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號完成150次下潛 馳騁6大海區探尋深海秘密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6月9日,「蛟龍」號浮出水面。載著第一次深入海底現場觀察的科學家,載著深海海參、近底海水、巖石、沉積物樣品等深海信息,「蛟龍」號載人潛水器9日16時35分從6488米的雅浦海溝深淵區回到海面。24分鐘後,回到「向陽紅09」科學考察船,完成了其自2009年8月出海以來的第150次下潛。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新華社「向陽紅09」船6月9日電  題:「蛟龍」號完成150次下潛 馳騁6大海區探尋深海秘密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載著第一次深入海底現場觀察的科學家,載著深海海參、近底海水、巖石、沉積物樣品等深海信息,「蛟龍」號載人潛水器9日16時35分從6488米的雅浦海溝深淵區回到海面。24分鐘後,回到「向陽紅09」科學考察船,完成了其自2009年8月出海以來的第150次下潛。

  從南海50米海試起步,到馬裡亞納海溝7062米的跨越;從太平洋底的海山、海溝,到印度洋底的大洋中脊,「蛟龍」號所到之處,留下了中國載人深潛不斷前行的腳步,留下了中國科學家深入探索深海科學的背影。

  從38米到7062米,52次潛入海底獲「世界深潛俱樂部」入場券

  「我乘『蛟龍』號下潛,是從水下38米開始的,當時是左試航員,隨後越潛越深,進入3000米、5000米深海,直到7062米的海溝深淵區。」正在指揮第150潛「蛟龍」號下潛作業的唐嘉陵說。

  唐嘉陵與第150潛主駕駛傅文韜是我國第一批潛航員,經歷了「蛟龍」號150次下潛全過程。他所說的「水下38米」,是2009年8月18日「蛟龍」號最初的50米海試,首潛38米,邁出了中國載人深潛第一步。

  「雖然『蛟龍』號是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但我們的深潛是從水下50米起步的。」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主任劉峰說,當時的探索充滿了艱辛,凝聚了方方面面的心血。

  「蛟龍」號走向深海,是從50米、300米、1000米海試開始的,隨後才是3000米、5000米、7000米海試。2009年至2012年進行這些海試時,劉峰擔任歷次海試總指揮。

  越過了50米、300米、1000米的門檻,「蛟龍」號一步步走向深海:2010年5-7月,「蛟龍」號在南海進行3000米級海上試驗,最大潛深達到3759米;2011年7-8月,「蛟龍」號在東北太平洋海域進行5000米級海試,實現最大潛深5188米;2012年6月,「蛟龍」號首次向世界最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進發,成功創下7062米同類型載人潛水器的最大潛深紀錄。

  「海試的成功,表明中國已經能夠深潛到世界上99.8%的海洋區域了,這是我國在深海技術領域的重大進步,我國得以快速進入『世界深潛俱樂部』,成為繼美、法、俄、日之後第五個掌握6000米以上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劉峰說。

  從海山到海溝,6大海區探尋海底秘密推動深海科學發展

  「當探照燈打開那一刻,黑幕散去,雅浦海溝的海底展現在我眼前,只有一個詞語可以形容——震撼。我曾無數次設想,到達海底後將看到怎樣的場景,也仔細觀看過『蛟龍』號此前在雅浦海溝下潛時的錄像,但海底真實的世界還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第150潛次下潛科學家楊繼超走出「蛟龍」號載人艙許久,心情依然沒有平靜。很多下潛歸來的科學家,都有著和他一樣的感受。自從「蛟龍」號轉入試驗性應用階段以來,已有數十位海洋科研人員搭乘它下潛到海洋深處,開展現場調查和科學研究。

  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首席科學家彭曉彤說,自從2013年開展試驗性應用航次以來,從海山到海溝,從冷泉到熱液,從海底多金屬結核區到結殼區,「蛟龍」號充分發揮了大深度下定點作業的優勢,獲取了一批以前依靠常規調查手段難以獲取的高質量樣品、數據和資料,在我國深海資源調查和科學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正如一位下潛歸來的科學家所說,僅2013年中國大洋31航次完成的22次下潛作業,取得的生物樣品數即超過以往20年我國大洋科考的總和。

  「對深海科學研究而言,海底調查獲取的樣品質量對研究成果至關重要。以往深海常規調查中,由於缺乏高精度定點海底作業的手段,只能獲取大致位置和區域內的樣品。儘管也能獲取海底樣品,但往往不知道這些樣品的產狀和形成環境,更難以在海底同步開展觀測和原位實驗,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質量深海科研成果的產出。」彭曉彤說。

  從2013年開展試驗性應用航次以來,「蛟龍」號已經搭載數十位科學家在中國南海、東太平洋海盆區、西太平洋海溝區、西太平洋海山區、西南印度洋脊、西北印度洋脊等6大海區深潛:

  ——2013年,中國大洋31航次,「蛟龍」號在南海冷泉區和海山區、東太平洋海盆和西太平洋海山區完成22次下潛作業。

  ——2014-2015年,中國大洋35航次,「蛟龍」號在西太平洋海山區、西南印度洋脊完成26次下潛作業。其中,第100次下潛是2015年2月3日在西南印度洋完成。

  ——2016年,中國大洋37航次,「蛟龍」號在西太平洋海山區、西太平洋海溝區完成21次下潛作業。

  ——2017年,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一、第二航段,「蛟龍」號分別在西北印度洋脊和南海進行11次和9次下潛;第三航段已完成8潛,最後兩潛也將在近日完成。

  「深海研究的進步,離不開深海裝備的發展。『蛟龍』號的下潛足跡,遍布太平洋等6大海區的典型海底地形,特別是在馬裡亞納海溝和雅浦海溝的下潛作業,發揮了『蛟龍』號全球領先的深度技術優勢,進一步驗證了其技術設計的安全性、可靠性,為我國進行國際深淵科學研究前沿提供著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現場總指揮鄔長斌說。

  從「蛟龍」到「龍」家族,中國深海裝備迎來大發展

  「蛟龍」號副總設計師、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胡震表示,「蛟龍」號推動了我國深海技術的全面發展。它開闢了深淵科學新領域,開創了深海高效勘察新模式。

  「『蛟龍』號是當前世界上下潛深度最大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它的研製與應用,極大地提振了我國自主研發深海重大裝備的信心和決心,推動了萬米級載人潛水器、萬米級無人潛水器等深海重大裝備的立項,加快了我國載人潛水器譜系化的發展步伐。」劉峰說,以「蛟龍」號為代表的中國深海勘查裝備技術體系已經形成。

  僅「龍家族」潛水器而言,目前我國已初步建成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海龍」號無人纜控潛水器和「潛龍」號無人遙控潛水器為代表的「三龍」潛水器裝備體系。此外,國家海洋局正聯合地方政府推動載人潛水器譜系化工作。

  與此同時,更多的中國「龍」將潛入大海: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即將海試;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已在研製之中……

  劉峰表示,中國的載人深潛裝備正在向全海深、譜系化方向發展。「蛟龍」號帶動了深海裝備的發展,推動了深海裝備研發所需的深海功能材料、深海裝備製造工藝以及深海通信與導航控制等系列關鍵技術發展。

  「譜系化的載人深潛發展思路逐漸明朗,潛水器數量會多,深度分布更廣,服務的領域會多樣,在作業能力、新技術應用、行業標準、商業模式上會進一步提升。」中船重工七〇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開發部副主任、萬米級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葉聰說。

  葉聰同時認為,「蛟龍」號是目前國內有著豐富應用經驗的深潛裝備,不僅反映在載人下潛深度、下潛次數上,而且通過它帶出了一支高水平的深潛主力軍。

  鄔長斌表示,通過150個潛次的下潛作業,深潛隊伍不斷成長,初步建立了一支職業化的潛航員和技術保障人員,探索了載人深潛業務化運行的機制,可以說具備了轉為業務化運行的基本條件。

  「『蛟龍』號是我國載人深潛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它不只是一個深海裝備,更代表了一種精神,一種不畏艱險、趕超世界的精神,它是中華民族進軍深海的號角。」劉峰說。

相關焦點

  • 蛟龍號第三次下潛完成坐底 深度為6953米
    「蛟龍」號中廣網北京6月22日消息(記者周文超)北京時間22日5時,「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開始進行7000米級海試第三次下潛試驗。8點53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完成坐底,下潛深度為6953米,開始作業。「蛟龍」號由於認識到載人潛水器對海洋科學的價值,中國在「十五」期間開始研究深海載人潛水器。
  • 「神奇」·「神器」·「神匠」――揭秘中國對大洋深處的探尋
    從氣候適宜的陸地進入高壓、黑暗的深海,每一次新發現的背後,都離不開我國自主研發的各式「探海神器」。沒有船舶和裝備,就無法進入深海、探測深海,只能「望洋興嘆」。  「神器」一:「深海勇士」伴「蛟龍」。  2012年,我國自主研發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海試成功,創造了世界作業類載人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7062米。
  • 「奮鬥者」號下潛10909米:我們為什麼要做深海探索?
    潛水服的改進,只是能讓人類下潛到水下30多米的深度。而想要實現真正的深潛,就必須發明帶有封閉壓力裝置的深潛器。最早的深潛器是由美國科學家威廉畢比和奧蒂斯巴頓發明的一個空心潛水球,1930年在百慕達首次嘗試成功下潛到水下183米。第二次成功下潛到了923米。這兩次的成功深潛,真正引起了美國社會的關注和社會反響。
  • 揭秘中國下潛最深的腕錶品牌 古尊表深海探險之旅
    【導語】隨著人類探索未知能力的增強,無論是太空、極地還是深海都開始有了人類的足跡,而伴隨這些足跡發展的則是極端環境用表的不斷進步。從神五到神十,飛亞達用數次的升空證明了自己的制表實力。和航天用表一樣,讓人振奮的是同樣來自深圳品牌古尊,與我國自主研發的載人深潛器「蛟龍號」一同成功下潛至深海7000米。
  • ...奮鬥者」號總設計師:「不是終點,我們剛剛打開了深海的一個門縫」
    11月28日,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順利返航。1個多月時間,累計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0909米的紀錄,讓中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海底1萬米的世界有多大魅力?中國的深潛勇士們經歷了怎樣的艱險?
  • 下潛!下潛!下潛!海底一萬米,你好!
    海面下200米,基本上走過了海洋生物最豐富的洋帶;565米,帝企鵝最大下潛深度。900米,獨角鯨可以垂直下潛的大約深度;1000米,進入半深海層,這裡的海洋生物普遍「形體扁平」。2200米,抹香鯨可以下潛的深度;3658米,半潛式石油鑽井平臺「藍鯨一號」的位置;3800米,「鐵達尼號」沉船殘骸深度。此時已經是完全黑暗了。
  • 《深海救援》:中國海軍防救部隊上演「生死下潛」
    ▲中國海軍援潛救生船據該片撰稿兼編導田柳介紹,為了能夠製作好這部《深海救援》紀錄片,攝製組從2016年6月15日跟隨中國海軍艦艇編隊由浙江舟山某軍港起航奔赴美國夏威夷,全程記錄了這場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海上軍事演習——「環太平洋—2016」軍演。這也是中國第二次參加由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軍事演習。
  • 「蛟龍」和「深海挑戰者」有何不同?
    有不少人疑問,今年3月,美國著名導演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戰者號」,在10898米處進行了世界首次單人下潛至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的探險。「蛟龍號」和「深海挑戰者號」下潛深度緣何有如此大差異?「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徐芑南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表示,這是由於不同使命帶來的不同要求。
  • 「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完成萬米海試 勝利返航
    11月10日8時12分,我國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成功坐底世界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坐底深度10909米,創造了我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三位潛航員第一時間向全國觀眾分享了他們的心情。「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區域共開展了13次下潛,其中8次下潛超過10000米。
  • 荔枝軍事:《深海救援》| 中國海軍防救部隊上演「生死下潛」
    ▲中國海軍援潛救生船 據該片撰稿兼編導田柳介紹,為了能夠製作好這部《深海救援》紀錄片,攝製組從2016年6月15日跟隨中國海軍艦艇編隊由浙江舟山某軍港起航奔赴美國夏威夷,全程記錄了這場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海上軍事演習
  • 這部深海4D電影你不能錯過
    由上海科技館原創製作的4D影片《蛟龍入海》今日(16日)上午在科技館科學影城上映。影片帶領觀眾搭乘「蛟龍號」,潛入大洋洋底,探尋奇幻的海底生物和神奇的「黑煙囪」,揭開深海的神秘面紗。該片是我國首部深海高清立體電影,時長18分鐘。
  •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萬米的海底,妙...
    在茫茫大海上,如果把「奮鬥者」號看作是前往深海的交通工具,那麼從出門到完成任務後平安歸來,這一路上「奮鬥者」號會經歷什麼呢?把「奮鬥者」號放入海裡,總共分幾步?首先需要確認好下潛海域的水文、氣象和地形信息,之後要對「奮鬥者」號進行充油、充氧以及充電。「奮鬥者」號從「探索一號」科考船轉移到海面,這一過程就叫「布放」。
  • 來自深海的捷報!揭秘-10909米的「奮鬥」故事
    「奮鬥者」號此次下潛深度達到10909米,創下新紀錄 。」號 下潛深度達到了3759米,中國成為繼美、法、俄、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掌握3500米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2016年6月 「蛟龍」號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完成了它的終極挑戰,最終將記錄保持在了
  • 中國,正式進入10000米深海
    我國第一臺自主設計和集成研製的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橫空出世。蛟龍號潛水器模型(圖片:N509FZ / Wikipedia)▼2010年7月,「蛟龍」號下潛深度達到了3759米,中國成為繼美、法、俄、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掌握3500米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 從電影《鐵達尼號》裡學習?中國載人深潛的艱辛和浪漫
    而「蛟龍」號計劃用10年時間,走完了國外同行用了近60年才走完的路。深海高壓,考驗著載人艙技術水平。每下潛1米,每平方米外殼上的水壓就多一噸。7000米深,就是每平方米要承受7000噸的壓力。以看似不起眼的艙口蓋為例,它被團隊成員稱為「通向深海的大門」。
  • 為什麼要探索深海?因為那是給勇敢者準備的!《深海異獸》不是怪獸大片,而是對於深海的探索,滿足了你對於深海的所有恐懼
    挑戰者二號以回波定位方式於北緯11度19分,東經142度15分,測出10900米的深度。此方式是以探針通過漸層深度,反覆發送聲波,再以耳機捕捉回波,並將回波器的速率,以手持碼錶計時完成。因此正式提報新的最深距離時,按照謹慎的作法,應將所測深度減去一個尺度(20噚)較妥,從而得出5940噚(10863米)的數據。
  • 「奮鬥者」號上岸「體檢」 潛航員帶你進艙體驗
    大約在10天前,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順利返航。在那之前五十天的時間裡,在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奮鬥者」號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實現了10909米的坐底深度,完成了首次海上試驗。 現在它回來了,上岸以後,「奮鬥者」號還要做什麼呢?
  • 習近平致信祝賀「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並...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三亞11月28日電「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並於28日勝利返航。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致以熱烈的祝賀,向所有致力於深海裝備研發、深淵科學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習近平在賀信中指出,「奮鬥者」號研製及海試的成功,標誌著我國具有了進入世界海洋最深處開展科學探索和研究的能力,體現了我國在海洋高技術領域的綜合實力。
  • 古尊表正式發布國內首款專業潛水錶:深海「蛟龍」橫空出世
    6月27日,第25屆深圳鐘錶展古尊大洋探索概念館,古尊表「中國大洋科考計時產品」授權儀式暨「蛟龍表」新品發布會盛大舉行。為助力中國大洋科考事業,護航我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第一艘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古尊傾力研發了「探索者·深海蛟龍」系列腕錶,不僅在外觀上頗有蛟龍神韻,更是在專業功能方面苛求極致,完美呈現了潛水錶與眾不同的精準與和可靠。  古尊蛟龍系列腕錶,最高防水可達500米,堪稱專業級別,目前在國產潛水錶中首屈一指。
  • 女科學家賀麗生搭「奮鬥者」號打卡地球「第四極」
    11月19日消息,2020年10月下旬至今,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完成萬米級海試的多個潛次,實現了多次突破。11月19日,「奮鬥者」號繼續下潛海試,再探萬米洋底覆核科考作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