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無愛婚姻的張氏:可以活出自己,只因有個權勢娘家靠山

2020-12-22 江南楊柳依依

張氏是英國公的嫡女,迫於家族利益下嫁給新貴沈國舅,父親英國公三朝元老在京城是首屈一指的貴族,張氏從小受父母寵愛金尊玉貴長大,低嫁給沈國舅這個皇親國戚,很無奈。

沈家比自家門戶低的就罷了,沈國舅不僅二婚還帶三個孩子,沈國舅又對過世妻子表現的情深義重難以忘懷,又納妻妹小鄒氏為妾,還封妾氏為誥命夫人,小鄒氏又是個要強愛搞事情的性子,還處處擠兌張紙,這讓高傲清高的張女士很受不了。

張氏的情形和當年顧廷燁的母親白氏很相似,都是二婚男並且都對亡妻情深義重,念念不忘。

可悲的是白氏散盡家財被人利用完之後早早離開人世,張氏也在渣男沈國舅差不多寵妾滅妻的情況下被壓垮,不過還好她有個強大的娘家,可以站起來,活得很好。

小秦

小妾小鄒氏恃寵而驕不知天高地厚,處處欺負張氏,在她臨場之際差點害了張氏的性命。

驕傲清高的張氏一直不屑和小鄒氏一般見識,張夫人暗地裡為女兒籌謀策劃,順便給傲氣的女兒的洗腦。講道理擺事實的告訴她,光有清高驕傲是不行的,不要總說都是命,你不壓在命頭上,命就要壓到你頭上。然後舉例了永昌侯府的梁夫人。

永昌侯府的梁夫人,那是我打小要好的姊妹,真真跟你一個性子。當初,她也是嫁了不中意的人,便使起了小性子,三天連頭冷著臉,夫妻生了嫌隙,叫通房鑽了空子,趕在她前頭生下兒子。唉……我去勸她也不聽,鬧到如今庶長子爬到他們母子頭上。」

「芬兒呀,世上哪有事事如意的。好日子要過,壞日子也得過下去,還得過好了。」

張氏忍著淚,點點頭,母親的話聽進去了。

另外老父親英國公薑是老的辣,只一番話幫女兒討回了公道。

英國公心疼女兒被一個小妾欺壓差點在生孩子的時候丟了性命,去見皇上的時候仿佛蒼老了10歲,皇帝很愧疚。

英老公爺半句追究之意也無,反還諫言皇帝不必掛懷。「陛下乃天下之主,便是要張家血戰沙場,以命死搏,兒郎們哪個又會皺下眉頭!無論何時,陛下意之所向,老臣劍鋒指向,本是臣子應盡的本分。何況區區兒女婚嫁之事,陛下莫要為婦人哭啼所擾。」

這番話說得鐵骨錚錚,皇帝十分感動,連連道:「愛卿乃國之磐石,寡人之幸。」

感動完了回宮,皇帝慢慢回過味來。

同樣一樁婚事,人張家不樂意,但還是好好履行義務,英國公府的嫡出小姐被個小妾騎在頭上,居然張家也一聲不來抱怨,強自忍耐,這是為何?人家這是在盡忠!

而沈家恰恰相反。

和張家結親是皇帝的意思,報答鄒家是沈家的意思,現在你們姐弟幾個處處抬舉小鄒氏,慢待張氏,到底是什麼意思?莫非是對聖意不滿,不能公然抗命,所以私下報復?!

皇帝開始冷落皇后,又以嬉戲怠學為由斥責大皇子與二皇子。

後來皇后素衣請罪,說自己管束娘家無力。最後妥協的結果是,鄒家大舅爺流徙西南三千裡,二舅爺三十大板,另罰沒泰半家產以作賠償,沈國舅受聖旨申斥,罰俸一年,並閉門思過三個月。小鄒氏被禁足打耳光。

張氏為了孩子,不在是高高在上仙女,放下身段和沈國舅和解,不在冷言冷語,兩個人關係慢慢好起來。

張氏作為將門虎女本來就是又美又颯的,在京城大亂的時候,有小賊竟然跑到沈家偷竊,看到屋裡都一幫女人,欺負她們手無縛雞之力,滿口汙言碎語。

張氏火冒三丈,直接數劍削下兩賊首的耳朵,餵了黑獒。

至此後,沈府上下見了張氏都繞著走;張氏其後數十年的日子也過得極有派頭,妾侍不敢頂嘴,繼子女不敢囉嗦,若說因禍得福也未可知。

有個強大的娘家,自己又能夠立得起來,小妾不管如何作怎麼受寵,也威脅不了她當家主母的位置。

就鄒氏的情形,張家都不用出手,沈國舅收拾鄒家那些爛攤子也把情分給磨沒了,後來小鄒氏被關進來了家廟,白髮蒼蒼才出來,張氏一生生了六個兒女,頗有兒孫之福。

張氏無愛的婚姻裡也能夠過得很好,活出自己,離不開背後強大的娘家。

相關焦點

  • 《知否》原著:白氏的婚姻,本可以另有天地
    總之婚後的白氏並沒有新嫁娘的歡喜,丈夫冷淡,府裡眾人漠視,白氏從娘家的珍珠寶貝鳳凰蛋變成了夫家的微如塵埃。但總算,她有了自己的血脈——第一個孩子顧廷燁。白氏有正室娘子的名份,有親生的兒子,有貼心的奶媽常嬤嬤,還有個那麼有錢的娘家,她大可以過得好好的。丈夫不愛她,她可以好好愛自己、愛兒子。但白氏太把「顧偃開妻子」當回事了,站在妻子的立場,她不能接受自己的婚姻是一場交易,不能接受白家的一百萬兩白銀填補了顧家的虧空,而自己連基本的尊重都得不到。
  • 知否:活的最解氣的誥命夫人張氏,絕對的武力值面前,所有陰謀詭計都...
    文:瀟瀟挖好劇 導讀:沈國舅的夫人張氏,前半段的婚姻過的非常慘。受盡了妾氏小鄒氏的欺負。而最後,她的人生,確是過的最解氣的。 1 張氏是英國公的獨女。
  • 《知否》原著:孔嬤嬤人生偶像的一句話,讓張氏同意和沈從興和好
    處逆境時,獨自消化情緒,無害人之心;在被明蘭鼓勵後,也能重整旗鼓,絕地重生,活出屬於自己的風採。而風採翩然的她,也得到了夫君的愛慕。兩人相伴著,攜手度過餘生。可不同於劇版中的幸福,《知否》原著中,張氏不愛沈從興,兩人和好後,小鄒氏也沒被送走。
  • 《知否》原著:英國公夫人太彪悍,一番話罵醒張氏,打敗小鄒氏!
    張大娘子雖然出身高貴,而且是個又颯又厲害的女人,但由於沈從興的偏袒皇后的愧疚,這讓張大娘子十分為難,身為沈從興正妻的張氏,何其委屈,自己的丈夫深愛著前妻,偏袒這妾室,只能隱忍。小鄒氏張狂到什麼地步?而英國公夫人利用此事,再加點火,直接讓所有人一位張氏難產,把這件事鬧得很大,最後張氏想到自己經歷的苦難,在加上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大喊了一生:「爹,女兒盡孝了。」此時英國公當然忍不下去了,等沈從興一來,直接冷冷的說一句:「和離」,簡直就是霸氣救女,這一幕都讓人十分感慨,有個強大的娘家,就是最大的後盾啊。
  • 《知否》原著「愛上張氏」的沈國舅:女人愛男人,淡薄一點是雙贏
    《知否》原著番外裡的沈國舅,移情別戀,愛上了張氏。沈國舅和大鄒氏的女兒沈珍珠這樣評價自己的父親:「他只是個普通男人,既沒那麼堅貞,也沒那麼涼薄。」
  • 趙麗穎《知否》的人情世故:高級的閨蜜關係,有如明蘭和張氏一般
    果然,當明蘭回來的時候,張氏當著大家的面,以明蘭「庶女」的身份羞辱了她一番,可明蘭知道英國公女兒不是一個壞人,定是被他人蠱惑了,所以完全沒有埋怨張桂芬,過後就各自回府了。不出幾天,明蘭知道了張桂芬在國舅府受氣的事情,便親自來到國舅府開導張桂芬。張氏以外明蘭是來看她笑話的,所以讓明蘭等了許久都沒出來見面。
  • 知否:張氏、柳氏和梁夫人,一樣的故事,不一樣的路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部小說越讀越有滋味,細看會發現,其實很多女性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但是因為做的選擇不同,最後她們的結局也不同,孰對孰錯自我體會!張氏出身名門,小鄒氏滿肚子壞主意,兩人一直不睦,張氏倔強不肯低頭,沈從興選擇了寵愛妾室,與張氏的夫妻關係一度緊張。小說裡盛紘有三個兒子,除了嫡長子長柏外還有兩個庶子,一個叫長楓,林姨娘所生,一個叫長棟,香姨娘所生。最後長柏娶了江寧海家的嫡女,兩人不僅般配,而且互敬互愛,愛情事業雙豐收。
  • 《知否》最爽局,華蘭給公公納妾:一招制敵,換來半生甜蜜婚姻
    《知否》華蘭!華蘭有才有貌有手段,卻還是被婚姻蹉跎了十年!如果把袁文紹擱給現在的姑娘來選,他絕對不是一個好的婚嫁對象。再加上,袁家大郎是個喜歡躲清閒的,個人能力並不強,而袁文紹卻是精明能幹,前途大好,將來這娘家能依賴的必然是袁文紹這一房。再者,這袁老娘偏心成這樣,這袁家兄弟離心,兄弟鬩牆是必然的事,這對於壽山伯夫人來說,這還了得。於是,壽山伯夫人親自選了良家女子張氏進了送給了弟弟做妾。
  • 《知否》為什麼被主君嫌棄的盛家大娘子,沒被休還活成了人生贏家
    《知否》裡的大娘子,性子直爽,做人做事沒有彎彎腸子,直來直去,做事衝動,經常笑料百出。林小娘相對來說就是一個有計謀有手段的女人。情商低,遇事不懂得深思熟慮的大娘子總是陷進林小娘設計的陷阱。林小娘不僅搶了盛紘的寵愛,搶走了盛府的管家權,還動不動挑起盛紘對大娘子的不滿。
  • 《知否》「惡姑子」康姨媽:聰明的女人,不會隨意插手娘家的事
    當母親幫不了她的時候,就把自己所有的過錯都推到母親頭上,將母親氣得臥病在床。除了視祖母為最重要的親人的盛明蘭外,最恨康姨媽的人應該就是她的嫂嫂王舅母了。對於王舅母而言,康姨媽絕對是個惡姑子。我在看電視劇《知否》的時候,感到最不滿意的一點就是電視劇把王舅母奚落康姨媽的那段給刪掉了。
  • 知否:她們都是貴妾,有人得封誥命,有人得夫君真愛,只她得子
    她入府後,沈從興先是將教養鄒氏子女的重任交託到了她的手上,而後張氏為了避其鋒芒,更是交出了管家權,所以入府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她可以說就是威北侯府的當家主母了。  可是如此的幸運也被小鄒氏自己一點點的毀掉了。
  • 《安家》:世上沒有永遠的靠山,只有自己活成一座山才能有安全感
    這是多麼心酸的一句話,小小的年紀,就知道不跑就沒有活路,跑走就可以躲過一劫。在這個泥濘的山村裡,終無出頭之日。為了可以活得自由,可以追求自己的夢想,房似錦知道只有努力讀書。讀書是她改變命運的唯一方式。但是為了四個孩子,馮玉華選擇原諒,畢竟闞文濤心裡還是有她的。
  • 《知否》明蘭唯一靠山,昔日演口蜜腹劍毒婦走紅,難怪林小娘怕她
    明蘭姑娘自然是極好的,但是蠢萌蠢萌的五姑娘如蘭卻也很是可愛,而朱一龍飾演的齊國公家的小公爺就更不用說了,有至少一半的觀眾都是衝著朱一龍追的劇吧!《知否》的每一個角色的選角都非常成功,這是一部讓人捨不得快進的戲。
  • 《知否》張氏難產 明蘭挺孕肚救人 英國公出場引人淚目!
    《知否》是一部正午陽光出品的古裝劇,製作精良!由趙麗穎,馮紹峰領銜主演。他們。該劇改編自關心則亂同名小說,通過北宋官宦家庭少女明蘭的成長、愛情、婚姻故事,展開了一幅由閨閣少女到侯門主母的生活畫卷,講述一個家宅的興榮,古代禮教制度下的女性奮鬥傳奇。
  • 《知否》原著:女人的一生該怎麼活?孔嬤嬤給所有女人上了一課
    女人要想順利發展,就應該放下自己討厭的事情,學會活出自己盛奶奶可憐洞裡的人,以為能把洞裡的人填滿,年輕時被後媽算計,才進宮的,耽誤了終身大事說:「我的一生比一般人的美好,吃了不使用了,皇帝見到我都在3個,5個皇后見面,后妃的貴人更是河的魚,然後了!
  • 《知否》:華蘭被婆婆欺壓十年才脫困,給現代女性3個婚姻啟示
    婆媳矛盾是個千古難題,很多女人都深受困擾。因為與婆婆沒有血緣關係,又不是同一代人,相處難免會有矛盾,而婆婆又不會像親媽那樣包容和疼愛自己,如果婆婆還是個不好相處的人,那麼日子真的會苦不堪言。《知否》中的華蘭就是如此,她的婚姻本可以幸福美滿,卻偏偏遇到一個惡婆婆,讓她吃盡了苦頭。
  • 李清照:知否,知否,最好的姿態,是活出自己
    這位「詞國皇后」,可以吟唱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樣的豪邁,也能有「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般的哀愁呢喃。復旦大學教授陳果曾在一次演講中說:「生活最好的境界,便是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這是一個人真正自信、真正活出自我的美好狀態。在詩詞君看來,李清照便是這樣的女人。
  • 《知否》嘉成縣主:4個性格缺陷,註定她與小公爺的婚姻1+1<2
    齊衡幾番苦求,郡主最後也只是同意明蘭可以做妾。郡主自小長在皇后身邊,對於權勢看得很清楚,她看不上明蘭身世,也不喜歡榮家出身,她自然也不想與權勢遮天的邕王對立,但在皇儲局面尚未明朗之前,她擔心提前站隊會受到牽連,因此便一直拖著。可是,邕王那邊不想等,嘉成縣主請求母親幫忙,除掉競爭對手,於是,元宵燈會上,榮飛燕在騷亂中被擄走,第二天又被人扔在鬧市中,滿身傷痕。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第57-58集劇情介紹
    顧廷燁一直沒理順過氣來,吃晚飯時也氣呼呼的,連蓉姐兒的撒嬌都置之不理,吃過晚飯後,顧廷燁又耍了一陣子槍,總感覺心裡有氣發不出來。明蘭要服侍顧廷燁安置,顧廷燁卻沒理睬她,一個人睡下了。次日顧廷燁吃過早飯要去上朝,明蘭終於忍不住了,跟顧廷燁說起自己私會齊衡的事,但是自己並無一絲逾越。顧廷燁卻道自己並非生氣這個,明蘭既然和齊衡說要珍惜身邊人,可有珍惜過他嗎?