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近日,由東莞知名書畫家熊曦帶來的「林泉高致——中國山水畫之美」專題講座在東莞理工學院舉行。本次活動為2020年東莞文聯「文藝志願服務行動」之「文藝名家美育課堂進高校」第二期,熊曦以講課與現場揮毫示範相結合的方式,與30多名高校學生互動交流。
書法是繪畫的最高境界
熊曦是東莞文學藝術院副院長、《東莞書畫》執行主編、廣州美術學院書法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嶺南畫院院聘畫家,詩書畫同修。他講解的「林泉高致——中國山水畫之美」內容分為山川丘壑之美(畫之美)、書法用筆之美(書之美)、詩性意境之美(詩之美)三部分。
在山川丘壑之美(畫之美)部分,熊曦通過中國版圖與世界版圖之別、江南山水與中國畫之契合;中國哲學儒、釋、道對中國自然的闡述得出中國地理位置決它了中國畫之美。在談到用筆之美時,他引用了黃賓虹的「五筆七墨」說、謝赫的「六法論、荊浩的《筆法記》「六要」,並得出書法是繪畫的榜樣、基礎、準繩,是繪畫的最高境界,是造型藝術中的最高成就以及書畫同源、同理、同器的結論。
熊曦說,中國畫的成熟有賴於中國書法之成熟,沒有中國書法的引領,中國畫會走向何處,不得而知。中國書法是中國畫的第一技法,不懂中國書法的中國畫畫家,永遠是個外行。
詩性之美與繪畫相通
關於中國畫與詩性意境的關係,熊曦從六法、筆法記和文學意境三個方面談到中國畫的詩之美。他說,意境是一種能令人感受領悟,意味無窮,卻又難以用言語闡明的意蘊和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統一,虛實有無的協調,既生於意外,又蘊於象內。他特別指出意境與意象有區別:意象指的是審美的廣度,意境是審美的深度,意境是意象的升華。意象是藝術範疇,意境是心靈時空的存在與運動,其範圍無限廣闊、其能量無比巨大。
詩性之美與繪畫相通,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性之美是中國畫不可缺失的審美準則。他認為,意境有高下之分,有氣象大小。大氣象、大意境源自正大氣象,家國情懷,與雕蟲小技不一般見識。意境應該是大意境,大情懷。他最後用「趣宏、意深」四字總結了自己對意境的理解。
圍繞「林泉高致」這一主題,熊曦老師向學生們演示了不少中國山水畫名作,以及他自己的作品。講課過程中,熊曦老師還與在場的學生們進行對話探討,並親身示範書法與繪畫用筆的技巧。
助力高校學子提升文化品位
據介紹,為更好貫徹落實國家、省對文藝工作的有關精神,今年東莞文聯創新文藝志願服務形式,探索以名家美育課堂培訓的方式,與高校師生進行互動,開展「文藝志願服務行動」之「文藝名家美育課堂進高校」活動。
市文聯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系列美育課堂,讓東莞文藝家們與高校師生有更直接和深入的交流,搭建有效的平臺與廣大師生分享藝術感悟,通過文藝支教把文藝的種子撒播在高校,促進高校文化生態的良性發展和校園文化品位的建設提升。
文字:廖杏子 通訊員: 林川
圖片:主辦方供圖
編輯:寧新春
【來源:東莞日報社i東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