逃避了當地免疫系統的「追殺」,癌細胞就如同星星之火一般飛速擴張,引起轉移部位的不適。
當轉移瘤出現在腦部時,可能出現頭暈、頭痛、噁心、嘔吐、一側手腳無力甚至癱瘓、癲癇、性格改變。
當轉移瘤出現在肝臟時,可出現肝區疼痛、黃疸(眼睛和皮膚變黃)、腹水等。
當骨轉移發生時,可能出現骨痛、骨折、癱瘓。
有時轉移部位的症狀會早於原發部位出現。
肺癌發現前後還可能出現一些特殊症狀,不是腫瘤直接作用或轉移引起的,而與癌細胞分泌的激素有關,醫學上稱為「副腫瘤症候群」。
腫瘤細胞會分泌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或胺類激素,例如腎上腺皮質激素、甲狀旁腺激素、抗利尿激素等,患者會表現出特殊的內分泌障礙,常見的有抗利尿激素分泌異常症候群(如疲勞、食欲不振、肌肉無力或痙攣)、異位 ACTH 症候群(如高血壓、水腫)、神經肌肉症候群(如肌肉無力)、高鈣血症、類癌症候群(如皮膚潮紅)等。
這類症狀少見,但也要引起我們的警覺。對於內分泌異常患者,醫生會留意肺部情況;對於肺癌患者,醫生會關注內分泌激素水平。
很多因素會增加肺癌發生的風險。其中,年齡、遺傳性因素是無法控制的,但很多可控因素是可以防範的。
(1)戒菸是頭等大事
無論是電子菸、過濾嘴香菸、低焦油香菸,都是引起肺癌的主要原因。徹底戒菸後,患肺癌或肺癌復發的風險會有所降低。尼古丁口香糖、噴霧、貼片或含片等產品,都有助於戒菸。
同時,還需要遠離二手菸、三手煙(附著在室內家具或織物上的殘留煙霧)的危害,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吸菸的人或吸菸場所。
(2)儘量離致癌物遠一些
購買房屋、選擇裝修材料時,要注意查看建築裝修材料是否符合放射安全標準,同時通過自然或機械通風、空氣淨化系統等方法,降低室內氡濃度。
此外,一些工作場所中可能接觸石棉、氡、砷、鉻、鎳、焦油和煙塵等化學物質,增加患肺癌的風險。而控制工作場所和房屋建築致癌物,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空氣汙染也會增加肺癌的風險。因此,霧霾天儘量少出門,出門請做好防護。
不做不必要的放射性檢查(如胸片等),也有助於降低肺癌風險。
(3)健康飲食、適當運動
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 (NCI) 稱,多吃水果和蔬菜,有助於降低患肺癌的風險,而過量飲酒則可能會增加患肺癌的風險。
此外,積極參加體力活動的吸菸者,患肺癌的風險要低於不運動或少運動的吸菸者。
定期體檢是一種保障健康的有效手段,能夠早期發現一些無痛或不明顯的身體問題。長期吸菸的人更易患肺癌,所以對於長期吸菸者,一定不要忽視,越早到醫院檢查肺部CT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